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 面

2023-12-26 02:06魏益民
粮食加工 2023年5期
关键词:长寿面做寿汤面

寿面,也叫长寿面,是中国传统民俗祝寿时的必备正餐,取寿长如面、延年益寿之意。凡有老人庆寿,宴请三亲六眷、至友宾朋,被请者在送贺礼中,必有长寿面一品。而寿星家宴宾客,在饮酒尽兴之后,包括寿星在内,每人吃一大碗长长的汤面,这叫吃“寿面”。

1 寿面的由来

吃寿面的习俗源于西汉年间,相传与汉武帝有关。汉武帝相信相术。一天与众大臣聊天,说到人的寿命长短时,汉武帝说:《相书》云,“鼻下人中长一寸,年百岁。”坐在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东方朔听后就大笑了起来。众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对皇帝无礼。汉武帝问他笑什么,东方朔解释说:“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 岁,人中1 寸长,彭祖活了800 岁,他的人中就长8寸,那他的脸有多长啊。”众人闻之也大笑起来。

看来想长寿,依“面相”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个变通的办法,表达一下长寿的愿望。脸,即面,那“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祝福长寿。渐渐地,这种做法又演化为生日吃面条的习惯,称之为吃“长寿面”。

又说,唐明皇即位后,渐渐冷落原来患难之妻王皇后。有一天,王皇后对唐明皇说,“三郎你忘了当后我脱下新做的紫色背心换了一斗面,为你做汤饼(注:古代面条的称谓)过生日的事吗?”这故事反映了唐代人过生日吃“汤饼”。汤饼又叫做“水引饼”,也就是汤面。可见,过生日吃汤面的习俗由来已久。

唐明皇把自己的生日作为“圣寿节”,开了全国为皇帝做寿的先例,自此历代皇帝都有了自己的“圣寿节”。到了明清时期,祝寿的范围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2 祝寿的习俗

做寿一定要吃寿面。过去,讲究的寿面要求长三尺,每束(把)须百根以上,盘成塔形,用红、绿镂纸拉花罩上面作为寿礼,敬献寿星,必备双份。祝寿时,置于寿案之上。

寿堂一般设在民间堂屋,正面墙上悬挂红底金字的大寿字,或悬挂一幅“寿星图”、“松鹤延年图”、“鹿鹤同春图”等,燃起红色“寿烛”,摆上寿桃,安上寿星接受礼拜的座位。

寿面是做寿时最重要的饮食。寿诞宴席上第一道上的就是寿面。寿面上桌后,大家一齐举筷子说:“吃寿面,吃寿面!”讲究的主人还会在寿面四周摆上寿包,让客人带回家,并燃放鞭炮,增添热闹气氛。

由于做寿和吃面的行为被看成是一种祈寿的表现,因此,伴随着吃面的种种规仪礼数也由此而产生了。譬如,有些地方的人们在吃面时,先要用筷子将面条从大碗中挑起到很高的位置,一边问道:“长不长?”其他人则应答道:“长。”然后,再将面条放入各人碗中。

有些地方的人们在吃寿面之前,每个人都要将自己碗内的面条挑上几根,放入老人的碗中,然后再说一声“添福添寿”之类的吉祥话。吃寿面时,最忌讳的是将面条碰断。这样,人们会感觉不吉利。有的地方规定盛面条时不能盛满,因为“满寿”也是不吉利的。

当然,在做寿的时候不会仅仅只上一碗长寿面,同时还要配上鸡蛋(鸭蛋)和其它寓意性的菜肴。鸡蛋能孵出小鸡,是生命的象征,与长长的面条配合起来,蕴含着人们对长寿的期盼和祝愿。汤面的作料会因时令、地方和习俗有所不同,都得是汤面。但也有摆上干面条的,那一定与地方习惯和主人饮食喜好有关。

3 祝寿与文化

“寿”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许多美好愿望和精神追求,体现着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追求与尊重,更体现出中国人的人生哲理。这是先人的智慧,是一种典型的中国人特质,也是尊老的一种形式。

传统的观念认为,养生贵在养康,健康是长寿的前提,也是长寿的基础。健康的长寿才是有意义的。寿命长短固然重要,但也只是生命的表现形式之一,只有健康的生命才是高质量的生命。

“祝寿”文化关乎生命的文化,人们希望生命健康安宁,绵长不绝。

猜你喜欢
长寿面做寿汤面
舌尖上的“周庄味道”——长寿面、长寿米
速览
浓情一碗咸汤面
浓情一碗咸汤面
象征人类学视域中的壮族做寿仪式考察
——以富宁县福村为例①
“长寿面”的由来
不做寿
党在西柏坡立下的六条规定
我不做寿
异国的清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