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勤
【关键词】智慧养老 数字困境 数字包容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智慧养老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智慧养老是指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健康监测、远程医疗、社交互动等支持功能的创新性养老服务模式,旨在通过整合先进的科技手段与专业的康养服务,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融入,助力实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目标。
智慧养老于1980年代发轫于欧美国家,初期主要关注老年人生活和健康的监测和支持技术。21世纪初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智慧养老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数字化服务功能。日本于2000年提出“终身健康社会”概念,强调科技创新在老龄化社会中的作用。美国于2006年成立了全美电子健康合作协会(National eHealth Collaborative,NeHC),推动信息技术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2010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养老服务更趋普及化和个性化。欧盟于2011年启动了“积极生活和辅助生活计划”(AAL Program),促进各国在养老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合作来实现独立、健康的老龄化。美国于2014年推出“智慧健康”(Smart Health)倡议,加强健康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在医疗保健、健康管理和照护中的应用,推动信息交换和互操作性。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了智慧养老的发展,远程医疗、健康监测、智能家居和虚拟社交等技术和应用得到进一步发展,凸显了智慧养老在当今风险社会背景下的重要地位。
在我国,智慧养老与2007年以来相继提出的数字化养老、信息化养老、科技养老等概念一脉相承①,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继2017年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之后,2021年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及养老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智慧养老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降低养老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智慧养老在技术创新、应用范围和服务理念上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同时,智慧养老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智慧养老技术的应用可能导致老年人与数字化世界之间的鸿沟加深,部分老年人可能因缺乏数字接入机会或数字素养不足而无法充分享受智慧养老带来的好处,不会网上预约难以挂号、不会扫码无法乘车等问题屡见不鲜。智慧养老技术本身可能因适老化程度不高、数据滥用和技术漏洞等问题,造成资源浪费、隐私侵犯等不良后果,假借“养生保健”“金融理财”等名目实施网络诈骗时有发生,使老年人处于风险之中,亟需有效应对。
智慧养老中的数字困境是指在推进养老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技术、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这些困境主要表现为数字排斥、资源错配、数字焦虑与数字沉迷、算法不透明、数据泄露与滥用等,影响了智慧养老服务的质量、普及程度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数字排斥。一些老年人或是由于经济原因、地处偏远地区,缺乏接触数字设备和互联网的机会;或是由于对数字设备和互联网不熟悉,缺乏数字技术的使用能力;或是由于教育水平、身体条件等因素,无法适应数字化养老服务。这些老年人可能无法轻松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也无法通过数字化平台获取信息、享受便捷的服务,从而被排斥在数字世界之外。同时,受技术能力、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老年人在获取数字服务、获得信息、享受便利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服务分配不均。
数字排斥现象在新冠疫情期间尤为明显,很多养老服务转向线上提供。一些老年人可能更喜欢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和服务,对这些数字化服务不适应或不感兴趣;也有一些老年人由于经济原因无法购买到高质量的数字设备,或者在偏远地区无法获得稳定的互联网连接,或者止步于数字设备的使用门槛,无法享受到数字化养老服务。
二是资源错配。在推进智慧养老过程中,一些养老机构或服务提供者选择了并不适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结果造成资源浪费。这种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往往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功能、交互等方面。例如,一些高档养老机构配备了各种智能设备和系统,以提供更好的健康养老服务。然而,由于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和养老需求的多样性,一些老年人可能不喜欢这种高度智能化的环境,还有一些老年人可能不适应复杂的操作程序,导致这些高端设备的应用效率很低,造成资源浪费。
由于技术不适老而造成的资源错配现象往往与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有关。有的地方为完成考核指标,通过政府采购将已快要被市场淘汰的儿童定位手表作为智慧养老产品发放给高龄老人。这种手表的界面交互对老年人不友好又无任何使用培训,不少老年人使用一次以后将其束之高阁。一些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一些在线健康监测设备、紧急报警设备等安装到老年人家里,但并无持续的线下响应服务与终端设备信号采集相配套,一旦项目通过验收,这些被冷落的设备就成了老年人家中的累赘摆设。
三是数字焦虑与数字沉迷。数字焦虑是指老年人在面对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时所产生的紧张、担忧和不安情绪。一些老年人缺乏技术信心,觉得自己无法掌握复杂的技术操作,导致在使用网络和数字设备时感到紧张和不安;一些老年人在遇到技術障碍或出现错误时,可能会产生沮丧和挫败感,担心自己会被技术淘汰;也有一些老年人出于对隐私和安全的担忧,对数字化服务的使用持谨慎态度;还有一些老年人可能因不擅长使用社交媒体和数字通讯工具而感到社交隔离,倾向于自我封闭,增加了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数字沉迷是指老年人对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沉迷。数字化时代,时间宽裕、经济无忧且能熟练操作网络和数字设备的老年人可能会被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等吸引,长时间地频繁使用这些数字化工具,导致时间和精力过度投入,产生负面影响。过度沉迷于社交媒体平台的老年人热衷于点赞、评论和分享内容,可能会忽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和家庭关系;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老年人可能忽略了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甚至导致社交隔离;也有的老年人过度依赖网络购物,频繁购买“养生保健”类产品,导致不必要的消费和物品囤积;还有的老年人受困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算法,不断浏览新闻、社交媒体和刷短视频,导致信息过载和焦虑,影响身心健康。
四是算法不透明。智慧养老中的算法不透明问题是指在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算法的养老服务中,系统通常是一个复杂的黑盒模型,算法的决策过程和运行逻辑不被完全公开和理解。这意味着养老服务提供者或技术开发者没有向用户(包括老年人和他们的家人)透露算法的具体细节,使得用户难以理解为什么系统作出某个决策,以及该决策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从而对这些服务产生怀疑,缺乏信任感;算法不透明还可能导致用户无法控制或干预系统的决策过程,这使得用户对服务的运作感到失控,担心算法的不透明可能对他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不愿意全面接受和使用这些服务。例如,一款智能健康监测手环用于收集老年人的生物指标、运动数据、睡眠情况等信息,并通过内置的算法进行健康评估和给出健康建议。老年人虽然会使用这样的设备,但并不清楚设备背后的算法是如何评估和判断他们的健康状况,依据是什么。设备可能会给出一些简单的健康评估,比如“今天的睡眠质量很好”,也可能会给出更深入的健康建议,比如“您的运动量不足,建议增加活动时间”,而这些评估或建议可能和用户的主观感知相左,但用户却无法进一步核实或探究原因。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可能会对设备的建议感到困惑和不信任,对设备的使用和依赖程度降低,智慧养老服务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五是数据泄露与滥用。智慧养老服务往往会涉及大量的个人数据,如身份信息、健康状况、生活习惯、财务信息、社会关系等。智慧养老中的数据泄露是指在收集、存储和处理老年人个人数据的过程中,由于安全措施不当或技术漏洞等原因,导致存储的老年人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意外地被未经授权的人或组织获取或访问的情况。数据滥用则是指未经授权或未经允许,将老年人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用于其他目的,或者将其泄露给未经授权的第三方,造成老年人个人隐私受到侵犯。一旦被非法获取,这些数据可能被用于推送定向广告或其他商业目的,对老年人的隐私和个人权益造成影响;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身份盗窃、金融欺诈等犯罪行为发生,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财产安全。
数字包容(digital inclusion),也称数字融合、电子包容,是指让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和福祉,不因年龄、教育、收入等因素而被排斥在数字社会之外的理念、行动和过程。数字包容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发展初期被提出,彼时的重点是提升互联网的可接入性与可负担性。1999年,美国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发布《迷失网络:走向数字包容》(Falling through the Net: Toward Digital Inclusion)报告,提出数字包容应做到“无论年龄、收入、种族、宗教信仰、残健、性别和地点,保证每一个美国人都能获得新兴经济环境中所需的技术工具和能力”,将数字包容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扩展。202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2022—2025 年数字战略》中提出,支持各国和各群体以数字技术为抓手,推动减少不平等,提高普惠包容性,“确保人人享有公平包容的数字未来”。
数字包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正如包容性社会发展不再把社会发展当作经济增長的附庸,而是将人的发展和福祉作为终极目标②,数字包容强调人本主义的价值依归,将实现每个人的数字接入、数字能力、数字权益、数字参与作为数字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老年数字包容倡导确保所有老年人都能够平等地获得、理解和使用数字化养老产品和服务并从中受益,而不会被数字鸿沟排斥或边缘化,其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平等机会和可及性:数字包容强调为老年人提供平等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轻松获得和使用数字技术,无论他们的能力或所处的地理位置如何。二是老年数字技能与素养:通过一定的方法让老年人掌握数字化社会的生活逻辑,具备数字技能,提升数字素养,促使其自发地融入数字化社会。三是老年友好的设计:强调在设计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时考虑老年人的需求,确保界面清晰、简单易懂,减少技术障碍。四是个性化服务和定制化:强调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数字服务和解决方案。五是社交互动和连接:强调通过数字技术促进老年人与家人、朋友和社区的社交互动,减少社会孤立感,增加社会参与度。六是隐私与安全保护:数字包容重视老年人的隐私和数据安全,确保他们在数字环境中的安全。
数字包容视角下智慧养老的发展路径。智慧养老领域的数字包容旨在防范和化解智慧养老中出现的数字困境,提升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数字包容视角下智慧养老的发展涉及价值、技术、个体、政策等层面。
价值层面:通过立法加强对老年人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赋予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因此,任何将老年人边缘化的做法都是侵害其基本权利的违法行为。为了化解智慧养老中的数字困境,需重点加强对以下几种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一是自主选择权。智慧养老数字设备只是一种工具和技术手段,并非老年人的必须选择。作为享有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老年人有权自主选择是否使用数字设备。应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度安排,保障老年人的自主选择权,并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选项,杜绝“强迫进步”、强制干预。二是平等参与权。老年人在利用智能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方面应与其他年龄群体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平等参与权强调老年人不受歧视,可以充分、自主地参与到智慧养老的各个方面,享受相应的服务和福利,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三是数字受教育权。可以通过开设数字课程、组织数字志愿者、建立数字互助平台等方式,提高老年人的数字技能和知识,增强他们的数字信心和兴趣,从而保障老年人的数字受教育权。同时,还应做好防沉迷、反诈骗的警示宣传工作,帮助老年人防范数字风险。四是隐私保护权。通过相关立法规定数据处理的合法性,明确数据使用范围,同时要求数据处理者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确保老年人的隐私不受侵犯。
技术层面:加强对数字化产品的适老化设计和服务支持。适老化设计是指将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纳入产品和服务设计过程中,使其更加易于理解和使用,以提升老年人的参与体验。加强数字产品和服务的适老化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特点、需求和技能水平,以确保他们能够便捷、愉悦、安全地使用这些产品和服务。智慧养老产品开发绝不只是将手机应用程序界面的字体放大那么简单。智慧技术的适老化包括功能的适老化和操作的适老化两个方面,其中,功能的适老化是指提供适合老年人需要的内容;操作的适老化又包括人机界面、人机交互和人机共融三个层面。人机界面的适老化主要表现在字体、图标、语音等操作界面,是基础性要求;人机交互的适老化要求考虑老年人的思维特点和操作习惯,尤其是老年人对真实交互场景的需求;人机共融的适老化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对老年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分工作出合理安排,“好的设计应该鼓励老人锻炼和继续使用其身体机能,而不是完全替代”③。好的设计还应强调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让老年人信任并放心使用数字产品和服务。为了做好适老化设计,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开发企业需要加强用户研究和洞察,可以通过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深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习惯、技术水平和生活方式,获取关于他们使用数字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并定期收集反馈意见,持续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和优化。还应为老年人提供易于理解的培训材料、视频教程等资源,帮助他们学习如何使用数字产品和服务。为解决算法歧视问题,需要重视算法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确保训练数据的多样性和平衡性,避免数据偏见。智慧产品的适老化设计还应加强跨学科合作,促进设计师、工程师、老年学专家等共同参与,帮助老年人更轻松地融入数字化社会。
个体层面:促进老年人与数字化社会、尤其是与年轻一代的双向包容。一方面,社会各主体应更好地包容老年人,帮助他们实现能力提升和需求满足;另一方面,老年人也应理解和尊重代际差异,主动参与和学习数字技术,从而实现老年人与数字化社会的双向适应和融合。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需要多方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社区和家庭等)的参与与合作。除了智慧养老企业应加大适老化科技的研发力度、努力提供更具包容性的产品与服务,政府部门可以提供有关老年人数字素养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政策支持,并提供资金投入,促进不同部门、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老年人数字素养的提升。老年大学等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体可以组织数字素养培训课程、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帮助老年人掌握数字技术。家庭和社区可以提供具体的支持和指导,尤其是年轻一代应践行“文化反哺”,帮助老年人理解和应用数字技术,增强老年人的信心和参与度。老年人个体则应秉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学习和实践,多与年轻人交流,勇于向家人、朋友、志愿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请教,积极消化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共同促进代际融合。
政策层面: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线上线下配套形成服务闭环。政府部门在智慧养老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职能是多维度的,需要跨部门统筹合作,在政策规划、资源投入、创新推动、标准规范、数据安全和行业监管等方面发挥作用。主要的政策举措包括:制定明确的智慧养老政策和战略规划,跨部门协调形成政策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加大对智慧养老技术创新和研发的资金投入,鼓励创业者和社会组织参与智慧养老服务的创新与发展;建立统一的智慧养老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不同设备和系统的互通性和兼容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智慧养老数据的管理和保护,确保老年人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建立智慧养老服务的评估和监测体系,定期评估智慧养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措施。在推动智慧养老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政策层面还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是平衡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既要坚持高质量、安全可靠的基本养老服务的普惠性原则,也要支持数字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发展,培育和壮大智慧养老服务市场④。二是统筹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的关系。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智慧养老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同时应动员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和个人等多方参与,分担责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三是兼顾传统养老服务与智慧养老服务方式的发展。充分尊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老年人群体的异质性,尊重老年人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对传统服务方式的偏好,努力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济状况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四是坚持线下服务与线上服务的同步发展。一些地方政府采购智慧养老产品主要起到畅通信息流、引导服务的作用,项目的真正落地需要专业、便捷的线下服务与之配套,否则容易变为“面子工程”“烂尾工程”。应从源头抓起,确保线上线下配套形成可持续的服务闭环,杜绝资源浪费。
智慧养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手段,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技术的发展,还在于对老年人数字困境的有效化解。老年人数字困境的形成受社会理念与认知、企业行为与技术、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特质、政府职能部门运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集中反映出现阶段数字社会发展的包容性问题。数字包容的理论与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通过一定的方法让老年人无障碍地融入数字化社会,有望在化解老年人数字困境方面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在价值层面,应通过立法加强对老年人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護,切实保障老年人的自主选择权、平等参与权、数字受教育权和隐私保护权。在技术层面,改进对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适老化设计,从人机界面、人机交互和人机共融三个层面充分挖掘老年人需求并根据反馈持续优化,同时确保数据安全和算法透明。在个体层面,促进老年人与数字化社会尤其是与年轻一代的双向包容,既鼓励年轻一代的“文化反哺”,也倡导老年人的主动学习适应以及对代际差异的理解与尊重。在政策层面,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在政策规划、资源投入、创新推动、标准规范、数据安全和行业监管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处理好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的关系,确保传统服务与智慧服务兼容、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并行,以此构建智慧养老的良好生态系统,推动智慧养老的智能化、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机制与战略协同研究”(项目编号:21&ZD189)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8YJA840025)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陈友华、邵文君:《智慧养老:内涵、困境与建议》,《江淮论坛》,2021年第2期。
②葛道顺:《包容性社会发展:从理念到政策》,《社会发展研究》,2014年第3期。
③左美云:《老年友好型社会导向的智慧技术适老化》,《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年第2期。
④周煜:《智能化时代美国老年数字鸿沟的现状与启示》,《国外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
责编/银冰瑶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