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应性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变应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临床上,AR多表现为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并常伴发有鼻窦炎、哮喘等疾病。
作为常见的慢性鼻病,AR影响着全世界10%~20%的人口,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我国,近些年AR的患病率也显著上升,目前已成为主要的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说说AR的分类与防治,帮助大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一、变应性鼻炎的分类
根据变应原及发作时间的不同,可将AR分为两大类:常年性AR和季节性AR。常年性AR主要由尘螨、蟑螂、宠物皮屑等引起,症状发作呈常年性;季节性AR则由各种花粉、部分真菌等引起,不同地区季节性过敏原暴露的时间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
除此之外,按照症状发作时间,也可将AR分为间歇性AR(症状发作<4天/周,或<连续4周)和持续性AR(症状发作≥4天/周,且≥连续4周);而根据症状对日常生活影响的严重程度,还可以将AR分为轻度AR(对生活质量未产生明显影响)和中-重度AR(症状较重或严重,对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形、环境、气候都有显著差异,这也导致AR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比如,在我国南方,致敏原以尘螨为主;而在广大西北地区,致敏源则是艾蒿、豚草和蒲公英。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家庭结构的改变,饲养宠物成了不少“爱狗”“爱猫”“爱鸟”朋友的必选,而因宠物毛发而引起的AR比例也逐年上升,年增长率达到1.3%。
受以上诸多因素所限,目前针对AR尚无有效的根治措施,现有手段仍以预防和控制症状为主。
二、变应性鼻炎的防治
从预防出发,AR患者外出时可以佩戴口罩、眼镜、鼻腔过滤器等,减少与过敏原或各种刺激物的接触,从而减轻或避免过敏症状。除此之外,药物治疗也是目前常用的控制过敏症状的手段。通过恰当的药物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症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AR的治疗药物有鼻用糖皮质激素、第二代口服和鼻用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以上均为《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南”)推荐的AR一线治疗用药,以及二线治疗药物(如口服糖皮质激素、口服和鼻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鼻用减充血剂和鼻用抗胆碱能药等)。
由于篇幅有限,下面我们只对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用药进行简单介绍。
1.鼻用糖皮质激素
此类药物(如布地奈德、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倍他米松等)通过直接作用于鼻黏膜上的糖皮质激素受体而发挥治疗作用,是指南推荐的AR一线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且其抗炎作用为非特异性的—对各种炎性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故可直接影响AR患者鼻腔炎症的发展过程。
根指指南推荐,患者应按照推荐剂量每天喷鼻1~2次:对于轻度AR和中-重度间歇性AR,治疗周期不应少于2周;对于中-重度持续性AR,疗程应该在4周以上。此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鼻腔烧灼感、干燥、刺痛、鼻出血、咽炎和咳嗽等—多为轻度,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2.第二代口服和鼻用抗组胺药
(1)口服抗组胺药:临床推荐使用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作为AR的一线治疗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阿伐斯汀、咪唑斯汀等。此类药物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长,能明显缓解鼻部不适症状(特别是鼻痒、喷嚏和流涕);与此同时,其对AR合并眼部症状也有较好的疗效。不过,此类药物对于改善鼻塞的效果有限—所以,如果患者的症状以鼻塞为主,则应注意调整药物。
根据指南推荐,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一般每天只需用药1次,疗程不少于2周。对花粉过敏的患者,推荐在花粉播散前进行预防性治疗。口服抗组胺药整体安全性较好,罕见发生心脏毒性作用。除此之外,部分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会加重酒精造成的认知和精神运动障碍,所以用药期间需做好患者健康教育。
(2)鼻用抗组胺药:与口服抗组胺药相比,鼻用抗组胺药(如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盐酸左卡巴斯汀鼻喷雾剂)起效更快,通常用药后15~30分钟即可起效。鼻用抗组胺药最大的优势是能够缓解AR患者的鼻塞症状。
根据指南推荐,第二代鼻用抗组胺药一般每天用药2次,疗程不少于2周。对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不能有效控制鼻部症状的中-重度季节性AR患者,单独采用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2周可明显改善。鼻用抗组胺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苦味,其他不良反应(如鼻腔燒灼感、鼻出血、头痛和嗜睡等)都比较少见。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白三烯是引起AR患者产生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的主要炎性介质。孟鲁司特是临床最为常用的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成人每晚睡前口服10 mg,连续使用8~12周,可有效改善症状;儿童可根据年龄酌情减为4 mg或5 mg的片剂、颗粒剂或咀嚼片。
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鼻塞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而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喷嚏和流涕症状,多用于伴或不伴哮喘的所有类型AR患者—除此之外,其还具有不含激素、副作用小、应用方便等特点。
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以单独应用,但更推荐与第二代抗组胺药和/或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口干、咽炎等,但一般比较轻微。
以上简单介绍了指南推荐的AR一线治疗药物。除此之外,近两年,抗IgE治疗也逐渐兴起—比如生物制剂奥马珠单抗,尽管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该药适应证为成人和6岁以上儿童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哮喘,但一些研究显示:奥马珠单抗可有效改善儿童及成人严重季节性AR的鼻部症状。指南也推荐该药应用于由IgE介导的变应性哮喘合并严重AR患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该药可以成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新选择。
最后,通过上述介绍,希望可以帮助AR患者解除选药时的困惑,安全舒适地度过这个过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