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圆也 全倬冉
在第一季落成、第二季启动之际,总策划人周红玫委托《卷宗Wallpaper*》策展,以“南山ing-百校焕新”展览全面展示深圳百校焕新的项目成果,旨在向社会各界呈现存量校园精准焕新的南山经验和反思。在百校焕新项目中,通过对传统建筑生产关系的创新性梳理和程序革新,建筑师的话语权得到了大幅提高,展览的主体从建筑层面展示了这近100所校园或幼儿园的改造成果,探讨一种建筑元素或片段的微改造如何体现建筑学的价值。但实际上,展览并未止步于此,它更是一次对百校焕新项目的完整梳理,以图彻底挖掘它的价值:校园建筑不仅涉及校园与城市的关系,也触及到空间生产链条的组织与模式探索,以及建造过程中的流程可持续、技术可持续、物质可持续、价值可持续等多维度的议题,为决策者、学界和公众带来针对校园、设计、教育的信息和思考。
展览以五个英文词根构成了五大主题单元名称。策展人邓圆也考虑,此次校园建筑精准改造焕新的行动中,最珍贵的成果除了可见的建筑物质之外,更在于不为公众所见的模式创新和程序革新。如何以研究引领设计方法,如何在合法合规框架下开展公共管理方法创新和设计组织方法创新,正是这些前序的大量工作促成了旧校园空间同质化向新校园多元空间育人的重大迭代,为全国的存量空间新生都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增长路径。因此,需要在建筑展览的基础之上,尽量体现完整的决策流程和工作路径。
“Pre-”代表一个时期的前序阶段,如果将“百校焕新”项目作为一个新旧校园建筑时代交替的里程碑,那么它前序时期中的改革火种作为文献研究基础,也值得被公众认知。第一单元“Pre-蛇口作为原点”通过展示项目所在地南山区蛇口的优秀校园建筑物质遗产和先行示范案例,起到了引言的作用。“-ize”代表“使之实现……状态“,第二单元”ize-新旧要素革新“总结了项目中所应用的精准创新工具包,梳理了“百校焕新”特别的矩阵建筑师组织模式、工作流程和创新模式,向公众呈现了研判、决策和设计过程;“-ing“以一个进行时的时态,在第三单元“-ing-我们需要怎样的校园”中完整展示了建筑师的所有实践成果,是项目成果中最为直观的部分。“Re-”代表“reuse再利用“和“review反思”,项目在进行当中持续地推进技术材料的可持续应用,亦不断地对改造设计策略进行回顾优化,“re-技术与伦理”板块,主要展示了可持续理念在校园建筑中的技术革新和应用。最后,“Post-”代表一个时间或事件节点的后序阶段,“post-程序革新”板块通过项目完结后对项目组关键人物的访谈纪录,展示百校焕新模式的经验、挑战、遗憾和愿景。
01
如何重塑校园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HOW TO RELATE CAMPUS ARCHITECTURE TO A CITY?
02
为什么“百校焕新”始于“南山”?
WHY DID "100 CAMPUS RENEWAL PLAN" ORIGINATE FROM "NANSHAN" ?
03
在“存量更新”的階段,“百校焕新”如何创新校园建设?
HOW DOES "100 CAMPUS RENEWAL PLAN" INNOVATE IN CAMPUS RENEWAL DURING THE ERA OF “STOCK ASSETS REVITALIZATION”?
04
“百校焕新”如何实现学校之间的公平发展?
HOW CAN "100 CAMPUS RENEWAL PLAN" ENSURE DEVELOPMENT FAIRNESS AMONG SCHOOLS?
05
焕新的校园建筑能否具备可持续性?
CAN THE RENOVATED CAMPUS ARCHITECTURE SUSTAIN FOR THE FUTURE?
06
校园建筑的决策机制如何从掣肘流程中突围?
HOW TO MAKE WISE DECISION FOR CAMPUS ARCHITECTURE IN THE STRINGENT BUREAUCRACY?
07
校园建筑景观化有何收益与挑战?
WHAT ARE THE GAINS AND CHALLENGES OF LANDSCAPING EDUCATIONAL ARCHITECTURE?
08
如何激活校园空间和找寻场所精神?
HOW TO ACTIVATE CAMPUS SPACE AND UNCOVER THE SENSE OF A PLACE ?
09
如何提升儿童友好度并重塑社校边界?
CAN THE SCHOOLS BE MORE CHILD-FRIENDLY AND
COMMUNITY-FRIENDLY?
10
未来我们需要怎样的理想校园?
WHAT WILL BE THE IDEAL CAMPUS WE NEED FOR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