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2023-12-21 09:56胡志刚廖婷
医疗装备 2023年22期
关键词:隐性磁共振螺旋

胡志刚,廖婷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 (江西高安 330800)

隐性骨折主要是指骨骼结构受到损伤,但骨骼形态并未出现明显改变,骨折线不明显或难以检测的一种骨折。膝关节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受到关节功能、外力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隐性骨折的风险相对较高。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患病早期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膝关节疼痛等症状。若此时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随着病情不断发展,不仅会导致患者关节皮质逐渐破裂,引发骨疼痛、骨缺损,还会增加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发生风险,严重危及患者身体健康。因此,尽早诊断对改善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膝关节镜检查是临床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金标准,但其属于侵入性操作,会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造成不良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影像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骨科疾病的诊断,且大多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多层螺旋CT 检查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扫描速度快、分辨力高、操作简单等优点。但该检查会产生电离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部分患者对该检查有较强的排斥和拒绝心理,并且短期多次照射可能会引起白细胞降低,出现疲劳乏力及恶心等症状,甚至可诱发畸形、癌变及其他并发症[1]。磁共振成像具有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的优点。有研究指出,将磁共振成像检查应用于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中,可有效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82 例疑似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探讨磁共振成像检在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7 月至2022 年7 月我院收治的82 例疑似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 例,女30 例;年 龄25~67 岁,平均(48.63±5.74)岁;高处跌落伤、交通事故伤和重物砸伤分别为19 例、35 例、28 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普通X 线检查结果为阴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膝关节疼痛等症状;具备多层螺旋CT 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膝关节镜检查指征。排除标准:合并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电子耳蜗、金属止血夹;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其他精神疾病。

1.2 方法

82 例疑似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 检查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检查仪器分别为GE公司的64 排128 层螺旋CT、西门子MAGNETOM Avanto1.5T 超导磁共振成像扫描仪。检查前需认真询问患者的疾病史,密切观察其各项生命体征,确保无异常后再指导其配合相应的影像学检查。

多层螺旋CT 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膝关节上方的髌骨和下方腓骨颈下2 cm 处作为扫描范围。仪器参数设置如下:电压120 kV,电流250 mA,层厚4 mm,层距4 mm,螺距0.8。重建参数设置如下:卷积核B50~70,窗值Bone,层厚0.75~1.50 mm,层间隔0.5~1.0 mm。将获取的影像学信息上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容积再现,选择最清晰的影像学图像进行诊断分析。

磁共振成像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线圈中心置于其髌骨下方,使膝关节维持轻微向外旋转15°,采用辅助装置固定后进行检查。仪器参数设置如下:层厚4 mm,层距1 mm,矩阵256×256,激励次数2 次。随后对患者受伤膝关节的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进行扫描。T1WI 序列参数设置如下:TR 600 ms,TE 20 ms。T2WI 序列参数设置如下:TR 4 000 ms,TE 100 ms。STIR 序列参数设置如下:TR 200ms,TE 90 ms。待各个成像面扫描结束后,需通过工作站再现容积和多平面重建,选择最清晰的影像学图像进行诊断分析。

上述两种检查的影像学图像均交由2 名影像学专科医师与1 名骨科主治医师共同阅览,并给出统一结论。若评估过程中存在不同看法,需由影像科高年资医师进行进一步确认,以得出统一诊断结论。

1.3 观察指标

以膝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 检查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效能及膝关节病变(包括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关节面软骨损伤、骨髓水肿)检出准确率,并观察膝关节隐性骨折的多层螺旋CT 和磁共振成像典型影像学表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的诊断效能比较

膝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82 例疑似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中,75 例阳性,7 例阴性。以膝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7.33%、85.71%、96.34%,均高于多层螺旋CT 检查的86.67%、28.57%、8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表1 多层螺旋CT 检查结果(例)

表2 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例)

表3 多层螺旋CT 检查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效能(%)

2.2 两种检查对膝关节病变的检出准确率比较

膝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75 例阳性患者中,20 例关节腔积液,15 例韧带损伤,16 例半月板损伤,12 例关节面软骨损伤,12 例骨髓水肿。以膝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关节面软骨损伤、骨髓水肿的检出准确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多层螺旋CT 检查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膝关节病变的检出准确率比较[例(%)]

2.3 膝关节隐性骨折的多层螺旋C 和磁共振成像典型影像学表现

膝关节隐性骨折的多层螺旋CT 典型影像学表现为,骨质呈连续性中断或伴随骨折残影情况,骨小梁呈中断状态,且局部骨质缺损和移位骨折间呈互相吻合状态;磁共振成像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关节层次不清和软骨骨折,局部软骨呈缺损状态,个别患者的关节软骨和骨性关节面均处于同一游离状态,T1WI 序列呈低信号且为不均匀片状表现,T2WI 序列呈高信号,STIR 序列呈高信号且为不清晰边缘表现。

2.4 典型图像

2.4.1 案例一

患者一,女,66 岁,临床诊断为左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左髌骨骨挫伤。多层螺旋CT 和磁共振成像影像学表现见图1~6。

图1 多层螺旋CT 冠状位图像

图2 多层螺旋CT 横断位图像

图3 多层螺旋CT 矢状位图像

图4 磁共振成像矢状位图像

图5 磁共振成像冠状位图像

图6 磁共振成像横断位图像

2.4.2 案例二

患者二,女,61 岁,临床诊断为右膝股骨外侧踝骨挫伤、右膝关节腔及髌上囊积液。多层螺旋CT 和磁共振成像影像学表现见图7~10。

图7 多层螺旋CT 冠状位图像

图8 多层螺旋CT 矢状位图像

图9 磁共振成像冠状位图像

图10 磁共振成像矢状位图像

3 讨论

隐性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常见原因包括高空坠落、交通事故、器械损伤等。

通常情况下,隐性骨折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和不适症状,但因缺乏明显的骨折征象,容易被误诊为肌肉劳损或软组织损伤。膝关节是人体的重要关节之一,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主要由髌骨、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组成,关节端的日常活动量较大,容易发生隐性骨折。膝关节隐性骨折损伤情况较为复杂,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发病较为隐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诊断难度。若因诊断失误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会对其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损伤,部分患者会出现终身性运动功能障碍,严重降低生命质量。因此,尽早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膝关节镜检查对膝关节隐性骨折进行定性诊断。但该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可能会对膝关节正常的软组织、血管等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故患者的接受度普遍较低。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层螺旋CT 等影像学检查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多层螺旋CT 主要利用电磁波原理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可以有效减少诊断过程中的运动伪影,实现多角度成像。但膝关节隐性骨折的骨折线相对较细,骨折平面亮度相对较低,故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3]。在人体膝关节的骨骼肌肉系统中,不同组织的质子密度和弛豫参数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磁共振成像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度,可通过多平面成像将多层螺旋CT 无法显示的骨折线、骨折平面亮度等清晰显示出来,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4]。本研究结果显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 检查,与邵现红等[5]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为,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电磁波的方式,确定构成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进而绘制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为临床医师提供精准的影像学依据。在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中,磁共振成像可通过多个层面、多序列成像的方式,消除检查过程中的伪影,提高诊断效能[6]。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有效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不足,及时发现潜在的组织损伤,同时针对常见的韧带损伤、肌腱损伤、软骨损伤等微小病变做出有效诊断,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7]。本研究结果显示,膝关节隐性骨折的多层螺旋CT 典型影像学表现为,骨质呈连续性中断或伴随骨折残影情况,骨小梁呈中断状态,且局部骨质缺损和移位骨折间呈互相吻合状态,说明多层螺旋CT 可清晰显示患者的骨折类型、形态、移位情况、塌陷程度、游离骨碎片等情况,以帮助临床医师判断骨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的磁共振成像影像学表现为层次不清和软骨骨折,局部软骨呈缺损状态,个别患者的关节软骨和骨性关节面处于同一游离状态,T1WI 序列呈低信号且为不均匀片状表现,T2WI 序列呈高信号,STIR序列呈高信号且为不清晰边缘表现。这主要是因为膝关节隐性骨折会导致水肿、出血、细胞外液等结合水增加情况,磁共振成像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相对较高,可以通过多个序列全面、详细地观察骨折具体情况,进而为临床医师诊断该疾病提供准确诊断依据。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关节面软骨损伤、骨髓水肿的检出准确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 检查,与李侃侃[8]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为,磁共振成像敏感性较高,可以精准定位膝关节病变位置,明确判定病变组织、病变位置、受损程度及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提高诊断准确率的同时,可准确判断半月板损伤情况、韧带损伤情况和关节腔积液情况,进而提升膝关节病变的检出率[9]。磁共振成像具有多序列、分辨力高等优点,可以从分子内部观察膝关节早期病变情况,随后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成像过程中对膝关节的各个组织结构进行清晰详细地观察,从而提高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关节面软骨损伤、骨髓水肿等膝关节病变的检出准确率[10]。需要注意的是,磁共振成像的矩阵越大,空间分辨力越高,移动伪影随之增加,故检查过程中需重视空间分辨力和层厚、矩阵、视野之间的关系,在满足观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矩阵,以保障图像的清晰度。

综上所述,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较为理想,不仅可以提高诊断效能,且可有效检出病变类型。

猜你喜欢
隐性磁共振螺旋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旋风“螺旋丸”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螺旋变变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