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创产业中心路径研究

2023-12-25 22:21:57
江苏商论 2023年11期
关键词:合肥市合肥文旅

雷 媛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一、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是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的环境友好型产业, 它的发展不仅为区域进步赋予新动力, 而且可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有助于传承发扬一方文化,彰显区域文化自信和实力。 随着国家关注度的提高①,《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中国对文化产业的重视达到了新高度,文化市场的发展动能得到进一步激活。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 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近年来,合肥市政府出台《2021 年合肥市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实施细则》《合肥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文件,使文化产业增加值稳步提升,城市创意文化空间不断涌现,本土文化企业特色鲜明。 然而,合肥市离成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距离仍然较远。 2020 年,合肥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523.44 亿元。 相比之下,除去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杭州、苏州和南京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285 亿元、1052 亿元和930 亿元,这三市都不失为合肥成为区域文创中心的强有力竞争对手。为找出合肥市文创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发现差距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合肥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合肥市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创产业中心路径。

二、合肥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合肥市创意资源

人才是文化创意产生、发展的来源。 合肥市具有优越的人才资源和强大的人才吸引力。 2020 年,合肥共有58 所高等院校,774493 名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其中本科生714251 人,研究生60242 人。 高等院校毕业生共有192675 人, 其中本科毕业生人数为179676 人,研究生毕业生人数为12999 人。 同时,2020 年合肥市共有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从业者72606 人,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96712 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353.48 亿元,专利申请授权量41054 件。 另外,合肥是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全国首座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还拥有世界一流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具有一定的创意园区建设基础,同时合肥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本和创意资源基础,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合肥市文化资源

合肥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素有“三国旧地,包公故里,军事摇篮”之称。 合肥拥有巢湖民歌、徽剧、安徽大鼓、门歌、庐剧等地方戏曲;紫蓬山庙会、正月十五玩旱船等民风民俗;庐州木雕、火笔画、纸笺加工技艺、木版水印制作技艺、剪纸、羽毛扇、洋蛇灯、铁字书法等传统工艺;周瑜、包拯、李鸿章、刘铭传、丁汝昌、杨振宁等名人。 此外,合肥有文化馆11 个,博物馆40 个。 合肥也具有优越的旅游资源,包括1家5A 级景区,26 家4A 级景区。 2021 年,合肥还入选了6 项国家级非遗名录。

三、合肥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近年来,合肥市政府和各辖区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然而,由于合肥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底子较薄,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专业人才缺乏且竞争力不足,合肥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相对薄弱。 合肥市与其他长三角主要城市的差距,通过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对比可见一斑。

(二)城市文化形象的定位不明确

城市文化形象是一座城市对自我存在与发展的文化定位,更是凸显城市个性的独特标识。 生动而有辨识度的城市文化形象能给人留下长久的记忆。 合肥市城市文化形象定位的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文化形象定位不清晰。 提起合肥,人们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认知。 例如,上海有“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成都主打“舌尖上的美食之都”,哈尔滨着力塑造“中西交融之城”等,这些城市都有能让人记住的文化形象定位。 近年来,合肥市被赋予了一些不甚文雅的名头,合肥市官方推广的发展口号“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美丽合肥,养人之城”的普及度倒不如前者。 当务之急,是结合合肥的科教资源与文化底蕴,准确识别出一个适合合肥且能够凸显合肥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定位。 二是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度较低。 合肥的城市建设规划未能巧妙地将城市文化特色融入其中,缺乏一系列以地方特色文化为主题的景观、 建筑和规划系统。到目前为止, 中国有17 个城市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的创意城市(UCCN)网络,其中南京被列入“文学之城”;杭州、苏州被列入“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城”②。 合肥尚未加入UCCN 网络,试想未来的某一天,合肥获准加入创意城市网络,又会被赋予什么美称呢?

(三)文创产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合肥市文创产业发展不甚均衡,不同区域内的文创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合肥市的文创产业主要聚集在包河区,近五年来,包河区文化产业累计实现主营收入1475 亿元, 占全市文化产业营收1/3 以上③。第一批合肥市创意文化产业重点企业名录的89 个企业中有36 个位于包河区④。提起合肥的文化创意特色符号,人们往往会想到罍街、“合柴1972”工业记忆小镇、宁国路“龙虾美食街”等,这些富有记忆点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均位于包河区。 其他区域的文创产业也正在蓬勃发展,但尚未形成规模,影响力也相对较小。 例如,庐阳区有老城改造样本:庐州意库;蜀山区有集文体娱乐、美食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区: 金大地东西街。合肥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要做大做强,既要“画龙点睛”,也即用创意激发传统文化活力,又要“串珠成链”,也即聚合合肥市的文化创意项目,将其凝聚成一个响亮的整体品牌。

四、合肥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创产业中心路径

合肥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上述长三角主要城市的差距较大, 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弯道超车,成为区域文创产业中心,合肥的逆袭之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深挖合肥特色文化,传承合肥文化底蕴

合肥市文化底蕴深厚, 宏观上有创新文化等,微观上有火笔画、铁字书法等特色文化项目。 目前,还存在不少有待深入挖掘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项目。例如, 合肥在打造军事特色文旅资源上大有可为。合肥及周边有不少代表性的军事人员和堡垒建筑遗址,如李鸿章故居、刘铭传纪念馆、丁汝昌故居、军事圩堡群代表性古建筑、巢湖中庙昭忠祠等。 合肥市政府可以考虑维护修缮这些历史建筑,并将他们“串珠成线”,打造特色旅游精品路线。 另外,可依托军事文化,开发周边文创产品,或是制作相关短视频、动画片等。 上文已提及,合肥不乏特色文化资源,除了要深入挖掘,更要做好传承工作。 例如,很多合肥人都太了解合肥军事文化,如果老师们在合肥中小学历史课堂上补充一些军事趣闻、 战绩等,下一代合肥人就能对军事文化有所了解,感兴趣的青少年也会为传承弘扬军事文化做出贡献。

(二)构建文创人才体系,满足文创发展需求

人才是任何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合肥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更离不开文创人才的大力支撑。 无论是传承发扬合肥传统文化,还是挖掘打造合肥创新文化,都迫切需要高层次人才的出谋划策,也同样迫切需要“新鲜血液”的活力注入。 文创人才的创意是文创产业发展的智慧源泉,因此,应积极培养文创产业人才,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并用好政策“指挥棒”为这些人才发挥专业特长开拓平台。

(三)文旅+科技助力文创,文旅+教育推动文创

2020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时指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聚集了大量创新人才,是大有前途的朝阳产业⑦。 2022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规划》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运用先进科技,发展智慧旅游⑧。 由此可见,科技赋能、智慧文旅的浪潮已势不可挡。 《安徽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旅游发展要加强文化引领和科技创新⑨。 疫情防控期间, 科技催生了诸多文创新业态,如“云游博物馆”“云观展”等。 后疫情时代,科技创新与文创产业的融合发展更为明显。 合肥作为四大科教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要建设区域文创产业中心,最大化利用科教资源助推文创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数字文创和文旅融合时代, 充分拥有文化、旅游、科技、教育这四种资源的合肥可走出一条文旅科教融合发展的独特道路。 为实现文旅科教的融合发展,合肥市应考虑:一是发挥文创企业的自主权,推动科技成果转换。 合肥市政府要给予文创企业应有的自主权,激励其进行科技创新。 二是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支撑体系。 合肥的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可充分发挥研发功能,开发并应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科技⑩。 例如,位于合肥的安徽博物院可通过大数据分析,针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特点,量身定做文创产品。 目前,安徽博物院的天猫旗舰店销量远低于南京市博物总馆旗舰店。 尽管以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鄂君启金节”为创作素材开发的系列文创产品设计独特、做工精良,但销量较低。 为提高销量,博物院可利用院内的增强现实、讲解设备等记录的参观数据,分析游客在哪件文物前停留的时间最长等,据此打造特色创意产品。 三是加强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为此,合肥市政府应引导文化企业资源和工作重点向研发环节倾斜,优化文化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培育文化企业自主创新文化。 政府可明确税收政策支持的重点为自主创新,如将税收优惠的重点放在创意的形成、 研发和市场转化上。 四是加强文化产业与艺术教育的协同发展。 艺术感知、 文化鉴赏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积累时间,为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充分的人才储备,合肥市应加强对儿童的艺术教育,让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儿童抓起。 此外,合肥要发展与文化产业市场接轨的艺术教育,为文化产业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

(四)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地标园区带动发展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发挥龙头产业的引领作用,强化文化创意集聚辐射效应,促进文化产业形成规模。 日前,合肥已拥有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文化创意龙头企业,如合肥滨投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但除了包河创意文化产业园,这些企业尚未形成明显的集聚效应。 合肥已打造了一批小有影响力的文化地标园区,如“合柴1972”“庐州意库”“长江180 艺术街区”等。 这些文化地标园区的崛起促进了合肥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赋予了合肥新的文化内涵,但城市创意空间仍相对较为缺乏。 为发挥龙头企业和地标园区的引领作用,合肥市应积极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形成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并打造更多更大的文创空间和更“潮流”的文创地标,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五)扶持资助文创企业,惠民促进文旅消费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倾斜。 对文创产业的扶持性政策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政策资金奖补,目前安徽省文创产业已经形成了省、市、区三级政策网络, 对文创产业进行多方位的专项资金扶持。二是完善文化人才优惠政策,如租房补贴、购房优惠、子女入学照顾等,鼓励优秀文化人才扎根合肥。三是加强文化企业与优质文创项目的对接,促进合作机会。 文化供给提升了,市民消费也要齐头并进。合肥曾有过发放文旅消费券专项补贴的积极实践,对于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消费信心,促进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起了积极作用。 除了发放文旅消费券外,合肥市政府还可打好政策惠民促进文旅消费的组合拳:一是推出合肥文旅惠民卡,惠民卡的优惠内容可包括合肥景区畅游票、 合肥商圈消费优惠券、文化消费减免券等。 二是推出一批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名家大讲堂、线上音乐会、摄影大赛等, 开发一批相关文化产品如文化讲堂年票、音乐会套票等,并推出减免措施以鼓励市民参与。 三是策划主题消费活动, 如 “大湖之约”“书香合肥”“美食八点”等,促进市民参与文化消费的热情。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5-24.http://www.gov.cn.

猜你喜欢
合肥市合肥文旅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醒狮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金桥(2021年9期)2021-11-02 05:54:28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0
送你一盆小多肉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30
合肥市朝霞小学
文旅照明的兴起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