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2023-12-24 06:47梁夏
今日畜牧兽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牲畜传染传染性

梁夏

(兴业县农业农村局 537800)

当前,在我国牲畜交易市场上流通的牲畜制品数量众多,流动中极易引起动物疫病的发生和蔓延,应加强对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这样既可以减少全国各地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又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1]。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动物传染病的发生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时,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针对不同地区流行的传染病,采取科学、全面的防治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1 我国动物传染病发展现状及趋势

1.1 动物传染病发展现状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深入,我国引进了许多新的动物品种,在引进的过程中,很容易把外来的动物疫病带到中国。目前,我国已出现30 多种由引进动物引起的新的动物传染病[2]。由于我国过去对动物药品的管理不力,致使某些病原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严重影响了疾病的防治。当前,流通频繁的动物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也有可能导致疾病的蔓延和流行。此外,由于某些病原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大幅上升,随着现代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出现,往往会出现通风不良、室内卫生死角等问题,从而为条件性致病菌的滋生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我国来说,二级和三级传染病是每月报告。但是,每月的报告只是数据的汇总,并没有对疾病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许多疾病没有做过化验,所以数据的可信度受到了许多主观和客观的影响[3]。因此,目前的传染病报告体系在新的疾病识别方面尚需改进,在新的疾病暴发后,国内的兽医科研工作者在应对措施上仍处于落后状态,而动物卫生经济方面的研究也不够深入,缺乏科学、有效的参考资料,使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要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制定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控对策。

1.2 动物传染病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对自然界的不断利用、大规模的畜牧生产的不断发展,传染病与人、兽之间的关系由来已久。人类与传染性疾病的抗争源远流长,而疫苗是这一战役中最重要的一项成就。在最近的数十年里,广泛的免疫系统的确可以有效地抑制临床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并防止了大规模的暴发[4]。但是,当前我国的传染性疾病控制形势仍然很紧张。

1.2.1 新病原出现

新病原的产生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存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新的疾病层出不穷,给人和动物带来了新的危险。很多新的疾病都是由动物传播到人体,2003 年中国SARS 疫情所带来的冲击和破坏是建国后最大的一次。事实上,在此之前,艾滋病、疯牛病、尼帕病等疾病的出现与流行都是一种警示。除尼帕病毒外,猪蓝耳病毒、猪曼格勒病毒等副粘病毒也能引起各种动物和人类的感染,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5]。

1.2.2 旧病原新登场

由于机体的长期免疫应激和疾病在不同的个体之间的高频率转移是导致这些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有致病性、遗传性,以及病原体的特异性改变。例如,H5、H7 亚型毒株具有高度致病力,目前已知H5N1 亚型鸡、鸭、鹅全部发病、死亡。新城疫病毒起初只有鸡感染而致死,目前在鸡、鹅、鸽、鹌鹑和鸵鸟都会发病,严重的也会导致它们的死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只会传染给小鸡,其临床上会出现呼吸道的症状。

1.2.3 传染范围扩大,频率加快

不管是新的疾病,还是以往的疾病,都在预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首先,由于大规模养殖牲畜,人与牲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疾病的致病细菌从牲畜传染到人类。其次,由于人口增加,也为传染性疾病的蔓延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的生存范围日益扩展,捕食动物、皮毛加工等行为日益频繁,使动物与人之间的空间差距日益拉近。

2 动物传染病发展过程及传播特征

虽然动物传染病传染性强,范围广,难以控制,但也有一定的规律性,要对疫源进行全面的剖析,了解疫源的流行特征和成因,预防和控制牲畜的传染性疾病是十分必要的。

2.1 病原体

病原菌附着于动物的身体,并且持续地繁衍,打破了平衡,成了致病的根源,从而危害到了牲畜的身体健康。

2.2 动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过程

动物疫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当病原菌被清除后,病原菌会经由某些媒介,重新流入其他容易受影响的动物。致病因子的传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传染,二是间接传染。直接传染是指携带病毒的生物与易感性的动物进行直接的交流,比如在性生活中进行舔咬、交配等,从而使易感性的物体也会被传染,比如,狂犬病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法不会引起大规模的感染。通过间接途径传染给易感的生物,通过病原途径进行间接传染,比如口蹄疫、牛瘟、猪瘟等,都是通过间接途径传染。

2.3 动物易感性

动物易感性是指动物对不同传染病感染程度的高低。在某一地区,动物易感性水平及其所占据的百分比,将会对本地区的动物传染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尽管病原菌和病毒的强弱是造成动物易感的重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与其自身的基因、免疫功能等有关,同时还与生长环境、饲养方式等有密切的联系。

2.4 传播特征

2.4.1 发散性

动物传染病的传播具有扩散的特点,即在一定时期内,被感染的动物数量会减少。例如,猪流感具有很高的传染性,但是在接种后,即使没有做好预防措施,由于这种感染的范围比较分散,所以不会造成大规模的感染。

2.4.2 地方性

某一区域或单位中,某一种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在一段时间内新发感染的频率变化较小,则可将该疾病归为地方性疾病。如果某一种病原体污染了一片区域,那么该区域就会成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如果该地区的工作人员没有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则每年都会发生这种传染性疾病。

2.4.3 季节性与周期性特征

某些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往往在特定的季节发生。这是因为病原体本身的特性,对某些环境因子有很高的要求,比如在夏天,蚊虫、苍蝇、虻等昆虫会大量繁殖,它们的活动范围很广,会增加昆虫传播疾病的概率。但也有部分病菌,由于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强,往往会因为免疫力低下而死亡。由于病原菌对外界环境和传播途径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造成了某些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季节变化对动物的抗性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冬天天气比较冷,动物密集饲养,会使它们之间的接触增多。由于温度和食物的改变,动物体内的免疫系统会发生改变,易受细菌感染,而且由于动物密度大,很容易引起传染病。

3 动物传染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3.1 动物传染病防控措施较单一

目前我国在进行畜禽疫病防控工作时,所采取的防控措施尚不完善,例如:饲养工人对西药的依赖性强,而西药和中药结合的疗效比较好,因此在兽类疫病防控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虽然中药在防治牲畜方面有许多疗效,但由于“信服”西医,所以中药在动物饲养方面的应用相对滞后。这就造成了控制手段的单一化,不能促进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

3.2 养殖密度不科学,隔离措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畜禽疫病防控工作仍面临着高密度、隔离措施不健全等问题。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因此对肉类产品的市场需求非常大,这给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养殖场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人民对肉类产品的需要,必须要增加饲养规模,这也是造成养殖高密度的主要原因。这对动物疫病的防控是不利的,如果养殖场规模不变,那么饲养规模必然会加大,饲养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多,因此,如果发生疫情,将难以有效地遏制,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损害是巨大的。要想克服这一问题,就需要通过合理的饲养密度和严格的检疫制度来解决。

4 综合防控措施

4.1 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动物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在疫病防控工作中,要重视运用医学技术,由于中药和西药的不同,对疫病的处理重点也不尽相同,所以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要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加大对中医和中医用药的关注,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强化监控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疾病,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

4.2 科学控制动物养殖密度

为了有效的防控疫病,养殖企业还要对养殖密度进行科学的调控,如果动物的饲养密度过高,隔离设施不健全,很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的动物传染性疾病,所以要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条件,控制养殖密度,加强畜禽饲养管理,做好畜禽疫病防控。

4.3 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规模化养殖场必须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便于对猪圈进行清洁、杀菌,并在某种意义上降低了疫病的蔓延。引进疫区的牲畜,无论是从我国其他地方引进,还是从外国引进,都要事先做好隔离,不得将牲畜带入疫区。新引进的牲畜必须经过检疫和观察,确认无其他疾病后才能进行正常的饲养。在养殖时要根据动物的种类、年龄等特点,制定科学的饲养和防疫措施,以确保动物的身体健康。

4.4 注重环境的消毒

环境的清洁和消毒不到位是造成疫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经常进行消毒,保证周围的环境清洁,同时还要对养殖期间使用的设备和饲养员的衣服进行消毒。抗菌药物应该使用两个或更多种循环使用,以免出现耐药现象。有些疾病是通过蚊子、苍蝇、蜱虫等传染,因此要经常使用蚊香、敌百虫等药物进行杀菌。

4.5 出现疾病后合理处置

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规定来进行,能够治愈的传染病要及早治疗,而且要与正常的牲畜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生病的牲畜感染。在处理时,应该比平时更加细心,增加饲料的营养素,并提供一些易于消化的食品。另外还要注意动物的情况,因为许多疾病都会引起动物的缺水,需要及时的补充身体的水分,防止脱水引起动物不必要的死亡。

4.6 健全测报体系

预防和控制新的疾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必须加强对新发病的诊断、检测和治疗。与此同时,加大监控力度,扩大监控的覆盖面,确保全国各地的传染病情况得到有效的监控。对未查明的动物死亡原因的报道要引起足够的关注,有关部门要进行疫情信息、流行病学信息等信息的收集,并进行风险分析,做好科学预测工作,适时地发布预警报告,为加强对畜禽疫病防控工作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此外,应强化执法队伍的管理,提高卫生检疫工作的公信力,杜绝仅收取费用而不进行检疫的现象。加强监管工作的综合能力,特别在检查过程中,要更加严肃、认真,及时地检测病原和病原体。通过对疫情进行有效的管控,阻断疫情的传播,防止病原感染的牲畜进入市场、养殖场甚至是居民的食物中。

5 结语

畜禽疫病防控是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加强畜禽疫病防控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动物传染病的预防,除了要加强养殖管理者科学的饲养和检疫检查,还要加强兽医科研人员持续提高动物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能力,以便能够更好的指导基层工作,在面对动物传染病时能够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畜禽疫病已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和粮食的安全,因而动物疾病的防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清洁的养殖环境、科学的养殖密度、合理的疫苗接种等均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在养殖过程中加强日常管理,确保养殖工作符合科学养殖标准要求与动物传染病防控要求,只有这样,畜牧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牲畜传染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Our Mood Can Affect Others
交换牲畜
听说,笑容是会“传染”的
传染
一类具有非线性传染率的SVEIR模型的定性分析
农药毒死牲畜 为何诸多说法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