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梦境研究

2023-12-20 13:15邓婷允
长江小说鉴赏 2023年10期
关键词:聊斋志异影响

[摘  要] 《聊斋志异》中很多篇目都写到了梦,本文先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聊斋志异》中梦的特点进行分析。从内容方面看,《聊斋志异》中的梦具有反映现实、展现人情和警醒劝诫的特点;从形式方面看,则有充满神异色彩、虚实结合以及蕴含象征意味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梦对作品刻画人物形象、发展故事情节、展现人物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最后探讨《聊斋志异》中梦的写作对后世小说、诗词以及戏剧改编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梦的特点  梦的作用  影响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3)10-0003-07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巔峰之作,其吸收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及唐传奇的优异之处,并融入蒲松龄独特的叙事方式、语言风格和思想情感。《聊斋志异》中有关梦的篇目数量众多,梦的类型多样,让人叹为观止,为梦文学史留下不可抹杀的一笔。

一、《聊斋志异》中梦的特点

《聊斋志异》中的梦境虚幻迷离,亦真亦幻,极具感染力。鲁迅先生称其“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1]。蒲松龄吸取唐传奇创作手法的精髓,在描写梦的时候有意识地进行虚构,却能令读者感受到梦的真实。其梦境作品独具特色,在梦幻与现实的交织中以真证梦、以梦喻真,反映出对社会世情、人生本质的深入探索。以下从梦的内容和梦的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其梦境作品的特点。

1.内容方面的特点

梦的内容是《聊斋志异》梦境作品的主体和“骨血”,蒲松龄在描写梦的内容时常常注入自身的生活经历,融入自身的思想情感,“借梦吐真言”。

1.1反映现实

《聊斋志异》中的梦境,寄托了蒲松龄自身的悲愤之情,亦从侧面反映社会现实。“人生的艺术化,就是把真实经历的人生体验移植到作品之中……《聊斋志异》用幻化出境之笔构架离奇时空,穿插奇幻意象,联动现实,建构种种梦境梦像,看似随机偶发,却又深藏着作者的寄托。”[2]梦境是现实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映形式,借助梦境可以影射某种社会现象。“科举”是当时社会知识分子跨越阶级的重要途径,很多读书人毕生所求便是“中举”当官,然后衣锦还乡。《聊斋志异》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可谓鞭辟入里,其中关于科举的梦境作品更是把当时的文人士子对功名的疯狂迷恋展示得淋漓尽致。蒲松龄通过对梦境世界的描绘,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大部分知识分子参加科举考试并非希望以自身所学来为普通老百姓服务,他们只是把科举当作获取功名利禄的捷径。

在中国古代社会,大部分文人士子对科举的执迷深入骨髓,这倒不是因为他们热爱考试,他们看中的是科举背后的功名。《公孙夏》篇中,河北保定国子监某生一辈子执着于科举功名,奈何一事无成,便打算通过捐县令此种非常规手段获取官职。某生在病榻中,梦见有人前来拜访。来人自称十一皇子座上客公孙夏,说可以出力帮忙,让某生预先出一半钱财贿赂冥界,便可获得河北真定太守的职务。当某生犹豫时,公孙夏引诱道:“君迂矣,但有孔方在,何问吴越桑梓耶!”[3]这一句,赤裸裸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只要有钱,一切皆可做。钱成了一种衡量标准,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取代科举考试制度。某生对此仍然心存顾虑,然而来人紧接着的一句话“君寿终已注死籍。乘此营办,尚可以致冥贵”[3]打破了某生的顾虑。梦醒后,某生立刻筹备钱财物资用以换取城隍职位。赴任途中,某生大张旗鼓,却被前来巡视的关帝拦下,关帝摘去其官帽,打了他五十大板子,将之赶出门外。某生一生所求便是中举做大官,奈何发现通过科举当官实在困难,便另寻他路。无法中举当官并不完全是因为某生才识不足,明清时期科举选拔的名额相当少,士人们都希望通过科举来获取功名,然僧多粥少,机会渺茫,于是官场贿赂成风。蒲松龄通过描写某生的梦境,反映了彼时捐官的不良风气和官场腐败。梦中的一切似乎皆是荒诞,但其实恰恰是对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借助异时空的舞台,作者揭露社会黑暗,展露人生百态,引发读者思考。

1.2展现人情

人们阅读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感受文字中的温度。《聊斋志异》中的梦境作品展现了蒲松龄心中的人情世界,让读者从中体味到人情冷暖、朋友情谊,留存心中一抹温暖。

人之至交,即使相隔千里,情谊也可通过梦境传达。《梦别》篇描写的便是玉田公前来和王春祖父告别的故事。半夜,祖父梦见玉田公来到家中低声与其诉说“仆将长往,故与君别耳”[3]。交情至深的好友通过梦境来告知自己他已经去世,王春祖父虽难以置信,但第二天仍然准备吊丧之事,“以告太公敬一,且使备吊具”[3]。蒲松龄笔下的梦境不仅仅具有神秘色彩,更具有传达通信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梦境传达,更添一分真意。选择托梦的方式与好友告别,是为对方着想的贴心之举。自己即将死去,不愿老友伤心难过,可也希望能够和对方好好告别,把自己美好的面貌留存于对方心中,于是便选择了梦境这种隐秘的方式。蒲松龄以梦境形式描写生死告别的场景,传达朋友之间的真情,令读者动容。此外,蒲松龄还在梦境中融入自身对世间人情的看法和态度,为读者展示了纯真的人情味儿。

1.3警醒劝诫

《聊斋志异》中部分篇目中的梦境不单单是在“叙梦”,更多的是为了宣扬道德教化,揭示因果报应,劝诫世人多做善事,不干恶事。

蒲松龄在勾画神秘梦境时,善于把劝诫内容融入其中,用梦境警醒人们一定要与人为善。《金永年》篇里,金永年在睡梦中听见神告诉他:“本应绝嗣,念汝贸贩平准,赐予一子。”[3]金永年命该无子,但他平日里交易往来没有敲诈勒索他人,并且公正严明,感动上苍,所以神法外开恩,让其妻生下一个儿子。整个故事并没有生动有趣的情节,蒲松龄仅仅是想通过梦境告诉人们,平日里要多积累功德,多做善事,上天会知道,最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降临。从警醒劝诫的梦境可以看出,在讲述道德劝诫的大道理时,最好使用简练朴素的语言。如果采用长篇大论、一本正经的说教方式,很难收到期待的效果,甚至可能让人产生厌恶情绪。梦境这一现象,谁也没办法证明其真伪,这便给了作者很大的发挥空间。蒲松龄把道德劝诫的内容包裹进梦境这一虚幻的外壳中,更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接受其传达的道理。

2.形式方面的特点

梦境的形式是《聊斋志异》梦境作品的艺术性展现方式,是作品的“外形”。蒲松龄用其艺术性的笔墨,为《聊斋志异》中的梦境添上了一层美丽的“皮肤”,使之极具艺术感染力。

2.1充满神异色彩

《聊斋志异》中的梦充满神秘虚无的色彩。蒲松龄以虚幻的形式和神奇的想象力,营造神奇隐秘的氛围,为读者展示出一幕幕奇异景象。

蒲松龄常通过描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来增强文本的表达效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续黄粱》篇里,曾某在梦境中获得了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功名利禄,干尽贪赃枉法、残害百姓之事。他死后来到地府,被判上刀山下油锅之刑。其中最大快人心的是罚他将生前通过各种不法手段索取到的钱财用烈火融化后吞入肚中。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曾某“生时患此物之少,是时又患此物之多也”[3]。其经受一系列酷刑后,大王罚其投胎为乞丐的女儿,让他每天拿着破烂的盆钵去乞讨,一生受尽痛苦折磨。曾某在地狱中经历的一切很难用现实中正常的生活场景去展现,于是作者便选择了梦这一虚无的形式来描绘此类充满神秘色彩的景象。作者还刻意叙写了曾某转世为女子这等怪异之事,更增添了梦境的神异色彩。通过构建奇异之梦,蒲松龄展示人生百态,表达对官场腐朽黑暗的谴责。

《聊斋志异》中有些梦并非一人单独所做,而是有其他人共同参与,时间、地点、人物、场景皆相同。两三人共同做一个梦的形式更增添了梦的神秘性。《寄生》篇中,王孙所做之梦与五可所做之梦相同,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两人所做的梦竟然时间、地点、场景皆一致。如此奇异之事,看似荒诞不经,实则蒲松龄匠心之笔。“如果只有一人梦到某一情景,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主观流露,并不真实。不同人物都梦见这一情景,则显得实在而蹊跷。”[4]不同的人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景做着同样的梦,这无疑是蒲松龄在梦的写作上的大胆尝试,此类梦境相通的创作手法令人赞叹。

2.2虚实结合

蒲松龄在叙述梦境的过程中,善于采用亦真亦梦的笔法。“作者通过梦境幻想出一个个不同人间的世界,或上天,或入地,仙山、龙宫、狐村、阴曹地府,这些幻境的交错赋予了人物以超常的神奇力量,使遭受苦难的人们摆脱困境……让可怜的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这也是在那个没有人性自由的封建时代的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梦想。”[5]蒲松龄有意把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界限虚化,以物的形式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隧道联通起来。在蒲松龄描绘的梦境世界中,眼前发生的一切究竟是现实还是梦境,连主人公也感到迷惑。在虚虚实实之间写尽人生百态,这正是《聊斋志异》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白于玉》篇便讲述了一个梦境与现实互通的奇异故事。吴青庵在梦中见白家的童儿和一只小鸟儿飞来,便搭乘在小鸟背上来到白于玉所在的天宫。白于玉带着他一起在仙雾缭绕之处喝酒畅谈,期间还有音乐相和,美人相伴。吴青庵在喝得微醺之后,放开世俗的约束,与美人共度一夜,之后惊醒,发现一切皆是夢。再之后,蒲松龄又营造出一个梦境来增强上一个梦境的现实性。在第二个梦境中,一位紫衣女子抱着一个婴孩来找吴青庵,女子告诉他:“此君骨血。天上难留此物,敬持送君。”[3]吴青庵醒后果真看见一个婴孩睡在被中。吴青庵的两次梦似乎皆是虚幻的,可之后发生的事情又好似在证实梦是真实存在的。

还有的梦境篇目中,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个奇异世界并未使主人公感觉吃惊,因为梦境中出现的事物基本都是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景象。如《伍秋月》篇中,伍秋月携王生游逛阴间城府,其景与阳世并无两样,皆有高大的城墙,路上有人赶集。《狐梦》篇则展示了姐妹们日常谈话的现实生活情景。毕怡庵与众狐女在院落中喝酒逗乐,一梦醒来,他怀疑自己在做梦,可狐女告诉他这是假托梦,其实并不是梦。蒲松龄便是通过此种亦幻亦真、虚实结合的方式,搭建起现实与梦境的桥梁,使得所写故事既神秘又真实。

2.3有象征的意味

所谓象征,就是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夸张变形的反映,突出作品思想主旨。《聊斋志异》中,哪怕是虚幻的梦境,蒲松龄也会为其加上一层滤镜,使之含蓄而不直白,充满象征意味。“愿望若以真实的面目出现,就会惊醒检查者而被压抑回去。因此,为了进入意识,愿望必须改头换面乔装一番,梦中所见的情景和人物就是梦的隐义或隐义内容。”[6]《聊斋志异》中部分梦境作品把活生生的人虚化成凶狠的动物,将官吏的残暴丑陋刻画得入木三分,深刻揭露封建阶级的黑暗统治,作品思想主题鲜明突出。

《梦狼》篇便呈现了一个恐怖且极具讽刺意味的梦境。白翁梦中来到儿子的府邸,入目便是瘆人的景象,“窥其门,见一巨狼当道,大惧,不敢进”[3]。在丁某人的劝说之下,又跟随其进入。望着官衙上下,无论坐着的还是躺着的都是狼。“又视墀中,白骨如山,益惧。”[3]府中入目皆是狼,自己的儿子更是化身为老虎,面对一具人的尸体,丝毫没有当官的怜悯之心,居然让厨子煮了来吃。白翁于梦境中所见景物生动逼真地反映出封建官吏的“吃人”本质。蒲松龄通过描绘阴森恐怖的官府之地来揭露当时官场之黑暗,把官员描绘成残暴的老虎,把吏描绘成凶狠的恶狼,展现了彼时世道的惨不忍睹。蒲松龄在结尾之处借用异史氏之口愤恨地吼出:“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夫人患不能自顾其后耳;苏而使之自顾,鬼神之教微矣哉!”[3]“《梦狼》通过有象征的意象,以象征和影射交叉融合的艺术手法,刻画现实,演化人生,揭露官僚阶级的阴险、狠毒。”[7]蒲松龄以富有象征意味的手法描述梦境景象,化人为狼、为虎,为梦境蒙上一层恐怖气息,映射现实,棒喝官迷心窍者,对官场黑暗极尽抨击。

二、梦在《聊斋志异》中的作用

蒲松龄有意识地把梦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运用在创作中,推动梦境文学不断向前突破。《聊斋志异》中的梦在各篇目中的作用不尽相同,以下从三个方面来探寻梦在作品中的独特作用。

1.刻画人物形象

人物在虚幻世界中活动,可以抛开现实生活的束缚,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聊斋志异》梦境中的人物往往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作者精心雕刻的艺术品,每个人物都有自身独特的一面。蒲松龄笔下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梦中,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文人士子的丑陋行径被展示得淋漓尽致。《王子安》篇便刻画了一个热衷于科举却在科举中一直不得意的名士形象。即使一直失意,可王子安依然不屈不挠地追求科举。在一次应试临近发榜时,他喝得酩酊大醉,在醉梦中尽情展示他压抑在内心的情绪。在梦中听到有人说报喜的人来了,王子安“踉跄起曰:‘赏钱十千!”[3],“踉跄”二字非常形象地把王子安得知自己可能会中举的期待展示了出来,跌跌撞撞往前走,这里有惊喜,也有害怕,内心是五味杂陈的。过了不久,又听到有人说他中了进士,他不敢相信。前面好多次的期待,过后便是失望,他不确定这一切是不是真的。这里展示了一个历尽悲苦后小心翼翼的士人形象。在确定之后,王子安大喜,一骨碌从床上起来,大喊赏钱。又过了一会儿,一个人进屋告诉他殿试得了翰林院,并且还有服侍的跟班。望着跪拜在床前的两个人,“王呼赐酒食”[3],一个“赐”字表现出王子安的洋洋得意、居高临下。“久之,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3]等了好久跟班才来,王子安便“捶床顿足,大骂:‘钝奴焉往!”[3]这里便将王子安得知自己做官之后想炫耀的心态以及训斥长班时的骄横跋扈表现得淋漓尽致。醉中醒来,方知一切皆是梦。“自笑曰:‘昔人为鬼揶揄,吾今为狐奚落矣。”[3]这一“笑”令人何其心酸,被科举耍了一生的无奈以及将隐秘的内心展露在亲人与相邻好友面前的难堪都融入一个“笑”中,令人慨叹。在现实中,人们表现出来的仅仅是他们装扮出来的样子,人们总会顾及面子而压抑住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梦却可以把人真实的想法与举动不加掩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推动情节发展

蒲松龄善于把梦融入故事情节中,梦对故事行文之重要不言而喻。梦勾连上下文,推动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是故事走向高潮或结局的重要中间环节。

《鲁公女》篇中,三个梦慢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张于旦在郊外遇到鲁公女之后,听说鲁公女患病身故,悲痛欲绝,日夜去鲁公女的灵柩处祝告,虔诚希望能够与她相遇。这时,第一个梦开始发挥作用。在夢中,神告诉张于旦“汝志良嘉,但须要到南海去”[3]。张于旦询问南海有多远?得到的回答是在你心里。这是通过梦境来引领张于旦潜心修炼,如此有朝一日便可达到心中的目的。在梦中,张于旦悟到了神的旨意,便加倍修行佛道,提高自身修养。但一心修道,虔诚念诵经文,会把故事引往另外一个方向。只是念经,修身行善,还是抵不住横亘在张于旦与鲁公女之间年龄外貌方面的鸿沟。于是,第二个梦境就产生作用了。一天晚上,张于旦梦见一个穿着青色衣服的小童携他前去宫殿面见菩萨,菩萨与他说:“子为善可嘉,惜无修龄,幸得请于上帝矣。”[3]这既照应了前一个梦里神让其修行,也可推动故事发展。延长了寿命,便增加了与鲁公女相聚的可能。接下来的情景更是令张于旦激动不已,在池中浸泡过后,“身益健,目益明;自捊其须,白者尽簌簌落;又久之,黑者亦落,面纹亦渐舒”[3]。变年轻之后,张于旦便有机会去卢家向鲁公女求婚了。第二个梦境可谓全文的关键,设想若无这个梦境,待转世的鲁公女到了适婚年龄,张于旦可能已到入土之时,这便是另外一种结局了。返归少年的张于旦履行当初的承诺,前往寻找鲁公女的转世卢女。读者都以为他们相聚之后会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可故事情节却偏偏和读者想的不一样,颇具戏剧性。当卢女看到张于旦的外貌和她印象中的不一样时,悲痛而亡。当读者以为这会是一个悲剧结局时,作者又通过一个梦境来扭转情节。张于旦梦见卢女前来诉说错过的悔意,并求助张于旦去土地祠找回她的魂魄,至此二人终得一个圆满的结局。在《鲁公女》这个故事中,出现了三个梦,每个梦都对情节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三个梦境的顺序不可替换,且紧密联系,一梦扣一梦。三个梦的设置,使得整个故事具有连贯性,令情节一波三折,读者的心也随着两位主人公的聚散而起伏,好在最后皆大欢喜。

3.展现人物心理

梦是人的一种潜意识的反映,在一定情形之下可以映照出一个人的心理。“清醒时的自觉意识和睡梦中的潜意识,是统一的人的心理活动的头和尾。当人尚未入睡前,意识中有种种思念在活动,这是自觉的意识。当人入睡后,这种思念便转化成梦境或梦象,即自觉意识转化为潜意识。由于思念之自觉意识同睡梦之潜意识,都属于人的心理活动,所以说睡梦和思念实质上是一回事。”[8]如果说文学是反映世界的一面镜子,那么梦境便是反映人心理即内心世界的一面魔镜。在梦中,一个人的内心想法会暴露无遗,在日常生活之中被压抑住的情绪可以在梦中尽情释放。

蒲松龄善于把梦作为展示人物心理的一种手段,深入到主人公隐秘的内心深处,挖掘出其真实想法。《凤阳士人》篇便为读者展露了古代独守空闺的妇女患得患失的心理。凤阳一位读书人远行求学,对妻子许诺半年后归来,可妻子已十多个月没有收到丈夫的消息,内心十分急切。过多的挂心,便产生了梦境。在梦中,一个美人带她前去寻找丈夫,在路上与丈夫相遇,美人便邀约他们夫妻二人去她家中歇息。酒桌上,美人和丈夫眉来眼去,有说有笑,互相敬酒。此时妻子的反应就很耐人寻味了,“女惟默然,伪为愚者”[3]。这一个“默”字道出了妻子几多哀愁。丈夫在自己眼前与其他女子调笑,自己想发声维护自己正妻的地位,可在那个女人不能妒忌的时代,发声都是一种罪过,女人能做的只有沉默。一个“伪”字更是将妻子的无奈无限放大,为了维护与丈夫的夫妻关系,她不仅不能妒,还要大度地装作什么都没有看见,这情景何其让人寒心。听完小曲,美人借醉回房歇息,丈夫也随美人离去,久久未归。此时妻子的心理活动便显露出来,“女独坐无侣,颇难自堪。思欲遁归,而夜色微茫,不忆道路。”[3]这里写出了妻子的逃避懦弱,无法对抗夫权,便只想着逃避回家。在妻子听到丈夫与美人闺阁之话后,“手颤心摇,殆不可遏,念不如出门窜沟壑以死。愤然方行”[3]。妻子至此已是愤怒至极,对丈夫的行为也极其寒心。纵观全篇,可以看出妻子的无助和卑怯。丈夫出轨,她不是想着惩罚丈夫,而是想去自杀,以此了结生命。梦境中,妻子的心理活动相当丰富,在家中等待杳无音信的丈夫,担心丈夫身边已有美人相伴。这是两地分隔日久的夫妻正常的心理状态。面对丈夫可能出轨的行径,妻子只能装作若无其事,但内心却极度悲伤。妻子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正是封建社会女性遭遇类似情况时的真实写照。至此,通过解读妻子的梦境,读者对古代女性的家庭地位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人物的心理是人物内心的隐秘之处,现实世界这一舞台很难为其提供充分的发挥空间。蒲松龄却独辟蹊径,通过梦这一虚幻的舞台来展现难以捉摸的人物心理,在梦这一虚幻的世界中将人物的心理活动毫无遮掩地展露出来,有利于读者感受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从而更深入地把握人物的真实想法和作品主题。

三、对后世的影响

《聊斋志异》可谓集梦境描写之大成,其中的梦境篇目深受世人喜爱,后世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受其影响。

首先,对后世小说的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堪称中国古典小说巅峰的《红楼梦》便大胆采用梦来架构一个虚无的世界。作者曹雪芹从宏观的角度构建《红楼梦》的整体框架,小说开篇便是一个非人间的宏伟空间结构,“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一回,是整部作品的大纲领,亦是《红楼梦》整个故事的起源,可谓意义非凡。接着曹雪芹在小说第五回勾勒出一个太虚幻境,“实际不存在的,比实际存在的更美、更诱人。幻景、幻域比实山实水更有味,奇境妙宇比真境实况更美好”[9]。宝玉在充满神秘色彩的太虚幻境中好一番游历。在这虚幻的梦境之中,曹雪芹埋下红楼女子的结局。这一回的构思与《聊斋志异》中的《白于玉》篇极其相似。白于玉在梦中游历仙境,并且身旁有仙女陪伴,在仙气缭绕的地方,与众多美女饮酒作乐,并享受云雨之乐。在曹雪芹笔下,宝玉也在梦中游历太虚幻境,并习得云雨之术。《红楼梦》中也有托梦告别的场景。第十三回,秦可卿临死之时通过托梦形式与王熙凤告别。从两人告别的话语中,可以预知贾府未来的景象。借助梦来与亲朋好友告别的构思,在《聊斋志异》中的《梦别》篇可以找到其影子。相较而言,《红楼梦》将梦的描写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此类梦境不仅充满神异色彩,更融入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其次,诗人和词人也偏爱以梦入词。纳兰性德借助梦来表现他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创作了《寻芳草·萧寺记梦》。纳兰性德陪同康熙出游,暂时居住在寺庙中,夜晚无聊,便早早入睡,“在梦中白天根本无法实现的愿望竟然毫不费力地达成了”[10]。纳兰性德在梦中回到家中,见到娇妻假装嗔怪的可爱之举。欢乐的时光总是非常短暂,两人终将分别。等到烛光熄灭那刻,纳兰性德醒了过来,原来那些温暖的画面是存在于梦中的。纳兰性德借助梦境表达他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以及离别的忧伤。清代诗人丘逢甲也借梦抒发心中的苦痛,写下《梦中》。丘逢甲在梦中看见胜利的旗幟在眼前招摇,真希望那便是现实,梦一醒,便要面对土地被占领的事实。台湾被割的悲痛时刻缠绕在诗人心头,梦成为诗人的精神依托,表现出他对祖国每一寸土地的热爱之情。

此外,《聊斋志异》中的梦境作品展现出的巨大魅力给中国的戏曲和电影改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因为其中的灵异故事极具吸引力,也很容易以另一种艺术形式所呈现。蒲松龄笔下的《聊斋志异》故事被民间艺人竞相传唱,口讲段子更是广为流传。其中的故事更是被改编成京剧、川剧、吕剧和越剧,深受观众喜爱。其中更是有艺人把梦境作品进行故事改编,“评剧老艺人成兆才更根据‘聊斋故事改编成《王少安赶船》(《王桂庵》)、《花为媒》(《寄生》)等,这些剧目早已脍炙人口。现在评剧传统剧目《花为媒》又被吴祖光同志重新改编并搬上银幕,成为光彩夺目的喜剧”[11]。怪异的故事模式,神异的空间架构,这些特征无疑是此类故事易于进入舞台、步入荧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梦境这一异时空之中,故事是不是真的,主人公是不是人类,这些都不重要。在戏里,非人间、梦幻的形式可能会使故事更具魅力,更为有趣,从而更易吸引观众的目光。

四、结语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喜爱收集妖魔鬼怪的故事,逢人便谈鬼神,此书“在题材上大量取材于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本身就决定了它必须以虚构的形象反映生活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11]。《聊斋志异》中大量的梦境之作都是蒲松龄创造的艺术结晶,梦境作品展现出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梦境故事和一个个神秘莫测的虚幻世界,亦饱含作者对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反映出蒲松龄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及其面对现实世界的人生态度,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吸引着后人不断进行探索。

《聊斋志异》将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的梦境篇目以大胆奇异的艺术想象,反映现实、展现人情,给予世人警醒劝诫,通过充满神异色彩、虚实结合、蕴含象征意味的虚幻世界刻画人物形象、发展故事情节、展现人物心理,其中梦的写作对后世小说、诗词以及戏剧改编影响深远,即使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值得我们赏析并解读。

参考文献

[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   邱海玲,阮传伟.《聊斋志异》的梦境建构[J].枣庄学院学报,2021,38(1).

[3]    蒲松龄.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M].济南:齐鲁书社,2006.

[4]   石育良,丁岸.《聊斋志异》的梦幻世界[J].明清小说研究,2005(3).

[5]   于兴菊.《聊斋志异》虚实相生的艺术世界[J].文学教育(下),2011(3).

[6]    于世海.浅谈《聊斋志异》中的梦境描写[J].教育艺术,2007(8).

[7]   祝颖.管窥《聊斋志异》中的梦意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8]   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9]    马瑞芳.聊斋艺术高峰论[M].济南:齐鲁书社,2018.

[10]   季祝平.纳兰梦词解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2).

[11]   汪玢玲.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5.

(特约编辑 张  帆)

作者简介:邓婷允,南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聊斋志异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清史稿》灾异卷及《聊斋志异》的形象设定
STRANGE TALES INDEED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如何影响他人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