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科
什么是好期刊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1665年世界上最早的杂志创办,300多年的时间中,关于好期刊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2021年,中国10185种期刊,行业不同、门类不同,实在是难以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好期刊评价标准。如何在新时代办好期刊,或许有很多种答案,但是努力办一本有温度的期刊始终是《新农业》的重要目标。
要有时代的温度,《新农业》是一本农业科普期刊,从创刊到发展的52年,关注了全部事关“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亲历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每一次历史性变化,也在努力发出一本科普期刊融入时代洪流的声音。始终与时代同频,传递时代的声音,这是《新农业》生命力的源泉。
要有与更多农民朋友同呼吸的温度,《新农业》的读者根基是最广大的农民,服务面向是“三农”一线,要办让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期刊,这是几代办刊人潜心琢磨的大事情。深入基层在农业生产中发现问题,走村入户了解真实需求,第一时间在期刊阵地上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有价值的助力,这是《新农业》办刊最宝贵的经验。
要有以炽热情怀汇聚广大科普作者的温度,一本好期刊一定有一群高水平的作者在默默支持。《新农业》依托沈阳农业大学以陈温福院士、李天来院士为核心的专家团队,把论文写在黑土地上,真正实现大专家、大科普。省市县乡各级农业技术人员作为基层科普作者源源不断的为《新农业》带来更多新信息、新思路、新方法。
要有团结同心、团队作战、抱团取暖的温度,办好一本期刊需要编辑、校对、编务等每个环节如履薄冰、精心雕琢,期刊编辑是团队心血的凝结,需要每个参与者用心付出,容不得半点疏忽。《新农业》创刊40周年的时候,时任新农业杂志社社长、总编辑赛树奇老师以“心灵家园的守望”为题撰写卷首语,至今读来,情真意切,字字珠玑。正是因为爱之深,所以情之切。
期刊的温度体现在每一期、每一篇小文章、每一次编读互动,体现在每一个文字、短句的字斟句酌。有温度不容易,《新农业》52年燃起的火依然灼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