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宇忱,罗伟
(武汉轻工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近年来,随着国内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信阳市把建设美丽乡村和发展乡村旅游视为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信阳市以“保护青山绿水,促进产业发展”为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累计投资超过28亿元,兴建了众多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美丽乡村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村。
目前,乡村旅游备受学者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乡村振兴为导向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二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三是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四是以乡村旅游为主导,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研究[1-5]。总体来看,相关研究多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以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空间格局定量分析及高质量发展定性分析的综合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本文借助GIS技术分析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格局特征,同时基于SWOT模型分析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南省信阳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策略。通过本研究以期为信阳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工作及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同时丰富乡村旅游研究案例。
信阳省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处。地势南高北低,岗川相间,是我国南北地理、气候过渡带和豫文化与楚文化的融合区。信阳市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四季分明,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因此,人们赞誉信阳为“北国江南、江南北国”。
截至2022年,信阳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共计47个,中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4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9个,3个镇(村)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镇(村),6个村被列为中国景观村落,其中郝堂村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近年来信阳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建设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探讨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格局与高质量发展策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为提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本文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准确把握信阳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现状,为本文研究奠定坚实基础。河南省信阳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分布如图1所示。
1.2.1 网络与基础信息 数据通过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信阳市农业农村局、百度地图等网络平台获取乡村旅游示范村相关数据信息,并借助百度地图确定经纬度坐标,然后对原始数据经过甄别整理后录入数据库,通过ArcGIS平台对乡村旅游示范村分布进行可视化处理。
1.2.2 文献与统计资料 查阅大量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乡村旅游示范村规划建设、信阳乡村旅游等方面学术论文、学者观点、研究报告等,准确掌握国家乡村旅游示范村相关政策、国内外研究进展、省内外建设成功案例等,为后续提出信阳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策略奠定基础。
1.2.3 实地调研与专家访谈 通过实地调研,厘清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现状以及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发挥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审专家库专家优势,通过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进行核查,对项目建设运营主体以及相关行政部门、科研院校专家等开展深入访谈。
良好的生态环境、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是信阳市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示范引领带动全域乡村旅游的多层次、多业态、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信阳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市开展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统筹谋划,制定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标准,提出“十个有”创建要求,统筹各方政策资金,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乡村旅游服务功能,通过政府引导、多方参与,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全力推进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推动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加快大别山北麓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为打造“美好生活看信阳”文旅品牌提供支持,让乡村旅游示范村成为推进信阳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本研究基于信阳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实践,运用 SWOT模型对信阳市乡村旅游进行高质量发展策略分析,具体见表1。
通过网络对乡村旅游基础信息数据进行调查,借助查阅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相关文献资料和对河南省信阳市的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式对河南省信阳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优势(S)、劣势(W)以及机遇(O)、威胁(T)进行系统的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相结合,进行交叉分析,得出 SO,WO,ST,WT 策略。其中,SO策略是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以获得加速增长;WO策略指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的劣势;ST策略是利用内部优势去规避外部威胁,从而获得多元发展;WT策略是通过减少内部劣势以规避外部的威胁,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找出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策略,获取交叉对策及建议。
3.1.1 高质量发展优势 第一,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特色突出。信阳市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毗邻大别山北麓及淮河上游,山水相衬,地理位置优越。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淮河生态的支持,建设湿地公园、发展山水景区等,部分村庄依山傍水,狮子口、李家沟、何家寨河等河流遍布全境。郝家冲村更是拥有18736亩省级重点公益林,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态环境优美,观赏价值高。信阳市乡村旅游助力当地茶文化的宣传推广,通过举办“茶叶节”使信阳毛尖茶享誉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观信阳的茶园山庄,亲自参与到采茶、品茶、体验茶文化的过程中,获取独一无二的茶文化体验。信阳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多个红色教育基地和丰厚的红色文化遗产,可以大力建设红色旅游特色小镇。第二,交通条件完备,区位优势显现。信阳市内铁路与高速公路建设完善,国家铁路包括京广、京九、宁西;高速有沪陕、京港澳、大广,且与相邻省份的省会城市距离较近。信阳距离郑州超300公里,距离武汉约210公里,向东距离合肥约340公里,向西距离西安约610公里,辐射人口约4.5亿人。信阳是几大省会城市之间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方便乘客多地旅游的同时,扩大潜在游客范围,吸引周边城市旅客,乡村的可进入性得到提升。此外,信阳开发多条特色乡村旅游线路,最大程度上方便旅客出游出行。
3.1.2 高质量发展劣势 第一,服务体系滞后,专业人才匮乏。信阳市乡村旅游系统和模式较为传统,公共基础设施如公共厕所、停车场、住宿等建设不完善,且由于乡村旅游的景点多设在乡村乡镇内,住宿多为农家乐、农家院等,服务管理以及服务档次都亟待提升。根据统计显示,全市共有2574个行政村,其中实施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村庄为935个,占所有村级单位的36.6%;实施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村庄为185个,占全部村级单位的7.2%;信阳改厕比例不高,这些都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降低了游客的重游率。信阳市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多为个体经营户,缺乏专业旅游人才进行指导,旅游发展体系不成熟,且在如今智慧旅游兴起之时未赶上时代步伐。第二,旅游模式单一,产品特色缺乏。目前信阳市的乡村旅游发展主要依托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乡村原本的生产经营活动、历史文化纪念馆等,并未对当地的乡村文化独特内涵进行进一步挖掘和探索,在浪费当地特色旅游资源的同时也导致信阳市多数乡村旅游可替代性增强,能让游客真正能感受到风土人情以及乡村特色的旅游项目较少,造成乡村文化价值的严重浪费。此外,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缺乏创新,多为农产品等,没有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创产品,从而导致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降低。
3.1.3 高质量发展机会 第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政府政策应大力扶持[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许。“产业振兴”位于“五大振兴”之首,乡村旅游业将是产业振兴的重点项目之一。河南省“十三五”期间有1065个村庄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其中包括信阳市的139个行政村。由此可见,乡村振兴的战略和理念给予信阳市乡村旅游业发展以一定的支持。除此以外,信阳市政府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许多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目标为利用三年时间,打造100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第二,乡村旅游市场广阔,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目前城市人口的生活、工作压力增大,对恬静舒适的乡村生活越来越向往,且对于乡村旅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信阳市恰好能够提供远离闹市、具有浓厚农家风情的乡村旅游景区。由于信阳市乡村景区知名度不高,节假日中游客密度不大,解决了旅游高峰期拥挤的问题。同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一大批乡村旅游先行者带动乡村旅游热潮,而信阳市位于皖江城市带、武汉经济圈与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的交汇处,新型城镇化为信阳市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潜在的异地客源市场,在未来有望依靠宣传等手段提升乡村旅游热度。
3.1.4 高质量发展挑战 第一,青壮年群体脱离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缺乏资金投入。随信阳市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对青年人的需求增多。但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地区转移,相关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也会随之流失,从而减缓当地的乡村旅游发展。除此之外,信阳市部分乡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对乡村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较少,对其发展产生制约。第二,同类型旅游竞争激烈,区域竞争力较弱。信阳市的周边城市,如南阳、驻马店等城市拥有着同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且两地的乡村旅游特色突出,较信阳市乡村景点更为著名。信阳市的多数乡村景区缺乏自身的乡村特色,千篇一律的生态景色居多,乡村文化内涵也未被完全开发挖掘,从而使得多地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和雷同化现象严重。乡村景区自身特色不突出,各种旅游体验或旅游产品容易被替代,导致信阳市乡村旅游竞争力下降。
3.2.1 SO发展型战略 第一,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因地制宜发展自身文化特色[7]。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信阳市各大乡村旅游景区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托国家政策优势,将当地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以及传统茶文化特色发扬光大,完善乡村旅游产业建设。结合当地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加强山水资源的保护建设以及开发,如神农泉、白龙潭等;将农业与旅游业深层次结合,创办特色茶文化体验游;利用农协会旧址、各大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历史文化馆,讲述当地特色文化历史。第二,利用区位优势,开拓乡村旅游市场[8]。信阳市处于全国交通枢纽的位置,联系多省省会以及多个经济圈中心,这是拓宽乡村旅游市场的核心关键所在。旅游市场的开拓应当从相邻城市着手,进而扩大到周边城市,从而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将宣传工作下放到位,打造精品辐射型旅游线路,如以茶文化为主题或以红色教育为主题,利用当地交通网完善的优势,形成乡村旅游特色圈,更大范围地吸引游客前往。
3.2.2 WO发展型战略 第一,结合乡村振兴政策,引入乡村旅游专业人才。2021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在提出乡村振兴政策之后,乡村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多,信阳市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更需要相关人才进行专业指导和专业引领。在人才引入方面要加大人才优惠政策,改革传统人才观念,吸引外来青年人加入信阳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在培养教育方面,应当完善乡村人才培养管理使用机制,响应乡村人才振兴战略,从培养机制、培养模式、培养路径、培养创新多条路径进行切入,重视人才的开发利用[9]。第二,吸纳借鉴特色模式,创新乡村旅游产品。信阳市被誉为山水茶都、“毛尖之都”,茶企业公司繁多。可采用“企业乡村双联合”模式,打造乡村特色产品,提高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应当充分挖掘当地风俗文化、习俗民俗、饮食起居等,研发相应特色文创产品,如瓦儿糕和潢川甲鱼等传统饮食风俗、商城民歌与火绫子等传统表演艺术形式等。将深刻的民族内涵融入到特色乡村旅游中,创新乡村旅游模式,提升乡村旅游的质量。
3.2.3 ST多元型战略 第一,增大于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引入企业政府投资支持。信阳市为周边地区的交通枢纽,是各大交通铁路公路网络的中心,从而联系了周边地区,增多了青年劳动力来源。政府可以适当采取推出人才优惠政策、提高工薪待遇、提供生活便利等措施,对减少青年人的生活压力起到一定作用,从而减少青年人员流向城市的数量[10]。信阳同样应当注重对儿童少年的“爱乡助乡”主题教育,唤醒其内心深处的家乡情怀,引发其对家乡发展的思考。此外,政府需更加重视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信贷等投资。在较偏僻、知名度较低的乡村景区,可选择与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引入企业投资,推广企业产品,推行“企业+乡村”双向发展。第二,开发新型旅游项目,打破“千地一面”局面。基于信阳市本地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山水文化资源,尝试发展开设与传统乡村旅游项目形成鲜明对比的新型乡村旅游项目。可依托山水资源或文化特色开展主题民宿建设[11],使游客从“衣、食、住、行”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感受到信阳独特的乡村文化特色;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开设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需求的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当地风土人情优势[12];应当注重自身乡村旅游品牌的创建,结合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传说等设计独一无二的文创周边产品,构建新型销售思路。
3.2.4 WT防御型战略 第一,提升服务管理规范,科学管理资金配比。信阳市乡村旅游管理部门可以适当组织针对当地乡村旅游部门相关人员的服务培训,提高人员服务素质,引进“智慧服务”理念。创建“游客信箱”,根据游客提出的相关建议进行改善,定期整理问题,提出应对方案[13]。在现有资金的基础上,合理分配资金,规划各个发展方向的资金投入,实现利益最大化。根据淡旺季或每季度的经营情况划分一定百分比的资金投入到新一轮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项目中,清晰规划主要和次要发展项目,实现循环发展[14]。第二,强化宣传推广,突出原有乡村旅游特色。信阳市政府或其他乡村旅游组织机构可通过“智慧推广”方式,利用好自媒体平台扩大乡村旅游特色影响力。通过短视频、微博KOI等媒体渠道,发布有关当地特色民风民俗、传统文化、饮食起居的特色视频或图片,开发潜在客流,建设更具知名度乡村旅游品牌。同样也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开展特色线上信阳乡村旅游体验活动,从全新的视角对茶山、陆羽井等传统乡村旅游景点进行推广传播,增加其网络热度,逐渐建立乡村旅游品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