李文雪 何汶静 杜凡宇 祝元仲 杜勇
川北医学院 四川南充 637100
当代大学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发展高科技、提供高水平服务的重任,被看作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1]。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则是教学。随着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与学习目的发生了改变,促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转变。因此,要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发起者,让他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进行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的变革,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含义的自主建构,并不是让师生关系产生对立。“以学生为中心”同时需要注意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把育人放在首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服务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的不同;新模式下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再是“教”,而在于“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如“讲授式”,其本质是以知识传递为核心,教师在教室里讲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封闭的。因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关键是要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即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让学生自发探索知识”转变,从“讲”向“学”转变[2]。华中科技大学刘献君教授、赵炬明教授等[3-4]将“以学生为中心”归纳为“新三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
人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针对大学教育,则要求充分了解大学阶段学生的发展内容与需求,从而推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学目的决定教学手段,要明确“教”是手段、“学”是目的,不能把手段当目的。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常把“教”当作目的。比如,当前的评价体系中以教师工作量(课时长)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标准,学校进行专业设置时通常也是根据教师的学科知识进行专业开设,这些都是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革新就是要改变这种情况,要将以学生和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认识到“教”只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手段。
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达到的学习效果。任何教学模式的优劣性都可以通过学习效果进行评判。学生真正“学到”(即效果)什么才是重点。此外,学习效果亦是帮助教师与学生及时调整教学与学习的标准,保障目标实现与反馈教学和学习情况,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学习,教师能够有效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革新符合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5]。“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革新,必须全面、整体、协调推进。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革新。就目前的教学环境而言,教师、管理人员、领导等普遍都是在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因此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从根本上开始变革,各级人员都需要转变观念,不局限于课堂,跳出固有思维模式。
从教师到学校领导再到国家层面都需要重新认识教育,逐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方法。从教师的“教学”到学校的管理都要以学生的学习为第一位,把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必然”转变为“自然”,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学会自主学习和规划人生。
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变革中,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责任,要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发挥指导作用。学校要重点对新聘教师与青年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创新培训以及主动探究式的教学培训。通过教师去构建有效的互动课堂,让学生能够实践,真正学会所学内容。
教师要意识到自身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者”的位置,教书育人,既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方法技能,也要培育学生的文化底蕴,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全体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大班教学与讲授式教学仍然需要普遍运用,运用讲授法时,要依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适当选择并调整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教师可适当加入PBL、CBL等教学方式,采用针对性提问式教学,吸引学生加入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辩证思考,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能力与素质双提升,实现学习目的,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模式的教学中,学生占主导作用,每一步的实施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一方面,要开展立志教育,帮助学生立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则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具有自我学习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参与到探索式学习中,快速融入新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善于解决问题。
制度、政策具有导向作用,任何改革都离不开大环境和政策的支持。时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现任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介绍高校2021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时提到,新冠疫情下的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一是塑造了教育教学的新形态;二是探索了学习革命的新路径;三是形成了教育合作的新优势[6]。由此可见,大环境与政策对新模式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所有教学、教辅及行政部门应在制度、流程上给予保障,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政策、制度,整改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政策、制度。
川北医学院作为一所医学类院校,其在医科方向有着深厚的底蕴,但是一个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培养离不开理、工、文各学科的支撑。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的加速演进下,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当。
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在探索深度融合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依据学生个性多样化、社会需求差异化的特点,以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与满意度作为第一要务,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7]。既注意到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习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培养主体方面,突破了高校的单一培养主体,根据毕业生就业两大主要途径——医院和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将高校、医院、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三主体”,充分适应医院、企业的主体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切度;又注意到教师的服务作用,创造性地设计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和计算机的技术优势,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和生动的动画模型,借助现实和虚拟实验,使学生能最大程度地融入课堂,形成意义建构,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开展多样性的教学,帮助学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多种学习目标的达成[8]。
以笔者讲授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信号与系统”“医学图像处理”为例,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内容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数学知识培训的生工专业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除了要传授知识以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课程的学习兴趣,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一是课程要善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借用学习通、雨课堂等学习平台。二是要创新教学设计,尤其是在进行大班教学时,可以通过设计提问、课堂翻转将学生融入课堂。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学习,实现“举一反三”。当次课堂进入正式学习内容前,设计与课前预习内容相关的题目,并展示快速答对的同学名字,一方面能让学生了解到他的同伴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做课堂减法与效果加法,在上课前发送与本课程相关的课前预习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程学习,教师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统计和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将一些课堂上无法讲到,但又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课外推送给学生,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下时间。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的能力。三是要改变课程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出勤+考试”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课程评价的一部分。四是要针对每门课程设置问卷调查,重视学生对听课的体会,以此作为课程的改进。
此外,信号与系统课程作为医学图像处理的前序课程,在讲授这两门课的同时还需要兼顾两门课之间知识的贯通,让学生能在学习信号与系统时知道课程的应用,在学习医学图像处理的时候能快速联系到前序课程的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信号与系统与医学图像处理的知识、形成理论体系。
学校医学影像学院已经基本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目前已有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在校生共计2 000多名,专业门类涵盖医学、工学、理学,为国内专业门类最为齐备的高校院系之一。其中医学影像专业从1986年开始招生,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2020年被评为四川省一流专业。由此可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机整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要素,不仅能够达到一般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达到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新模式的重点不再是知识数量和记忆,而是一种思维训练和能力训练,训练大脑学会如何思考、构建专业认知模式,如何进行高阶学习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是前人智慧的总结,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但是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它决定了学生能否通过学习去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实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教育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高校应树立并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着重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实现自我价值。我们相信通过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欣欣向荣的教育局面可以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