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振波?陈小倩?邓丽丽
摘 要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健康信息素养已成为促进公众健康素养的关键节点。近十年,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中贯穿着健康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这一条主轴,学者们相互合作,主要从个体自身角度和外界因素多角度探讨高效的提升路径。研究主题主要涵盖:健康信息素养的理论研究、健康信息服务、影响因素、公共图书馆的健康信息素养研究、不同群体的健康信息素养和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等。未来的研究或将着重在边缘化群体的健康信息素养研究、健康信息来源的权威化和专业化、健康信息素养研究范畴全面化,同时还应注重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方法交叉化。
关键词 健康信息素养;知识图谱;可视化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3.10.013
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Based on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From 2012 to 2022 in China: Knowledge Context, Research Hotspots and Future Prospects
Lu Zhenbo, Chen Xiaoqian, Deng Lili
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Healthy China” strategy, healthy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become the key point to promote public health literacy. In the past decade, the research on 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run through a main axis of the improvement of 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 Scholars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explore efficient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s themselves and external factors. The research topics mainly cover: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 health information services, influencing factors, 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in public libraries, 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different groups and health information behavior research, etc. Future research may focus on the 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marginalized groups, the authority and specialization of health information sources, and the comprehensive scope of 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intersec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of 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
Keywords 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Visualization.
健康是中國式现代化应有之义[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健康对于人们来说非常重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因此,人们非常需要具备获取、理解、甄别和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3],这种能力就是健康信息素养。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最新监测数据,2022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7.78%,其中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为39.81%,较2021年提升了3.88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4]。伴随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推进,作为促进公众健康素养关键点[5]的健康信息素养问题正日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健康信息素养已成为衡量公众健康水平与国家公共卫生水平的关键性指标[6]。因此,有必要对健康信息素养开展研究,从而探究有效的提升路径。
1 研究设计与研究演进脉络
本研究使用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软件Cite space.5.7.R2和VOS viewer对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文献检索路径为:TI=(‘健康信息+‘医疗信息+‘卫生信息+‘疾病信息+‘保健信息+‘养生信息) AND TI=(‘获取+‘理解+‘甄别+‘应用+‘素养),并对获取、理解、甄别、应用进行了同义词扩展查询。检索获得文献共978篇,经过人工筛选过滤相关度较低的文献样本,最终获得有效中文文献944篇,并以“Refworks”的格式导出。利用Cite Space.5.7.R2 绘制时区视图(图1)和关键词聚类图(图2),VOS viewer 绘制关键词共现图(图3),呈现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状况、演进脉络,从而把握研究演进路径和概况,进而预测研究拓展的空间。
近十年来,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学者对健康信息素养的关注度持续升高。2019年起文献量大幅度上升,且在2021年达到峰值,这可能受新冠疫情环境的影响,促使学者更加重视健康领域的研究。
本研究共涉及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中文文献作者348位。核心学者包括邓胜利(19篇)、严则金(13篇)、王文韬(13篇)、朱庆华(13篇)、谢阳群(12篇)、付少雄(11篇)、王辅之(11篇)、赵宇翔(10篇)、刘蕤(9篇)、石艳霞(9篇)等,学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为薄弱。从事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学术机构主要为武汉大学(69篇)、南京大学(32篇)、华中师范大学(27篇)、中国人民大学(26篇)、华中科技大学(22篇)等,机构之间的合作产物较少。可能是为了便于合作与沟通,并高效地推进研究的进展,学者们一般会组建自己的学术团队,导致高产的学者之间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够紧密。
跟踪这十年的关键词可掌握学者在不同时期关注的研究对象的变化,即研究演进脉络。本研究根据52个高频关键词绘制了2012—2022年健康信息素养研究时区图谱,见图1。
在图谱中将关键词节点定位在二维坐标系中,关键词所在的时区位置,代表该关键词首次出现在该年份,同时这些节点的位置随着时间轴依次向上。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了该研究的传承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健康信息素养研究贯穿着一条主轴,即健康信息素养提升研究。研究角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从人们自身角度出发,分析不同群体(老年人、学生、慢性病患者等)的健康信息行为(需求、搜寻、甄别、分享等)及影响这些行为的因素(健康状况、文化水平、社会环境等)。不同群体存在异质性,需要细化制定相应的策略。另一类从外界因素角度探讨如何更好提升人们健康信息素养的策略,主要关注于健康信息服务的研究。有学者提出应当以用户为中心,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有帮助的服务[7]。还有学者提到需要针对不同群体(易患职业病人群、老年人等)的不同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信息服务[8]。突发事件的到来,也丰富了健康信息素养提升的研究情境和研究主题。自2019年末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学者们开始关注“虚假健康信息治理”“信息疫情”等主题研究。低健康信息素养的人群是疫情中虚假健康信息的主要受害者,研究这类人群便于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信息素养提升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为相关机构进行虚假健康信息治理提供参考[12]。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惯常研究的主题还在持续被研究中, 新的研究主题也在不断地被探索,尤其是新技术的引入,催生新的健康信息素养提升路径。如“新媒体”的引入,使得用户获取健康信息的渠道和资源更加的多样化和与时俱进[9];“人机交互”的引入,便于提供健康服务的机构采集人们的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评估和健康推荐,有助于人们的健康信息管理[10];“数据挖掘”的引入,机构或者相关研究人员等可挖掘在线健康社区中用户发表的信息,从中了解人们的需求,促使更精准的健康信息服务生成[11]。
2 研究热点
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聚类是将相关关键词分组在一起的过程,而关键词共现网络是关键词在样本论文之间共同出现的频次所形成的网络,有助于我们研究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本研究使用Cite space中的“LLR”算法进行关键词聚类,并以色彩凸包形式呈现,生成图2,共形成15大聚类。
聚类标签数值越小表示该类包含的關键词数量越多。图2中包含节点共388个,节点间连线共458根,图谱的密度为0.0061,Q值为0.8708(大于0.3),S值为0.7336(大于0.7),表明聚类结构显著,聚类效果合理。图3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图2中几大聚类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的共现关系。通过VOS viewer的关键词统计得到关键词2974个,将关键词共现次数的阈值设置为5,得到202个共现关键词。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对所选的关键词进行验证,去除重复的和意义不大的词,最终获得170个关键词,并以网络图的形式呈现。综合分析这两个图,可将近十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健康信息素养基本理论研究
健康信息素养的内涵及模型构建是学者们一直在探讨的话题。健康信息素养的概念可追溯至2003年,美国医学图书馆协会提出健康信息素养是指意识到健康信息需求,确认可能的信息源并使用它来检索有关信息,评价信息的质量及具体情景下的适用性,分析、理解并使用信息做出合理健康决策的一系列能力[13]。《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的出台,首次提出了我国对健康信息素养的定义,即个体获取、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3]。有学者分析了健康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健康信息素养是信息素养与健康素养的交叉与融合,不是信息素养在医学卫生领域的简单叠加[14]。也有学者认为健康信息素养的定义是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的概念融合,同时其包含又不仅限于电子健康素养,其强调的健康信息获取途径更宽泛。它们之间存在交集,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15]。
2.2 健康信息服务研究
健康信息服务对于提升人们健康信息素养工作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年来对健康信息服务的研究,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健康信息服务对象,包括老年人、青年人、慢性肾脏病患者、脑卒中患者、高血压患者、医务工作人员等。服务群体的发展不同步,使得健康信息服务不能被高效利用,所以提供健康信息服务的机构,会针对不同的群体制定梯度化和精准化的服务[16]。第二,健康信息服务内容,主要针对疾病防控(疫情相关的信息、病理知识等)、日常生活(健康阅读推荐、养生知识、运动主题活动、饮食安全知识等)、政策法规(公众医疗卫生保障政策、传染病防治法等)等。健康信息服务的内容主要基于人们的健康信息需求而产生,而人们的健康信息需求是随着生活环境和时间而演化的,这又催生了丰富的健康信息服务内容[17]。第三,健康信息服务技术,包括移动通信技术(微信、健康App等)、数字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可视化系统等)等。为了精准定位服务对象及其需求,更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健康信息服务当中,力求智能刻画用户标签,主动且柔性地应对用户需求的变化,提供智慧化服务[18]。第四,健康信息服务方式,包括线上(健康信息服务网站、远程医疗系统、虚拟馆藏等)和线下(社区卫生服务、健康讲座、研讨会等),且已实现从起初的单一化(线下服务方式为主)到多元化(线下、线上、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转变[19]。
2.3 健康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研究
针对健康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探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体层面。健康信息素养缺乏者本身是关键所在,只有解决其自身因素,才能使对应的健康教育措施有效实行。有学者认为性别、学历、生源地和家庭收入对其健康信息素养有显著性影响[20]。也有学者发现焦虑心理对健康信息素养水平起反向影响[21]。还有学者发现慢性病患病年限会成为健康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22]。综合样本文献可得:年龄、信息甄别能力、信息搜寻行为、受教育程度、心理状况及患病年限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不同群体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第二,信息层面。健康信息本身也至关重要,有学者认为健康信息质量和健康信息获取对健康信息素养会产生正向影响,健康信息过载对健康信息素养会产生反向影响[23]。综合样本文献可得:健康信息来源及获取渠道、健康信息质量、健康信息数量、健康信息特性、信息检索服务等都会对健康信息搜寻者产生影响。第三,社会层面。外界环境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如相关政策对健康信息素养的重视程度,会影响相关机构在健康信息素养方面的投入力度。另外,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人们的健康信息搜寻意图会受其影响,从而对人们的健康信息素养产生影响,刘红思等[24]证实了这一点。综合样本文献可得:政策、社会关系网、社会环境等都是影响因素。
2.4 公共图书馆的健康信息素养研究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咨询的社会价值,在健康信息素养的提升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基于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与多元化健康信息服务。部分学者研究美英韩等国外的公共图书馆在提升健康信息素养工作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有学者将中美的公共图书馆进行对比[25],取其精华,结合国情,对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开展提供建议。在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中,公共图书馆通过网络的方式为公众提供大量健康信息服务,实时关注健康信息的热点需求,更新防控信息的进展,提供真实权威的健康信息[26]。随着公共图书馆体系日渐完善,不断地拓展健康信息服务功能,深化健康信息服务内容,探索健康信息服务的优化路径,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27]。虽然通过关键词聚类,显示出公共图书馆具有较强的研究关注度,但是通过具体文献分析,发现也有不少学者致力高校图书馆的健康信息素养研究,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健康信息素养提升,下文会有具体阐述。
2.5 不同群体的健康信息素养研究
对于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对象群体划分,早期的标准比较宽泛且不具针对性,研究的主体基本是全体居民。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针对不同群体进行研究,但其主要关注群体是大学生、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研究大学生群体的学者有朱玉兰、郭文丽、付少雄、吴丹、徐君等;研究老年人群体的学者有张华美、牛宇峰等;研究慢性病患者的学者有王宁、李桂玲、孙秋子等。也有针对不同地区居民进行健康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如武汉市、宁波市、长沙市等,这样的做法有利于了解不同地区居民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然后分权重式地进行针对性提升,有利于全民健康的实现。还有不少学者探究研究对象的群体划分标准,以便采取差异化措施,对症下藥,实现精准提升。如:按年龄梯度划分,可分为青少年用户、中年用户和老年用户[29];按身体健康程度划分,可分为健康用户、亚健康用户和非健康用户[30];按受教育程度划分,可分为受教育程度偏低和受教育程度偏高等[30]。不同学者会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创新,可能会挖掘出更多未被研究过的群体,缓解研究力度不平衡的现象,促使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群体愈加全面、细化和多样化。
2.6 健康信息行为研究
健康信息行为的研究逐渐多元化,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即意识层面和行动层面。意识层面,以健康信息需求为主导,研究其需求动机、需求内容和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学者认为人们的健康信息需求是由多因素协调作用下产生的,主要分为客观因素(社会环境的变化等)和主观意识(自身的健康状况等)。学者们大多从患者的角度研究其健康信息需求内容,但也有研究大学生、老年人、孕妇等群体。学者们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逐渐拓展广度,但在不同研究对象的研究力度分配上稍有不均匀。基于意识层面的需求驱动下产生了一系列行动层面的行为。行动层面,健康信息行为可包括健康信息搜寻、传播、选择、甄别、分享、利用等行为。健康信息行为是情景化嵌套式研究[31],学者们对这些行为的研究场景大致可分为线上(在线健康社区、微信、新媒体等)和线下(面对面交流、社区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需求越发多样化,产生的健康信息行为也越发个性化。研究健康信息行为的学科跨度也在增加,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相互合作,进一步增加了健康信息行为研究内容的丰富度和深度。
3 未来展望
健康中国行动的氛围日渐浓厚,各方都在为实现全民健康而努力。结合前十年的研究成果,展望未来,今后对于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增加边缘化群体的健康信息素养研究
目前,针对农村居民、疾病高危人群、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相对于城市居民这类群体来说偏少。我国农村人口占比较大,要想实现全民健康,对农村群体的健康信息素养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到“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2]。还有其他未被充分研究和潜在边缘化的群体,也需要进一步拓宽研究,以丰富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内容。
3.2 健康信息来源的权威化和专业化研究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融入,与健康信息相关的应用软件不断面市,如春雨医生、丁香园、阿里健康等医患交流应用软件。另外,医务人员还会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与患者交流。京东健康和百度健康先后上线罕见病的服务平台。人们可选择的健康信息源越来越多,该如何做出正确合适的选择,从而最大程度满足自己的需求,就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此搭建权威的健康信息获取平台,并制定相关标准,将这些健康类应用进行选择、分类和整合,且配有对应的登录入口,以方便需求者对健康信息源的查找和选择,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让这些应用解决的健康问题更加专业。
3.3 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范畴全面化
现代健康,即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33]。现有的健康信息素养研究主要是针对个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研究,缺乏针对个人的社会健康方面的研究。未来,社会健康方面内容可融入到健康信息素养研究主题当中,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全面健康。
3.4 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方法交叉化
目前在健康信息素养领域运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以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主,即定性方法(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扎根理论和案例研究等)、定量方法(文献计量和统计分析等)和实验方法(实验设计)。未来可探索将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研究方法融入到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当中,也可几种方法结合交叉使用,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创新出新的研究内容和结果。
参考文献:
卫生健康委.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应有之义|卫生健康系统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EB/OL].[2023-04-0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7114679716149921&wfr=spider&for=pc.
人民網.9组关键词,感受二十大报告的“民生
温度”[EB/OL].(2022-10-19)[2023-04-02].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2/1019/c1004-32547908.html.
苏卫.新版《健康素养66条》首提健康信息素养新概念[J].江苏卫生保健,2016(5):51.
卫生健康委.202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7.78%[EB/OL].[2023-08-19]. http://www.nhc.gov.cn/xcs/s3582/202308/cb6fa340a2fd42b6b7112310b2e1830a.shtml.
张士靖,杜建.健康信息素养应成为中国公众
健康素养促进的关键点[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0,31(2):45-49.
邓胜利,付少雄.公众健康信息素养促进中的图书馆参与:驱动因素、国外实践及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18(2):5-13.
李岩,曹锦丹,李玉玲,等.需求驱动下的公共
图书馆多元化健康信息服务模式[J].图书馆学研究,2012,299(24):57-61.
孙羽佳.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个性化健康信息服务调查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20,41(8):34-39.
郭文丽,邰杨芳,贺培凤,等.基于新媒体微信的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8,39(12):12-17.
刘佳佳. 面向个人健康信息采集的人机交互设计[D].重庆:重庆大学,2015:5-12.
张霁月.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中文网络健康社区用
户信息需求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8:21-22.
邓胜利,李雅静.突发公共卫生情境下中老年人虚假健康信息应对行为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21,42(2):43-51.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EB/OL].[2023-04-02].https://www.mlanet.org/resources/healthlit/define.html.
成佳.健康信息素养模型构建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8,105(3):137-139.
张秀,李月琳.健康信息素养:概念辨析与相关
研究进展[J].文献与数据学报,
2020,2(2):78-88.
刘一鸣,吴壮波.基于老年人获得感的公共图书馆适老化健康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3,227(5):5-12,57.
孟秋晴,熊回香,杨滋.后疫情时期互联网用户
的健康信息需求及其演化分析[J].图书馆杂志,
2022,41(2):119-127.
刘一鸣,杨进娴.区块链技术支撑老年人健康信息精准服务可行性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2,221(10):56-64.
刘一鸣,李露.图书馆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21,65(24):123-134.
吴丹. 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太原:山西大学, 2019:45-46.
云慧. 孕妇信息焦虑影响因素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 2021.
范磊,杨一恒,骆金铠,等.中老年慢性疾病患
者健康信息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J].医学信息学杂志,2020,41(6):33-37.
许孝君, 臧晓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影响因素研究[J].教学研究,
2021, 44(4):47-52,61.
刘红思, 刘裕儒, 沈丽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21,30(2):65-74.
赵蕊菡,王晓静.中美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
比较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307(9):3-10.
李爱明,吴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公
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研究:以湖北省十二所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健康信息服务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0,38(6):23-26,44.
曹海霞,张新兴.基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21,30(11):59-64.
贺俊英,叶小娇.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浅析[J].科技视界,2022(24):88-91.
常飞,刘毅,郝彧.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资
源的分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8):
3-5.
张晓娜.扎根理论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健康信
息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J].图书馆论坛, 2019,
39(7):91-98.
朱庆华,杨梦晴,赵宇翔,等.健康信息行为研
究:溯源、范畴与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
48(2):94-107.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EB/OL].[2023-04-02].http://www.gov.
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汪洋,李志新,曾敏,等.四川省6市县居民健
康素养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9):
668-669,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