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燕,侯玉红
(1.山东省鄄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 鄄城 274600;2.山东省鄄城县古泉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鄄城 274600)
林业工程是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从环境发展的角度来看,推动林业建设可以防风固沙、减少当地水土流失、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林业工程建设可以拉动就业,提供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充分利用闲置用地,提高居民经济收入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术方面不断进取,把握技术标准,为林业工程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在苗木培育工作正式开始之前,首先要对育苗地进行选择。在选择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结合待培苗木的具体种类和特性,提供针对性的作业方案。为了加快作业效率,提高苗木质量和成活率,在土地选择与规划方面尽可能选取地势平坦开阔、视线良好的位置,地势相对较高,避免积水情况影响苗木根系生长,育苗地周围应尽可能避免存在积粪池或是污水池等类似的设施,避免污水影响附近地下水资源,给苗木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林木生长需要较为充足的光照条件,因此在育苗地的选取上应尽可能做到背风向阳,避免强风吹折苗木,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周期。考虑到后续的苗木移植工作,在选择育苗地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周围的交通条件,为苗木搬运和向外运输提供便利。育苗地之前如果经历了几茬种植活动,应先进行轮休,保证土地具有充足的肥力,为后续苗木的培育提供充足养分,保证苗木正常生长。
种子选择影响着苗木的出芽率、成活率、抗病虫害能力等,因此,严格选种是保证苗木成活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科学选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考虑到此种植物生长的周期和环境适应能力,尽可能选择与当地气候相适宜的苗木种子,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先将移植的苗木与当地植物进行嫁接,使用嫁接后收获的种子开展苗木培育工作,提高种子的环境适应能力,使其更加容易适应当地的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
在选种完成后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以此来提升种子的出芽率。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先进行催芽处理,用温水浸泡种子,通过这种方式杀死种子表面的细菌,让其吸收更多的水分,缩短出芽时间。如果在催芽处理过程中出现如出芽速度较慢、休眠时间较长的情况,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层积法,将种子与湿润的沙土混合在一起,并存放在0~7℃的条件下进行保湿冷藏处理,通过这种方式解除种子的休眠状态,促进种子萌发。如果苗木种子属于长期休眠或是隔年出芽的类型,也可以使用变温催芽法,用温水浸润种子后在白天将其存放在25~30℃的环境中,夜晚将其放置在15℃的环境中,如此持续10~20天以后即可促进种子发芽,降低苗木生长周期,满足造林需求。
在苗木培育工作正式开始之前进行土壤处理,能够有效提升苗木的存活率,缩短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保证苗木质量。在土壤处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先对育苗地进行规划,根据不同的作用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首先运用机械设备对土壤进行清理,打碎土块,拣选出垃圾石块等杂物,做好土地平整工作。为保证土体肥力充足,能够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在工作中需要先行施浇底肥和基肥,补充土壤肥力。为了避免土壤和植被中的病虫害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在苗木栽培过程中需要喷洒农药,杀菌消毒,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正式播种一周前,需要先对土壤进行灭菌消杀,如喷洒1%~3%浓度的硫酸亚铁水溶液,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喷洒3.5公斤,保证溶液充分浸润播种沟与苗木床面,保证灭菌效果。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需要做到定期对生产工具和土壤进行消毒,除了喷洒农药等化学处理方法外,也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法,在育苗地周围保留一定的植被,利用无公害的生物防治危害苗木生长的害虫,或是在育苗地周围饲养以害虫为食的鸟雀,达到以虫治虫、以鸟治虫的目标,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化学药剂对土壤的污染,实现苗木培育可持续发展。
土壤的酸碱度也是影响苗木生长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播种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先对育苗地的土壤进行采样处理,确定土壤当前的pH,并根据苗木生长偏好环境设计pH调配方案。如果土壤环境偏酸性,不利于植株成长,则可以通过在土壤中添加碳酸钙、细石灰等粉末状物质适当增加土壤pH,调节土壤酸碱度;如土壤对于苗木生长来说偏碱性,则可以在土壤中施加添加了硫黄铁、亚酸亚铁、细硫黄粉等物质的有机肥,以此来降低土壤pH,为苗木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
此外,土壤温度、水分管理、保温灌溉等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苗木后续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根据当地的天气状况和气温情况对土壤情况进行动态测量和管理。夏季及时做好防水工作,避免洪涝灾害影响苗木正常生长,温度过高可以通过洒水等方式进行降温,为苗木生长创造一个适应的环境;冬季适当降低灌溉次数,在苗木周围做好防风保温工作,避免冻害影响苗木正常生长。
当苗木种子进入萌芽期的状态下技术人员可以进行播种准备。通常情况下春天最为适宜播种,春季的土壤条件良好,温湿度适宜,大部分地区春季土壤的水分含量较为充足,光照时间较长,有助于幼苗生根发育。不同苗木的种子对于环境的喜好存在一定差别,部分苗木种类适宜在干燥温暖的气候播种,部分幼苗适宜在阴雨天气播种,因此技术人员需要根据苗木的种类和喜好的生长环境选择不同的天气情况完成播种。
在播种完成后的繁育阶段,容易遭遇春旱或是春季寒潮情况,为了帮助苗种更好地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人工干预的形式调整土体温度和湿度,为苗种提供一个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例如在春旱情况出现后进行人工灌溉,保证土壤湿度,在寒潮到来之前使用土地覆膜技术保证土体温湿度,使幼苗良好生长。
在播种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幼苗生长情况来划分幼苗生长距离,控制播种密度,保证幼苗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吸收水分和阳光,根系能够汲取到足够的养分,避免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考虑到幼苗在生长的一定高度后会进行移植,因此苗间距应控制在20厘米左右,行间距应控制在16~70厘米之间,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幼苗种类和生长速度不断变化间距距离,提高产量。
在水肥管理上为了让土壤保持肥沃,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需要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苗木在不同生长周期对养分的需求进行施肥。肥料的种类以氮磷钾等有机复合肥为主,通常每平方米的施肥用量在150克左右,在施肥过程中肥料用量必须保持匀称,避免烧根情况出现,在施肥完成的一段时间内控制灌溉水量,避免水量过大冲走肥料影响施肥效果。
在移植造林活动开始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移植时间,苗木幼苗的种类不同,生长周期也存在较大差异,适宜的移植时间能够直接影响苗木自身的移植成活率,同样关系着造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国南北方气候环境差异较大,以北方地区为例,3~5月气候普遍回暖、冰雪消融,树液流动,树木开始生长发芽,根系的再生愈合能力较强,苗木处于萌芽阶段,生长条件良好,此时移植有助于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提高人工造林的效率和质量,有效降低移苗给苗木种植户带来的经济损失。南方各地气候存在一定差异,以华南地区为例,气候条件较为稳定,一年四季温暖如春。因此,在移栽幼苗时机的选择上,可以结合苗木的生长情况选择适宜的移植时机,南方夏季温度较高,通常在早晨和晚间的气候较为凉爽,能够有效提升根土含水量,此时的苗木生活率最高。
我国造林工作开展的形式种类较为多样化,包括重点工程造林、合作造林、集体造林、国有农场造林等。在造林过程中需要首先确定造林规划最终要达到的效果和需要的时间,技术人员结合具体的要求选择在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开始移植造林活动。以乔木科作物为例,我国大部分的大型乔木科幼苗的移植规格以120厘米为限,只有在植株生长高度达到120厘米的情况才会考虑开始移植造林作业,以此保证苗木的移植成活率;小型乔木的苗木幼苗的生长速度较慢,体型较小,通常在苗木生长到40厘米的高度时就可以开始移植作业。为了尽可能节约土地空间,满足造林所需的苗木数量的需求,在工作中需要根据造林安排适当调整苗间距离,适当增加栽种密度,并根据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保苗和补种,保质保量地为造林活动提供足够的可移植的幼苗,为营造良好的造林效果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在苗木移植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苗木幼苗的移植成活率和保存率,需要重点关注苗木的运输环节和后续养护环节,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保证苗木在移植完成后能够健康成长。
在苗木移植运输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注意使用湿润的泥土包裹苗木幼苗的根部,保证泥土水分含量,让植株在短时间内仍然能够正常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在搬运过程中运输人员的动作应尽可能保持轻柔,避免在苗木搬运过程中对其根系和枝丫产生损伤,注意防止叶片脱落情况的发生;在运输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路况较好、颠簸较少的路段,注意运输安全,避免急刹车和交通事故情况的发生;考虑到根系水分流失度和苗木幼苗成活率,应尽可能避免在温度较高或较低的环境中进行苗木运输工作,提高幼苗成活率;在苗木栽种地点的选择上应尽可能挑选与苗木幼苗繁育地之间的距离较近的位置,缩短运输时间,到达目的地后尽快安排人员抓住最佳时机完成种植工作,让幼苗重新进入到土壤环境当中,保证苗木生活率。
在移植作业完成后,技术人员要重点关注苗木生长期间的水肥情况以及病虫害防治情况,保证苗木健康成长。通常情况下苗木在春季完成移植栽培,这一时期许多土壤中的害虫也开始繁殖,为了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除了对土壤进行处理外,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可以通过剪枝和喷洒杀虫剂的方式对已经遭遇病虫害的影响的苗木进行处理,必要时可以将植株完全铲除,避免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部分害虫专门破坏苗木的叶片,针对这类虫害可以通过喷洒勾兑400倍的乐果溶液的方式进行清除,针对造成苗木腐烂的病虫害,技术人员可以使用勾兑2000倍的911乳剂进行喷洒清除,在药剂喷洒完成后定期对植株生长情况进行记录处理,尽可能为苗木生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应明确预防大于治理的工作重心,苗木幼苗移植工作开始之前实施病虫害预防措施,与林业局建立沟通联系了解当地树木常见的病虫害类型,把握病虫害治理和暴发的窗口期,做好针对性预防治理工作,为苗木生产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移植造林活动最终取得的成果与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存在直接联系。因此,在移植造林活动中为了更好地提升移植造林活动的质量,需要在工作中根据养护活动计划建立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严格规划各类工作细节,根据苗木不同生长周期开展不同的工作任务,保证养护工作能够按照预期要求严格执行;为了帮助技术人员有效处理应对苗木生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类突发情况,需要做好培育人员的培训工作,引导工作人员不断对现有的培养方式进行技术优化,提高造林活动的质量和完成度,提升移植造林的活动效果。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推动国家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需要做好苗木的培育和移植工作,明确其中的关键性技术要点,保证苗木在培育过程中能够健康地存活生长,推动林业事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