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
实习遇冷门,“海投”成效低
大二那年的暑假,假期足足有近三个月的时间。面对这么长的假期,我感到有些迷茫,原因是我所学的印度尼西亚语专业(后文简称“印尼语专业”),其实习、考研或保研都有一定的难度。我站在大二至大三的升学路口,一系列需要考虑的事情填满了我的内心。
苦思无果之后,我决定去找导师为我答疑解惑。听完导师的分析,我顿时心生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果想要多管齐下,必然会像一只无头苍蝇一般,两眼一抹黑,得不到实质进步。权衡利弊之后,我决定先去找一份实习工作,一来可以提前体验一下与小语种相关的工作内容,二来可以将课本知识学以致用,为大三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想法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却很残酷。虽然印尼语相较于其他小语种而言竞争压力较小,但是也逃不过找实习的“旱年”——实习岗位整体偏少。不仅如此,我还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抉择:第一份实习工作是选择大厂还是小厂。在此之前,我在网络上看过一些博主分享经验的帖子,大概内容是第一份实习工作决定了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上限,所以建议大学生拼命去“卷”大厂的实习。但导师却给了我不一样的建议,他说小厂虽然不如大厂名气大,但是晋升空间和薪资待遇不一定会比大厂低,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然而,实际情况仍然严峻,虽然我从六月就开始在各个公司的官网上“海投”简历,但是收到的面试邀请却很少。找实习的热情在这样的现实下开始消退,我也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面试关关过,工作终得到
此刻,我切身感受到找实习也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好在,在我坚持不懈的“海投”下,我终于收到了一些面试邀请。
那一次,面试负责人只提前两个小时通知我,中午十一点接到负责人的电话,下午一点就要和海外印尼籍面试官连线。面对这千金难求的面试机会,我丝毫不敢怠慢。不过,自从考完期末考试,我就再也没有练习过印尼语口语。顾不上吃午餐,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突击口语。最后取得的成效还不错,我顺利地通过了语言关的测试。这也给了我一个小小的警示: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对学习有所松懈。
即使已经通过了第一轮面试,但在层层面试面前,我还是感到非常紧张。靠着“过五关斩六将”的信念,我成功地闯入了最后一轮面试。就在我以为工作已经稳稳到手的时候,我却被考官的一个小问题给难住了。在经过中文、印尼语两轮自我介绍后,考官突然提出要用英文做自我介绍的要求,这让我猝不及防。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我愣了一分钟,最后只能磕磕绊绊地将中文的简历翻译成英文。我隐约意识到自己可能得不到这份工作了,结果也确实如我所料。虽然懊恼不已,但这也给我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吸取教训后,我去网上学习了很多出彩的自我介绍方式,充分地准备好了各个语种的自我介绍模板。
总有一些坚持,能从一寸冰封的土壤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虽然面试的过程很艰难,但结果是令人欣喜的,我成功地找到了一份印尼语游戏客服兼翻译助理的工作。
工作内容细,审校任务多
客服的工作内容十分烦琐,长时间在线待机、保持谦和温顺的态度、及时有序地调解处理各种问题,都需要我保持长时间的精神集中。尤其在暑假的时候,游戏上线人数很多,需要处理的问题也非常多,常常让我有一种“一个头两个大”的感觉。对玩家的回复需要兼顾时效性和态度友好,这不仅考验了我说话的艺术,还考验了我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翻译助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修正MemoQ翻译软件翻译后的错误。这是一个枯燥且烦琐的过程,因为机翻的结果往往不注重语法和用词的准确性,在修改错误的过程中,我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反复揣摩不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从而选出最佳用词。
记得有一次,我刚从午睡中醒来,便看到分发给我的审校文案的工作——下午下班前需要完成五千多字的翻译文档!我不由得瞪大了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中想着:“今天真是工作量爆炸的一天!”更令我“头大”的是,这次的翻译文档中有很多词汇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需要我花很多时间去查找资料,这无疑增加了我的工作量。本以为上交翻译文档之后便能结束工作,没想到客户总共让我修改了三遍,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所有的细节都沟通好,我才结束一天的工作。
卸下一身疲惫的我揉搓着发酸的眼睛,活动着敲键盘敲到累的手指,捶着酸痛的腰。虽然我一直在抱怨客户的要求过于苛刻、审校的内容过于细致,但当工作完成、得到客户认可的那一瞬间,我心中的勞累似乎都散去了,乌云密布的世界在这一刻云开雾散,阳光重回大地。
实习的压力对目前的我来说也许有些大,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我能明显地感觉到我的印尼语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而这些严谨细致的工作要求也让我这个粗心的孩子变得细心起来,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发展。
学习不停歇,欢乐也多多
做翻译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例如,大多数专业翻译员都是用MemoQ之类的翻译软件来工作的,而在学校学习时,我们基本上是接触不到这些专业的翻译软件的,因此工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
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本身性格内向的我就像一只受惊的鸵鸟,一直把头深深地埋在自己的世界里。然而,繁复的工作促使我走出舒适圈,主动和同事搭话,以寻求同事的帮助。当我迈出社交的第一步时,我惊讶地发现,想象中的尴尬和冷漠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同事们都很热情地给我讲解工作内容,还为我录制教学视频。他们的暖心善举,消除了我对职场的恐惧。
团队里的温馨氛围、同事们的好脾气、大家的互相理解,渐渐地弥补了我性格上的缺陷,让我走出了那个无聊且单调的世界。这也许就是工作的魅力吧,让我在日复一日的岁月里,感受到生命的鲜活和世间的温暖。这多姿多彩的实习体验犹如五彩的画笔,将我单调的假期描绘成一幅绝美的画卷。
通过这近三个月的实习经历,我明白了印尼语始终是我愿意坚持下去的所爱,更加坚定了以后继续走印尼语这条职业道路的决心。在夏季的这个岔路口,在初秋的凉爽微风中,我终于拨开重重迷雾,继续奔走在印尼语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