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3-12-19 13:02:59杨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知识点初中语文教材

摘 要:从古至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的传承与发展,展现出我国特有的民族特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在精神文明层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精神融汇在一起,成了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主要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与各国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我国的传统文化也逐渐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必须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根据社会发展的现状,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研究,从各个方面论述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文化渗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9.037

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挖掘出来,并传承下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引导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密不可分,我们需要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初中阶段是学生们好奇心逐渐增强,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把握机会,给中学生指出正确的发展方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要把培养青少年的过程视为一种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路径,在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青少年的自我修养,培育他们的爱国之情。那么,传统文化应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呢?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层面。

一、传统文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1.陶冶学生情操

教育部门在编写初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能力较差,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去观察学生,考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深层次地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本质。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更快地掌握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习效率,将教材理念中的核心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对于初中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自己正确的“三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学生在成长阶段,心智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中,他们的心智很容易受到周边的人和事的影响,所以要想培养中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就要抓住最佳时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传统礼仪的章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领略古代的传统文化故事,帮助学生培养尊敬长辈、谦让和谐的行为习惯,让他们能拥有乐于助人、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通过学习这些富有良好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故事,可以为中学生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本质的机会,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会知足与感恩。

3.有助于学生品德行为的塑造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大多数篇目都是与亲情和友情相关的,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没有教师引导其分析文章内容背后的文化,就很难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深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和收集到的经典素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学生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提及的传统文化素材为学生拓展相关的语文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传统节日或者历史人物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师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进行情景模拟,加深学生的理解,如此才能真正地提升语文课堂的效率。

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教学方式陈旧,课堂缺乏活力

目前,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并不能根据语文教材展现出来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些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仍旧是比较枯燥和陈旧的,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现状了,很多教师运用过去的教学模式,一味地让学生去解题,扫除文字障碍,这样没有创新的课堂,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课堂缺乏活力,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一种排斥语文的心理,学习效率低下。甚至有许多语文教师脱离了语文教材进行教学,语文课就变成了讲故事的历史课和政治课。

2.学生不重视语文知识的沉淀

许多学生认为,语文课是比较简单和基础的课程,他们在课程上花费的时间较少,大多数课外时间都用来看各种课外书,或者是把多余的时间花在了其他科目上。但实际上,语文来源于生活,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对语文知识不够重视,对基础知识缺乏了解,在情感领悟方面缺乏共鸣,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所以就导致学生的学习视野不够开阔,自身的语文素养也无法得到提高。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以下的几个策略去对传统文化进行分解,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1.通过对背景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

大部分初中语文教材中都包含许多传统文化知识,包括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相关人物的经典故事,等等,但是由于初中教材的篇幅过短,很多内容在课堂上无法展开。所以如果教师从教材内容分析出知识点背后的文化内涵,就可以对类似的问题进行挖掘和利用,利用丰富的背景知识去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渲染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一方面对背景知识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还能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文化自信,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学习《扁鹊见蔡桓公》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对于基本的语文知识进行讲解,最后再补充这篇课文中扁鹊和蔡桓公两者的背景故事,只有对人物的背景加以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还能了解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得更全面。课程的内容是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需要语文教师去培养学生较高的文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合理地整合到初中教学课堂中,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又显得不那么生硬,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后期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2.理性分析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判断能力

大部分的语文教材虽然涉及了许多知识点,但并没有对知识点的学科性质进行细致划分,导致学生虽然接触了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但是印象不深,并不知道这些知识点的实际意义。所以,对于这类的语文知识,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介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哪一部分的语文知识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内涵,而哪一部分语文知识又属于其他学科的相关领域。这样明确又细致的划分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传统文化,并熟知其中所要传达的内容及特征,培养现阶段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比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同学分析一下白桦的诗歌是属于哪一个类型。然后,向学生们解释这是中国的现代诗歌,它是对西方诗歌体裁的一种借鉴,教师再提出问题:白桦的诗歌与传统的诗歌有什么样的区别和差异?两者具有哪些显著的特征?这些都是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补充和解决的内容。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讲解诗中传达的人文思想和理性,利用一定时间给学生补充与我国历史上新文化运动有关的各种素材,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通过对诗歌进行解析,就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学习方式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在后期的语文学习之中有更明确的方向。

3.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

语文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要进行研读和理解,只有将教材内容中的细节问题展现出来,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教师还要注意将传统文化与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密切联系。

比如,在教授学生《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内容,再去对一些语文知识涉及的传统文化进行解释,这篇文章介绍的是苏州的自然景观和古典园林,它们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还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苏州园林中的每一处风景不仅包含着传统文化之美,还散发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可先让学生对这片园林进行整体了解,然后再从字里行间的细节中去领悟传统文化,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更有层次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围绕教材,还要对其他内容进行有效补充,帮助学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4.鼓励学生多阅读,培养他们正确把握文章的能力

初中语文课文中包含着对文言文的学习,而教材总是用一种标准式的现代语言对文言文进行解释,甚至在主旨和创作方式上都进行了概括,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但是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说,对文言文进行概括是不容易的,在对文言文进行准确解释与概括的时候往往出现不全面的问题,也不利于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如果只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和掌握语文知识点,考试中运用相关知识点,就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为了让学生系统又全面地了解文章中的内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文言文,从多角度理解用词用语的妙处,培养他们正确把握文章的能力。

比如,教师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时候,教材只是对文章中的文笔技巧进行了基础性评价,而对文章的赏析主要集中在技巧运用方面,教师应当注重教学的空白处,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教师可以从不同的层次给学生讲解战国时期的历史,从而引申出战国时期各家的思想或是汉代刘向编著这些事迹的主要目的,对后世有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初中的语文教材内容很广泛,但是篇幅较短,能够呈现出的知识点也就比较少。因此,为了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及时为学生补充相关的知识点,语文教师还要鼓励中学生对课外阅读进行拓展,引入相关的经典著作素材,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现在的中学生沉迷于网络和手机,他們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所以教师应当布置相关的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帮助他们把阅读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文学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元的角度了解文章的内涵和性质,后期的学习也会更加轻松。以理性的思维去看待我们现在的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也对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大有裨益。

总之,作为中学的语文教师,必须将继承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义务,使学生能清晰地了解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把传统文化与语文教材联系起来,掀起一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使现阶段的中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巨大的贡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不仅可以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运用。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继续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运用传统文化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沈建红《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微》,《学周刊》2019年第3期。

[2] 王芳《浅谈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甘肃教育》2018年第20期。

[3] 朱景雪《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3期。

[4] 孙洁《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品质》,《作文成功之路》2015年第8期。

[5] 沈秀《渗透传统文化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读书文摘》2017年第6期。

[6] 李斌《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师》2015年第16期。

[7] 杨盛荣《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华夏教师》2018年第14期。

[8] 钟剑连《文明长久 渊源传承——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第11期。

[9] 邓攀《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研究》,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10] 沈建红《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微》,《学周刊》2019年第3期。

[11] 朱景雪《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3期。

[12] 王芳《浅谈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甘肃教育》2018年第20期。

[13] 于银年《诵国学经典品百味人生——初中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年第11期。

[14] 杨生栋、孔德凤《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及其成因探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0年第1期。

(杨悦,1990年生,女,汉族,江西丰城人,中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语文)

猜你喜欢
知识点初中语文教材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张图知识点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