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菲
《劳动最光荣》这首童谣在很多人的童年里引起共鸣,激励着无数学生拥护劳动。但近年来,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学校作业量的逐渐增加,一些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劳动独特的教育价值,一些青少年出现了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欣赏劳动成果的行为。
为了重建城市学生与大自然的联结,如何利用本校现有的土地资源和现代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劳动综合素养,让劳动教育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
现在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的。培养他们的勤奋精神和拼搏精神更为重要、要求也变得更高。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要有量的規定,而且要有质的要求。不应局限于课堂上“聆听”作品、课外“观摩”作品、网上“玩耍”作品。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让劳动精神在学生心中真正扎根。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青少年发展全过程,涌现出一批有特色的典型案例。我校践行胡杨精神、结合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总目标,立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校园门口开辟了“开心农场”种植基地,让学生跳出课本体验基地劳动的快乐,重建城市学生与自然的联结;将传统农业和现代科技相结合,融入航天北斗、Arduino、激光雕刻机、无人机等让学生在真实的农事劳动场景中体验劳动的艰辛,感受科技的魅力。学校注重劳动教育与多学科融合,多维度实现劳动教育进校园、入课程、润心灵,将“立德树人”融入劳动教育的方方面面。
一、求真的泥巴情结,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学校克服城市学校校园面积受限的困难,充分利用校园门口两边的绿地,开发成“开心农场”,做到班班建基地,人人都参与,生生有收获。让学生在亲近泥土的过程中,找到最原始的创造动机和快乐之源,重新捡拾起传统的课程。2020年以来全校师生将未绿化的石头地进行翻整,创建长约300米、宽约2米,共600平方米的“开心农场”劳动实践基地,设有蔬菜区、花卉区、中草药区、瓜果区,共9个年级30个班种植“责任田。从用铲子挖地挖坑、种苗、施肥浇水、翻耕覆土、到收割,给予学生全方位的体验。种植季节,学校邀请经验丰富的家长来校咨询,并专门聘请专职农艺师作为课后顾问,帮助进行课外辅导。引领学生探索出“模仿—操作—分享—创新”的劳动教育模式;在收获期间,学生们一个个大变身,有的将蔬菜卖给学校食堂,有的将蔬菜带回家变成了桌上的美食,有的同学则是创作了果蔬画……
学生介绍,来到学校的“开心农场”,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翻土、种植、浇水、除草,观察农作物细微变化,记录好观察日记。
让学生亲身体验一颗种子的破土、发芽、成长,体验种植的乐趣并学习相关技能。通过亲身辅导,让学生亲身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特性,不仅知识得到拓展,而且懂得如何珍惜粮食。
二、科技创新展魅力,让劳动成果璀璨绽放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内容应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注重科普和劳动教育。
学校每年举行校园科技节活动,学生在“变废为宝环保手工”“我的低碳生活”“环保服装创意设计”等,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垃圾分类和废物回收利用意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体验到变废为宝的快乐。
今年2月,我校在原编程班的基础上,组建了机器人社团和无人机社团,社团活动主要涉及课程、辅导、编辑和编程,活动包括帮助孩子学习和掌握机械、电子、结构和信息科学方面的相关技能。通过控制机器人和无人机的路径,提高孩子的反应力,有效培养孩子的动手搭建和操控能力,推动科技劳动的学习积极性。在有限的时间里,操控机器人和无人机完成相应的任务,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一起探索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制定《基于北斗卫星气象模块的精准种植棉花创意方案》《基于microbit精准种植棉花创意方案》,将现代科技和传统农业相结合,以科技进步促进内生增长,以创新驱动助力提档升级,切实蹚出一条劳动教育与科技创新相融合的新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变化。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勤奋精神,而且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整合知识、解决问题,把个体的劳动转化为有思想内容的创造性劳动,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学科的深度融合,让劳动创造磨砺意志
学校推进与构建信息科技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的同时,引导学生体验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细心运用所学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构建一个核心、六项结合、多课程协作的运行模式。
比如,语文教师把《荷塘月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渭川田家》《过故人庄》等名篇佳句的教学和田园劳动结合起来。在学生的日记作文中,无处不体现着对劳动的热爱,对农场的喜欢。种植前,数学教师则把长、宽、高、几何图形、“+-×÷”等教学带进菜园里,让学生丈量土地换算单位、计算面积大小。收获后,学生又充当起小小会计员,比比哪个班学生劳动果实售卖成果最好,经济价值更高,不仅将数学运用其中,而且培养了自主经营理财的能力。还有地理、生物、美术、科学等课程也纷纷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将课堂转移到田间地头,既可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的国策,又可以使劳动实践成为学生探索世界、认识人生的重要途径。全学科渗透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的大理念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让学生都清醒地认识到各学科都代表着一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都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劳动总结、创造、发展起来的。
学生家长雷仕波谈论孩子时说:“扫地的孩子扫的不是地,扫的是人生路上的责任;洗碗的孩子洗的不是碗,洗的是今后生活的担当。”劳动,不仅仅是劳动,而是“让每个孩子发展、培养高雅品格;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展现兵团情怀。”在劳动中,每个孩子求真、求新、求美。在劳动中体会“勤俭精神”“创业精神”“模范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劳动中,反思个人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关系——劳动情怀落地无声,劳动烙印责任担当,劳动筑牢精神命脉。
通过劳动,学生获得了花生、丝瓜、葫芦、豆类等物质作物,在知识、科技、创新等方面更是收获了丰硕的精神成果。
创客实验室2021年参加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52件作品获得全国优秀奖,14人获指导教师奖。在“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评审中,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优秀活动基地校”称号。2022年,在“新疆青少年儿童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编程赛”活动中荣获自治区团体总分第一名;“新疆青少年儿童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足球机器人3V3挑战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兵团中小学信息素养大赛创意编程”活动中1名学生获得兵团三等奖、7名学生获师级优秀奖。2022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航天北斗应用创意赛,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各1人,国家二等奖1人。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学校从学生成长成才角度,不断探索新方法、新路径,发掘劳动教育具有的独特的育人价值,努力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学校将劳动和信息科技更进一步结合,探究绿色农业的奥妙,引进无土栽培等先进设备、农业技术和科技元素,让孩子们在体验传统农业之余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此外,学校还将把劳动教育纳入长效办学、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挖掘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优质、多工种、全方位的劳动基地,通过各行各业的劳动体验教育领悟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幸福的理念,更懂得劳动的意义、更加热爱生活。学校将持续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实现学生劳动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