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姣 王满
摘要:作为一项隔网对抗类运动,羽毛球比赛对选手的体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体能训练成为有关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主要从专项体能训练内容与训练方法两个方向进行了论述,希望可以为羽毛球运动体能训练的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专项体能;体能训练
羽毛球运动在我国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是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普及开展,还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或是专业队中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有关羽毛球运动训练与教学指导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笔者通过对羽毛球运动的专项体能需要与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特点进行深入剖析,从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以及柔韧素质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1羽毛球的运动技术特征
第一,“快速”是羽毛球最核心的技术特征,其是指如何在比赛中快速出手以获得优势,这是羽毛球运动员在竞技中取胜的关键。第二,“全面”是指技术全面和控场全面。技术是否全面是衡量一个羽毛球运动员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控场全面指是将前、中、后场三区进行整体把握,通过前场技术,为中场与后场技术的发挥创造机会,唯有将场区的三个区域紧密衔接,将技术融会贯通,才能够更好地把握赛场主动权。第三,即根据自身突出的特长,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第四,羽毛球运动节奏的合理掌控和运用十分重要。在羽毛球竞技过程中,运动员不仅要对自己的运动节奏有整体的把握,而且要特别注意观察、感觉对方运动员的节奏变化,在适应对方节奏的基础上,稳扎稳打、出其不意。
2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因素
2.1身体形态
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在身体形态特征上表现为:体重适中,身体匀称,手臂略长。长度指标代表了其先天条件,而围度和宽度指标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其后天的运动潜力。优秀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在身体形态特征上表现为:身材高大,体型匀称,上肢与下肢较长,上臂和大腿的围度相对较粗,肩宽、骨盆小。
2.2身体机能
运动员的身体机能集中体现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三个方面,心血管功能在羽毛球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影响羽毛球运动质量的还有肺活量这一因素。是否拥有良好的心肺功能和有氧代谢能力,是评判羽毛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
2.3运动素质
人在运动或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和灵敏度等,统称为运动素质。羽毛球运动员所应具备的运动素质中,速度素质、力量素质与灵敏素质最为重要,同时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等在运动员综合素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样需要加强训练,以提高整体运动机能。
2.4三者关系
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是构成体能的三个因素,它们在相对独立的同时,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每一个因素的水平发生变化,都会对整体体能的水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羽毛球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
3.1磷酸原系统
速度练习主要是无氧训练,其特征是强负荷而短时间,主要靠磷酸原系统(ATP-CP系统)提供能量。
在人体内的高能化合物里,最重要的就是三磷酸腺苷(ATP),它是肌肉活動的能量来源,磷酸肌酸(CP)是和三磷酸腺苷(ATP)紧密相关的一种高能化合物,贮存在人体的肌细胞内。它能够分解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同时将二磷酸腺苷(ADP)和无机磷酸盐(Pi)合成ATP,在不需要氧气的情况下,ATP供能迅速,可用于速度快和爆发力强的运动。如冲刺、急起急停、跳起等只需数秒即可完成的动作。
3.2糖酵解系统
其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质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当运动持续时间在10s以上且强度很大时,磷酸原系统已不能满足机体运动的需要,此时人体内的糖原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分解,用来供应三磷酸腺苷合成所需要的能量。它所供给人体的能量多用于速度耐力项目,或球类等非周期性项目,为其加速、冲刺提供能量。
3.3有氧氧化系统
在有氧的情况下,人体内的糖原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能量用以合成三磷酸腺苷,这个合成能量的反应形成速度慢,需要氧的参与。有氧氧化系统是耐力和持久性的运动项目所必然涉及的能量代谢系统。
3.4羽毛球运动的能量代谢方式
对羽毛球运动中不同时间段内的每种能量的供能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羽毛球运动中,以“快”为主抢占进攻优势是每回合在10s内的技术特点,其能量的主要来源为磷酸原供能系统;而在相持超过10s的对抗过程中,供能系统则不再是以磷酸原供能系统为主要来源,而是以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为主。
综上所述,羽毛球运动的能量代谢方式是混合型代谢方式,并且以有氧代谢方式为基础,无氧代谢方式为主导,供能形式以磷酸原系统为主,但是糖酵解供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储备能量,对于比赛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4羽毛球运动的专项体能训练
4.1专项体能训练内容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羽毛球击球动作的完成,需要四肢核心肌群协调发力,而作为人体四肢发力时支点的核心肌群,在具备力量素质后能够保持强有力的状态,使得人体在快速移动的时候,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所以,力量素质对羽毛球专项技术动作的稳定发挥起到保障作用。
速度素质可以从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效率、针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效率,以及快速产生位移的效率三个方面,判断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随着竞技体育中羽毛球技战术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快速进攻成为对抗过程中的主流技术打法,快速进攻的主要目的在于突击争夺主动权,这就对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耐力素质是指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它是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保障。根据能量代谢方式的不同,耐力素质可以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按照运动项目素质划分,可以分为专项耐力素质和基础耐力素质,其中,结合羽毛球运动特点,速度耐力在专项耐力素质中尤为重要。
灵敏素质是指为适应各种突然变换的外部环境,运动员迅速、准确地协调身体动作以改变运动过程中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的能力。有学者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灵敏素质可以对运动员的整体身体素质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对于灵敏素质的测试不仅可以反映出该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等情况,而且可以反映出柔韧素质等能力。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关节运动的幅度、运动轴产生转动时的活动范围等,可以体现出柔韧素质的状况。柔韧素质对于羽毛球运动员调动肌肉的能力起到很大的协调作用,提高柔韧素质是日益激烈的比赛环境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时柔韧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身体各项功能的良好发育,并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4.2专项体能训练方法
力量素质的提高,需要针对不同肌群采取各种训练方式,譬如明确进行下肢力量训练或上肢力量训练,以及腰腹部与背部的力量训练,不同的肌群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针对下肢力量训练主要采用的是负重练习的训练方式,即在负重的情况下,开展移动步法、前蹲、半蹲、半蹲跳、蛙跳等训练内容;针对上肢力量训练,可以采用负重训练的方式,训练内容可采用拉橡皮条的方式,以此代替羽毛球运动中的挥拍动作;针对腰腹部与背部的力量训练主要采用平板支撑、直腿两头起或波比跳等动作。
针对羽毛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训练,其训练方式可以采用变换信号法以及快速训练法等,以提高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与位移速度,并从步频、步长、反应时间等具体指标来检测训练效果,训练内容包括信号变换法、场地内的快速折返跑等。因此,针对速度素质的训练主要是从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個方面着手进行。
在提高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中,在全场移动步法训练中进行快速挥拍的练习、限时挥拍练习等,都是提高羽毛球运动耐力素质的有效方式。如在一分钟或三十秒内不断练习起跳挥拍,或者在两分钟时间内练习全场范围内的快速步法的移动。通过有氧运动来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素质,通过短距离跑、间歇跑等方式增强无氧耐力。在耐力素质的训练中,通常通过短距离的变速冲刺跑和长距离的限时跑来锻炼基础耐力素质,在专项耐力素质中,多采用间歇训练法,例如对固定挥拍动作的反复练习,以提高对挥拍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
在对羽毛球专项运动员进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时可以结合反应性专项练习,例如,快速跑中急转方向、指令应答等,可以很好地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全面提高灵敏素质。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对于灵敏素质的训练重点是侧向运动,在侧向运动中有三个训练内容:一是单腿力量的训练,二是肌肉离心能力的训练,三是起跳后落地能力的训练。灵敏素质的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常常被用在各种专项技术的训练中。
运动员应在青少年时期加强柔韧素质的锻炼,要树立自主拉伸意识,同时在进行柔韧素质训练时要结合力量素质训练,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柔韧练习中,既要拉伸身体各部位韧带,发展基础柔韧性,又要注重培养专项柔韧性,在发展上肢各关节韧带中,可以进行绕肩练习、手腕柔韧练习、肩部大环绕练习等;在发展下肢各关节韧带中,可以进行腹背屈伸练习、拉伸跟腱练习、踢腿练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