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英 马海翠
摘要: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攻防意识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尽管其不能作为独立的训练单元,但其在武术套路中的核心地位已经得到了认可。从本质上来说,所有武术套路都是围绕着进攻与防守展开的,因此,攻防意识是学习武术套路的必要支撑,只有形成良好的攻防意识,才能更好地发挥武术套路的实用价值。文章首先阐述武术套路中攻防意识的内涵,然后分析武术套路中攻防意识的价值,最后基于武术套路中攻防意识训练与培养的实际需求,提出攻防意识的有效训练思路。
关键词:武术套路;攻防意识;训练思路
武术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是融合哲学思想、道德修养与体魄训练的综合产物,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攻防技击的核心技术与多样化的运动形式,达成内外兼修的目标,在不同的时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与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的生存属性被逐步削弱,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功能得到关注与重视,满足了当代人的实际需求,但也导致武术套路中的攻防意识被忽略,实用价值被削弱,甚至引发了传承危机。因此,在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教学双方都需要充分认识到攻防意识的价值,并对训练思路进行调整与更新。
1武术套路中攻防意识的内涵
攻防意识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第一是观察,只有更好地观察对手的动作与动向,才能为后续的灵活应变打好基础。第二是判断对手的武术套路与攻守思路,以此思考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第三是基于前期的观察与判断下达具体的动作指令,并持续性输出动作的变化方法。具体来说,攻防意识就是针对性地观察对手运用的招式,基于预判进行灵活应变,以此进行更为有效的进攻与防守。
可以说,攻防意识才是武术套路的核心与灵魂,只有具备攻防意识才能发挥武学套路的实用价值,并在竞技中保持有利地位。需要注意的是,武术套路学习与训练的主体都是习武者,因此,不能将武术套路简单理解为死板僵化的技术动作,要考虑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并结合具体应用中的实践经验对攻防意识进行培养与训练。武术套路是以手、腿、身、眼等作为基本运动单元,以踢、打、摔、拿、刺、捏等基本运动为框架衍生的演练形式,攻防意识的融入能够提升教学与训练的实际效果,在武术套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武术套路中攻防意识的价值
2.1辅助习武者记忆武术动作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加强对习武者攻防意识的培养与训练,能够为习武者理解武术动作提供新的视角,从攻防的角度分析动作的用意与价值,起到辅助习武者记忆武术动作的作用。不仅如此,将攻防意识融人武术套路的动作教学之中还能提升习武者对武术套路的整体认识,能够使习武者系统地学习技术动作,更好地把握不同动作的要领,切实减轻习武者的学习压力。不仅如此,在武术套路教学中融入攻防意识还能调动习武者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习武者对武术动作的印象,并深化习武者对武术内涵的理解。如果习武者能够真正理解不同动作的攻防意义,将深化习武者记忆中武术动作的连贯性,以攻防意识串联起连贯持续的动作练习。
2.2激发习武者学习武术的兴趣
在武術套路的教学过程中,教练不仅要讲解核心动作要领,而且要让习武者认识到武术套路与武术动作本身具备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习武者在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可能会面对较大的压力,加之武术套路包含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习武者便难以保证学习武术套路时的学习状态。将攻防意识贯穿于武术动作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改善这一现象。教练在动作教学与指导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是什么”和“怎么做”,而且要关注“为什么”,在教学中讲解武术动作的攻防价值,切实解决习武者可能产生的疑问,激发习武者学习武术的兴趣,必然会取得比单纯强调动作要领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激发习武者求知欲的同时,提高武术套路教学效率。
2.3满足武术学习的本质需求
武术自产生以来,受其漫长的发展历程影响,具备多样化的特征。格斗对抗性、欣赏性和民族性都是武术的特征。技击性是武术最为根本的属性,也就是说,武术是进攻与防守的结合,不是二者的简单叠加,而是从理念到技术层面的融合。但在现阶段的武术教学中,部分武术教练只关注动作要领的教学,习武者只是单纯地进行模仿,完全不了解所练习动作的攻防意义,自然难以取得成效,更无法对武术形成深入的理解。培养武术套路中的攻防意识,能够满足武术学习的本质需求,让习武者能够理解武术套路,掌握武术套路,并以此达成哲学思想、道德修养与体魄训练的三维目标。不仅如此,攻防意识的融入还有其更加长远的价值,未来的武术教练将从当下的习武者中产生,因此,攻防意识将起到持续强化武学人才储备的作用。
2.4促进武术套路的发展
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与练习后,习武者能够将自身对武术套路的掌握程度提升到一定的水平,能够以较为标准流畅的动作完成武术套路。此时教练需要对后续的学习与训练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将侧重点放在提高每个动作中所包含的攻防意识上,以此达到提升武术套路训练成果的目的,并促进武术套路的发展,凸显武术套路训练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影响习武者对武术套路以及相应训练方法掌握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习武者在施展武术套路过程中攻防意识的巩固程度与表现水平。只有具有一定的攻防意识,习武者才能够沉着应对实战的考验,更好地发挥自身在日常训练中的水平,并在实战中快速判断对手意图,施展正确的攻防动作。而在长期积累之后,无论是习武者还是武术教练,都有可能创造出符合自身习惯的全新武术动作,推动武术套路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3武术套路中攻防意识的训练思路
3.1打好武术理论基础
武术套路中攻防意识的训练有着融合性与传承性的特点,融合性指的是其不能单独作为武术套路学习中的独立环节,必须将相关内容融入其他环节的学习与训练之中。传承性指的是武术已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动作体系,而攻防意识也会随之产生差异。所以教练需要帮助习武者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与认识,为后续攻防意识的形成与培养奠定基础。武术教练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素质,既要在专业的武术技能层面有所成就,也要具备武术理论基础,利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与攻防意识相关的武术知识,提升习武者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将理论知识与实战演练深入融合。
3.2重视感觉与知觉能力的训练
人体器官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感知力是个体形成对时间与空间的感知与判断的基础。在武术套路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习武者会形成肌肉记忆与潜意识判断,时空感知、肌肉记忆与潜意识判断共同构成习武者的潜意识行为,这也是攻防意识的构建过程。以“长拳套路”的教学为例,教练应当结合习武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体能训练的强度,以此提升习武者的感觉与知觉,为攻防意識的培养奠定基础。不仅如此,武术套路的学习对习武者的呼吸、动作的节奏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习武者只有具备较强的感觉与知觉能力,才能形成有效的攻防意识。因此,教练需要灵活调整倒立、滚翻、跳跃等练习的比重,以改善习武者的平衡能力与灵活性,起到提升感觉与知觉能力的作用。
3.3从攻防角度对武术动作进行解析
武术套路由复杂的武术动作构成,但武术教练在教授武术套路时,不能单纯地将套路教学拆解为动作教学,这将导致武术套路失去连贯性与灵活性,更影响其实用价值的发挥。因此,武术教练应当以攻防意识联系武术动作,从攻防角度对武术动作进行解析。
以“二十四式太极拳”这一武术套路的教学为例,野马分鬃一式在实战中的作用是拉近对方与自己的距离,并用前臂接近对方;而搂膝拗步则起到攻防一体的作用,先用左手抵挡对方的进攻,然后借势用右手将对方推开;手挥琵琶一式则是抓住对方进攻的间隙进行反关节的擒拿动作。只有了解招式在攻防角度的意义所在,武术教练与习武者才能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与练习中把握重点。
3.4加强对身形与神态的训练
习武者只有具备正确的身体形态,才能为外在的身体动作与内在的精神修养之间构建稳定的桥梁,达到气势均衡心形相随的最终效果。武术教练应当通过手、眼、体、神、力五大方向完成对习武者身心的锤炼。神态是习武者武术态度和武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姿态、表情与眼神都能够用于展现武术动作中的攻防意图与战斗精神。因此,武术教练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重视对习武者神态的训练,并借助网络平台获取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这一载体进行呈现,结合图像与视频帮助习武者建立良好的精神状态。
3.5着重培养习武者的节奏意识
武术套路的学习与训练不仅需要运用手、腿、身等运动器官,也离不开眼、耳等感觉器官。因此,武术教练在训练习武者攻防意识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习武者的节奏意识,提升其快速反应能力,基于良好的气息节奏与攻守节奏增强习武者的攻防意识。在训练开始前的准备阶段,武术教练可以着重提升习武者对自身身体状态的感知能力,以便其在后续的武术套路训练中更好地把握自身力量、速度和动作幅度的变化,在保障训练效果的同时避免出现脱力等问题。不仅如此,习武者养成好的节奏意识,还能使其在把握动作变化节奏的基础上,更好地展现自身的攻防意识。如在弓步扎刀与虚步藏刀等套路的练习中,武术教练需要引导习武者掌握强、弱、快、慢等节奏,以此增强其攻防意识。
4结语
武术套路中攻防意识的价值在于辅助习武者记忆武术动作,激发习武者学习武术的兴趣,满足武术学习的需求,促进武术套路的发展。想要在武术套路的学习与训练中强化对习武者攻防意识的培养,就应当打好武术理论知识基础,重视感觉与知觉能力的训练,从攻防角度对武术动作进行解析,加强习武者对身形与神态的训练,着重培养习武者的节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