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2023-12-19 23:06马京晶李晓晓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科技成果教学资源

杨 涛,马京晶,李晓晓

(1.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机电信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2.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信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3.成都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0 引言

高职院校是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同时承担了大量的科技项目与社会服务工作,积累了不少科技成果。然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的问题制约着科研工作的开展,也凸显出懂科研成果、懂市场运作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匮乏[1]。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尤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工作也迎来了重大改革。一方面,我国科技成果的整体转化率低于20%,大量的科技成果处于“睡眠”状态,存在巨大的闲置浪费[2]。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行动局限在完成相应比赛阶段,使得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也出现转化率低、存活率低的现象,制约着双创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钟美娥等[3]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基础,构建起了新型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并建立起多元化、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王娇楠等[4]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引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并阐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促进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应对策;欧阳萍[5]、唐皓等[6]等研究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在指导学生科研项目、毕业论文的同时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基于此,本文拟分析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依托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双创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同时,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实践综合能力以及增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市场竞争力。

1 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现实困境

高职院校科技成果产出十分显著,在全国科技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据高职发展智库统计,2021年全国527所高职院校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数为5 562件,较上一年增长43.57%。然而,在高职院校成果产出逐年增加的同时,科技成果转化率却没有较大的突破,长期处于不足10%的水平[7]。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大量的专利成果长期“沉睡”,未能转化为市场价值。究其原因,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1 市场导向差,成果质量不高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科技工作评价机制重数量、轻应用。高职院校科研人员从自身利益出发,主要围绕绩效考核、职称评审等来确定学术研究方向,未考虑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需求,导致研究产出的科技成果质量不高或没有重大突破、社会应用推广意义不大。而且,高职院校研究人员往往更加注重论文成果、获奖等级,较少关注科技成果对人类的经济社会价值。另外,高职院校研究人员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科技成果非企业所需,不具备转化条件。

1.2 创新创业型人才缺乏,成果转化难度大

常见的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途径主要有自行投资转化、向他人转让以及与他人合作转化3种[8]。这3种转化方式均要求科研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不仅仅要懂技术,更需要懂市场、擅经营。在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中,即便是科研人员自行投资转化项目,通常也是在岗创业,需要平衡学校的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工作。部分高职院校还要求科研人员必须在履行完学校岗位职责后,利用额外的时间与精力实施创业活动,也有院校禁止在岗教职员工入股企业或参与创业活动。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转化的形式则需要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市场拓展能力,这通常是高职院校科研人员所欠缺的。职业经理人虽然具备专业的企业经营能力,但由于对科技成果的专业程度了解不足,往往不能够很好地挖掘出科技成果的商业价值,又缺乏对市场技术需求的把控,进而导致转化成功率不高。因此,高职院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综合实践能力的匮乏或科研队伍中缺乏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人才是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推动下,全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迎来了一次重要变革。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发布的《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54%的大学生创业者在校时曾参与过创业大赛(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62%的新兴科技领域青年创业者认为创业园区、孵化器之类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对其创业帮助大,56.2%的大学生返乡创业。这说明大学生创业意愿明显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较大成效。但是,据魏泽虹等[9]对浙江省10所本科院校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荣誉的优秀项目的成果转化情况调研分析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果转化率仅9.6%,90%的获奖项目未进一步落地孵化。这说明高职院校更注重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情况,忽视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

2.1 优质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匮乏

教学资源是教学的基础,优质创新创业教学资源需要覆盖意识培养、能力提高和环境实践3个层次。当前大多高职院校仅仅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式多以理论教学为主,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平台,教学缺乏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让学生在零星的知识海洋中去了解创新创业的核心内容,不仅增加了学习难度,也凸显了现实教学资源与优质教学资源之间的差距。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整体水平高、综合素质强、有创业经历与竞赛经验的专业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来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和典型创新创业案例[10]。

2.2 实践性不强,缺乏孵化平台

大学生创业耗时耗力、社会资源少且存活率较低,很少有企业提供商务合作与真正的创业机会。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常是围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构建的学赛一体孵化平台。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比赛获奖比创业实践重要,并不会将商业计划付诸实际行动,甚至于都没有检验商业计划的机会。从四川省高职院校历届“互联网+”大赛获奖情况来看,学校重视获奖的数量和质量,忽视了学生的创业实践训练。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构建了“实践-创新-项目-竞赛-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创新创业大赛构建“模拟创业”平台来解决学生创业实践活动难题[11],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受益学生数量有限,需进一步加强模拟创业过程、孵化企业实践平台的搭建。

3 科技成果向大学生创业项目转化的优势

教育部指出要“优先向大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转移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1]。这在政策层面明确了将高职院校科技成果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转化是可行的。

3.1 提升创新创业项目市场竞争力

是否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大学生从学校、专业领域的科技成果入手孵化创新创业项目,不仅能够通过自身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对科技成果进行市场化推广应用,还能凭借高职院校科技成果提升创业项目,筑起较高的技术壁垒,占领目标市场的技术领先地位,进而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2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出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让科技成果通过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进行市场转化,在提升大学生创业项目科技含量、技术门槛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提升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而且,创业实践过程中的技术更新以及成果市场价值的检验对于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同样大有裨益。

3.3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文件进一步指出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创业是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11]。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建立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实践路径,将依托科技成果转化的大学生创业案例进一步转化为典型的教学资源,探索“专业课程+TRIZ”融合路径,构建起“理论探索→应用→创业实践”递进式课程体系,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举措。大学生参与到导师的科学研究中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研究中了解、掌握核心技术与科技成果,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创业实践能力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12]。

4 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5〕12号)文件,从政策层面明确了高职院校要通过合作、转让、许可等方式优先向毕业生创办的小微企业转化科技成果。这种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还没有较为成熟的制度和案例参考。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要尤其注重降低高职院校和大学生创业团队承担的市场风险与保护高职院校知识产权。

4.1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

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创业项目,首先要打通政策渠道。学校要将适合大学生创业的科技成果纳入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库,供全校学生选择,更要鼓励在校学生进入到开放式实验室,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并明确落实具体的实施措施。制定科技成果传化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相关制度要考虑以下几点:①需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入股制度,确定股本占有率以缓解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压力;②明确科技成果持有人、大学生创业团队之间的权责,构建起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③明确导师、专家指导义务,建立收益分配制度;④建立创业风险防控和退出机制。

4.2 构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业一体化模式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创业项目的政策渠道后,还需要构建大学参与科技创业一体化模式,其核心内容有两点:①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②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相关专业可依托“睡眠”中的科技成果,开发专门的创新创业教材,将TRIZ创新理论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来,建立起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学科竞赛、创业实践全面融合的“立交桥”,培养更具创新精神,有文化、懂技术、擅经营、会管理的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

4.3 组建创业型导师团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施科技成果向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转化,必须把人力资源放在首位。①选聘有创业经历或大学生创业竞赛经验的高职院校教师、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组建创业导师团队,并参与到具体的科学研究与创业实践活动;②结合专业知识和市场需求,开展针对性的科研活动,推动形成更多有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③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掌握科技成果的技术本质和市场前景,提升大学生创业综合实践能力以降低创业风险。

5 结语

从科技成果转化现实困境来看,无论是科研队伍中缺乏创新创业型人才,还是高职院校市场竞争力弱、存活率低等,都表明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紧迫性。本文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建议依托“沉睡”中的科技成果,打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渠道,实现互利共赢,推动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科技成果教学资源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大学生创业项目实施的几点体会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