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霞
摘 要:整本书阅读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对于篇幅较长、内涵深刻、写作背景又离我们比较遥远的一些名著,学生的阅读兴致不高,阅读效果不能得到保证。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需要积极探索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水平的有效路径和方式。微写作是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微写作篇幅短,字数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本文从四个方面,结合名著《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讨以微写作促进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微写作 《骆驼祥子》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9.039
其实,早在2011版语文新《课标》中就提出要读整本的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022版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无疑是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整本书阅读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在:
1.浮躁的阅读环境让整本书阅读陷入了困境。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效果差强人意。整本书阅读往往因学生的课业压力大、精力有限等困难,在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中草草了事,真正与文本的对话几乎是没有的。
2.教师不能用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整本书阅读不能落到实处。主要是有些教师自己都不能静下心来读名著,因此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使得整本书阅读教学不能落到实处。
3.学生似乎对网络、游戏、漫画等阅读材料的兴趣更大。读畅销书的多,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少,能静下心来读完整本书的更少。
4.新《课标》要求“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但机械的基础训练和课内阅读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只能放在课外,而在读书过程中,没有教师的监管,学生大多应付了事,不能静下心来投入其中,与文本对话。
新《课标》提出,要“探索個性化的阅读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的语文课要积极探索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途径和方法,而微写作正是提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有效途径之一。微写作是一种篇幅简短、内容集中、形式自由,能够快速反映学生日常生活的作文形式。微作文篇幅简短,通常在二百字以下,但内容较集中,可叙事、描写,亦可议论、抒情。读可以促写,反过来写也能促读。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微写作这一法宝,以写来促读,让微写作成为整本书阅读的好帮手。
本文结合《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实际,探究以微写作促进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以写小传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在整本书阅读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许多名著与学生的生活没有紧密联系,不能被学生所理解,学生也就提不起兴趣去阅读。七年级上学期引导学生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时,他们对《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就不感兴趣,甚至有同学直言读不下去,这主要是因为对作者的生活缺少了解。七年级下学期在引导学生读《骆驼祥子》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
《骆驼祥子》的故事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和学生的生活时代具有一定的距离,大部分同学没有到过北京,不能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就容易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影响阅读兴趣。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这时就可以运用写小传的形式,引导学生以写促读,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致。
初中语文课本中就有《骆驼祥子》的名著导读课,其中一个专题是“写小传”。要求学生根据作品的内容,写一篇祥子的小传,完整地描绘出祥子的经历。
在阅读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语文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写《骆驼祥子小传》或《祥子小传》。以祥子三起三落的悲剧人生经过为主要内容,以祥子前后的转变为线索,概括祥子一生的命运。学生对此很感兴趣,阅读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为了写好小传,他们不得不屏息凝神,专注阅读。一二百字的片段训练,能激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热情,何乐而不为呢?
学生作品:
祥子,北平人也。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历时三年,终于得偿所愿,可惜连人带车被大兵抓走,逃跑时牵走三匹骆驼,卖了三十五块大洋,因此得“骆驼祥子”之名。后重拾信心,拼命拉车,终于凑齐了买第二辆车的钱,却被孙侦探敲诈。又一次回到起点的他被虎妞设计,走入了婚姻的坟墓,在虎妞的资助下买了车,却因虎妞难产而不得已卖车葬妻。自此,健壮、老实、自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满怀希望、苦苦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行尸走肉。叹哉!悲哉!
写完小传,学生对祥子三起三落的过程了然于心,这时再引导他们为虎妞、刘四、小福子、老马、孙侦探等人写小传,就能把握次要人物的特点。要想写好人物小传,学生就得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骆驼祥子》整本书的阅读兴趣,更能增加学生对书中人物的了解,把整本书阅读的“读”落到实处。
二、以仿写、补写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整本书
老舍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细读《骆驼祥子》,我们会发现,老舍在写人叙事方面很有自己的特色,作者用自己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片段就是很好的写作范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通过仿写加深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这段描写祥子的文字,就像他笔下的祥子一样,朴实无华,朝气蓬勃。学生在细细品读之后可以仿写身边的同學,不仅可以加深对祥子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还拉近了学生与名著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更加热爱这本书,也更加热爱书中的这个人物。
除了肖像描写,还有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都是可贵的写作素材,有些细节学生读的时候可能完全忽略了,他们更关注的是情节,若是教师能引导学生把这些精彩的片段找出来,在赏析品味中进行仿写训练,既能加快整本书阅读的进程,也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例一:心理描写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
例二:环境描写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从作者细致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在痛苦中挣扎着的灵魂,可以看到一个残酷的社会,可以感受到人间的冷暖。因此,通过微文仿写,教师可以加深学生对书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与书中人物同悲喜,深刻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沉重与悲哀,与作者产生共鸣。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用扩写和补写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整本书。如虎妞死后,祥子给小福子说:“等我混好了,一准来找你。”读到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补写小福子的心理活动,结合小福子悲惨的命运,揣摩这个可怜的女人此时的心理活动会是怎样的。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扩写祥子的这句话,想象一下此时祥子的心理活动,他应该有很多的憧憬,有很多的设想,有很多的话要对小福子说。扩写之后,再与原文的这句话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老舍先生高超的语言艺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骆驼祥子》整本书的无穷魅力。
三、以微创作和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加深对整本书主题的理解
初中的孩子,阅读整本书时没有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他们大部分时间关注的是情节和人物,至于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可能不会静下心来深入思考,他们的认知不是来源于自己的感悟,而是来源于名著导读课中教师的灌输。
我们目前的阅读现状是,在导读课上,教师会比较全面地讲述整本书的概况,用专家或权威性的书评将整本书捧上神坛,学生则被困在教师的权威下,在读书过程中丧失了与文本和作者对话的平等条件,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会产生我怎么读不出来人物有哪些好的品质,我为什么品味不出祥子的命运与当时社会的关联,我怎么看不出社会的黑暗体现在哪里等疑问。学生们缺乏和文本的平等对话,文本不能引发他们的共鸣,他们在挫败中降低了和名著读者交谈的兴趣。
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主题,能够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创作微型课本剧并分小组进行表演,在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1.指导学生选点创作微剧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可以选择《骆驼祥子》中的某一个细节,进行集体讨论,共同创作剧本。
在第十章,祥子在茶馆与老马、小马相遇的片段可以改写为小剧本。该课本剧场景设置在茶馆,主要人物是老马、小马、祥子和茶馆中的群众,这一情节对学生深入理解《骆驼祥子》的主题尤为重要,把它改写成小课本剧后,学生无疑会对作品主题产生更深一步的理解。
第十一章,孙侦探威胁祥子,把他所有的钱都拿走了。祥子第二次买车的希望成了幻景,他很痛苦。通过这个小剧本,学生就能理解生活在底层的祥子的不幸,对于“这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这一主题也能深入理解。
第十四章,在刘四爷的寿宴上,刘四看破了虎妞的计划,二人发生激烈冲突。人和车厂的车夫们拿祥子打哈哈,戏弄祥子未来要当车厂主,祥子与他们发生了冲突。虎妞一气之下跟着祥子走了。这一章中的冲突和矛盾非常激烈,人物也复杂,可以给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分配人物的台词,祥子、虎妞、刘四爷、车夫顺子、铁蛋,还有没名字的三个群演车夫,以及冯二掌柜等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可演绎的空间,给组里的每个孩子分配好角色,让他们依据原文进行改编,虽说每个人只负责一个角色的台词,但每一个人都需要把握其他人的台词,这样一来,就等于是每个人都创作了一个微型的小剧本。
2.组织各小组表演自己改写的《骆驼祥子》课本剧
微剧本定好之后,各小组按照自己改写的剧本来进行表演。教师可以分组进行指导,让每一个场景都呈现出特定的舞台效果,让每一个角色有自己的独特性。最后,《骆驼祥子》课本剧表演以大赛的形式开展,教师可以邀请校领导或同组的教师们来当评委,评选出优秀表演者予以奖励。
在班级里表演之后,教师根据学生表演的内容进行排序,整合成一个故事情节较完整的课本剧,再次进行指导和排练,选好场景,准备好道具,邀请好拍摄人员,最终拍摄成视频保存下来。
学生在创作课本剧和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始终能够参与进来,从场景的布置到道具的选择,从剧本台词的创作到表演过程的改进,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他们能在微剧本创作时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进一步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他们能在场景布置和道具选择时感受到时空的差距,进而深入思考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人的生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旧社会中,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苦。
四、以微评论的形式,增加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微评论源于微博中的评论功能,正是因为微博评论的灵活性、互动性、参与性以及对字数的限制性才造就了我们常说的“微评论”。为了检测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效果,同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笔者创建了微信公众号“有梦不觉人生苦”,里面收集了学生平时的周记和仿写、补写、心得、剧本等多种形式的微作文,学生随时可以参与评论。
学生的评论对作者是一种促进,反之亦然。对于发表微文的同学来说,他的作品能被大家看到,他会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对于参加评论的同学来说,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肯定会更加认真地去读整本书,以便能在微评论中一鸣惊人。
综上所述,微写作贵在短小精悍,针对性强,通过微写作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深度,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效果。由此可见,微写作是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尝试以小传、续写、仿写、改写、扩写等微写作任务,来加深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年第14期。
[2] 文辉《对课堂微写作的一点“微探”》,《学苑教育》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