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

2023-12-25 09:31汪永臻
中国名城 2023年12期
关键词:甘肃甘肃省指标体系

汪永臻

引言

智慧城市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整合城市运行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智慧城市让人汇聚智慧,让物拥有智慧,实现城市的创新发展,其在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助推产业升级、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确保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与甘肃省现阶段的发展要求相吻合,是促进甘肃新型城镇化和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1]。

中国于2012年在全国开始正式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截至2020年底,已有900余个城市在展开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智慧城市建设范畴逐步拓展,开始向县域一级下沉,并将全面提速[2]。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系统梳理,不难看出针对智慧城市的评价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展开。如陈铭等[3]从基础设施、智慧产业、智慧服务以及智慧人文4个方面共设置23个具体指标,对南京智慧城市的建设进行评价。王振源等[4]从智慧基础设施、公共管理应用、公共服务应用、公共支撑体系等方面给出了三级指标的度量方式,共设置了15个二级指标与6个三级指标。崔庆宏等[5]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收集2014—2016年的统计数据,构建了智慧青岛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崔璐等[1]从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产出要素入手,构建出智慧城市建设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李志清[6]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公民、智慧治理以及智慧生活等领域作为主要指标,构建了广州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任亮等[7]运用TOPSIS计算模型,从5个维度构建了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在城市实际建设过程中,我国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诸如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年版以及2018年版和2021年版、1.0和2.0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8-9]。

已有研究成果在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以及指标的设置上均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但是评价指标体系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以及评价对象的差异性也较为明显。本研究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甘肃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智慧城市的建设效果进行评价。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建设符合甘肃特色智慧城市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为实现智慧甘肃乃至其他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1 甘肃智慧城市建设概况

甘肃省先后有7个城市申报获批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其他城市仍然致力于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之路。其具体试点情况见表1。

表1 甘肃省各市州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情况

甘肃省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甘肃省总共建成8 509个5G基站。5G人口覆盖率超过24%,并实现全省5G市(州)主城区网络全覆盖。已建设运行的300个以上机柜数据中心36个,数据中心按折合2.5 kW机架达到59 012架,平均PUE值1.31,可对外提供服务机柜数30 176个。全省在建、拟建数据中心项目17个,可部署机柜折合2.5 kW机架为121 025架,设计PUE值约1.27,数据中心在全省各市州均有分布[10]。

甘肃省在政务服务方面,其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8%以上,实现了28个省直部门所有事项网上全程办理,“一件事”主题式集成服务增加到538个,同比增长195%;“甘快办”手机APP办理事项达到18.5万件,与人民群众密切关联行业,诸如税务、医保、教育、人社、公安、交通等高频应用数量达到2 212个;政务服务评价总量增加到1 626.1万个,其差评按期整改率已逾97.7%。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提升市民生活和工作质量。甘肃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兰州市与西宁市签订了跨省合作备忘录,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政务服务事项、政务信息化项目集约化建设、政务云建设、数据信息产业发展等内容,提出在数据资源共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信息产业链合作以及专家队伍交流等重点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助推两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长足发展[11]。

2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智慧甘肃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对智慧甘肃建设水平进行度量,是一个具体而且比较明确的可量化的指标集合。其构建应该坚持科学性、可行性、系统性、有效性、动态性以及针对性等原则,它的具体构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2.1 评价指标的收集

通过对国内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收集不同指标数据,并形成具体的指标数据库。本研究所采用的国内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及其来源见表2。

表2 国内智慧城市评价的主要指标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梳理甘肃有关指标数据及文件可知,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非常复杂,部分评价指标数据获取存在一定难度,而其相互关联性也比较强,有较高的重复使用率。因此,借鉴现有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测评指标[12-15],构建符合甘肃智慧城市发展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表3)。

表3 评价指标体系

2.3 评价模型与方法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最早提出该理论。它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使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的一种统计技术。

若一个线性观测者在其得到的每个不同线性公共随机变量上的公共线性附加载荷分别依赖于少数几个线性公共随机变量和一个公共线性因子附加的方差源即:

其中xi内为第i个线性随机变量在第j个公共线性因子上的公共线性附加因子载荷。

对随机变量进行以下假定:

满足(1)式及以上假设的模型称之为因子模型。

聚类分析是一种对样品或者指标进行数据统计的综合分类方法。其基本原理为:根据目标样本自身的基本属性,用数学分析的基本思想或方法对目标样本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聚类分析此类相互关联指标。

3 甘肃省智慧城市建设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

根据《甘肃统计年鉴(2022)》,以及2021年甘肃省各市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收集了7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的原始数据。

3.2 数据分析

用SPSS 25进行因子分析,针对甘肃14个市州指标数据,其标准依据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为界,计算得到前4个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2.17%,以便于对原始变量信息进行解释,因此建立4个公因子载荷矩阵,再对其采取恰当的方法予以旋转,最后,计算出给出的市州综合得分,见表4。

表4 各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排序

为了对14个市州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数据分析,将14个市州的一级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得分情况作为评价原始数据,利用SPSS 25使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得到聚类分析的树状图,见图1。

图1 聚类分许谱系

3.3 结论与分析

第一级:兰州市在智慧经济、智慧民生、智慧交通、智慧旅游中分别排名第一、第四、第二、第三,但最后综合排名稳居第一,特别是在智慧经济、智慧交通、智慧旅游以及智慧民生等领域均领跑于甘肃其他城市,这与兰州作为省会城市是分不开的,其在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智慧城市整体创建活动中,毋容置疑,兰州市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级:在智慧城市综合发展水平中,酒泉、嘉峪关以及天水在甘肃属于第二级。其中,酒泉、嘉峪关、天水总排名分别为第二、第三、第四。在智慧经济、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以及智慧邮电等领域均紧跟兰州市,因此在智慧城市整体创建活动中,这几座城市的发展目标在向兰州市靠拢的同时,更要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和有所作为。

第三级: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属于第三级的是张掖、陇南、武威、庆阳以及平凉等5个城市。这类城市的智慧服务水平处于中等地位,因此,要立足不同城市的发展实际,并紧密结合其自身优势来创建独具自身特色的智慧城市。

第四级:剩余的金昌、定西、白银、临夏以及甘南等几座城市,其智慧发展水平排在第四级。不难看出,这类城市的智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滞后,人均GDP占比低于其他城市。智慧民生方面,建设水平比较落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相比其他地区也偏低,明显与其他地区的城市有差距。

4 甘肃省智慧城市建设对策建议

目前,甘肃已将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中,并提出将其打造为产业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智慧城市。为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1)决策者要深入领会智慧城市内涵及要素,在其建设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本市的发展阶段与经济基础,主动盘活有关资源和资金,创新发展和灵活运用PPP模式,政府既不可包揽一切,也不能一厢情愿地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坚决杜绝盲目跟风,切忌急功近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避免最终导致智慧城市成为“标签”式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2)基础设施是城市综合体的一个基础单元。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在满足其经济活动要求的同时,还要满足城市居民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与休息娱乐环境,为城市精神生活提供物质条件,并发挥一定程度的诱导作用。鉴于区域差异,尽管近几年来甘肃省颁布了改善基础设施的系列政策,但其问题和短板仍然存在。(3)基于不同城市发展定位和特色的不同,有些属于工业型城市,有些属于农业型城市,还有些属于旅游型城市,所以其建设一定不是千城一面,应该彰显特色,才能激发出活力。例如针对传统工业型城市——兰州,因为其工业基础较好,侧重“智慧工业”发展,这完全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4)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智慧城市建设以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为目标,须对其民生关键行业的应用需求进行强化,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出发。建设智慧城市不是简单地追求城市信息化、发展高科技,而是要结合其民生需要和市场需求,对市民智慧应用和商业模式进行积极探索,从全局出发,量力而行。(5)人文素养决定了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15]。人文型智慧城市强调提升城市的人文关怀和文化精神,以城市居民为主体,强调居民体验,使居民满意幸福。发展智慧产业,人才是关键,居民受教育程度与文化素养关联度较高,因此,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城市居民这一主力军的作用。

5 结语

新型城镇化应强化以人为本,提升城镇化质量与效益,既要注重地区间引领,也要平衡地区内差异,因地制宜实施政策,避免“一刀切”[16]。基于这一理念,甘肃省智慧城市建设,按照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构建了甘肃省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构建的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价值:一是不仅考虑到了智慧城市建设当中的投入要素,而且考虑到其产出成果,评价要素相对更加全面。二是指标体系突出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在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缺乏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评价弹性。三是该指标体系充分借鉴了现有研究成果,筛选出具有一定通用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有关指标,实际应用价值较高。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本研究所考虑的要素不能涵盖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部内容,同时所设计的主要指标均来源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个别评价指标在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中可能难以获得预期的数据。

猜你喜欢
甘肃甘肃省指标体系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