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探究

2023-12-25 05:38:07孙德玲韩猛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3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中职语文古诗词

孙德玲 韩猛

摘要: 古诗词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当前,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学生基础薄弱、师生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单一等一系列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增强文化底蕴、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 中职语文  古诗词  核心素养  实践探究

目前,在培养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要提高中职语文古诗词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中职学生的古诗词理解、领悟与鉴赏能力,教师必须改变现有的以新教育信息技术为媒介的变相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基础薄弱,难以深层次理解古诗词

古诗词教学对中职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古诗词单元教学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大多数中职学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文言知识积累较少,而要想学好古诗词,学生不仅要理解古诗词本来的含义,还要去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情感,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古诗词的学习是中职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如果中职学生长期学不懂古诗词,自然就无法体会到古诗词学习的乐趣,会对古诗词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二)师生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从中职学生的角度来看,不少中职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与未来就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即可。古诗词的学习,与就业并不存在直接明显的利益关系,绝大多数中职学生并不重视古诗词的学习。

從教师的角度来看,很多教师往往认为学生语文基础差,只要能达到背诵和基本理解的程度便可,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低标准要求,也不利于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除了学生语文基础薄弱之外,教学方法单一,也阻碍了一些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多数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没有主动探索、积极互动,致使古诗词的教与学静态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陷入了古诗词学习的困境,以为只要背熟诗词便是学懂了古诗词。学生长期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其积极性和能动性会慢慢丧失。

(四)教学评价方法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近几年,在安徽省分类考试和对口升学考试中,语文试题设置的都是选择题,这种考核方式本身就很片面,而且涉及古诗词的题目并不多,这无疑把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评价引入了误区,一些教师效仿分类考试的做法,平时练习的都是选择题,检测试题也都是选择题。这种评价方式降低了学生的诵读激情,阻碍了学生诵读能力和品鉴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能动性,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1.演绎教学法

演绎教学法又称作意境再造法。中国的古诗词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学生要弄懂诗歌的字面含义并不难,但要透过诗词本身去理解诗词背后作者的深厚情感倾向往往就比较困难。教师如果能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生动的手法给学生介绍古诗词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等内容,容易将学生带入与作品相对应的情境之中,学生当然会产生很大的兴趣,这也是古诗词教学的前提。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往往是一笔带过,这就导致学生并不能真正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也就不能真正学好古诗词;让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将短短的几句古诗词改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可以让学生以第一人称叙述一个远离家乡的旅人的所见所感所思,并让学生代入角色,用生活化的语言予以演绎,不仅使得课堂丰富有趣,也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力。

2.类比教学法

类比教学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古诗词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适用。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类比教学法,通过对古今中外同类诗歌不同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乃至诗中人物形象的比较,可以提高学生对诗歌艺术的审美鉴赏力,也能加强学生对相关古诗词的理解。基于此,我校语文教师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对原有语文教材进行资源整合,将相近题材的古文诗歌编排在一起,并进行有效的拓展。例如,爱情诗是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个类别,我们用中外爱情诗词,或者不同时期的爱情诗词进行类比教学,如将舒婷的《致橡树》与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进行类比教学,将诗经中《静女》与《关雎》进行类比教学等,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思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古诗词领悟力。

3.诵读教学法

诵读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有的诵读教学趋于形式化,没有在古诗词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融入丰富多样的诵读形式。首先,注重诵读的准确性,因为许多学生读古诗词时完全凭着直觉朗读,不注重韵律、节奏,起不到促进作用。其次,采取学生个人读、分组读、合作读等多种诵读模式,让学生在读中找到自身优缺点,增进交流,同时让枯燥的诵读充满乐趣和吸引力。最后,在开展诵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取相对应的背景音乐,以更好地调动学生情感,读起来也更符合诗歌的律动性,学生自己感觉读得好,自然就喜欢读,就读得多,也记得多,同时通过朗诵能够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力。

4.情境教学法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营造合适的情境,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营造教学情境,教师应根据古诗词的题材、内容、时代背景及作者的语言风格去创设相应的情境。当学生产生情感触动或者是情感共鸣之后,教师趁机引导,深化古诗词教学。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模拟创设与古诗词创作背景相近的情境,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古诗词的学习。作为语文教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每日在“学习园地”中写上一首诗歌;每周可以让学生分享本周读过的好诗好词,并谈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可以在“学习园地”中张贴诗歌、诗人相关介绍资料;可以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及时记录平时听到的、读到的、看到的好诗词;可以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朗诵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这样不断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学习,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理解能力。

教师自身也要提升古诗词教学水平,通过古诗词教学实现更加深远的育人效果,引导学生关注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不断地从古诗词学习中汲取文化营养,同时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开展多样化教学方式

古诗词教学不能仅着眼于课内,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好工具,我们可以以诗词学习为契机,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播放《中国诗词大会》让学生直观感受古诗词的魅力,联系学校开展诗词朗诵大赛、古诗词知识竞赛等,引导中职学生主动去学习古诗词。此外,还可以成立诗词社团,将学习古诗词与汉服文化、历史等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例如,举行一期“古代诗词人来穿越”活动,让参加活动的学生选取一名诗人或词人进行扮演角色,在活动中介紹自己作为诗人或词人的生平背景和经典诗词,还要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所扮演角色的性格。

三、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探索成果

(一)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意识

古诗词是中国几千年精神文明的瑰宝,一直伴随着传统文化穿越数千年的时光,可以说,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内核,是承载整个中华民族归属感、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载体,也是炎黄子孙家国情怀的外在体现。中职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特殊时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处在敏感阶段,在特定的认知引导下,对世界有了一定的看法,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但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性,再加上网络、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会受到误导,甚至被引入歧途,这不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在这种形式下,中职语文教材用很大板块编排古诗词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受到民族精神的鼓舞,接受民族风骨的熏陶。中华民族有太多爱国诗人,他们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像屈原的《九歌·国殇》、陆游的《示儿》、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等,这些诗歌能在不知不觉中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对学生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1.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代诗人留下了大量表现自然之美、人情之美、哲理之美的诗句,它所体现的审美是大家普遍接受的,它包含了人性的真、善、美。一个审美情趣高的人,往往能更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说出来的话往往更具有感染力。用古诗词表达出来的感观和体验是常言不可比拟的,优美的诗句丰富了学生的语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诵读古诗词能够提高写作水平。诵读古诗词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诵读,慢慢积累一定量的诗词内容、形式、语感和思想,在写作时就能够把诗词中的精髓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从而美化自己的语言,丰富文章的内容,提升文章的思想,增添文章的魅力。再者,古诗词创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精简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富于联想和想象,学生在诵读中能得到极大的滋养和启发,对写作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3.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任何一首优美的古诗词都是诗人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理解,是诗人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因其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为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和再创造空间,学生透过诗歌本身发散思维,培养了中职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总之,提升中职学生的古诗词核心素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任重而道远。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文化底蕴。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运用更多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以激发中职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真正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吉云.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研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3):1-2.

[2]汤蓉.核心素养培育下的中职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20(26):2 3.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中职语文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以分层考核法为基础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24:34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