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枝
国内外在线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比较研究
杨华枝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中国乃至国际的高度重视。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针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高质量在线教育文献,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突显率检测和热点主题分析,对比了在线教育国内外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在线教育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热点上均有显著差异,突出反映在国内研究重点关注“MOOC”平台及精品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更加重视教育效果和影响因素研究,而国外则注重在线教育应用广度的延伸,更加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的研究。
在线教育;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研究热点;比较研究
近年来,在线教育因其丰富的资源、多样化的模式、高效的互动及便捷的应用场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在线教育更是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2022年以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在线教育显示出了其复杂多变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关于在线教育的研究或集中于远程教育的课程设计、教育效果评价[1],或集中于“翻转课堂”“SPOC”等对教学方式的影响[2],或集中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3],缺少对研究热点与趋势的梳理。在相关文献计量研究方面,一些成果因完成时间较早而缺少对目前最新研究热点的梳理[4],一些成果对发展趋势的梳理欠深入或缺少中外对比[5]。鉴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外在线教育文献进行系统的可视化分析,从关键词共现、突显率检测等视角分析国内外在线教育研究的热点与趋势,通过对比国内外在线教育研究的异同,为我国在线教育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本文基于中外在线教育的文献,使用Citespace.5.8.R3软件做文献计量及科学图谱分析,通过关键词共现与聚类、突显率检测、共被引文献分析等,来比较国内外在线研究热点主题、演进趋势的异同[6]。关键词能够概括反映文章的研究主题,根据关键词的共现关系能够展现在线研究主题之间的亲疏程度。高频关键词和中心度较大的关键词能够直观地反映某领域的研究热点,以便找到核心主题。关键词聚类分析能够梳理研究热点和研究的集中程度,形成聚集多组词汇的主题聚类。突显率检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的研究热点,掌握研究的演进过程及走向。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研究的准度与精度,本文从CSSCI与SCI-E中检索在线教育相关文献:利用CNKI数据库检索在线教育研究文献,文献类别限定为CSSCI,发表时间限定为“不限―2021”,检索主题为“在线教育”“在线课程”和“网络教育”,共检索出3157篇文献,去除栏目介绍、资讯、外文等文献后,最终得到3010篇文献;利用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的SCI-E检索在线教育研究文献,检索主题为“online education”“online courses”和“network education”,时间跨度为1981年至今,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9203篇,去除无效文献后剩余35073篇。
通过文献发布状况分析,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不同时段的研究热度。从检索到的3010篇国内文献中可以看出,国内的相关研究最早开始于1998年前后,随后整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虽然2016年有缓慢的下降,但2020年后又突然迅速增长,这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背景下在线教育迅速发展相关。从检索到的35073篇国外文献中可以看出,国外关于在线教育的研究始于1981年,除2014年发文量出现较小幅度下降,其他年份都处于逐年增长状态,并且同国内研究一样在2020年后出现了急剧增长现象。
在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分析时,应将一些同义词进行合并,如“慕课”“MOOC”“mooc”合并为“MOOC”,“网络”“互联网”合并为“网络”。此外,还应去除与研究相关性不大或者涵盖面较广泛的词汇。若将时间范围设置为1997―2021年,可得到国内、国外在线教育研究频数排名前20的关键词,分别如表1和表2。进而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可知,3010篇国内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共有783个节点,1695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55,聚类之后Q值为0.5296(>0.3),聚类的平均轮廓值为0.8047(>0.5);35073篇国外文献共有783个节点,301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98,聚类之后Q值为0.4862(>0.3),聚类的平均轮廓值为0.5848(>0.5)。
表1 国内在线教育研究关键词频数及中心度
从表1可以看出,国内在线教育研究中,除了“网络教育”和“在线教育”,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远程教育”,说明在数字化背景下,研究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能够支撑远程在线教育的网络课程,能够打破距离与资源的限制,促进高等教育的普及与教育公平化;排在“远程教育”之后的是“在线学习”和“MOOC”,说明国内学者关于新型在线教育形式的研究较多,而在线学习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学习体验;“大学生”“高等教育”成为研究的热点,说明国内学者比较关注高校在线教育的模式、教育平台建设以及教育效果的衡量与评价;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出现的频次也比较高,说明国内学者比较注重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其中包括运用人工智能开展教学模式探索。总的来说,一些高频关键词的出现,表明国内研究热点存在一定的演进与交叉;各关键词中心度比较高,表明国内的研究比较集中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表2 国外在线教育研究关键词频数及中心度
从表2可以看出,国外在线教育研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education”,通过关键词共现可以发现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education(教育)”“Health(健康)”“Student(学生)”“Knowledge(知识)”“Quality(质量)”等,由此可知国外在线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分别是教育自身的研究、健康研究、教学方式研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表2中各关键词的中心度普遍较低,表明国外在线教育研究的范围相对广泛,这主要与国外在线教育研究的起步时间较早有关。
在所作出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中,节点和字号越大,表示该关键词在该领域里出现的频率越高,而关键词之间的连线情况,则表示此两者共同出现在了同一篇文章里,能够帮助我们有效把握研究的热点。
为了进一步梳理各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可以通过软件的聚类分析功能将联系紧密的关键词聚成一类,这是研究者探究某领域热点主题常用的方法[7]。使用LLR(对数似然率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国内在线教育研究的前11个聚类分别是“网络教育”“在线教育”“远程教育”“大学生”“在线学习”“网络课程”“在线教学”“教学视频”“移动学习”“美国”“网上大学”,国外在线教育研究的前11个聚类分别是“Social media(社交媒体)”“Expression(表达)”“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Pain(疼痛)”“Evolution(进化)”“Network(网络)”“Simulation(模拟)”“Dental education(牙科教育)”“MOOC(慕课)”“Internet(互联网)”“Error correction(错误修正)”。
1. 国内研究的主题聚类特征
第一,在聚类“在线教育”“在线学习”“大学生”中,主要涉及“高校大学生”“MOOC”“开放教育”“学习效果”“翻转课堂”等主题词。这些聚类研究以“中国大学MOOC”在线教育平台建设为中心,关注的重点是如何使用该平台传播知识,使网络课程在不同的高校传播,促进网络资源的共享。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涉及的是其概念理论与相关应用,以及如何促进资源共享、营造新型学习模式。此外,根据不同的需要,也衍生了一些诸如PMOOC、DLMOOC等不同的MOOC授课模式,提高了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8]121。
第二,在聚类“网络课程”“教学视频”中,主要包含“课程设计”“精品课程”“学习资源”“教学平台”等主题词。这些聚类研究主要涉及网络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有效利用学习者的碎片化学习时间,如何提供适合的教学平台,如何丰富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如何提升课程的质量与价值。
第三,在聚类“在线教学”“移动学习”中,涉及的研究主题包括“互联网”“信息技术”“云计算”“app”“教师素养”等。这些聚类研究主要集中于在线教育所涉及的网络技术,以及结合我国相关政策探讨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这些聚类研究结合相关教育应用软件开发和平台建设,探讨的重点是如何通过云计算、云学习来为学习者提供服务,如何提高教师的素养,如何提高教学模式的交互性。
第四,在聚类“远程教育”“网上大学”“美国”“网络教育”中,涉及的主题词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大学模式”“学历教育”“网络安全”等,研究者主要关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远程教育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仅应用于学校教育,还包括公共服务等领域,对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网络安全也是这些聚类研究的重点,内容涉及如何预防网络学习者的心理、人格等受到损伤。
2. 国外研究的主题聚类特征
第一,国外在线教育研究的起步较早,涉及的范围较广。在线教育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因此教育和社交媒体成为最初的研究热点。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以及世界各国合作关系日益密切,在线教育被延伸应用至诸多领域,如牙科教育等。
第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在线教育除了研究教育方式和网络技术,还把研究方向转向医学方面,这是中国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在线教育医学方面的研究从近期来看可以缓解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现实问题,从长远发展来看可以使更多的医学从业者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医学领域培养高质量的研究人员[9]。
第三,受前几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教师更多地采用线上方式进行授课,因此在线教育教学方式研究成为研究热点。
第四,国外在线教育研究延伸到了医学、计算机、媒体等领域。
突显词是指某时期某词突然成为研究的热点,使用的频率比较高。可以借助不同时期突显词的变化来判断某领域的发展趋势与研究前沿[10]。本文继续利用CiteSpace软件,使用“Burstness”来做突显词图谱分析,设置Minimum Duration定义为2,检索出国内外在线教育研究的突显关键词,以此确定各自的演变进程。
国内在线教育研究主题的分布,在不同的时间段有所差异,并且呈现阶段式发展的趋势。2000年之后的几年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课程”研究开始兴起,“学习者”“网上大学”的突显程度比较高;2005―2010年,“远程教育”成为主要研究领域,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是“信息素质”的提升及“精品课程”的开发与设计;2012―2015年,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引导下,研究的热点主题逐渐转向了“MOOC”“翻转课堂”“互联网+”等,其中“MOOC”的突显率为26.85%;最近几年,“教育改革”“教育公平”“人工智能”等关键词的突显率比较高,其中“在线教育”关键词突显率高达33.54%。总体而言,在线课程始终是在线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
国外研究在不同时段突显关键词的强度差异较大。虽然国外关于在线教育的研究始于1981年,但在最初的十年中发文量较少,皆为个位数。1991年,随着发文量的大幅度增长,国外在线教育方面围绕“network(网络)”“computer(计算机)”初步展开研究。2008年之前,国外研究主要围绕“network(网络)”“disease(疾病)”“healthy(健康)”“telemedicine(远程医疗)”等关键词展开;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研究主题转向了“gene(基因)”“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overweight(超重)”等关键词。近年来,人体健康及在线教育参与度等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国外在线教育研究更加侧重于健康及在线教育参与度的研究,国内则侧重于在线学习与教学改革,这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爆发期间各国采取的防疫措施密切相关。
文献被引用次数是反映其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被引用的频次越高,文献对该领域的贡献越大,认可度越高[11]。对于中外在线教育研究,可以从高被引文献研究内容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成果较多的领域和研究热点。
国内有关在线教育主题的研究相比国外来说较晚,且“MOOC”于2012年引入国内后曾一时产生轰动效应,所以国内被引次数较高的文献也大多聚焦于“MOOC”研究[4]。国内关于“MOOC”的研究是从网络课程到大规模在线课程,再到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呈现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除了“MOOC”,国内在线教育的热点还有:一是有关“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在线课程的课程设计、质量保证、认定与评价,涉及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SPOC等教学模式;二是有关“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将在线教育研究推向了更深的层次[14];三是有关“培养模式”“网上大学”等方面的研究,涉及高校在线本科、硕士等学历教育的学分管理与认定、自建课程与校外引进课程的管理等方面。
国外在线教育研究的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线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包括联通主义等理论[12];二是在线教育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及影响;三是关于在线教育接受度、满意度的调查研究[13]。总的来说,国外在线教育呈现从理论研究阶段到在线教育实践应用阶段,再到总结反思阶段的发展趋势。从国外在线教育研究的高被引文献可归纳出其研究热点主要有:(1) 关于教育(education)的研究,其范围从教育方式拓展到了在线教育在不同系统中的应用,尤其是拓展到了医学教育方面;(2) 关于互联网(internet)技术的应用研究,涉及在线教育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等内容;(3) 关于教学绩效(Performance)的研究,涉及在线教育的便利性与普适性、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与评价体系等内容。
本文通过对中外在线教育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与聚类、突显率检测等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在线教育主题和演进趋势的异同。相较国内在线教育研究,国外在线教育研究的起步较早,成果更加丰富。通过关键词词频分析及共现图谱分析发现,国内在线教育研究的热点存在一定的演进与交叉,各关键词的中心度比较高,表明国内研究比较集中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国外研究热点各关键词的中心度普遍较低,表明国外在线教育研究相对广泛。国内外“在线教育”研究热点除了在线教育模式、在线教育质量、学生端的在线学习这些相同点,也呈现一定的差异性。突显词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国外在线教育研究更加侧重于健康方面及在线教育参与度的研究,国内则侧重于教学改革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研究,这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爆发期间各国的防疫政策有关。从研究内容与研究热点来看,国内研究重点关注“MOOC”平台及精品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国外则更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的研究;国内研究更加重视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因素,而国外则聚焦于教育应用广度的延伸。从研究方法上看,国内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方法,而国外则注重多元研究方法并存,尤其是科学计量学方法与技术化方法的应用[15]。
[1] 李红.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24):95–98.
[2] 郑少华,肖春明.翻转讨论式教学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税收经济学”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S2):139–141.
[3] 陈晓妮.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在线教育的应用与效果[J].教育与职业,2016(7):111–113.
[4] 高瑞,2001―2016年在线教育研究文献计量分析及启示[J].高教探索,2018(5):86–92.
[5] 王晓阳,蒋惠萍,王宗楠.中外在线教育的可视化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87–92.
[6] 刘则渊,陈超美,侯海燕,等.迈向科学学大变革的时代[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7):5–12.
[7]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242–253.
[8] 众告.慕课与微课[J].开放教育研究,2017(3).
[9] SMINK F R,VAN HOEKEN D,HOEK H W.Epidemiology of eating disorders: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mortality rates[J].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2012(4):406–414.
[10] 王娟,陈世超,王林丽,等.基于CiteSpace的教育大数据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6(2):5–13.
[11] 杨淼,董永权,胡玥.基于CiteSpace的混合学习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6):644–650.
[12] Albert Sangrà,Dimitrios Vlachopoulos,Nati Cabrera.Building an Inclusive Definition of E-Learning: An Approach to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2012(2):145–159.
[13] CHEUNG R,VOGEL D.Predicting user acceptance of collaborative technologies: An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r e-learning[J].Comp & Edu,2013(63):160–175.
[14] 徐维兵.中小学校信息教育中心建设与应用研究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19):210–211.
[15] 蔡建东,汪基德,马婧.教育理论研究的量化与技术化路径:科学计量学方法与技术在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2013(6):17–23.
G644
A
1006–5261(2023)06–0146–06
2023-05-06
2020年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1A880008)
杨华枝(1965― ),女,河南开封人,教授。
〔责任编辑 郭永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