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辰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403)
20世纪中叶,我国经济文化整体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艺术创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陶瓷艺术经过岁月的洗礼,汇集了各朝代精湛的陶瓷工艺,并受到当代文化的影响,有了新的发展与创新。在这一背景下,景德镇国营“十大瓷厂”应运而生,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营“十大瓷厂”都有各自的特色产品,并将新中国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推向高潮。其中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并列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以青花瓷为主的人民瓷厂产出许多经典的青花图案,其中青花梧桐的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青花梧桐画面最迟在清代,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关于它的来历,较为官方的说法是画面取意于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诗句:“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以“江西八景”中的章江门和腾王阁组合为景逐渐演变而来。青花梧桐的名称也有着吉祥的寓意,《庄子·秋水》中庄子对惠子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说的是凤凰从南海飞往北海去;不是梧桐树就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就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就不喝。由此可见梧桐的高贵,同时梧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也有着祥瑞的寓意,因此取名“梧桐”。
青花梧桐画面结合每一个时代的特点,产生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它经由每一个时期的陶瓷艺人不断创新而形成,并从侧面反映出每个时期的艺术特征。清代初期的青花梧桐瓷具青花料发色纯正,釉面晶莹剔透,画有青山绿水、树草鸣鸟、渔人垂钓等,色彩柔和、层次丰富。康雍乾时期景德镇的青花瓷进入鼎盛时期,青花梧桐的画面也在不断变化、丰富起来。晚清至民国,战火频繁,青花瓷的发展起起伏伏,一度停滞,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青花梧桐的版本众多,各具特色。无论是什么版本,画面内容都包含吊珠、楼阁、石桥、亭子、梧桐树,后面逐渐增加了劲松芭蕉、小桥院落、人物花鸟等。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瓷生产有了更新的发展,市场对青花瓷的需求也逐步增加。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派出王希怀等人帮助人民瓷厂对青花梧桐的画面进行整合、改进,固定了画面,人民瓷厂的傅尧笙及其他成员将这一改良设计应用于产品内容上,以适应扩大生产的需要。
青花梧桐作为中华传统的画面,经过几代艺人的加工提炼,使其趋向完美。20世纪50年代后,青花梧桐瓷具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具有时代性,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具体体现在它的工艺上、造型上和装饰上。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到20 世纪50 年代末,青花梧桐画面都是传统手工绘制而成,采用青花分水的技法。分水是传统青花瓷绘画的独特技法之一,先用青花画笔勾勒画面的轮廓,再以浓淡不一的青花料水,以特殊的分水笔填入轮廓线内,从而形成丰富的画面层次,立体感强。这种传统手工绘画的生产工艺适应不了青花瓷的大规模生产,无法满足市场对于青花瓷量的需要。
20世纪60年代初,工厂进行技术升级,通过发展贴花的工艺提高产量。先是通过手工制版印青花花纸,以花纸贴线条,再进行手工分水,最后逐步完成带水贴花的的工艺转变。带水贴花工艺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完成了划时代的技术变革,也为后期梧桐画面的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20世纪80年代初,青花梧桐画面进行两次修正改进,使得青花梧桐更加丰富多彩。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派出王希怀等帮助人民瓷厂对青花梧桐的画面进行整合,综合了画面特点及市场需要,固定了亭台楼阁的位置,并加大了梧桐纹饰的比例。20世纪80年代初,人民瓷厂成立了高档瓷车间,专门生产青花梧桐瓷具,再次对青花梧桐进行修改整合。画面增加了青花开膛的形式,绘制“八宝”等图案,并对画面进行块面分割,使得内容更加的丰富,同时加大了贴花时边花的空间,使得贴花更好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及生产的效率。
青花梧桐瓷具是经典的青花配套瓷品种,这个画面装饰着100多个品种,器型各异的瓷具装饰着同一个山水画面,呈现出不同的韵味。青花梧桐被大量地应用在餐具、茶具、酒具、办公用具中,其造型设计既要符合工艺生产的要求,也要满足其作为日用瓷实用性的需要。
为了配合新的成型工艺特征,尽量避免坯体由于棱角突出、边缘细薄导致破损,青花梧桐瓷具造型多厚重、圆润,同时也出现了现代感的直竖线造型,瓷具在方圆之中呈现出一种平衡美。青花梧桐瓷具造型饱满圆浑、朴实庄重,轮廓秀丽匀整、精致细腻,搭配明快大方的画面,整体呈现出端庄典雅的艺术风格。
青花梧桐瓷具为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生产出许多器物造型。餐具分为中西两种品类,中餐具(见图1)包括碗、盘、碟、品锅、针匙等;西餐具有碗、盘、碟、沙拉盘、汤锅、汁斗等,丰富的器型配合国外人群的生活习惯,加之明快大方的画面设计,因此青花梧桐瓷具深受外国人的喜爱。并且餐具可以根据适用对象、适用人数的不同组合成不同规格的成套餐具。茶具包括茶壶、把杯、盖杯、盖碗、托碟等,单杯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茶壶、托碟组合成套。咖啡具包括壶、杯、托碟、奶缸和糖缸等,可以根据需要搭配成套。酒具包括壶、杯等,由于销售与使用主要在国内,所以器物造型设计上具有传统的民族色彩。青花梧桐瓷具应有尽有,种类繁多、造型大方,满足人们对于实用日用瓷的需要。
图1 青花梧桐餐具
青花梧桐(见图2)描绘了亭台楼阁、高峰平坡、小桥行舟、树草鸣鸟、闲庭深院以及各种人物活动,营造出了一幅幽静雅致的江南园林风光图,通过对自然主观、诗意的理解,将自然美提炼为装饰美。将山水、花鸟、人物、阁楼等画面融于陶瓷器物之中,表现出具有中华传统色彩的诗意性,使得观者能够“不下堂筵,做穷泉壑”。
图2 青花梧桐盘
在构图上富有特别的装饰意味,通过审美情趣和画面意境合理地安排物象形态,表现画面主题。根据丰富内容的需要采用多层构图的形式,画面繁而不乱,近观小桥流水与楼阁树木相呼应,远观大雁与孤帆渐远去,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用笔上通过点、线、面结合的方式,通过丰富的用笔来表现物象的质感,更简明、更具形式感、更有装饰意味,使绘画的形式和主题更加突出,层次分明,有着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设色上,画面结合青花装饰的特点,注重水路的安排,青白之间布局合理,相映成趣。青花料水分为浓、淡、影淡三色,呈现出深浅浓淡、明快大方的艺术形象,既有对比,又很和谐,体现出青花瓷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在装饰细节上,20世纪80年代初整合的画面增加了青花开膛的形式,在画面外沿采用织锦边开窗,增加了“八宝”等装饰图案衬托主体纹样,在形式上打破了程式化的呆板色块,庄重又不失活泼。八宝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八仙过海”中的八大仙所使用的八件宝物,八宝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之一,表达了吉祥的寓意,承载了中华民族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增加了青花梧桐瓷具的欣赏性。
青花梧桐瓷具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同时又广泛吸收当下时代的艺术营养进行新的创新与发展,成为中华陶瓷史中的一件瑰宝,为世人瞩目,向世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因此,青花梧桐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青花梧桐具有内涵丰富的文化价值。青花梧桐作为中华传统的画面,既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随着时代发展而有新的创新。青花梧桐画面取意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诗句,通过对自然主观、诗意的理解,在形态各异可大可小的器物上描绘众多物象,有亭台楼阁、高峰平坡、小桥行舟等跃然画上,描绘出一幅空灵淡雅的中国山水画,体现出清新淡雅的中国人文色彩。因此,青花梧桐对于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其次,青花梧桐具有开拓创新的工艺价值。青花梧桐最初是纯手工勾线分水,由于市场的需求,开始进行技术革新,先是以花纸贴线条,再进行手工分水,最后逐步完成带水贴花的工艺转变。同时,增加了青花开膛的艺术形式,绘制“八宝”的图案,既丰富了画面内容,又加大了贴花时边花的空间,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效率。在青花工艺的应用上,不断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过几代艺人的加工改良,达到精益求精。
最后,青花梧桐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青花梧桐瓷具种类繁多,满足人们对于实用日用瓷的需要,同时它的造型设计轻巧大方,轮廓秀丽匀称,达到了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结合。青花梧桐瓷具曾在国际博览会上连获三枚金牌,后又在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两获金奖,并且三次荣获国家优质产品奖。人民瓷厂以该画面申请了“长青牌”商标,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青花梧桐具有较强包容性,以精美的画面生产出了大量适应外国人生活方式的瓷具,创造了外销创收之最。因此,青花梧桐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
20世纪中后期,景德镇陶瓷工艺与文化价值为当今陶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打破了景德镇瓷业散而小的壁垒,在传统陶瓷工艺基础上开展了技术革新活动,青花梧桐的出现也是这一时代发展进步的缩影。青花梧桐是对传统画面的整合,根据画面的丰富性与完整性加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纹饰,同时结合时代的发展将画面寓于大小形态各异的陶瓷器物之中,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各地。青花梧桐是对中华传统艺术的传承,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也为当下陶瓷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