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叙事在应急科普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3-12-25 23:45李佳昱何佳
艺术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动画设计交互技术应用策略

李佳昱 何佳

摘要:目的:文章意在通过融入交互叙事解决我国应急科普动画设计中现存的问题。方法:首先从信息传达效率、受众实践体验、社会普及程度三个层面阐述目前应急科普动画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交互叙事融入应急科普动画设计的优势,最后以火场逃生科普动画设计为例,基于现存问题及交互叙事的应用优势,探讨如何增强应急科普效果。结果:提出了以多线程叙事结构增强火场逃生科普动画信息逻辑性、以多感官模拟为用户带来真实逃生体验感、以多种交互设备满足不同年龄段受众需求这三条交互叙事在应急科普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结论:随着交互技术的发展和交互设备的普及应用,交互叙事在叙事方式、交互形式、交互媒介等方面展现出的优势为解决应急科普动画现存问题提供了合适的方案,将其应用于应急科普动画设计,有助于提高科普质量,为应急科普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交互叙事;交互技术;应急科普;动画设计;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3-0-04

应急科普是将关于突发性事件的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事后处置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普及,以提高公众应对突发性事件能力的工作[1],对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应急科普动画以直观生动的特点被广泛传播于各类科普、社交平台,对应急知识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应急事件具有突发性,且应急知识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学习和社会性普及要求,目前的科普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提高信息传达效率、增强用户实践体验、扩大普及范围是应急科普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将交互叙事融入应急科普动画设计,意在将单向传达的动画内容转化为双向的交互形式,以解决应急科普现存问题,增强科普效果。

1 应急科普动画的应用领域和现存问题

应急科普动画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覆盖紧急响应、公共教育、危机沟通等领域。在紧急响应方面,应急科普动画通过生动的视觉效果和动态展示,在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达逃生、自救、防护等关键知识,帮助公众作出正确决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公共教育方面,应急科普动画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以深化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特别是对儿童和青少年,动画能满足其趣味性需求,培养应急意识和科学素养;在危机沟通方面,应急科普动画有助于政府和组织以简洁明了的方式有效地向公众传递信息,帮助消除误解,引导公众采取适当行动,维护社会秩序。

目前,我国对应急科普的重视度很高,但在科普质量和科普效果把控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应急科普动画作为传播应急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信息传达效率、受众实践体验、社会普及程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普信息传递效率低与应急事件突发性相矛盾。在预防型应急科普中,诸多过往案例导致科普信息杂乱无章;在救援型应急科普中,事后的科普往往出现大量未知信息。现有的应急科普动画在叙述方式上缺乏重点和条理,难以满足事件突发性的传播需求。二是科普过程体验感弱与应急知识实践需求相矛盾。应急科普需要受众理解并在实际情况下运用所学知识,但目前的应急科普动画仅限于传统的视听传达方式,忽略了感官刺激对应急知识实践的影响。公众演习也未真正满足实际应急需求,无法有效减轻逃生过程中的恐惧感。三是科普层次单一与应急科普社会普及要求相矛盾。应急事件发生没有特定区域和受众,因此应急科普须覆盖社会各层次。然而,目前的应急科普动画较少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进行差异化设计,无法满足广泛的社会普及需求。

2 交互叙事在应急科普动画中的应用优势

交互叙事(Interactive Storytelling)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被首次提出,最初指人与人互相讲故事的一种交流形式[2],20世纪90年代开始用于探索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方式,如交互叙事系统及其用于交互式故事创作等[3]。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交互叙事具有连接性、非线性、交互性、涌现性、可编程性、沉浸性、流动性的特点[4]。交互叙事目前的应用形式包括互动游戏、互动视频、互动新闻、艺术装置、3R作品等。将交互叙事应用于应急科普动画创作,在叙事方式、感官体验、交互媒介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1 多线程叙事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单线程叙事,由于交互操作的介入重塑了叙事上的连续性,因此交互叙事的线程通常更加丰富,会根据叙事过程中用户的不同操作发展出不同的叙事走向。该叙事方式为用户和设计者带来了更多个性化的体验,用户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更有效的内容,掌控叙事进程和结局,设计者也可以通过多线程方式简化复杂信息。例如,在李萌等基于实体交互叙事开发的儿童讲故事工具Tangible Tale中,《小红帽》的故事在敘事结构上采用了非线性的树形结构(见图1),儿童操作角色从起点出发,在行进过程中选择不同的道路,触发不同的故事走向。如在森林入口选择节点,系统会暂停,留给儿童思考和操作的时间,儿童如果选择阳关大道,就会遇到猎人,而选择森林小径,则会遇到狼。根据儿童在每个节点所作的不同选择,《小红帽》的故事会产生近20种走向和结局[5]。这样的多线程叙事方式可以丰富叙述内容,配以合理的交互节点设置可以避免剧情杂乱。

因此,将交互叙事应用于应急科普动画,可利用多线程叙事方式将繁杂的应急知识拆分为多条叙事走向,并以交互节点串联,在内容表述丰富的前提下简化信息,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2.2 多感官互动体验

由于交互叙事的应用实现需要交互操作的介入,因此相较于传统的视听动画,交互的形式能将更多感官体验带入应急科普动画,让用户身临其境地参与叙事过程,增强用户的体验感。例如,在互动故事动画《弗洛伦斯》中,用户扮演弗洛伦斯·约,体验从恋爱到争吵再到分手的整个过程,通过视觉的色彩画面、触觉的节奏震感、听觉的音效配乐,获得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见图2)。以拼合两人对话这一交互操作为例:热恋期间,为了让用户体验到恋爱的默契感,两人的对话碎片逐渐减少,节奏轻松愉快;产生分歧期间,碎片逐渐尖锐,节奏变快;争吵期间,碎片变红,整体色调紧张严肃,使用户感受到疲惫;即将分手时,碎片再也无法拼合。交互操作对多感官的调动给用户带来了传统叙事动画无法传达的情感体验。

相比之下,目前以视听觉传达信息的应急科普动画,其枯燥繁杂的内容不仅很难吸引受众兴趣,且难以让受众感受到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而交互叙事介入动画设计凭借丰富的感官体验,往往比传统叙事更具有吸引力,也能更好地满足应急知识的实践性需求。

2.3 多媒介交互形式

交互操作的实现媒介包括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其还为参与者提供了诸多交互形式,如体感交互、语音交互、虚拟交互等。例如,阿姆斯特丹的阿拉德·皮尔逊博物馆展览中的饮酒动画互动装置,以古希腊酒杯文物复制品作为交互媒介,并配以醒目的提示语“pick me up”提示观众举起酒杯进行互动,而用户举起酒杯便会触发动画。该装置通过举杯这一简单的交互操作,激发观众的兴趣,引导观众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且交互操作较为轻松,大多数群体都可以很好地完成。再如山西科技馆的“小水珠剧场”交互科普动画,借助VR技术与观众交互,观众佩戴VR眼镜化身小水珠探索人体奥秘,获得沉浸式的科普知识学习体验。

因此,将多媒介的交互形式运用于应急科普动画叙事中,不仅能够很好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也能为不同层次的受众提供适合他们的科普方式,满足应急科普社会普及性要求。

3 交互叙事在火场逃生科普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火场逃生是应急科普的重要主题之一,具有使用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适用群体多的特点,因此有很强的代表性。基于应急科普动画的需求及交互叙事介入带来的优势,交互动画是二者较为合适的结合形式。交互动画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形成的新兴数字化动画创作形式,在动画播放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交互操作控制情节走向[6]。将交互动画应用于应急科普领域,可以发挥多线程叙事、多感官体验、多媒介交互的特点,以解决应急科普中信息传递效率低、用户体验感弱、受众差异性大的问题。

3.1 以多线程叙事结构增强火场逃生科普动画信息的逻辑性

应急科普信息量大且内容的连续性不强,多为碎片化知识要点,目前叙事结构多为线性的单一叙述层级,叙事方式与叙事内容适配度不高。例如,在应急管理部发布的火场逃生科普动画中,整体内容分多个章节,每个章节又细分为多种情况,如火势大小不同分别应该如何处理、所处房间位置不同分别应该如何行动等,情况繁杂,且所有内容在同一条时间线上依此展开说明,信息严重缺乏重点与条理。对于此类内容,采用多线程的叙事方式能显著提升信息的条理性,在保证内容全面的前提下将信息由繁化简,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此前已有学者对多线程叙事方式展开研究。陆朦朦于2019年提出了多线程的信息可视化策略:以多线程的交互叙事方式将所有信息全部提供给读者,再设置多个入口供用户根据自身兴趣自行选择进入,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探索。这种策略类似于游戏机制,但交互操作相对简单,同时能在一定范围内给予用户选择空间[7]。类似于多线程可视化策略,贾云鹏、蔡东娜称之为平行结构策略。平行结构策略也提出要同时展开多条叙事线程,好比在直播现场将多机位视角提供给观众,让其自行选择观看某一个机位的画面[8]。

参考交互电影的叙事结构,目前交互叙事的常见结构有三种,分别是AB选择型、多视点型、时序重组型[9]。如上述《小红帽》案例中的非线性树形结构,就是AB选择型结构的应用。与以艺术表达为目的的交互电影不同,应急科普交互动画以科普为目的,动画内容作为重点,而交互操作和叙事结构则应作为提升内容表达的辅助设计手段,因此叙事结构要根据具体内容来选择。以火场逃生科普视频为例,目前的单线程叙事结构将所有信息呈现在同一条时间线上,大量类似信息重复出现会让用户产生疲惫感,使用户认知程度大打折扣。若根据着火点的不同,以多线程AB选择型结构叙述(见图3),通过设置1~2次交互操作将长单线程拆解为多个短线程,每次选择其中一条播放路线,内容更加连续,条理更加清晰,符合新媒体用户碎片化、浅阅读的认知习惯,便于理解记忆。

3.2 以多感官模拟为用户带来真实逃生体验感

由于应急科普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公众需要理解记忆后在突发事件中冷静灵活运用。同样以火场逃生为例,火场高温、烟雾、缺氧、视线受阻、噪声等环境因素对感官的刺激,会对逃生者产生负面的身心影响,这种影响一旦超过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能力,逃生者便会产生压力反应[10],出现恐慌情绪以及不利于逃生的生理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火场逃生中的决策行为。因此,在火场逃生应急科普交互动画创作中,要对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维度因素进行设计,力求模拟应急事件中真实的感官体验。

其中,对于视觉、听觉的模拟比较容易实现,常见的手机、电脑等移动端设备都可以通过数字屏幕及音响进行传感。对于温度感官的模拟,帕尔帖效应是目前虚拟场景中较常用的温感模拟方法[11],如Nakatani等设计了一个可以提供温度、震感反馈的热触觉模块[12],Gallo等人设计了一个可以为手部提供热刺激的热显示器[13],Peiris等在VR显示器的基础上加入了对脸部的热反馈功能[14]。对于嗅觉的模拟,目前也有技术可以实现。一方面是气味模拟材料,Nakamoto等建立了可以模拟多种气味的化合物生成数据库[15];另一方面是模拟材料的释放,Junta等设计了可以识别用户吸气行为并释放气味材料的频率控制设备[16]。这些技术在应急科普交互动画中的灵活运用能为用户带来更直接的感官体验。

但目前普及度较高的移动端设备,如手机等,其传感器只能模拟视觉、听觉、触觉,对嗅觉、味觉等其他感官体验的模拟,还需要其他传感设备的技术支持。

3.3 以多种交互设备满足不同年龄段受众需求

社会普及性要求极高是火场逃生科普动画面临的难题之一。难点主要在于不同群體的认知水平、生理特征及行为特点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火场逃生过程中,其逃生方式和承担任务也有所区别。但目前火场逃生动画呈现形式单一,没有对不同年龄段的群体作出区分,因此科普效果不佳。对于此问题,交互动画的多媒介交互形式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随着交互技术的发展,很多新型交互设备涌现出来,可分为体感互动设备、语音交互设备、可穿戴式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要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的认知及行为特征,采用合适的交互设备。

应急科普的受众一般为6岁以上运动技能较为完善的群体。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人类生理水平发展规律,可以将受众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儿童期(6~11岁),个体更注重个人成就感,且自控能力增强。因此在儿童期受众的交互媒介选择上,应把控好交互操作的难度,在能达到交互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操作简单易懂并减少操作步骤,满足儿童顺利完成操作的成就感需求,并以直观的表达形式将应急知识传达给儿童,达到科普目的。如体感交互、按钮交互、语音交互等,以基础认知水平和运动能力可以完成的交互操作较为适合儿童期受众。第二阶段为青春期(11~20岁),个体运动能力增强,且更追求独立性和身份认同。因此,在交互操作的选择上可以适当提升丰富性以满足其认知和运动需求。同时,在交互媒介设置上要注意满足全阶段受众水平,如在实体交互硬件尺寸、交互操作理解难度上,要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发展水平的青春期受众,保证其能独立完成操作。第三阶段为成年期(20~60岁)个体各种生理机能完全成熟,自我意识发展、自我同一性确立。对这一阶段受众的应急科普,在交互媒介上有相当丰富的选择,重点在于交互操作要最大限度辅助应急科普内容,以强化科普效果。第四阶段为老年期(60岁以上)个体的身心都有衰退表现,生理系统的机能衰退,各种感觉能力和智力均呈下降趋势。因此,在老年应急科普受众交互媒介的选择上,可以以其能力补偿水平作为重要的选择因素,如通过可穿戴设备等具有感官增强效果的交互媒介,帮助老年受众完成交互操作,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应急科普内容。

4 结语

本文旨在讨论交互叙事在应急科普动画中的应用形式,以丰富应急科普知识传递的体验,强化科普知识传递的效果。首先,本文从信息传达效率、受众实践体验、社会普及程度三个方面对应急科普动画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其次,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了交互叙事介入在多线程叙事方式、多感官互动体验、多媒介交互形式三方面的优势,并阐述了将其融入应急科普动画的可行性。最后,本文以火场逃生科普动画为例,基于上述应用优势提出了交互叙事在应急科普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并对策略实施途径进行分析,具体包括以多线程叙事结构增强火场逃生科普动画信息逻辑性、以多感官模拟为用户带来真实逃生体验感、以多种交互设备满足不同年龄段受众的需求,从而为应急科普发展提供参考。

此外,本文讨论多聚焦于叙事结构和实现交互的方式,而对科普动画本身的视觉设计方法涉及较少。但在普及应急知识的过程中,科普动画的内容和视觉表现力作为传播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后续研究将对交互叙事背景下的应急科普动画设计方法进行探索,以使交互叙事与应急科普动画更好地融合并发挥科普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英.多元参与 方兴未艾:应急科普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应急管理,2023(2):40-43.

[2] 安·M.特劳斯代尔.互动式故事叙述:支持儿童早期叙事能力的搭建[J].语言艺术,1990,67(2):170-171.

[3] 吉恩·F.霍夫内格尔.前言[J].IBM系统期刊,1997,36(3):372.

[4] 孫为.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5] 李萌,徐迎庆.实体交互叙事视角下的信息设计研究[J].装饰,2021(9):24-28.

[6] 黄本亮.交互动画的审美新变[J].电影文学,2011(5):58-59.

[7] 陆朦朦.数据新闻互动叙事策略研究:基于2014—2018年全球数据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J].出版科学,2019,27(1):92-98.

[8] 贾云鹏,蔡东娜.基于情节互动的交互性叙事形式探索[J].电影艺术,2013(3):93-101.

[9] 於水.从非线性叙事电影到交互叙事电影[J].当代电影,2012(11):101-106.

[10] 刘宇,何国平.北京市社区护士工作应激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30-532.

[11] 贝尔LE .利用热电系统进行冷却、加热、发电和废热回收[J].科学(纽约),2008(5895):1457-1461.

[12] 中谷真,佐藤健,佐藤宽,等.一种能够提供振动热反馈的新型多模触觉模块[C]//触觉交互:科学、工程与设计:第二届国际会议论文集. 2016:437-443.

[13] 加洛S,罗格尼尼G,桑托斯-卡雷拉斯L,等.通过指尖大小的触觉显示实现编码和跨模态热刺激[J].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前沿,2015(2):25-37.

[14] 佩里斯RL,鹏W,陈Z,等. ThermoVR:探索与头戴式显示器集成的热触觉反馈[C].纽约:人机交互计算系统的CHI会议,2017:5452-5456.

[15] 中本克,村上健.使用质谱数据库的嗅觉显示气味成分选择方法[C]//虚拟现实会议论文集.贝尔维尤:IEEE,2009:159-162.

[16] 大津香织,佐藤准太,坂内裕一,等.与呼吸同步的脉冲喷射气味呈现技术[C]//2009年第九届年度国际应用与互联网研讨会论文集.贝尔维尤:AISAIP,2009:125-128.

作者简介:李佳昱(1998—),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何佳(1981—),女,江苏南京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动画设计交互技术应用策略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虚拟交互技术系统的优势与应用分析
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在媒体的应用和前景
VR交互技术在中小学拓展课程中的应用
二维动画场景色彩研究与应用
传统线描技巧在二维手绘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中专“Flash动画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