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
当今时代,如何过真正有力量的生活?
“有力量”这个词很难说,我只能说让一个人求得内心的丰富,正是各个文化的创始者都在处理的问题。
为什么颜渊的生活比别的一些学生都差,却被孔子视为自己最优秀的学生?孔子解释说,颜渊很穷,但他的内心丰富。
虽然外表很穷,看上去身体也没力量,但我内心很丰富。这是自古以来圣者、贤者都在追寻的内在境界。但孔子也并不希望每个人都像颜渊那么穷——能够不那么穷,还能过得有希望,有自信心,不做亏心事,这样的人生就已经很有力量了。
我个人认为,人生目标最要紧的一条是“存在”,其次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有了目标之后,内心要怎么充實呢?靠输入素材,特别是有关生活意义的素材,充实自己的内心。多看看文学作品,多读读好的诗词歌赋,多听听好的音乐,多看看别人讨论生活意义的文章……
北宋程颢的《春日偶成》里有句诗:“时人不识余心乐。”人家不知道我心里很快乐。就像我们站在水边,看到水面上漂了几片浮萍,一切很安静,天上的云彩在水池里荡漾:我在享受此刻,这就是得到了内心世界的平静。陶渊明如此,孔子如此,苏轼也如此。
苏东坡一辈子在政治上东奔西走、起起落落,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表象背后他所持守的内心的宁静。苏东坡说,他一生最重要的关口是“三州”——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他被发配的三个地方,一次比一次偏远。
等到后来再见到当年的政敌时,他已经没有仇恨了,虽然这些人害他半生都被流放在外。面对仇人,他内心安定,因为找到了内心世界,可以不在乎起起落落,不在乎责骂,不在乎诽谤。这种境界,在许多文学作品里也能看见。
杜甫也一样,他看着浮云从松枝间飘过,看着江流冲断江岸。前行的道路断了,江上波涛汹涌。他平静地看着,浮云在天上缓慢地飘过,四周宁静:好一个安静的世界,他自己也是安静的。
杜甫、苏轼、陶渊明这样的人是榜样,我们能看见他们的不幸,也能看见他们超越了一己的命运。有这么多先贤能在逆境之中自得其乐,我何尝不可以呢?这不是逃避,这是寻觅自己的世界。
我生而残疾,八岁以前不能走路,八岁以后坐在竹凳上,手拉着竹凳半寸半寸地跳。再后来,我可以拄棍稍微移动,但在很长时间内不能做任何事,只能坐在凳子上或门槛上。别人忙他们的事情,我看一堆蚂蚁从窝里出来,每只蚂蚁从叶子上采一块扛在背上,排成一队走单线回到窝里。如此情景我像看一场很有趣的戏剧,也能由此发现蚂蚁的智慧。这种方式叫“自我排遣”,自己寻找安顿的地方。
孔子经常称赞颜渊,说他穷得饮食不济,依然自得其乐。孔子欣赏自得其乐的境界。春天,他带一些学生到水边去洗尘。那时候不是每天都有机会清洗一冬的尘污,天气暖和,水比较暖了,大家才可以下河洗澡。浴罢起来,大伙闲谈。孔子询问下河同浴的学生:“你们的志向是什么?”
有的人志向在治国平天下,有的人志向在学习传承礼乐。他看曾点,曾点鼓着瑟自得其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不是在逃避人生,这是在寻找安顿自己内心的境界。
(摘自北京日报出版社《往里走,安顿自己》,西米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