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逢春,马 玲,丁 可,张雪莲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五方面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势在必行。在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健康素养研究中,健康教育始终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目前,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参与健康教育工作,在提升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但公立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建设健康教育支持性环境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医院因其卫生资源、患者和家属相对集中,以及健康教育针对性强等特点,从而具备开展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成为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3-4]。《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要履行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义务。国家卫健委印发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也对医院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医院开展公益、权威的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现代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治疗方式[5]。
医院虽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但大部分医院未成立健康教育科,无专项健康教育经费。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医院出于经济运行考虑,选择开源节流,健康教育经费支持不足,也未设置健康咨询门诊、健康教育室及相关设施。尽管健康教育职能科室也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与计划,但缺乏长远规划。专职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且具体职责不明确,而且还多为由临床调岗至健康教育职能科室的护理或其他专业人员。此外,临床医技科室可能也因为负责人更看重业务,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度不足,因此存在人力资源较紧张、健康教育管理员不固定等问题。以上问题导致了健康教育组织力量薄弱、工作进展缓慢、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
医院健康教育职能科室虽制定了健康教育考核标准,并将临床医技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科室年度综合目标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考核标准可行性不强、未具体量化、监督和考核未真正落实等问题。
医院对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培训不到位。医护人员的健康技能、基本医疗和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不高,在宣教过程中方法单一,基本理论素养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维度仍有提升空间[6-7]。由于医院人力资源短缺、临床工作繁忙,以及医务人员的意愿、耐心程度、时间、教育观念不同,并且缺乏有效激励机制[8],故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性受限。医务人员在开展专题讲座时,常因为内容偏专业化,使得群众的接受度较低、宣教效果不佳。
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是影响医患沟通效果和患者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而健康素养常受到文化程度、社会经济状况、健康教育接受情况等因素的影响[2]。社会经济地位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健康意识淡薄、阅读和理解能力较低、健康信息获取途径较少、医患沟通情况较差、不重视医务人员健康宣教,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首先,传统媒体的宣教模式单一且受众单一。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传统媒体依然是医院健康教育的首要选择。公立医院以专家访谈、公益活动及健康信息报道为主,常采用面对面讲解、专题讲座、橱窗、宣传栏、内部刊物、海报、折页、处方、闭路电视等方式普及健康常识,宣教模式相对单一,信息更新不及时,受益群体范围有限[9],宣教效果难以评估。其次,新媒体阵地未进行联动宣传,网民的关注度有限。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但在医院开展宣传工作时,新媒体平台常常不能同步更新,发布内容无法联动,无法发挥同频共振效应[12],造成网民的关注度不高、医院网络宣教效果有限。医院微信公众号目前也仍然存在粉丝量与阅读量受限,宣教内容无法同时兼顾科学性、严谨性和趣味性[12],内容深度不足等问题。
随着医院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档案也随之增多。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能够为未来的工作开展提供更好支撑。目前仍存在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制度及标准不完善、信息化建设不足、数字化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相对缺乏等问题,易造成档案遗漏、缺失和较低的有效利用率[14-15]。
健康中国,医者先行。医务人员传播健康科普知识、发出权威声音、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掌握健康科普技能势在必行。卫生行政部门应鼓励医院创建健康促进医院,成立健康教育科,并搭建健康科普资源网络平台,组织培训,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健康科普能力,强化健康科普队伍建设。
健康科普资源网络平台应由卫生行政部门主导,并具备公开、公益等特点,面向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媒体人员提供最新的科普学习资讯、系列科普技能学习资源等。建议平台应具备提前将最新学习资讯推送至用户手机微信客户端的功能,便于用户预约,并支持用户录制高质量科普视频上传及下载、在线直播及直播回放、在线交流讨论、对外开放和定期维护等功能。授课人应选择卫生健康领域的知名媒体人、科普专家、短视频优秀运营工作人员等,发挥健康科普专家的引领作用。
线上资源应具备科学性与实用性,内容可选择科普写作选题、提升作品可读性、全媒体传播规律、克服心理障碍、科普技巧及辅助手段、新媒体与科普创作、新闻写作的基本理论与技巧、科普视频制作平台与技巧、健康档案规划化管理经验与措施等。
3.2.1 建立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巩固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架构
医院应将建设健康促进医院纳入医院的发展规划、目标责任考核和预算管理等,成立健康促进医院领导小组及健康教育科。鼓励年轻、喜爱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健康教育管理员。丰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类别,拓宽服务范围,开展多维度健康教育科普工作,并以医院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包括健康促进医院领导小组—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在内的三级健康教育网络。推动健康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科普技能评价体系,举办多种形式的健康科普活动,锤炼医务人员的健康科普能力;选拔优秀科普人才,组建健康巡讲专家队伍。
3.2.2 建立健康教育激励机制,探索科学的绩效考核与监督机制
职能科室应鼓励、支持、引导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健康教育活动。参考健康促进医院评审标准和爱国卫生条例制定健康教育考核标准,职能科室每半年汇总临床医技科室健康教育活动资料;对于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不积极的科室,由分管领导在半年度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给予批评并纳入绩效考核。人事部门应修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办法,要求临床医生在晋升前需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
3.2.3 将健康教育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培养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面向基层的优秀卫生科普人才是开展医院健康教育的关键。可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进行培训与指导。指导内容可包括当前健康教育研究的最新进展、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健康教育档案管理经验,以及健康教育展品制作、传播和推广技术等。
3.2.4 采取诊疗全过程精准健康教育模式,建设“互联网+健康教育”平台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医院健康服务方面的应用,构建医护技协同的健康教育知识库。依托微信公众平台,根据患者的诊断、诊疗过程和需求等开展多渠道、多病种、全过程的精准健康教育。知识库内容应包括不同病种的预防、治疗、手术、用药、检查、检验、康复锻炼和营养指导等。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应与时俱进,呈现形式可包括纯文字、图文结合、PPT、动画、短视频、二维码等,根据患者需求进行精准推送。
通过研发及在门诊电子病例系统中植入各种疾病谱的健康教育处方,为门诊患者提供科学、丰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信息化电子健康教育处方的应用方便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快速、方便、准确地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高[16]。
鼓励临床专科编制实用性强、图文并茂的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手册。临床专科开设视频号,将健康教育知识制作成为视频二维码,放置在患者易于获取处,引导患者扫码观看。患者出院后,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健康教育,例如科普讲座、直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