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宁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事业单位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无法保持先进性,事业单位要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从而实现科学的成本管理。文章简要分析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详细分析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难点,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成本管理优化措施,如合理设置成本管理目标,完善成本管理指标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监督机制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3)23-0092-03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效果,《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经财务部正式审议通过并于2022年3月1日开始实施。同时,《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明确提出事业单位要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成本管理效果的稳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实施,表明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当前事业单位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因此,事业单位应重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积极探寻科学的成本管理路径。
(一)满足事业单位的当前发展需求
首先,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与时代脱节,无法满足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之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更科学,有利于事业单位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科学、合理地使用财政资金。
其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发挥公共财政管理制度作用的有效基础。通过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可显著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公共职能。
最后,精细化管理符合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是事业单位精细化管理道路上的重要助力。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帮助下,事业单位可以更迅速地实现精细化管理[1]。
(二)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
首先,事业单位通过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更好地分析其资金使用和产出情况,为事业单位资金的合理分配提供有效帮助。
其次,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使用及安排均以获得绩效管理效益为导向,有效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分配效率。
最后,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不仅可以对事业单位的子部门实现统筹管理,而且能有效强化事业单位子部门之间的关联性,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
(三)创造良好的事业单位财务环境
当前,许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缺乏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并不会有意识地控制资金的使用规模和使用效率。同时,受到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的影响,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效果不佳,难以有效把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事业单位在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后,可以建立包含财务预算、个人绩效在内的考核机制,全面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事业单位可以完善现有的内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仅要进行自我监督,而且要监督其他工作人员和其他部门的预算管理情况,从而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四)强化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能力
一方面,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可以在此基础上梳理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与使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强化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
另一方面,为配合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许多事业单位会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利用风险评估体系找出财务风险效果不达预期的根本原因。事业单位可以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制订科学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方案,有效控制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2]。
(一)成本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
第一,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目标模糊,往往采用定性方式描述成本管理目标。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而言,由于未能充分量化成本管理目标,很难配合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的成本管理目标脱离实际。部分事业单位制定的成本管理目标过于夸大,与事业单位的运行现状完全不匹配,且过分夸大的成本管理目标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配合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意愿。另外,部分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目标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导致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无法得到体现,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效果同样难以达到预期。
第三,部分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目标与绩效激励不匹配,绩效激励的水平远远低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预期,从而降低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与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性。
(二)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评价体系
成本管理评价体系可以评价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的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效果,找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存在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评价体系的问题。
第一,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评价体系不健全。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对成本管理的正确认识,因此设计的成本管理评价指标不够合理。
第二,部分事业单位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设计的成本管理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因此,事业单位在评价成本管理时经常出现评价不到位、不具体的问题。
第三,事业单位缺少成本管理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尽管部分事业单位能顺利完成对成本管理成果的评价,但最终的评价结果难以被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及时掌握,导致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评价反馈及优化工作陷入低效率的困境[3]。
(三)成本绩效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第一,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人员的成本绩效管理意识不足,即使事业单位投入了许多成本用于成本绩效管理,但是预算管理人员对于成本投入后产生的效果没有特别重视,从而形成重投入、轻管理的不利局面。
第二,事业单位的管理层盲目地认为成本绩效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因此将预算编制、成本绩效评价、成本绩效目标制定、成本绩效管理方案执行等工作全部交由财务部门负责。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得业务部门游离于成本绩效管理之外。
第三,部分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仍停留在经费的申请、拨付工作层面,且大多由财务部门负责,缺少与单位工作的结合,其他部门也没有有效参与其中,导致资金管理与业务管理未充分融合,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影响了成本管理质量。
(四)成本管理监管不足
当前,事业单位缺乏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监督机制,难以准确掌握成本管理的进度及阶段性效果,使得事业单位难以及时甄别、解决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成本管理质量不佳。
此外,事业单位缺少对员工成本管理情况的跟踪监督机制,即使某名员工没有完成成本管理目标,事业单位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帮助其解决问题[4]。
(一)合理设置成本管理目标
第一,设置清晰可量化的成本管理目标。事业单位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要设置清晰可量化的成本管理目标,要对成本管理目标进行充分且科学的细化,确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够按照细化后的成本管理目标完成相应的工作。
第二,以实际情况为依托,合理设置成本管理目标。合理的成本管理目标是提高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效果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设置成本管理目标,既不能设置过于简单的成本管理目标,也不能设置过分扩大、难以达成的成本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设置成本管理目标时要参考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设置。从部门角度出发,由于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存在差异,因此要以此为基础差异化设置成本管理目标,确保成本管理目标的针对性。从工作人员角度出发,对工作能力较强的员工要适当提高成本管理目标的标准,提升成本管理考核的挑战性。
第三,实现成本管理目标与激励措施的精准匹配。激励措施是提高成本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事业单位要为成本管理匹配丰富的激励措施,包括口头激励、书面激励、发放绩效奖金和奖品等,有效引导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配合成本管理工作[5]。
(二)完善成本管理指标评价体系
第一,提升成本管理评价指标的合理性。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成本管理的正确认识,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评价指标。对此,事业单位管理层可以细分成本管理评价指标,利用多个层级的细分指标,合理评价成本管理成果。
第二,提升成本管理评价指标的全面性。事业单位管理层要以全局视角看待成本管理评价工作,建立全面的成本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可以从成本管理需求、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质量三个方面设置成本管理指标。
第三,针对成本管理评价结果反馈效果不佳的问题,事业单位应建立通畅的反馈机制。一方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完成成本管理评价后,要第一时间将结果反馈至主管领导,具体可以通过发送邮件、内部系统提醒或提交纸质资料等形式实现成本管理评价结果的有效反馈。另一方面,为更好地利用成本管理评价结果,事业单位应建立“成本管理—管理评价—评价反馈—预算管理优化—成本再管理”的良性循环体系。
(三)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
为加强成本管理效果,事业单位应帮助全体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
第一,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以身作则,主动关注成本管理,主动提高对成本管理的正确认识。同时,事业单位管理层要积极推动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施,引领事业单位讲预算、重绩效的工作风潮。具体而言,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将全过程成本管理意识普及至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申报、分配和管理等环节,让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彻底融入事业单位内部。
第二,事业单位各科室人员要掌握科学的成本管理理念,实现成本管理与绩效的高度关联,在科室内部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对于科室内部的每一笔财务支出,都要确定其带来的效益,确保科室每一笔财务支出都是有效支出。
第三,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让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实现有机融合,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提供支持。同时,及时对接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将设定的绩效目标与实际业务相结合,以此使成本管理绩效指标值贴合实际[6]。
(四)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应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管理监督机制。应用该机制不仅可以监督成本管理的效果,而且可以监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达成预算绩效目标的情况。在成本管理监督中,按照阶段对比成本管理目标与实际成本管理之间的差距。如果实际的成本管理和成本管理目标存在差距,则要及时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另外,事业单位还需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实现成本管理责任与岗位的一一对应,利用成本管理责任制强化对应岗位的成本管理职能。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事业单位不仅要实施全面预算績效管理,而且要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采取科学的成本管理措施。面对新形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因此事业单位要突破成本管理难点,从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成本管理意识及成本管理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从而达到强化成本管理效果的目的。
[1]刁志甜,吕坤航.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下事业单位成本管理难点与解决策略[J].中国经贸,2023(01):148-150.
[2]吴申芳.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优化措施[J].经济管理,2023(03):8-11.
[3]丁瑜.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策略探析[J].经济管理,2023(04):113-116.
[4]肖寅春.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01):30-32.
[5]王寅桂.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22(33):43-45.
[6]曹露.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支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经济管理,2021(07):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