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
查阅文献可知,早在春秋时期的《管子·地员》中,就有关于细辛的记载。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书中将细辛列为上品,称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有多首含有细辛,其中包括著名的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归四逆汤、射干麻黄汤,时至今日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不过,对于大众来说,对细辛的了解可能更多来自马兜铃酸肾病—那么,细辛与马兜铃酸肾病有什么关系呢?通过几个问题,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
问题一:什么是马兜铃酸肾病?
近些年,国内外不断报道含马兜铃酸中药材导致的肾毒性,一段时间令人“谈铃色变”,使大众对中药安全性产生质疑和担忧。根据《肾脏病临床诊疗指南》,马兜铃酸肾病(AAN)是一类由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等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所造成的急性或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众多研究表明:马兜铃酸类化合物和含马兜铃酸类化合物中药确实可能导致急性肾毒性、肾间质纤维化、突变以及肿瘤。
问题二:细辛为何与马兜铃酸肾病“结缘”?
国家药监局于2004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广防己等6种药材及其制剂监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根據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报道以及毒副作用研究和结果的分析,取消广防己、青木香的药用标准;加强了对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中药制剂的管理。
中药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收载于《中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因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含有部分马兜铃酸类化合物,因此也引起了临床对细辛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关注—但是,《通知》中并没有提到细辛药材及含细辛的中药制剂。
问题三:细辛会不会导致马兜铃肾病?
研究结果显示,马兜铃酸类化合物虽然成分众多,但毒性大小不同,其中有肾脏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主要为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细辛主要含无明显毒性的马兜铃酸-Ⅳa,而有毒的马兜铃酸-Ⅰ马和兜铃酸-Ⅱ含量极低或未检出,故风险很低。此外,国家药监局官网至今未见有关细辛导致马兜铃酸肾病的报道。细辛作为常用中药饮片以及含有细辛的中成药仍在药典中收载,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问题四:临床使用细辛有什么注意事项?
总的来说,不同马兜铃科植物所含的马兜铃酸类成分差别较大,其毒性大小也有很大差别,细辛导致马兜铃酸肾病的风险极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细辛非华阴者不得为真,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中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中细辛的用量为1~3 g;散剂每次服0.5~1 g;外用适量。因此,临床使用细辛时要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