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彧,吴小彦
(1.2.贵州财经大学 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银行杠杆率持续攀升会导致金融风险不断积累[1-2],影响实体经济稳定发展。银行过度杠杆化与银行经营方式息息相关:一方面,多元化经营使银行机构过度依赖高杠杆金融创新业务,银行杠杆化也成为金融危机传导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银行杠杆化倾向与特定制度设计紧密相联,税收制度在银行过度杠杆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3]。全球金融危机发生,银行同一般企业一样可利用债务相对于股权的税收优势进行过度债务融资,进而推高银行杠杆。债务融资的税收利益在金融危机前放大银行杠杆顺周期性,释放金融负向外部性,给实体经济造成严重损害。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区域性银行蓬勃发展,分散化市场结构逐渐形成。银行业市场竞争激烈,银行多元化经营是其重要发展趋势[4-5]。我国银行系统中,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居垄断地位,承担主要的社会融资功能,不同银行规模类型,其杠杆存在异质性[6]。税收对银行杠杆的影响效应,于不同规模、上市与非上市银行间存在差异,研究探讨税收这一制度因素对银行杠杆的作用机制,为优化银行税制和监管部门出台稳定杠杆政策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
关于税收制度和杠杆关系的研究主要基于所得税和流转税视角。经典MM理论认为所得税会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税盾效应促使企业偏好债务融资[7-8]。所得税影响资本结构,相比于股权融资,企业更偏好债务融资,但这会推高企业杠杆率水平[9-11]。融资优序理论认为企业面临内部融资困难时,会选择债务融资方式,流转税通过影响企业现金流来提高企业杠杆[12]。
金融危机爆发使学者们重新审视税收制度在银行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不断加强对银行杠杆的监管力度,但税盾效应仍是促使银行债务融资扩张和推高银行杠杆水平的主要原因[13-14]。Hemmelgarn等人观察美国税制改革带来的税率变化,研究税收制度对银行债权和股权融资影响,发现降低所得税率后,银行债权比重也会降低[15]。Gu等人发现所得税率与银行杠杆呈显著正相关[16]。魏彧认为所得税实际税率对上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水平有显著正影响[17]。
研究基于155家银行2009—2019年微观层面数据和税收制度角度解释银行杠杆化问题,从银行经营风险和资本监管压力两方面阐释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作用机制。研究样本包含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非上市银行更依赖杠杆化创新业务,对税收制度影响更为敏感,研究从异质性角度丰富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微观影响研究,为制定银行去杠杆政策和优化税制提供研究支持。
税收制度带来的税盾效应使作为企业的银行更青睐债务融资,这也导致银行杠杆化程度加剧,但所得税与流转税对银行杠杆的影响不同:一方面,所得税制度规定了债务利息可在税前扣除,而股息红利不得税前扣除的政策。企业提高债务融资比重,降低股权融资比重,会加剧银行杠杆化;另一方面,融资优序理论认为,企业面临内部融资困难时会选择债务融资,征收流转税导致银行现金净流出,使其更倾向于采取外源性债务融资,这提高了银行杠杆化水平。据此,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税收制度刺激银行提高债务融资比重,推高银行杠杆。
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国际化使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银行向多元经营模式转变,业务多元化又会引发金融创新异化,银行高风险和高杠杆业务削弱了资本对抗银行经营风险的能力,导致银行杠杆化和引发金融风险。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创新业务比重高、主要依靠高杠杆金融产品创新的银行受到的冲击最大,这意味着银行多元化经营程度高,银行杠杆也比较大。
现行税制框架下,银行业务课税规则存在较大差异,税负不尽相同。以利息收入为主的传统业务,税负普遍高于以非利息收入为主的创新业务;多元化程度较低的银行税负较高且集中,反之税负低且分散。银行采用多元化经营手段降低税收成本导致银行杠杆提高,多元化经营可能放大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效应。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多元化经营程度不同的银行,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存在差异。
假设2a:多元化经营程度较低的银行,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效应较小。
假设2b:多元化经营程度较高的银行,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效应较大。
银行经营状况不佳或资本结构不完善等因素会导致银行经营风险[18],尤其过度负债导致杠杆化是银行经营风险增大的原因。不同经营风险下,银行杠杆对税收制度敏感度不同,银行会权衡税盾收益和潜在经营风险导致的损失。经营风险较低时,税盾收益大于经营风险造成的损失,税收制度会促使银行提高杠杆,反之银行出于稳健经营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考虑不会提高银行杠杆。据此,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经营风险不同,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变化。
假设3a:经营风险较低时,税收制度会促进银行杠杆化。
假设3b:经营风险较高时,税收制度不会促进银行杠杆化。
银行“高负债-低资产”的经营特性决定了银行资本具有高杠杆的结构特点。为达到去杠杆的目的和降低银行经营风险,《巴塞尔协议Ⅲ》将银行杠杆率作为监管指标。我国于2015年颁布《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要求银行杠杆倍数必须控制在25倍以下(商业银行并表和未并表的杠杆率均不得低于4%),监管当局要求银行要始终保持充足资本金,以限制银行的杠杆作用。此外,资本监管对银行杠杆有重要影响,当银行面临较高资本监管压力时,会发行如次级债等混合资本工具补充和提高资本充足率,以满足监管要求,抑制银行杠杆增加。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较高时,资本监管压力较小,所得税制度经税盾效应会使银行增加债务融资;课征流转税导致银行内部融资不足,银行会采用外源性负债融资。监管压力较小时,税收制度会提高银行杠杆,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资本监管压力不同,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存在差异。
假设4a:资本监管压力较低时,税收制度不会提高银行杠杆。
假设4b:资本监管压力较高时,税收制度会提高银行杠杆。
银行规模、上市情况等个体异质性影响税收制度与银行杠杆的关系。国有银行在市场中占据主体地位,是系统重要性银行(1)系统重要性银行是指规模较大,结构和业务复杂度程度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较强的银行。它们在金融体系中提供难以替代的关键服务,一旦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就无法持续经营,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会产生不利影响。,隐性担保会降低银行杠杆对税收制度的敏感度,银行更易受到金融监管,从而抑制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有研究认为,在满足最低监管要求的银行样本中,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较大;系统重要性银行样本中,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较小[14],大型银行杠杆对税收制度的敏感性小于中小银行[19]。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5:不同规模和上市情况的银行,税收制度对其杠杆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研究借鉴Hansen研究中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税收制度与银行杠杆的关系[20],并根据门槛阈值判断业务多元化程度,反映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率异质性的影响。非平衡面板门槛模型设定如下:
Levit=α0+α1TaxitI(Multiit≤γ1)+...+αnTaxitI(Multiit>γn)+∏Controlit+εit
(1)
式(1)中,i表示银行个体,t表示年份;Levit为因变量,表示银行杠杆。Taxit表示税收负担,即税收制度因素,分为总税负(TTBRit)、流转税负(TTBRit)及所得税负(ITBRit)。I(Multiit)为示性函数(Indicator Function);γ为门槛阈值,符合条件的取值为1,否则为0;Controlit表示一组影响银行竞争力水平的控制变量,包括银行个体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因素;εit为随机扰动项。
研究以不良贷款率(NPLR)作为经营风险门槛变量[18][21],考察银行经营风险和资本监管因素对税收制度与银行杠杆间关系的影响机制。模型设定如下:
Levit=β0+β1TaxitI(NPLRit≤γ1)+...+βnTaxitI(NPLRit>γn)+∏Controlit+εit
(2)
研究以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FCAR)作为衡量资本监管压力的指标,核心资本充足率越低,意味着银行面临的资本监管压力越高。模型设定如下:
Levit=φ1+φ2TaxitI(FCARit≤γ1)+...+φnTaxitI(FCARit>γn)+∏Controlit+εit
(3)
研究选取我国155家商业银行2009—2019年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包括6家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32家城市商业银行,以及9家农村商业银行。其中,上市银行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和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非上市银行年报和审计报告属于自愿披露且披露信息不完整,其数据主要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网站和各大商业银行网站上进行手工收集。研究剔除变量缺失较多的样本,并对极端值做了上下1%的缩尾处理,最终获得样本值1184个。
1.被解释变量
银行杠杆。金融监管机构通常采用杠杆率和杠杆倍数衡量银行杠杆情况,杠杆率是调整后的核心一级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值,杠杆倍数为杠杆率的倒数。2015年发布的《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规定“商业银行并表和未并表的杠杆率均不得低于4%。”,银行杠杆与杠杆倍数具有同向性,杠杆倍数越大意味着银行杠杆越高,且该指标能更清晰地呈现银行高杠杆属性。我国银行业杠杆监管实行时间短,仅部分银行公布了杠杆率指标,考虑指标获得性和被解释变量同向性,研究借鉴他人研究方法,采用杠杆倍数(LEV),即银行总资产比权益衡量银行杠杆[2]。
2.核心解释变量
课征所得税带来税盾效应,课征流转税对银行现金流产生影响,银行债务融资动机会使银行杠杆增加。研究用税负衡量银行税收制度,设置总税负(TTBR),并按照课税对象性质将总税负分解为所得税负(ITBR)与流转税负(VTBR)两个指标。
“营改增”后,银行流转税负指标中的增值税不在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研究采用附加税费倒推银行流转税的方法来衡量。银行年报和审计报告披露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税会计科目金融,研究用其税额除以相应税率(7%、3%和2%)得到流转税额并取平均值[22-25]。
3.门槛变量
关于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非线性影响,银行多元化经营程度不同,其杠杆也存在差异。研究以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NIIR)作为银行业务多元化的指标,该指标值越高,表示银行多元化经营的程度越高[26-27]。
稳健性检验中,研究采用多元化指数(DIV)衡量银行多元化经营程度。
4.控制变量
研究从盈利、发展和规模等角度选取影响银行杠杆变化的控制变量,即固定资产比率(Fixed)、资产总额对数值(Lnasset)、贷款拨备率(LPR)和营业费用对数值(Lnof),变量定义及说明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及说明
由表2,银行杠杆倍数(LEV)均值为15.00,最小值为6.21,最大值为27.50。样本组中,19个样本银行杠杆倍数高于25倍,说明金融监管机构强化杠杆监管,抑制了高杠杆积累的金融风险。核心解释变量中,总税负(TTBR)均值为33.45%,流转税负(VTBR)均值为5.55%,所得税负(ITBR)均值为21.55%。门槛变量中,非利息收入(NIIR)占比均值为20.42%,多元化指数(DIV)均值为26.28%,门槛变量标准差较大,表明各银行业务多元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3是银行多元化经营门槛阈值估计结果。在样本自抽样(Bootstrap)500次的情况下,总税负和所得税负均在5%显著性水平上存在多元化经营的双重门槛效应,门槛阈值均分别为0.09和0.06;流转税负在1%显著性水平上存在多元化经营单一门槛效应,门槛阈值为0.09。
表3 全样本门槛效应检验结果
图1是不同税负下多元化经营门槛值似然比函数图(横轴表示门槛估计值,纵轴表示似然比统计量),函数曲线表示多元化经营门槛估计值与对应似然比值之间关系,虚线部分为95%置信区间的似然比统计量。由图1,不同税负下业务多元化经营指标门槛效应显著。
图1 总税负、所得税负和流转税负门槛值似然比函数图
根据银行多元化经营门槛阈值将银行样本划分不同区间,研究对式(1)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门槛模型估计结果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见表4。其中,CARL、CARM和CARH系数表示多元化经营程度逐步提高的门槛阈值范围内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程度。
表4 全样本门槛模型估计及稳健性检验结果
由表4,多元化经营水平不同,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性。总税负上,银行多元化经营程度较低(NIIR<0.09)时,总税负率对银行杠杆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当总税负上升1%时,银行杠杆倍数上升5.22;当多元化经营程度较高(NIIR>0.06)时,总税负对银行杠杆的影响同样显著,当总税负上升1%时,银行杠杆倍数上升5.60。从税负结构来看,业务多元化程度较低(NIIR<0.09)时,所得税负上升1%,银行杠杆倍数提高6.44;当业务多元化程度较高(NIIR>0.06)时,所得税负上升1%,银行杠杆倍数提高到7.42。流转税负对银行杠杆影响不显著,不存在门槛效应。
研究参考衡量产业集中度的HHI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HHI)构造多元化指数(DIV),将其作为非利息收入占比(NIIR)的替代变量[28-29],DIV值越大表明业务多元化程度越高。根据表4稳健性检验结果,总税负和所得税负对银行杠杆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稳健性检验的系数和显著性水平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
上述实证结果表明:一是,税收制度会推高银行杠杆,研究假设1成立;所得税对银行杠杆的影响显著,但流转税对银行杠杆影响不显著,这意味着所得税债务利息税前扣除带来的税盾收益使得银行有较强动机进行债务融资,从而推高银行杠杆。MM理论认为,企业税盾效应能够解释所得税在银行杠杆化过程中的作用,但是融资优序理论认为的课征流转税导致银行现金流下降,使银行更倾向于外源性债务融资的解释不成立。二是,不同多元化经营水平下,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变化,研究假设2成立。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程度越深,研究假设2a和假设2b成立。多元化经营放大了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多元化经营与税收制度存在相互强化效应,共同推高银行杠杆。
1.银行经营风险
由表5,在自抽样500次情况下,经营风险在5%显著性水平上存在银行经营风险的单一门槛效应,总税负银行经营风险门槛阈值为0.02,所得税负和流转税负不存在银行经营风险门槛效应。研究在式(2)中加入所得税负(ITBR)和流转税负(VTBR)与银行经营风险(Risk)的交互项,探讨不同银行经营风险情况下所得税和流转税对银行杠杆的影响机制。
表5 银行经营风险门槛效应检验
表6是不同经营风险下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情况。
表6 银行经营风险机制检验
表6第二列是总税负对银行杠杆的影响:经营风险较低时(NPLR<0.02),总税负与银行杠杆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总税负上升1%,银行杠杆倍数增加6.07;经营风险较高时,两者关系仅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总税负上升1%,银行杠杆倍数增加3.96。
表6第三列是考虑银行经营风险因素下,所得税负对银行杠杆的影响:所得税负提高1%,银行杠杆增加7.29,所得税与银行经营风险交互项对银行杠杆影响的显著性水平下降,并呈负相关。银行会评估和权衡杠杆化带来的债务融资税盾收益和潜在风险导致的损失,经营风险增加,银行出于稳健经营和规避风险的考虑,即使存在税盾收益,也不会做出提高杠杆的策略。
表6第四列是考虑银行经营风险因素下,流转税负对银行杠杆的影响:流转税负对银行杠杆的影响不显著,流转税与银行经营风险交互项对银行杠杆的影响呈现微弱的负相关。这意味着银行面临经营风险时,征收流转税导致银行现金净流出,但银行也不会倾向于采取外源性债务融资策略,融资优序理论不能解释流转税导致银行杠杆化这一现象。因此,研究假设3仅在所得税方面成立,即面临银行经营风险时,所得税制度对银行杠杆影响存在结构性变化,随着经营风险的增加,所得税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逐渐减弱,而流转税不会影响银行杠杆。
2.资本监管压力
表7是资本监管压力门槛阈值估计结果,在自抽样500次情况下,总税负、所得税负和流转税负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满足资本监管压力的双重门槛模型,总税负和所得税负的门槛阈值为0.10和0.11,流转税负的门槛阈值为0.10和0.09。
表7 资本监管门槛效应检验
表8是不同资本监管压力下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FCARL、FCARM和FCARH依次表示资本监管压力逐步提高下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程度。当银行资本监管压力较低时,总税负增加1%,银行杠杆倍数显著上升6.59;所得税负增加1%,银行杠杆倍数显著上升11.22;流转税负增加1%,银行杠杆倍数上升31.14。资本监管压力较高时,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影响的显著性水平下降。
表8 资本监管压力机制检验
上述实证结果表明:不同资本监管压力下,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假设4成立。监管压力较小时,所得税税盾效应引致银行债务融资水平提高,课征流转税导致银行内部融资不足,促使银行采取外源性负债融资,此时税收制度显著提高银行杠杆。资本监管压力较大时,银行会发行次级债等混合资本工具补充和提高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部门要求,这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银行杠杆的增加,研究假设4a和研究假设4b成立。
1.基于上市情况的异质性分析
表9是税收制度对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杠杆影响的分组回归结果。税收制度对上市银行杠杆的影响不显著,对非上市银行的杠杆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上市银行大多属于系统重要性银行,更容易受监管部门关注,杠杆化带来的风险较高,即使存在税收制度激发银行杠杆化的动机,银行也不会随意提高杠杆,整体上表现出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程度较小,而非上市银行的银行杠杆对税收制度的敏感性更高,研究假设5成立。
表9 上市与非上市银行异质性的回归结果
2.基于银行类型的异质性分析
由表10,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中,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并不显著,流转税负对其银行杠杆有微弱负影响。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样本中,总税负和所得税负与银行杠杆呈显著正相关:总税负上升1%,银行杠杆增加4.58;所得税负上升1%,银行杠杆增加5.91,而流转税负对其银行杠杆的影响不显著,研究假设5成立。
表10 银行类型异质性回归结果
研究探讨税收制度在银行杠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基于门槛效应模型研究银行多元化经营水平结构变化,分析税收制度、多元化经营程度与银行杠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税收制度提高银行杠杆水平。所得税对银行杠杆影响显著,流转税对银行杠杆的影响不显著,这意味着所得税债务利息税前扣除的税盾收益使得银行有更强的动机进行债务融资,从而推高银行杠杆。MM理论认为企业税盾效应很好地解释了所得税在银行杠杆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融资优序理论认为课征流转税会导致银行现金流下降,使银行更倾向于外源性债务融资的解释不成立。
2.多元化经营程度不同,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变化。多元化经营程度提高,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增大,多元化经营放大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这也意味着多元化经营与税收制度存在相互强化效应,共同推高银行杠杆。
3.银行面临经营风险时,所得税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呈结构性变化,但流转税对银行杠杆无影响。随着经营风险的增加,所得税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会减弱,银行可权衡杠杆化带来的债务融资税盾收益和发现潜在风险损失,出于稳健经营和规避风险的考虑,即使存在税盾收益银行也不会做出提高杠杆的策略。
4.不同资本监管压力下,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存在差异。监管压力较小时,所得税的税盾效应会促使银行提高债务融资水平;课征流转税导致银行内部融资不足,银行会采用外源性负债融资,税收制度显著提高银行杠杆。资本监管压力较大时,银行会发行次级债等混合资本工具补充和提高资本充足率,以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银行杠杆的增加。
5.银行上市情况、银行类型等因素会影响税收制度与银行杠杆的关系。税收制度对上市银行、大型股份制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银行杠杆影响不显著,对非上市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银行杠杆的影响显著,会促使其银行杠杆提高。上市银行、大型股份制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多属于系统重要性银行,杠杆化易受监管部门关注,即使税收制度会刺激银行提高银行杠杆的动机,但银行出于监管等因素不会提高杠杆,整体上表现为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较小。
税收制度可能导致银行杠杆化提高,即所得税的税盾效应使得银行有更强的债务融资动机,进而推高银行杠杆;多元化经营会强化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为此,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优化银行所得税制度,允许税前扣除债务利息。在所得税制度中引入公司股权抵免(ACE)政策来降低债务融资税盾效应。在银行债务与权益明确划分前提下,允许银行从利润中扣除债权正常回报(利息)和股权正常回报(股息),债务融资的节税收益降低,削弱税收制度对银行杠杆的影响,推动银行主动“去杠杆”。
二是,完善银行流转税制度,制定差异化的流转税政策。在银行传统业务中,对高风险负债业务征收附加税,抑制银行杠杆增加;在创新业务中,完善流转税课税环节,减少银行利用金融创新进行税收套利的机会,降低银行杠杆。
三是,加强监管和鼓励银行业务创新。一方面,银行规模结构存在异质性,应采取不同的杠杆监管措施,如加强对中小银行、非上市银行高杠杆业务的监管,防止银行杠杆过高导致潜在金融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鼓励银行突破过度依赖存贷利差的传统业务范围,拓宽中小银行融资业务渠道,防止金融创新异化引致的高杠杆问题,提高金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