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3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光明日报》及时开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贯彻落实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专栏,先后推出了32篇新闻报道,彰显了《光明日报》作为思想文化大报的独特品格。本文立足于新闻报道的政治高度、思想深度、文化厚度、情感温度四个维度,对该专栏进行了综合述评,目的是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在新的时代,主流媒体如何通过深耕内容塑造时政传播新格局。
关键词:政治高度 思想深度 文化厚度 情感温度
2023年全国“两会”是党的二十大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为报道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落实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的火热实践,3月16日至4月23日,《光明日报》迅速开设了“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贯彻落实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专栏(以下简称“专栏”)。专栏先后刊发了32篇文章,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深层次报道了各地在加快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举措和探索。这些报道有政治高度、有思想深度、有文化厚度、有情感温度,彰显了《光明日报》作为思想文化大报的独特品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多次研究有关问题,作出重要部署。他明确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擔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政治站位决定政治高度。《光明日报》作为党和国家联系广大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向来坚持积极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中央重大决策和部署。具体到新闻报道,就是要将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到每一行文字、每一张图片中,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在2023年全国“两会”专栏采写工作中,《光明日报》记者十分注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也十分注重党和国家相关政策、部署的解读,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精简转化和在地诠释并重,自我言说和他者视角并重。例如,笔者采写的专栏第1篇报道《以实绩实效惠民生暖民心》,首段便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所讲的“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一句话开宗明义,然后又通过对民政部两位负责人的访谈,以及对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琯头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聚焦,简要介绍了国家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的最新思路和举措。采写专栏第6篇报道《持续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时,笔者依然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由培养造就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过渡到灵活就业群体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在对中华全国总工会两位负责人访谈的同时,又穿插了对江苏省、陕西省两家省级总工会相关文件内容的观照。
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党的新闻工作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按照中国记协主席张研农的论述,在“四力”中,“脚力是根本,眼力是关键,脑力是重点,笔力是基础,‘四力有机联系、相互促进,构成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决定思想深度。《光明日报》向来强调“不到一线不写稿、没有动笔不署名”,近年来更是形成了争相调研、践行“四力”的浓郁氛围。在全国“两会”专栏采写工作中,记者们集“四力”于一身,系列报道既能“站在天安门前想问题”,也能“站在田埂上看问题”;既能由表及里分析事物,也能由此及彼把握事物的联系;既能妙笔生花描绘祖国巨变,也能让时代最强音入脑入心。这些报道不仅做到了唯实、唯真、唯深,也展现出个人过硬的综合素质。例如,记者赵明昊、尚杰采写专栏第14篇报道《乡村产业兴百姓日子富》时,分别考察了新疆自治区伊犁州尼勒克县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昭苏县的伊犁马上下游产业链,期间走访了相关企业家和各级干部,把握了全区乡村产业的全貌。文末则借全国人大代表、伊犁州新源县村民木沙江·海拉特之口,点出 “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记者陈冠合、吕慎采写的专栏第18篇报道《山更青,水更绿,发展永续》,其切入点是贵州省贵阳市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一场五级干部义务植树活动,勾勒出该地优良的生态环境。接着将视角对准有“中国竹编工艺之乡”称号的赤水市,勾勒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带动村民致富之路。最后笔墨又转向乌江流域河湖岸线的管控、黔南州磷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不断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上述两篇报道都是记者熔“四力”于一炉的结晶,在采写过程中,他们由点及面、以小见大不断开掘,真正走进各族群众的心坎,反映他们的心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不断飞跃,其思想深度可谓水到渠成。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正如哲学家陈先达所言,其中“既有我们祖先创造的传统文化,又有近百年革命先烈创造的革命文化,还有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创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既应通过学术积累树立文化自信,也应高度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学术积累决定文化厚度。以学术性、理论性见长的《光明日报》,向来坚持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故而被誉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为了避免新闻报道“外行看了不懂,内行看了不服”,报社不仅要求记者做“专家型记者”,把背书作为提高学养的一项基本功,而且特别注重调动专家资源进行内容生产,对相关问题进行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在全国“两会”专栏采写工作中,也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例如,记者周世祥采写的专栏第2篇报道《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开篇以林则徐的两句名诗,引出福建省闽侯县的“侯官讲坛”,以及中国美术学院教师黄捷对林则徐的评价。接着通过列举对陕西省渭南市、江苏省江阴市、福建省福州市、内蒙古通辽市几位师生的访谈,阐发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教育价值。最后介绍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尔葭的观点,强调引导青少年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是思政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记者任鹏、颜维琦所采写的专栏第13篇报道《春天里,新业态激活新动能》,聚焦的是上海滩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读者从中可以领略到黄浦区“大世界”的开心麻花新剧、交互式话剧《扬名立万》《翻国王棋》驻演剧场,浦东区的乡村民宿产业、静安区的南京西路商圈等新业态、新动能,当地政府发展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和直播经济等“四大经济”,推动新型消费、服务消费、汽车消费、绿色消费等“四大消费”的理念,更让人耳目一新。
上述两篇报道都以较强的学术积累作支撑,个人体认和专家论述相得益彰,文化厚度也就有了保障。
要想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光明日报》作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倡导者,40多年来,一贯主张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用实践故事印证思想伟力。在全国“两会”专栏采写工作中,记者还做到了宏大叙事与日常叙事相结合,“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相结合,切实发挥了“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作用。例如,记者陆健、见习记者刘习所采写的专栏第26篇报道《民营经济稳进提质正当时》,把脉浙江省台州市的民营经济:据统计,当地的民营经济贡献了70%以上的GDP、8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就业。正因如此,台州政府对民营企业一直“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从出台中国第一个支持股份合作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到“非禁即入”破解民资准入门槛;从打造中国首个民营控股的PPP高铁项目,到全国推行“妈妈式”服务……这些开放的政策和贴心的服务,十分有利于民营经济爬坡越坎,稳进提质。
记者唐一歌、吴春燕采写专栏第32篇报道《聚力突破创新筑牢产业之基》时,则锁定“科技创新”这个关键词。文中引用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的说法:“我们国家拥有丰富的高质量科技成果,但是这些成果许多还停留在实验室,停留在论文里,停留在专利局。”作为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体系最完备的区域之一,广东省已通过平台搭建、政策引导、项目建设等,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两篇报道抓住了要害、抓住了痛点,在温暖人心的同时,也能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歌猛进。
进入新时代,《光明日报》作为一份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的思想文化大报,其新闻报道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元素呢?数十年来,业内外人士常将“度”视为考察新闻报道的重要指标,如高度、深度、厚度、速度、力度、锐度、角度、尺度、信度、态度、温度等。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万安伦曾从思想深度、文化厚度、情怀温度、传播角度出发,提炼《光明日报》的内容特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顾之川则将《光明日报》内容特质概括为思想深度、精神厚度、文化广度和新闻温度。《光明日报》“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贯彻落实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专栏在内容生产上,实现了政治高度、思想深度、文化厚度、情感温度“四度”合一,坚守了思想文化大报的定位,也彰显了其有别于其他中央主流媒體的独特品格,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作者系光明日报社政治经济部记者
参考文献
[1]任欢,郑历惠.以实绩实效惠民生暖民心[N].光明日报,2023-03-16.
[2]崔士鑫.从“真懂真信”出发 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J].新闻战线,2017(13).
【编辑: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