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民族地区阅读推广的现实思考

2023-12-20 07:15吕亚霞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阅读推广双循环

吕亚霞

摘 要 阅读推广是促进民族地區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双循环”发展战略给民族地区阅读推广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赋予阅读推广新的价值和使命。在“双循环”发展背景下,阅读推广对促进多元文化融通、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民族地区阅读推广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因此,民族地区阅读推广需要在完善阅读推广机制、加强资金扶持、融合多元文化、优化文献资源供给、强化队伍建设和培育文化消费方面推动区域文化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文化教育水平,以内涵式发展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助力和赋能“双循环”高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 双循环;民族地区;阅读推广

分类号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3.10.003

The Practical Thinking of Reading Promotion in Minority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ual Circulation

Lv Yaxia

Abstract Reading promo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in Minority Areas. The “dual circulation” strategy brings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reading promotion in minority areas, and endows reading promotion with new mission and value. In the context of the “dual circulation” development, reading promotion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multicultural integration, building a sense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and assis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faced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reading in ethnic areas. Therefore, the promotion of reading in ethnic areas needs to promote the equalization of regional cultural services in improving the reading promotion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financial support, integrating diverse cultures, optimizing the supply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strengthen team building, and cultivating cultural consumption, furthe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ethnic areas,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through connotation based development, and assisting and empowe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dual circulation”.

Keywords Dual circulation. Ethnic minority areas. Reading promotion.

0 引言

阅读推广是提升民族地区知识素质教育、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民族地区大多地处祖国边疆,因历史、地理等客观因素,我国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相对滞后,阅读推广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在国家文化扶贫政策的引导下,民族地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大力推进文化教育发展,在全员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取得了进步和改善,激发了民族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战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为了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因时因势做出的战略决策,不仅为民族地区的阅读推广工作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赋予了阅读推广工作新的价值和使命,也为民族地区阅读推广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1 民族地区阅读推广与“双循环”发展的融通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2022年10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构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当前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判断、因时因势作出的战略决策,是重塑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作为“十四五”期间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全新发展理念,“双循环”发展的本质是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的开放,即对开放要素进行科学配置,扩大区域开放的覆盖面,促进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力图建立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加合理、更加均衡的开放发展格局。“双循环”除经济领域之外,必然也涉及文化领域。因为文化是国家的血脉和灵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3]。在我国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也将“双循环”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全民阅读是推动我国文化繁荣、构建文化强国的根基。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4]。鉴于此,阅读推广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全民阅读也被纳入地方社会发展规划中,成为民生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

笔者认为在内涵式发展中开展和加强阅读推广工作将会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并以高水平新优势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助力和赋能“双循环”高质量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双循环”发展格局离不开阅读推广所达成的全民阅读,阅读推广也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两者之间能够在交汇和融合中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文化教育,尤其在民族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带来新的机遇。一方面,阅读推广能够提高民族地区民众素质和社会人力资本质量,以间接的高效教育方式提升人才技术水平,以此带动民族地区和整个国家的生产率提升,进一步培养和增强我国外循环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阅读推广可以有效激发和促进民族地区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和消费潜力,形成新的内需增长点,通过提供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促进国内经济增长,以扩大内需助力内循环发展。

然而,我国民族地区多处于祖国边疆,民众整体素质和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也会因政策、资金、资源保障、人才队伍等原因,存在阅读推广不均衡、推广力度不足、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等問题。因此,要使阅读推广工作发挥出独特文化价值,必然需要考量阅读推广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中的价值意蕴,认真思考民族地区阅读推广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出一条民族地区阅读推广的实施路径,以文化发展和文化繁荣助力我国“双循环”发展。

2 “双循环”背景下民族地区阅读推广的价值意蕴

阅读是获取信息、提升国民素质、促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基础复杂,教育发展水平较低,公共文化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民众的阅读意识和阅读率不高。作为提高知识素养、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举措和推进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基本场域,阅读推广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和推动国内大循环、畅通外循环发展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导向价值。

2.1 阅读推广在于提升文化认知、推动多元文化融通

2020年10月,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指出,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引导人民群众提升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不断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5]。阅读推广是推进全民阅读、提升国民素质、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举措。我国地域辽阔、人口结构复杂、文化教育发展不均衡,民族地区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低等现实问题,人们的阅读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民族地区广泛、深入地开展阅读推广,对于普及阅读文化、激发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市场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文化传播和知识获取的途径更加便捷和多样,民族地区民众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阅读推广能够通过阅读引导、知识传递,文化普及,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民族地区民众自发自觉阅读,从而在知识素养、文化认知上满足人们的文化精神需求,促进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

由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扩大了对外开放的纵深发展,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提供了更广阔的背景,阅读推广在满足民族地区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为多元文化的交流融通提供了有效途径。“双循环”发展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密切交往,民族地区异质文化的交流、多元文化的碰撞日趋凸显,阅读推广的价值目标在于通过阅读提升文化认知和理解,以开放的视域处理多元文化的冲突,引导区域内人民群众超越民族、城乡、地域以及社会阶层等方面的差异,形成包容、开放的文化心态和进行友好族际交往的能力[6],推动民族地区民众对多元文化的认识、理解和尊重,实现文化的交流和融通。

2.2 阅读推广在于维护地区稳定、筑牢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基于各个民族的稳定、团结并在增强自身与国家关系的认知、增强民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基础上实现的。民族地区的阅读推广工作在推动地区稳定、加强团结、增强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一方面,全民阅读是构建稳定社会、凝聚向心力的有效途径。社会的稳定、有序、和谐发展是我国内循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国民族地区开放发展滞后,经济发展成效差异较大,随着社会变迁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重塑,这给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带来了极大考验。社会焦虑、精神疏离、利益诉求、信任匮乏等问题日渐凸显,社会成员心理失衡,极易引发社会矛盾。从外循环方面来看,我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这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挑战。由于我国民族地区大多处于边境地带,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进一步增加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复杂性。阅读推广是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在导向性和精准化的阅读引导过程中,通过理解、主动配合和良性互动,潜移默化地激发地区活力,民众在阅读中获得知识、获取正确的价值导向,增强了主体意识和价值自觉,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同时,达成了社会的进步、和谐、稳定状态。阅读推广以增强文化认知、团结公众文化力量、凝聚社会向心力为目标愿景,在引导民众阅读中构建了主体行为准则和价值理性,从而消融社会分歧、提升文明秩序,推进地区治理和社会稳定。

另一方面,全民阅读能够增强民族文化体认,在文化自信中培育全体国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成果,民族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全部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蕴含着它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7]。民族地区的阅读推广工作不仅引导社会大众的阅读意识,以文化滋养和浸润人心,还能通过对民族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厚植民族文化自发自觉意识,达成民族地区的文化共识,从而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在民族地区开展爱国文化阅读,能够让人们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爱国爱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认识到平等团结的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从而将一体的中华民族与多元的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加以固定[8],增强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体认,提升个体情感归属和价值归属,激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最终筑牢共同体意识。

2.3 阅读推广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社会拥有的受过教育和训练的健康工人决定了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并通过定量研究揭示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9]。民族地区因特殊的自然、历史、环境等因素,普遍面临着人力资本整体素质不高、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现实困境。通过阅读推广实现全民阅读教育,提升民族地区的劳动力教育素质和劳动能力,这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紧密衔接、相互促进的,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经济内生增长提供了隐性动力。民族地区贫困率较高,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阅读普及率低、受教育水平较低必然造成劳动生产率低下。阅读推广的价值在于,能够补充、辅助和弥补文化教育在社会生产中的知识普及,提升劳动力素质以及劳动者对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我国各民族文化产业丰富,在阅读推广中,结合民族地区的生产实践,指导和地区产业紧密联系的有针对性的阅读和推广,普及文化产业链知识、传播文化产业开发知识,通过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鼓励民众主动参与地区产业发展,增加民族地區居民收入,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阅读推广以“扶志”“扶智”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畅通经济社会“双循环”发展的隐性动力。

3 “双循环”背景下民族地区阅读推广的现实思考

阅读推广是构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提升民族地区的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在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创新中推动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和文化繁荣,形成适应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文化体系和文化产业,发挥民族地区在“双循环”发展中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因此,笔者认为民族地区的阅读推广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3.1 阅读推广中如何保障阅读权益的公共性问题

“双循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让全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人民群众基本阅读权益”[10]。阅读需求是人们社会文化需求的一部分,平等的阅读权益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原则,也是改革发展成果的旨归。民族地区因年龄、文化程度和群体差异,在阅读推广中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益,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背景下活跃阅读文化消费市场、推进国内文化事业发展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具有保障阅读权利的主体责任,在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的建设中,应通过制度、法律层面整体性保障民族地区民众的阅读权益。我国目前已有十余省市制定了全民阅读的地方性法规,民族地区的阅读立法保障相对欠缺,可根据区域特点以阅读权益的公共性为基点健全阅读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在具体的阅读推广过程中,还应充分考量公平性原则,尊重和保障各类群体的阅读权益,如民族地区农牧民、未成年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根据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在阅读推广的活动形式、推广内容、服务方式上进行细化,兼顾公平,保障民族地区各类群体平等的阅读权益。

3.2 阅读推广中如何维护文化安全问题

“双循环”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的力度,促进了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加密切了文化交流联系。“文明冲突论”“软实力论”“文化例外论”和“文化可持续发展论”等都指向了安全—文化安全—国家文化安全—人类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安全方面[11]。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安全也必然面临着一定威胁和挑战,尤其是地处边境的民族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跨境婚姻、跨境务工等跨境往来频繁,文化交往增多,容易受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渗透和影响,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敏感之地。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教育也是阅读推广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阅读推广是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也是文化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阅读推广中应积极普及文化安全知识、传播文化安全理念,促进民族地区维护文化安全的凝聚力。结合民族地区所面临的文化渗透和文化冲突境况,发挥阅读推广在文化安全素养、安全防范方面的传播、引导、提升等作用。首先,在阅读推广中加强宣传国家文化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素养,引导民族地区民众理解文化安全的内涵和意义,了解自身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并通过典型事例的示范和教育,增强对文化安全的认识和理解,让民族地区人民自觉肩负起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其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推广,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的内在动力,以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强化国家文化安全。最后,在跨文化理解和文化互鉴中维护国家安全。维护文化安全不是对外来文化的排斥,阅读推广的价值目标在于通过阅读提升对多元文化的认知、理解和尊重,在交流互动、文化互鉴中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3.3 阅读推广中如何平衡宗教文化问题

我国民族地区大多都有宗教信仰,宗教文化是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和内容,在民族地区民众的精神生活中占有突出地位,正确处理宗教文化是民族地区阅读推广不可回避的问题。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宗教文化。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是长期积淀的历史产物,承载着本民族的历史和文明,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意识等都深受宗教的影响,宗教在民族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中的深厚积淀,成为规定着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整个民族历史发展趋势和形态特征的民族文化基因,形成了一种具有神圣特质的实质性传统[12]。尊重和理解是阅读推广中正确对待宗教文化的前提。其次,要积极发挥宗教文化中积极、健康的内容,肯定宗教文化的价值。如宗教文化中爱国、仁爱、和谐等元素是和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宜的。阅读推广的目的是提高民众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宗教文化的发展建设目标是适应和融入社会主义,并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两者在目标意义上具有耦合性。宗教文化中的民族团结、和平和谐等积极内容,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有相通之处、在提升民众的道德素养、维护地区稳定方面高度契合。最后,宗教文化在促进当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宗教以其丰富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参与经济活动,形成了“内循环,外辐射”独特的经济特征[13],并通过多样的文化形式紧密衔接经济,带动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组成部分。总之,在阅读推广中要充分挖掘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正视宗教文化的价值,使宗教文化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

4 民族地区阅读推广助力“双循环”发展的实践路径

“双循环”发展战略赋予了阅读推广新的要求和使命,推动了全民阅读教育的现实性和政治性需求,让阅读推广工作成为驱动民族地区发展、助力内外循环、畅通外循环的动力。阅读推广的实践路径既是促进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激发经济发展、适应“双循环”新战略的重要路向。

4.1 构建价值引导,完善阅读推广机制

“双循环”发展背景下,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将更加开放和全球化,而更高水平的开放需要有内生力的支撑,民族地区的阅读推广将更加凸显文化教育开放互通的发展理念和全民阅读的价值之策。在这样的空间环境和战略机遇下,民族地区阅读推广需要契合当前时空环境,适时制定和调整政策方向和制度内容,以制度政策支撑和敦促民族地区阅读推广的制度化、系统化。因此,要加强政府层面的价值引导,构建常态化的阅读推广机制,通过多主体协同推进民族地区阅读“知、情、意、行”的实施和转化。首先,完善政策体系建设,明确阅读推广的原则、目标、方式、价值定位等,规范和引导民族地区的阅读推广活动,通过构建相关的顶层制度,以“知”明确阅读推广主体的职责,以“知”保障民族地区阅读者的阅读权益。其次,民族地区的图书馆、文化馆、出版机构等是民族地区阅读推广的主体力量,应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在阅读推广中以“情”彰显推广艺术,创新运用各种推广方式方法将知识、价值潜移默化传递给读者。同时还应鼓励民族地区公益组织、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参与,加强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再次,在阅读推广中要突出“意”的价值信念,以阅读坚定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认同,涵化人们的价值观,凝聚全民共识。最后,实现“行”的有效践行。知、情、意的最终指向是实践,通过阅读推广将阅读理念和价值观念外化为个体行为,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学校和农村社区,是阅读推广的重要场域,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阅读成为民族地区的行动自觉、文化自觉。

4.2 加强资金扶持,争取社会多方参与

民族地区文化设施的建设、阅读资源的投入离不开经费保障。首先应加大国家对民族地区政策倾斜,增加文化经费投入。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投入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因经济的相对滞后、经费紧张,拨款数额有限,在阅读资源的建设和供给、阅读推广活动的创新和规模上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可增加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通过文化扶贫、乡村振兴等渠道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文化专项投入,划拨专款用于数字化阅读资源建设、阅读空间建设、阅读纸本的采购、人员队伍培训等,助推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保障民族地区全民阅读的实施。另外,争取社会资金的参与和投入。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和社会力量对民族地区阅读资源和服务的支持和资助,如设立少数民族阅读推广基金项目会,通过专项资金扶持与当地图书馆、文化馆等联合进行阅读推广活动。

4.3 融合多元文化,满足民众阅读需求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国内外市场的打开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的多元特征,也催生了人们的多元文化需求,阅读推广中应准确把握民众需求,以需求推动供给,以供给带动需求,实现阅读推广的精准服务。

第一,根据实际需求实现精准化推广。民族地区民众因生产生活方式和受教育层次的差异,他们对阅读内容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在阅读推广中应切入民众需求,以需求为导向,结合各类群体特点、针对特定人群进行精准化的阅读推广。如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由于具有较高基础素养,更倾向于知识的提升和专业的拓展,可根据实际需求开展经典文献阅读、主题阅读等丰富多彩的专题阅读推广;民族地区农村群众对农业信息、政策制度、科学养殖、交通物流等更为关注,可侧重推广经济信息和科技知识方面的内容,通过精准化的阅读推广,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第二,满足双语阅读需求。民族地区的阅读推广在文献资源的语言需求方面具有双语特殊性。随着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加强,人们对双语阅读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可利用调查问卷和大数据分析,感知民众双语阅读需求的内容和兴趣偏好,扩充双语阅读资源。在出版读物方面,当地图书馆可联合出版机构出版双语经典文献以及其他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双语出版物,还可将当前流行的汉文化信息元素翻译成民族地区语言,满足民众多层次阅读需求。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可根据民族地区的人文、环境等区域特点,开发移动阅读双语资源数据库。如内蒙古“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阅读推广项目,就是通过自主研发的蒙汉双语App,为基层农牧民提供蒙汉双语数字阅读服务[14]。

第三,对民族文化的需求。民族地区是宗教信仰密集之地,尤其是边境民族地区,人们对中亚文化的阅读意愿较浓厚。根据对维吾尔族民众阅读需求的调查,伊斯兰文化和宗教因素对民众阅读影响较大,民众更希望阅读、了解中亚伊斯兰文化,阅读关注的重心是中亚相关内容[15]。民族文化是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途径,阅读推广通过阅读让民众理解民族文化、满足民族文化需求的同时,还应指导民众建立民族文化理性意识,辩证合理地利用异质文化的合理元素,通过文化交流融合,激发中华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4.4 拓展阅读空间,优化文献资源供给

民族地区阅读供给不足、阅读资源匮乏是制约民众阅读的重要原因,保障阅读资源的供给、拓展阅读内容和形式是阅读推广活动的基础。首先,根据民族地区的地域特色优化阅读空间布局,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和机构拓展阅读推广空间服务,营造阅读环境和氛围,如在圖书馆、文化馆、艺术馆等文化场所建立阅读创意空间,结合民族文化建立文化影像阅读中心,优化农家书屋的空间布局和智慧化建设,为阅读提供信息化、便捷化服务,通过空间建设搭建全民阅读的桥梁,优化阅读体验,增进读者与阅读的融合。其次,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和民众需要,增加读本资源供给。很多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文献以文化典籍为主,加之文献资源采购成本高,使得读本资源内容单一且陈旧,涉及社会经济、贴近生活的阅读资源较少,导致民众去图书馆阅读的意愿不强烈。文献资源是阅读推广的基础,民族地区应根据区域特点,结合民众生产生活需求,并关注社会前沿动态,丰富和扩充阅读资源,保障读本资源供给。最后,推进数字阅读资源建设。现代信息媒体时代,民族地区民众对新技术信息充满兴趣和向往,推动了人们信息化、智慧化的阅读需求。民族地区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主力,应积极以数字化技术构建数字阅读资源,可通过合作协同将资源嵌入信息平台,丰富数字阅读的内容和方式,吸引民众利用信息平台阅读信息资源,满足民众数字化、内容化需求。如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图书馆与农业局合作,建立了具有地域及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数字资源库,将茶叶相关的文献和生产工艺等资料利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进行阅读推广,充实了地方数字阅读资源[16]。

4.5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阅读服务水平

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视,阅读推广的任务也将日益繁重,队伍建设将成为迫切需要。首先,提高民族地区阅读推广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阅读推广人自身应具备阅读意识和责任感、了解当地民众的阅读习惯,能够引导和统筹安排阅读活动,提升阅读推广的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因此,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阅读推广人的培训和培养机制,提高阅读推广人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升阅读推广实效。其次,积极培育社会力量,扩充志愿推广人队伍。充分吸纳社会团体、民间阅读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阅读推广活动,还可发挥民族地区优秀作家、名人的影响力,旨在聚集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推动民族地区的全民阅读。最后,民族地区有不少文化乡贤,他们了解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阅读推广的潜在力量,因此可通过一定的政策制度团结和培养民族地区乡贤,鼓励他们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阅读推广中来。

4.6 培育文化消费,推动经济融合发展

“双循环”发展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结构性改革,是打通供需堵点、补齐短板,推动供需良性发展的新格局战略。阅读推广领域在做好供需侧的双向管理、平衡供需结构的基础上,应通过阅读推广推动知识的流通和传播,进一步带动和培育文化消费,创造内需新的增长点。首先,丰富的阅读资源和文化服务能激发民族地区民众的阅读兴趣和文化消费意识。消费是经济循环的原生动力,作为文化消费方式之一,阅读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被赋予重大意义。阅读推广不仅是社会文化现象,也成为与经济、文化嵌合发展、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激发文化消费活力和经济循环的潜在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既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产业属性、经济属性[17]。阅读产品和阅读推广在服务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知识素质、提升个人发展、引导意识形态的同时,所产生的效果也会进一步激发个人的文化消费意识行为,促进文化消费产业链的形成。另外,文化消费是带动民族地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阅读推广能激发阅读需求、进一步扩大民众对文化资源的消费,具有社会和经济发展双重效益。经济效益是出版机构、图书机构等阅读产品供给部门提供阅读资源和阅读服务的动力,是在以民族地区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对文化信息要素和知识服务的生产和配置。通过阅读推广和优化资源供给,培育民族地区民众的文化消费意识,强化文化消费的赋能作用,带动民族地区文化消费和社会经济融合发展,推动“双循环”的发展。

5 结语

阅读推广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民族地区的阅读推广工作肩负着服务民族文化发展、助力“双循环”发展的重要使命。而“双循环”格局是驱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动力。“双循环”发展格局所构筑的国内国际合作交流的强大网络,为民族地区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指引和时代要求。阅读推广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和发展了我国公共文化事业,也将在相互促进和互相融通中为“双循环”格局的形成与稳固提供持续的软动力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双循环”发展战略方向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作为民族地区的阅读推广也應在资源、队伍、资金方面加强阅读的供给保障,以供给激发阅读需求,保障民族地区阅读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 (2020-11-03)[2022-11-02].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2-11-02].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新华社.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

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7

-10-27)[2022-11-02].http://www.gov.cn/zhuanti/

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17-10-27.

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2021-03-14)[2022-11-02].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2021-3-13.

新华社.中宣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全民阅读[EB/OL]. (2020-10-23)[2022-11-02].http://www.gov.cn/xinwen/2020-10/22/content_5553414.htm,2020-10-22.

周虹,陈时见.文化共享理念下跨境民族教育提升方略[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98.

刘小楠.文化安全视域下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教育路径探析[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51.

刘春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符号认同[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1):113.

陈时见,胡娜.“一带一路”视域下跨境民族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创新路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2):85.

黄晓新.列宁关于保障人民阅读权益思想及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J].中国出版, 2021(14):123.

胡惠林.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如何定义国家文化安全[J].学习与实践,2020(8):121.

李少惠.民族传统文化与公共文化建设的互动机理:基于甘南藏区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30.

罗莉.宗教与经济的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72.

乌兰格日勒,李春阳,张耀天,等.边疆少数民

族地区移动阅读资源与 App 研究:以“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为例[J]. 福建图书馆学刊,2020(4):113.

井水,周妮.“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维吾尔族民众阅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图书馆论坛,2021(6):123.

殷黎,王月娥.武陵山民族聚居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对策探析[J].科技与创新,2021(12):10.

李长春.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J].求是,2010(12):1.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阅读推广双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