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璠 李 梦 王石峰
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基础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电子信息类、控制类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通信原理》《单片机》等后续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高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逐渐扩展,更多教师关注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大部分改革的重点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如摒弃元器件复杂的工作原理,偏重各种集成电路的应用,缩短学时,更注重知识体系结构的完整性,提高效率;教学方式的改变,常规教学融入多媒体加微课教学,优化学生的听课效果;实验课程加大学生动手实践的部分,如设置综合和设计型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和企业广泛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基地,使学生了解行业需求[1]。但众多的改革中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和教学改革内容相匹配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课程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试卷成绩”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到课率和作业完成情况,占比较低,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比高,重点仍在最后期末考核。这使得部分学生产生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在平时学习中缺课,抄袭作业,没有复习预习的习惯,期末考试时采用临时突击强记硬背方式也能考出及格的成绩。明显可见,学生学习态度出现了问题,课程学习过程中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及热情,使得学习效果较差。因此,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过程化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过程化考核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占比。但在改革实行之初,由于经验不足,出现了一些冒进现象,给学生和老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增加过程化考核,即在多个教学环节都设置考核点,造成教师工作量剧增。除常规课堂理论教学之外,还要准备每节讨论知识点,记录学生表现,批改学生预习报告,选择阶段测试题目,设置模拟课程小实验项目,指导学生典型电路仿真过程,批改作业、验收每个学生的实验作品,给出每一项成绩,再进行汇总等,容易造成教师疲惫不堪,心力交瘁,产生倦怠心理,不利于教学改革的继续和深入开展。对于学生来说,设置过多的考核评价点,增加了学生心理负担,导致一部分学生直接放弃,反倒是降低了学习兴趣,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一定是以人为本,本着从师生双方均为良性循环出发,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配备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方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本学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考评方法进行研究,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结合网络教学管理方式。采用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融合,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方式,课内课外教学环境,建设运行课程教学网站、教学微信群、互动APP,将课内学习讨论、随堂DIY 等环节和课外综合实践、学科竞赛等互动相互结合,使得教学信息共享,达到学习成果互相交流的目的。
如利用“雨课堂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是师资力量的一种合理调配,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利于专业教师更好地集中精力投入到课程教学设计准备中。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合理的,符合本校办学特色和培养标准的,更贴近该校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质量。
在过程化评价考核方法方面,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试共同构建考核体系。以三亚学院理工学院电子信息系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根据学校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课程最终成绩的50%。本学期两部分的成绩具体构成如下:平时成绩50%= 课内预习10%+ 课题讨论10%+ 阶段测试10%+ 典型电路仿真测试10%+ 课内实用电路焊接测试10%;期末考试50%= 基础理论70%+ 综合应用30%。去除了到课率的占比,由“雨课堂”平台数据进行监测学生是否进行了章节知识点的学习。通过考核改革,试图利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学主动性,提高学习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课内预习由“雨课堂”发布学习公告和学习任务清单。同时,“雨课堂”推送预习材料(附上语音讲解)+简单习题测试(附上解析),将MOOC 上的视频资源嵌入到“雨课堂”PPT 中,制作成手机课件,推送给学生,方便学生预习。
课题讨论要求学生自行组队,每四人一组,根据MOOC 平台提供的视频教学资源手机端进行学习,结合老师给出的预习任务和重、难点,小组提出自己的问题。包括进行材料收集、PPT 制作、汇报稿撰写和视频录制汇报等工作。小组上传汇报录制视频,教师根据小组准备的充分程度和汇报的效果给予评分和答疑,此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加强了学生自行查找资料、总结输出的能力。最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带着疑问去课堂上进行听课,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课后要求学生定期完成每章节的习题测试,同样是通过“雨课堂”平台进行推送,题目以客观题为主,教师设置好答案和解析,在规定时候内要求学生完成,可通过“雨课堂”平台导出测试成绩的分数,非常方便,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根据课程大纲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利用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的基本分析、设计方法,熟练使用Multisim 或Protues 等平台进行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性能指标测试。设置五个典型电路(半导体二极管应用电路、基本共射放大电路、运算电路、集成功放、稳压电源),学生自行搭建设计电路,不作固定要求,能实现仿真测试即可。同时,设置五个实用电路焊接小实验,如呼吸灯、声光控LED、设计跟随器、音频功放、直流稳压电源。仿真和电路焊接的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也为后期课程综合性设计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雨课堂”设置好评价考核窗口及考核时间,学生上传自己的仿真测试过程和实用电路的测试演示过程即可,教师评语后,通过“雨课堂”后台导出最后成绩数据。
通过过程化考核的改革措施,可以培养学生们在分析电路、设计电路等方面建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利用知识点讲授法、典型电路教学法、设计型实验教学等方法,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突出应用性,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论基础好、实践能力棒、逻辑思维强”的电子专业人才,能够熟练运用电子、通信工程、测控专业技能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根据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如下几方面的评价结果。
(一)学生的能力、素质、知识的达成情况。根据课程大纲培养指标,考核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模拟电子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基本能力,从几项考核结果中有比较清晰的体现。
(二)反馈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也凸显出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通过各项考核,将自主学习能力强,投入度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和投入度一般的学生区分出来,避免只通过理论考试考核评定学生优秀程度,削弱传统的考前突击,考试分数区分度不高情况。
(三)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要在改革过程中摸索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积累经验,过程中肯定会有与预期不符的情况,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感受适当调整改革方向,调节改革进度,以期使效果良性最大化[2]。
本课程在课堂授课以及学堂在线网络资源教学的基础上,借助“雨课堂”等教学平台,通过设置预习、课题讨论以及单元测试等方式加强学生该课程学习的饱和度;同时,课程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通过综合利用学堂在线网络资源中该门课程的测试题以及部分高校考研题,有选择性地对有源滤波器、运算电路、正弦波发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进行设计,加强该课程的学习深度;课程在加强学生学习饱和度和学习深度的基础上,通过“雨课堂”平台设置评价考核窗口及考核时间限制,考核仿真测试过程和实用电路的测试演示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紧张度。
(一)过程化考核中课内预习,课题讨论,阶段测试均依赖于“雨课堂平台”,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的“双手”,但也造成部分学生的消极应付,应付了事,及抄袭的情况发生。凸显出的问题是,自律积极上进的学生提升更快,对课程产生的兴趣越浓,而原本就对电路有抵触的学生,更容易规避困难,降低学习兴趣。一套良好的考核改革方案绝对不是只为了体现出它的公平合理性,而重在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考察学生的相关能力,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进步;注重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给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发展空间,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引导学生强化并不断改进学习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改进和激励功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如何在过渡期内找到更优的考评实施方案,还需继续探索,深入研究。
(二)综合采用课内预习、课堂讨论、阶段测试、电路仿真实用电路焊接等多种考核形式,并结合期末综合测试,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这种多元化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加大了过程考核在课程成绩中的占比,强调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全面考核。但是,过多的考核评价项目给学生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少部分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所以,如何平衡这种评价体系和深层提升次人才培养质量两者之间的关系,还需相当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
本文针对目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考评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本院电子通信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建立了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引入形成性评价,即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动态、多次对学生实施评价,实现课堂教学与学习评价信息实时反馈。为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的考核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推广到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教学考核评价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