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双线组元”视域下小学阅读教学中对学习活动的设计

2023-12-19 04:39:39胡学敏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双线人文阅读教学

胡学敏

摘 要:部編版小学语文教材按照“宽泛的人文精神”和“清晰的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统筹规划训练目标序列,形成教师教学的“纲、目”,让教师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使教学更加有章可循。基于此,在构建人文主题单元的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单元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能够从生活和自然中的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单元主题和课文中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立足“双线组元”下的单元开展教学,既要求教师有单元教学的意识,还要有课程建构的意识。同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人文精神 语文要素 双线组元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9.002

从新教材中不难发现,双线组元结构是部编版教材中的一个新型设计,目的是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展开单元结构的构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符合部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编排方式的要求,明确教材中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在单元内容中自然融入的特点,在生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将单元教学目标与学段目标科学整合,在人文主题的阅读活动中有梯度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创设阅读情境,推进生本阅读

在“双线组元”下的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阅读规律。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先生指出,阅读教学要在教师的期待、激励和师生真情交融、小伙伴合作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孩子手执金钥匙去开启智慧的大门。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本阅读的重要基础就是创设阅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想、自己去创新。

例如,在部编版第八册第一单元的阅读教学中,首先我们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从单元阅读的整体界定“双线组元”中的人文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感;在语文素养方面,教师主要带领学生学习本单元中的古诗词、散文游记,引领学生品析语言中生动和强大的表现力,在反复诵读和品味中深刻感受语言的无穷魅力。然后,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入手,根据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营造出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音乐、画面等其他教学素材的帮助下,去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譬如在《乡下人家》一文的阅读教学中,在应用“双线组元”理念进行学习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强化学生自读过程中对关于自然、关于生活、关于乡村的人文主题产生的体会和感触,然后引领学生从字词的针对性品析中,完成对于语文要素中语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由此可见,在生本化的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想象、体验、感悟。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旋律。生本阅读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情境,提升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的兴趣,获得阅读能力的增强,从而内化阅读品质,提升学生的品悟与欣赏能力,获得语文素养。创设阅读情境,促进情感交流能够在基于生本理念的阅读交流互动课中,弥补学生在认知与情感层面存在的“短板”。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想象化情境、体验性情境和激情化情境,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二、划分阅读内容,深化主题阅读

“双线组元”下的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形成阅读体系建构意识。部编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构建了以“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为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为此,在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科学划分阅读内容,在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这三种不同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强化对课文的学习和运用,推进阅读课程在深化主题的过程中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整合。

例如,在部编版第八册第一单元的针对大自然神奇景观的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先引领学生初步明确本单元在文章体裁选择上的特点,然后从古诗词、散文游记的体裁风格中体会自然风光的无穷奥妙,并在对比阅读中深化对于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文章内容的不同体会,从精读文章的字词品析中仔细咀嚼语言的精美,从略读文章的整体欣赏中感受别样的自然风情,从不同的视角去感知自然的神奇和诗情画意。“阅读不能改变生命的起点,但一定能改变生命的终点;阅读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一定能改变生命的厚度。阅读可以使我们变得有知识有智慧,变得优雅而优美。”本单元的主题阅读设定了语文学习活动的目标,然后在阅读体系的构建和梳理过程中,通过对比阅读,在不同的阅读内容中学习其中的人文主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教师引领学生从“无人过”和“惟有飞”的对比中感受蜻蜓和蛱蝶在田园风光中的具体形象;而在“急走追”和“无处寻”的强烈反差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体会由希望到失望的情感落差;另外的一个“卧”字,将“小儿”的顽皮淘气形象再现出来。在《乡下人家》一文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从细腻、自然的笔触中感受到乡下人家生活的闲适和惬意,也在清新简洁的描写中勾勒出一幅质朴、生动的乡村生活图。阅读内容的划分,实现了学生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在文本阅读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从语言文字到整体阅读,从修辞手法到描写方法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条理清晰、有章可循。

三、凝练阅读问题,开展自主阅读

“双线组元”下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有引问意识。崔峦教师指出,阅读是学生从生疑再到解疑的过程。为此,在小学语文学习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凝练阅读问题,通过以生为本阅读中的问题构建,引领学生明确阅读目标,进而在目标的导向下开展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和解决,进而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部编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诗歌教学中,从教材编写的特点来看,在“双线组元”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教材主要引领学生从诗歌的体裁和精美的语言中去感受世界的美好,深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为此,在“双线组元”活动设计中,教师从人文主题的角度,引领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导向主要是对于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然后从语文素养的角度指导学生学习,教师主要带领学生从问题的探究和思考中,去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在冰心先生的《短詩三首》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思考解决课后习题,能够引领学生从人文主题出发,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去体会诗歌中描写的对于某种情境的感受,如月下的花园里、藤萝的枝叶下、伏在母亲的膝上,引领学生将生活中对于这些情形的感受与当时作者的生活情形和思想情感进行对比和融合。在凝练阅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性地体会每首诗歌和每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同时,整个单元的主题都是对于诗歌情感的体会,为此,在问题的凝练和分析中,教师能够引领学生开展自主阅读,说说在阅读中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在指导学生对比作者的情感和自己感受的异同时,深化学生对于诗歌主旨的情感体验,指导学生采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情感,在凝练的语句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情怀,深化学生对于诗歌体裁的综合体验。实践证明,这种以问题为依托、以人物为红线、以探究为引领的自主阅读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设计阅读任务,促进支架阅读

“双线组元”下的阅读教学,还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课程任务意识。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应强化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领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考中和情感活动中深化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为此,在阅读任务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知识、情感两方面的任务设计,从人文主题方面强化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从语文素养方面深化对学生知识的综合教学。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散文学习的过程中,在设计阅读任务、构建阅读支架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从文本的阅读中体会作家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尤其是体会作者如何把握动物的特点进行写作的。然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初读文本时,从人文主题的角度思考作者情感表达的方法,体会文本通过某件事的描述或者某个情形的描绘来突出动物的某个特点,这样的表达方式情感细腻而真挚、丰富而自然。接着,教师可以从语文素养方面,引领学生从文本中对表达动物特点的写作手法进行学习和分析,探究作者在表现对动物的喜欢的时候,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或者修辞手法,学习其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例如,在老舍先生《猫》一文的支架阅读中,教师首先从文本的整体阅读中,从思路的理顺中认识到,文章开头的段落和中间的过渡段明确了,在老舍先生笔下,猫的特点是古怪和可爱。从对课文的分析中了解到,本文通过对生活中的细节进行描写,表达出猫的古怪性格以及满月小猫的可爱,接着从修辞手法上品析出作者在进行动作描写时所呈现出的特点。从支架阅读的建构形式上来看,阅读任务的设计从思路到结构,再从结构到修辞表达,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构思和布局。此外,在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促进支架阅读,通过建构以知识和能力为基础的支架学习目标,设计清晰合理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有的放矢、有章可循,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联系生活教学,培养人文素养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中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较多。人文教育首先应该从情感这个因素出发,让语文教学彰显文化之根与生命之声。基于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展人文教育,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同时,教师要以美育人,以情感人,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人文素养。当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切实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把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进行拓宽与伸展,努力构建开放、鲜活和充满人文气息的语文课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归大自然,深入体会生活中散发着乡土气息的人文素材。我们知道,小学语文学科作为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有人生、家国、社会、自然等多方面的知识,还会涉及历史、艺术、民俗文化等众多内容,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例如,在教学《悯农》这首诗的时候,对于小学生来讲,首先要学习文本中出现的生字词,再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最后理清作者的创作思路。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渗透“爱惜粮食,反对浪费”思想,让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珍惜粮食的良好生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谈谈爱惜粮食的重要性。经过大家的讨论,学生们就会从中得出“爱惜粮食是对劳动者的尊重”这样的结论。还有的学生会说:“经过今天的学习,今后我们要节约粮食,不扔剩下的馒头了。”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素养。

六、注重朗读教学,激活情感体验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文主义思想的培养要依赖人自身的情感体验来发进行,而不是来自教师单方面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每篇课文中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体验,才能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不难看出,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的情感因素十分丰富,学生们每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体验不到作者字里行间表达出的浓厚情感,那就谈不上对课文有了真正的理解,更谈不上从中受到教育与启迪。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精神得到升华。教师需要注重利用朗读教学来拨动学生的心弦,进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以《黄河魂》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描写了黄河上最壮观的壶口瀑布,作者描绘了瀑布惊心动魄的磅礴气势。小学生没有实地观看过这一壮观的场景,为了让学生想象壶口瀑布的场景,进而感受瀑布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配乐朗诵,随着那一曲激荡人心的《黄河大合唱》钢琴曲,视频朗读教学渐入佳境。诵读者声调激昂,时而加快速度,时而缓慢强调,时而加重语气,学生们的情感随着音乐起伏。这样,学生们仿佛感受到了壶口瀑布那恢宏的气势,从而感受到了作者那澎湃的激情。在收听收看视频诵读后,笔者再要求学生自由练读,从而激起学生内心深处对黄河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犹如让学生经历了一场难忘的壶口之旅,从而产生属于自己的内心体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总之,基于“双线组元”的小学语文学习活动设计要根植于单元阅读的基础,充分利用主题阅读、自主阅读、对比阅读、课内外阅读和支架阅读等不同方式进行学习,让人文主题的阅读引领素质教育的发展,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中提升语文素养,让语文素养生成为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双线组元”的科学阅读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笑玲《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天津教育》2022年第11期。

[2] 高志龙《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年第10期。

[3] 张立娟《例谈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2020年第21期。

[4] 崔凤琦《以群文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人民教育》2021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双线人文阅读教学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云南画报(2021年11期)2022-01-18 03:15:34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双线自动闭塞轨道电路故障时发车进路准备的探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双线模式下概念教学的探讨
地理教学(2015年15期)2016-01-06 12:00:08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