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春荣
(孝义市第二中学校,山西 孝义 032300)
从2020年疫情影响下的线上课堂到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课本”的普遍学习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合教学成了当今教育的趋势。《山西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新课程教学指导与实施建议》(以下简称《指导》)指出“要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手段多样化。要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历史信息源,实施从教的信息化向学的信息化转变,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和交流。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开放式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前课后开展网络学习和探讨,深入掌握所学习的专题内容,并踊跃交流”。[1]《我爱讲高考真题》课程教学设计,正是基于《指导》中的这些要求,以2023年普通高考全国甲卷历史试题的讲解为载体,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使学生课堂讲解与课下视频讲解相结合,既讲、又看、还有提问和质疑,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了学生视觉、听觉和学习效果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演欲望,讲台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真正实现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收者,他要对外部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建构自己的理解。因此学习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翻转课堂的倡导者认为,教师要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理念,由主导变为引导,通过引导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完成作业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习进度。
研习、讲解当年的高考真题是每年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现状是教师1讲得累,学生听得效果差,破解难题成为当务之急。在课时安排紧张的情况下,今年我针对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甲卷12个选择题的教学,尝试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翻转课堂2的模式,把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进行了一次积极的探索。其主要方式是:通过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依据流程,线上获取资源、课下准备,线下课堂集中展现,课后反复观看。依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学科素养要求,我进行如下设计:
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完成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甲卷12个选择题讲解,发现不足,明确方向,提升实战能力。
学习方式:领取任务单[2],自主学习,参赛讲题。
历史微信群发布高考真题学生自主练习作答核对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准备选取喜欢的方式参与活动
领取试题讲解清单填相关内容线上讲题的同学自行录制交回主持人、学生评委、录制人员选定
学生评委宣誓主持人依题号组织习题讲评录制视频,优者线上分享学习完成讲后心得,交回讲解清单
《我爱讲高考真题——习题讲解任务单》:由讲解意图、用关键词勾勒题干、史料实证、学生讲后心得体会四部分组成。
1.填写表1——明确讲解意图,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解决学习中问题的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表1 讲解意图
2.填写表2——用关键词勾勒题干,培养学生从题干材料中找准关键词、提炼信息、题干理解完整准确,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表2 用关键词勾勒题干
3.填写表3——史料实证:让学生依托材料、已知及教材中的史实,一一判定选项,养成论从史出,史由论来,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理性思维习惯。
表3 史料实证
4.填写表4——学生讲后心得,学生通过比较自己讲与别人讲,线上讲与线下讲的不同,找出自身差距,学习借鉴同伴的好办法,优化自己的解题方式,在研习高考真题的过程中提升解题能力。
表4 学生讲后心得
表5 高三年级XXX班学生习题讲解评价标准
教师于周五线上发布高考真题,线下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习题讲解活动;周六中午下学前线下发放学习任务单,要求所有讲题的学生利用周六、日上网查找资料完成相关习题,选择线上讲题的学生完成视频的制作并及时交回。课下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整理视频文件予以编号、同时完成主持人、学生评委、录制人员的选定工作。
周一历史线下课堂,由班级主持人郭小毓同学主持,在评委王心如与教师的共同见证下进行了班级《我爱讲高考真题》比赛,主持人语言风趣、学生积极参与、比赛氛围热烈而有序,在课尾全班学生意犹未尽齐声背诵了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依据得分高低选出多条优秀习题讲解视频发布于班级历史微信群,供同学反复观看,学生全部交回了学习任务单,从中教师又掌握了更多的学情。习题讲解的效果很好,这些题目至今无人问津。
《我爱讲高考真题》习题讲解课程设计是互联网背景下,一次双线融合教学实践的尝试,既有历史学科知识与方法的探索,也有育人之路的深耕,凸显了新课标视野下把课堂还于学生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理念,有效提升了学生利用线上资源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尝试,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有许多亮点和改进的地方。
1.对学生来说,首先是收到了好的学习效果,提升了自信心。高考真题练过讲过不止一套,过段时间总有学生来问,这套题目至今无人问津说明学生真正学会了这些题目。其次在学习任务单驱动下,学生自我研习、自主探索的做法,连接起了学生从知识到素养再能力的桥梁;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引下,学生找准了关键词、理解了题干意思、排除了错误的选项,掌握了做选择题的方法,提升了学科素养;通过线上查阅资料,拓展了学科知识,开阔了视野;通过制作短视频,PPT的制作、背景音乐的插入、熟练的知识应用融于一体,以新的面貌出现在课堂上,收获了同伴和教师赞赏的目光,所以这对学生既是一次习题讲解比赛,也是一次精彩的人生亮相,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在班级中的荣誉感。
2.对教师来说,突破了原有教学模式,从主讲换成了课堂引领者。习题讲解课是高三学习中的常态课,一般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与记,本课程设计从主持人、评委、讲授、录制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仅仅是设计了学习任务单,就让学生学会了12道高考真题,还把做选择题的方法教给了学生。教师从教书匠变成了观察者,能更深刻的洞察学情,为后续的精准复习打下了基础;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持续不断的尝试才会促成教育的转型。
3.对学校来说,获得了可以存储的、反复观看使用的视频课程资源。表面上看,用的时间比较多,但实际上,精心制作的试题讲解视频不仅生动活泼,还有知识的拓展,实用价值很高,通过互联网能分享给其他学生随时观看,从而节约了其他师生的时间,是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的高效方式。
1.线下与线下讲题的学生在习题讲解过程中各有不足。
课程设计采用比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求胜欲,因而能在赛前尽其所能,线上自主查阅资料、学习制作视频,线下相互探讨辨析选项努力备讲,但从结果上看,学生线上录制的题目从PPT制作、内容讲解、准确度、知识拓展方面远远好于线下讲题者;而线下讲题的学生尽管在同伴互动、课堂氛围、时间把控方面更胜一筹,但习题呈现形式单一、知识拓展有限是很明显的。因此应增加习题讲解时间、拓展内容方面的规定。
2.课时设计和学生覆盖面不足。课程设计原计划一堂课完成的任务,由于讲题人数较多、习题讲解中有互动、一题多讲的普遍存在用了两节课时间,因此,应设置初选——决赛多个环节,(初选提前完成);其次全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参加了活动,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
3.“学习任务单”和“评分标准”的制定会受到教师个人水平和对新课标核心素养解读能力的制约。表面上看在《我爱讲高考真题》课程设计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并不突出,但事实上,“学习任务单”中各项内容的制定,无不渗透着教师个人对于新课标中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贯彻,如填写“题目的时间、地点”是时空观念的体现;“简述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唯物史观的综合应用;而比赛的评价关键“评分标准”内容也比较粗旷,有待进一步细化。
总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多样化的课程设计与实践尚需同仁更多的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