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电穴位刺激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3-12-21 10:03:38刘方艳蒋赛珍陈梅
医疗装备 2023年22期
关键词:鼻窦功能性穴位

刘方艳,蒋赛珍,陈梅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4)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是借助鼻内镜进行鼻部精细治疗的一种手术方式,具有操作难度小、创伤轻微、效果可靠、预后良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以慢性鼻窦炎为主的鼻部疾病患者的治疗[1]。目前,随着医学、麻醉技术的进步,手术安全性随之提高,但术后麻醉药效消退后患者仍有较明显的疼痛感,导致术后舒适度不高,甚至影响术后康复。因此,对于存在术后疼痛风险的术式,必须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疼痛程度,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后常规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镇痛,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会增加麻醉药物剂量,导致多种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影响预后[2]。低频电穴位刺激是一种结合中医理念的电刺激方法,对疼痛具有良好控制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低频电穴位刺激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1 月至2022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300 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 例。观察组男80 例,女70 例;年龄37~67 岁,平均(51.76±10.5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80 例,Ⅱ级60 例,Ⅲ级10 例。对照组男85 例,女65 例;年龄35~68 岁,平均(52.13±10.74)岁;ASA 分级:Ⅰ级78 例,Ⅱ级65 例,Ⅲ级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4];择期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治疗依从性良好,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手术禁忌证、麻醉禁忌证;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合并精神系统疾病;合并药物过敏史。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取PCIA 镇痛:对照组术后即刻连接PCIA,内含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规格:1 ml∶50 μg)2 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90,规格:2 ml∶200 μg)5 μg/kg+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术毕静脉注射负荷量2 ml,背景剂量2 ml/h持续输注,自控给药单次追加剂量0.5 ml/h,PCIA 锁定时间为15 min,持续使用24 h。

观察组术后应用低频电穴位刺激镇痛:仪器采用电子针灸治疗仪(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52270873,型号:CMNS6-1),将针灸针刺于迎香穴,连接好导线,启动仪器后采用低频电脉冲刺激,可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节刺激强度,30 min/次,2 次/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6、12、24、48 h 的疼痛程度:采用数字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即将疼痛程度划分为0~10 共11 个数字,其中0 表示无痛,10 表示剧烈疼痛无法忍受。(2)比较两组术后6、12、24、48 h 的舒适程度:采用布氏舒适评分法(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评估,分值0~4 分,评分与舒适度呈正相关。(3)比较两组术前1 d 和术后1、3、7 d 的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包含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项分值均为0~3 分,总分21 分,评分越高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6、12、24、48 h,两组NRS 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RS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NRS 评分比较(分,±s)

注:NRS 为数字分级法

组别 例数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48 h F P观察组 150 4.18±0.83 3.08±0.67 2.11±0.39 1.07±0.15 43.268 <0.001对照组 150 5.47±0.89 3.82±0.75 3.01±0.45 1.89±0.27 30.175 <0.001 t 6.913 4.800 9.861 17.362 P<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舒适程度比较

术后6、12、24、48 h,两组BCS 评分逐渐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BCS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BCS 评分比较(分,±s)

注:BCS 为布氏舒适评分法

组别 例数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48 h F P观察组 150 1.52±0.26 2.11±0.31 2.58±0.38 3.11±0.40 32.152 <0.001对照组 150 1.03±0.20 1.60±0.25 1.89±0.34 2.41±0.38 24.936 <0.001 t 9.723 8.337 8.815 8.268 P<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术前1 d,两组PS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两组PSQI 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前1 d 与术后1 d 的PS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PSQI 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PSQI 评分比较(分,±s)

注:PSQI 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中方差分析数据为组内术后1、3、7 d 比较结果

组别 例数 术前1 d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7 d F P观察组 150 12.32±2.29 13.18±1.46 8.28±1.07 5.31±1.23 28.471 <0.001对照组 150 12.29±2.34 15.15±1.81 10.15±1.23 7.18±1.46 17.623 <0.001 t 0.060 5.529 7.484 6.392 P 0.953 0.000 <0.001 <0.001

3 讨论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是鼻外科实施率较高的术式之一。该术式不仅可切除病变,还可有效保护鼻黏膜的功能、结构[5]。但该术式属于有创性操作,不可避免地存在并发症风险,术后疼痛即为其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低频电穴位刺激是一种结合中医理论与物理治疗技术的镇痛方法,已被证实可促使机体神经体液及免疫系统改善,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性,进而加快血液循环,实现镇痛效应[6-7]。但低频电穴位刺激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较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12、24、48 h,两组NRS 评分逐渐降低,BCS 评分逐渐升高,且观察组NRS 评分低于对照组,BC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后患者采用低频电穴位刺激镇痛效果更显著,可更迅速控制疼痛,减轻术后不适感,提升舒适度[8-9]。朱燕等[10]的研究也证实,低频电刺激可减轻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低频电穴位刺激可激活机体痛觉调制系统,控制中枢各级水平对伤害信息的感受及传递情况,进而发挥镇痛作用;同时,低频电穴位刺激可通过影响机体神经递质、内源性阿片肽等的活性,促使神经传导正常化,促进机体释放阿片肽发挥消炎、镇痛作用[11-13]。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3、7 d,两组PSQI 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前1 d 与术后1 d 的PS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术前出于对手术流程不熟悉的焦虑,术后受手术应激及麻醉的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发生暂时性降低;但从术后第3 天开始,睡眠质量逐渐恢复,且观察组恢复速度优于对照组,可能是由于低频电穴位刺激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提升了机体舒适度,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减少,因而睡眠质量提高[14-15]。

综上所述,低频电穴位刺激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程度,提升舒适度,改善术后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鼻窦功能性穴位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7:04
夏季穴位养心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17 14:59:54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6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