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篇小说《围城》叙述了一个以方鸿渐为中心的婚姻爱情故事,展现了婚姻关系的复杂性。作品表达了一种困境,在这困境中,人遭遇现实和精神的双重挑战,引发读者的深层次思考。从整体来看,主人公方鸿渐的爱情发展是本书的一个重要脉络。主人公方鸿渐和四位不同女性之间的情感关系也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着墨点。本文从社会文化背景、人物性格、人物地位和生活环境四方面对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四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剖析其思想性格的深刻性,指出知识女性在思想解放中最终形成悲剧的原因,以期对现代女性的生存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围城;知识女性;现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I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5-0030-03
《礼记》写道“妇者,伏也”,指女性是屈服于人的。数千年的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在国人观念中已经根深蒂固,女性在一个父权控制的社会中缺乏自己的人格[1]。五四运动后,西方先进思想传入,女性意识觉醒,追求掌控自我命运的权利,但由于各种因素,在追求独立自主的道路上颇为艰难,《围城》中的知识女性渴望冲出牢笼,但最终仍深陷于围城的悲剧中。
一、多样化的知识女性形象
(一)鲍小姐:享乐至上的“海归”新女性
鲍小姐是出现在方鸿渐婚恋生活中的第一位女性,性格放荡、不甘寂寞,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坏女人”形象,杨绛先生说“鲍鱼之肆是臭的”,所以起名鲍小姐。文中描述她没什么美感,引诱方鸿渐,穿着打扮也引起船上人的鄙视。她靠未婚夫资助留洋学医,在从德国返回上海的海轮上与方鸿渐相识。在书中,两人满足了心灵寂寞空虚的需求,也满足了生理的基本欲望的需求,这一需求成就了一段所谓的露水姻缘,但是,这一段姻缘是见不了光,上不了台面,也是短暂的。
鲍小姐是中葡混血儿,生长于澳门,价值观趋向于西化,受家庭环境影响,心眼伶俐,知道快乐要自己找,她愿意为排遣寂寞而和方鸿渐交朋友,并及时行乐,也情愿因为一次出国留学的机遇嫁给替她买单的人,但她和未婚夫之间只有婚姻和金钱的现实交换,而没有爱情,可见她是一位典型的做派西化、追逐物质财富、信奉享乐至上的“海归”新女性。
(二)苏文纨:清高自负的大家闺秀
方鸿渐婚恋生活中的第二位女性苏文纨出场时,作者对其面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无论是从其衣服的考究方面,还是肤色方面以及太阳镜的装饰方面,都让读者对其外貌有了深层次的感知。“身段瘦削,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2]正如作者的话,她不是一个传统女性,穿衣搭配有自己的风格讲究,新派、时尚又透着一股文艺气息,俨然一副有钱人家的博学大小姐形象。从“身段瘦削、轮廓线条太硬、嘴唇显薄”的描写中,作者好似传达出苏文纨刻薄、冷漠、不好相处的感觉。看似单纯的外貌描写却暗示了苏文纨眉清目秀的外表之下顽固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存在,将她恃才傲物,自负虚伪的特点充分显露出来。苏文纨出身官宦富贵人家,自身条件非常优渥却觉得孤独——能够配得上她的男人太少了,竟谁也不敢高攀。在岁月的重压和社会给女性的压力下主动抛出橄榄枝以让方鸿渐有机会带着感激地收下。苏文纨在对方鸿渐的追求中显示出了高度的战略思想和把握全局的天赋,而方鸿渐懦弱无能的性格正好满足她期盼把婚姻权利掌握在手里的愿望。在文中,方鸿渐拒绝了她,但是,她并没有和与之匹配条件的赵新楣缔结姻缘,相反的,她却选择了出人意料的结局,那就是嫁给了曹元朗。她的这一做法不仅是对传统礼数的一种反抗,在很大层面上,也是她不想成为男人附庸的一种抵抗斗争。苏文纨的爱情观与婚姻观是从理性判断出发的,她从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魅力,认为方鸿渐应该欣然地接下她抛来的橄榄枝,这体现出苏文纨作为官宦大小姐的清高自负。
(三)唐晓芙:清纯美好的白月光
方鸿渐婚恋生活中的第三位女性唐晓芙,是一个在读大学生,清纯可爱不虚伪,是方鸿渐心中的完美目标。在描述唐晓芙的形象时,作者提到唐小姐“拥有一张妩媚又端庄的圆脸,上有两个浅酒窝,她的面容似乎是普通女性花费金钱和时间化妆打扮的,面容姣好惹人喜爱,难以忘怀,她没烫头发,没画眉毛,连口红也没擦,安心遵守大自然给的馈赠”[2],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一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位美丽可爱、清纯自然、飘逸的少女的喜爱。在整个文明世界里面,唐小姐真正具有女孩子应有的气质,也是流淌着世俗文明社会中所独有气质的一张白纸。唐晓芙拥有“清纯”的外表,遵循大自然的馈赠,但她并非懵懵懂懂地不加修饰,她身上依然带有都市化的色彩,但不同之处在于她善于利用本身特有的品位来表现出自己的美丽和独特[3]。
苏文纨和唐晓芙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类型。前者是大家闺秀,后者是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其实苏所要找的只是一个结婚对象,而这个结婚对象需要能够被其所控制,而唐所要追求的更是一种具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的爱情。这个爱情应该是完美的。在理想中,任何的风吹雨打都不会很快烟消云散。如果不能够经受住生活,特别是不幸生活的各种考验,那么,无论是爱情也罢,婚姻也罢,都像纸一样的薄,一样的脆。像唐一样,生活在温室里面的瓷娃娃,难以经受得起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所以,她只能够停留在或者说生活在方鸿渐的梦想中。
(四)孙柔嘉:勇敢独立,工于心计的小家碧玉
方鸿渐婚恋生活中的第四位女性。最后和方鸿渐结了婚的孙柔嘉是一个普通的女性,但又极具谋略和勇气。孙柔嘉生于重男轻女之家,成长环境不好,经常受到家里人的冷落,于是她想凭借着读书获得能力在社会上立足,为了工作孤身一人跑去外地教书,在学校里受同学的气,工作上遭受挫折后返回上海,又凭借努力谋到了一个好的工作,可见孙柔嘉是一个具备自主谋事,能够独立生存的女性。从小不被父母重视,她养成了凡事都要靠自己争取的习惯,因此,当她认为找到了一个理想伴侣时,就以装傻的方式把方鸿渐引进了她的婚姻“围城”。她总是把自己柔弱懂事的一面表现在方鸿渐面前,勾起方鸿渐的保护欲,让方鸿渐忍不住去怜惜关爱她,她还设局让同事陆子潇写情书追求自己,然后向方鸿渐寻求帮助并让他出面,最终达到和方鸿渐结婚的目的,可见她是一个有心计谋略的女子。在嫁入方鸿渐家以后,她没有同方家其他两位儿媳一样去做全职太太,而是抵抗封建顽固思想,坚持做一个经济独立的女性,例如在和公公理论时她大声喊道:“我孙柔嘉一个大学毕业生到你们方家来当没工钱的老妈子!哼!你们家里没有那么阔呢。”[2]这既是孙柔嘉内心的声音,也是当时具有独立意识的知识女性的声音。和方鸿渐的情感破裂之后,她没有禁锢牺牲自己,勇敢走出婚姻的枷鎖。比起方家另外两个儿媳,孙柔嘉所具有的现代女性经济独立的特质表现得更为突出。简言之,在寻求自身发展和对婚姻的追求上,孙柔嘉有着睿智的头脑和独立的思想,这体现了她有一种女性生存自保的意识。在女性主义视域下,这一女性生存保障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女性独立意识的苏醒,是那个时代的一种巨大进步。
二、《围城》中知识女性形象的现代意义
在作品《围城》中,其所呈现出来的知识分子具有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思想独立,勇于追求爱情,有力地反击了几千年封建势力对女性的压迫,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在父权社会里,女性被当作一个群体而受到歧视和压制,《围城》里的女性却敢于反抗,冲破种种阻力,与传统文化格格不入地追求自己所向往的幸福人生。这对女性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4]。
(一)女性对经济权和事业权的追求
近代以来,在各种西方新潮思想的影响下,特别是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反封建大旗的高举,女性自身的解放运动在很大层面上掀起了一定的高潮。中国女性通过对这些具有先进意识思想的学习,对自身的个体价值、个体尊严,正在进行反省和升华,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就是自动自发地为自身的权利去斗争。可以说,女性意识正在呈现出萌芽甚至觉醒的局面。
女性通过对先进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内心的渴望在很大层面上成为一种现实。这种现实,不仅体现在依靠自身努力去掌握自身命运的女性意识,在很大层面上,也是与传统文化下的女性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和人格走向。她们运用自身所学来维持生计,她们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的熏陶。孙柔嘉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她跟着男子队伍跋山涉水去工作,毫不畏惧。通过在职场中所承受的同龄人的歧视、同辈人的歧视以及勾心斗角下的忐忑、艰难后的不放弃,以及回到上海之后各种工作所带来的磨难的境遇,她都能够很好地胜任的描写,说明孙已经成为一个新时期的女性。在她的身上,不仅可以看到女性经济独立所带来的人格独立,也在很大层面上呈现出传统女性的一条路,那就是走出经济依附,走向经济独立。
(二)女性对爱情和婚姻主导方的追求
女性冲出“围城”也体现在婚恋意识的觉醒上。她们不再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观念所捆绑,而是渴望独立地选择结婚对象和把握婚姻里的主动权。其中苏文纨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苏的择偶标准相对比较明确,她的性子较为软弱,容易控制比她较差的人,赵新楣无论是在家庭背景方面,还是在个人条件方面,相对来说,都与之保持一致。所以找不出任何的成就感与价值感。但是,方鸿渐只是一个小乡绅的孩子,只是一个名不副实的博士。这一点能够让她了解自身的可控性。苏文纨知道其底细,断定能很容易地控制方鸿渐和她的婚姻。在和方鸿渐的恋爱失败后,最后选择曹元朗婚配,因为曹元朗可以让她在征服方鸿渐的败北中重新树立自信心,更为重要的是曹元朗愿意做她的陪衬,满足她期望婚后依然能够高高在上的愿望,这完全符合苏文纨对婚姻的要求[5]。
具有自主婚恋意识的女性还有唐晓芙,她和方鸿渐在一起时不在乎方鸿渐的家世背景和现实因素,而只追求心中理想的爱情,但因方鸿渐隐瞒了恋爱史再加上苏小姐从中搅和的原因,从方的恋爱史上可以看到,两人从破裂到最后的分手以及对爱情的放弃,在很大层面上都呈现出一种对传统婚恋模式束缚的反抗,是新女性形象的代表之一。同时这也表现出钱锺书先生对于新女性一定程度上的肯定与赞许。中国传统道德规定女性在感情中保持含蓄内敛和被动,而《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却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苏文纨和唐晓芙在积极追求爱情的时候也用过不少“小诡计”,这种小诡计也代表着女性在婚恋意识上的进步。
总的来说,这些女性显示了她们独立把握自己命运的不同态度,处于那个时代的领先地位。这种独立意识不仅体现在摆脱父权的统治,在很大层面上,也是走出自身的围城,走出自身周围世界所编就的牢笼,用自己的努力去开辟新天地,逐渐地把握人格命运以及恋爱婚姻的主动权。但是,经济独立和婚姻的自主,并不代表完整地走出围城,在很大层面上,还与时代的环境有着内在的关联。《围城》里的女性根本上仍未逃脱婚姻的笼子,事实上反映出了中国封建传统思想文化的根深蒂固,也表达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批判和谴责。即使她们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思想,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固执保守,在现实的逼迫下无力摆脱,最终成了父权制度下的牺牲品,使得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女性解放只可能是暗潮汹涌,不可能成为主流并最终被扼杀在摇篮里。
三、《围城》中知识女性形象现代意识的
不彻底性
(一)物欲追求和依附男人
鲍小姐把结婚看成是一种投资,她期待着通过嫁个好老公来实现理想的生活,从一出场的穿着打扮就能看出她是一个有浓厚反叛意识的女子,实质上还是享乐主义和封建思想的交融,心中依然抱有对传统父权之恐惧和对男性之附庸。她视婚姻为物质满足的载体,依靠未婚夫出资留学而彻底依附于男性生存,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解放,甚至将来会在婚姻里迷失自己,为婚姻所羁绊,也终究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和自由。
(二)困住他人與个人的自由理想追求
从环境中来看,自力更生和经济独立,并不代表女性的完全独立。苏文纨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完全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创业,可以选择不婚或者慢慢寻找相守一生的人,但资格优越的她还是出现了恐慌,究其根本还是封建思想的残余。受封建思想的禁锢迫切需要婚姻来维系她的女性尊严,她难以获得婚姻中幸福、自由、平等的感受,困住了别人也困住了自己。因此,在很大层面上,她们难以摆脱传统的习俗所带来的压力。那种婚姻中的幸福、平等的感受让她们难以自拔,更让她们深陷其中。
而孙柔嘉虽为务实的独立者,却同样未能彻底脱离对男人的附庸。杨绛曾说:“她最大的成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孙柔嘉苦心孤诣、投其所好,博得方鸿渐的喜爱,并且结婚。但是,她自身的心机以及她所谓的步步设计,最终还是被方鸿渐所发现,这为两人的婚姻蒙上了很大的阴影。
还有些是女性对自己的无情压迫,她们身处绝境,却完全认识不到自身所处的险恶处境,不将自身的不幸福归结于男性优势与社会所迫,而总是从自己身上找突破口,这样做本身就没有出路可言。大部分女性对自己的穿着、教育程度和个性都会严格要求,实际上这已充分说明女性的劣势,当男人对她表现出不感兴趣的时候,女性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这样的错误揽给自己或同性别的女性情敌。其实,由《围城》也不难发现,每个女性角色都有自己心目中合格的标准,总是在与周围出类拔萃的女人攀比,试图去探寻更高水准的女性人生,这是那些拥有高学历却无法意识到自己境遇的女知识分子们的可悲。
在整个围城中,无论是在自我命运的掌控方面,还是在女性的意识觉醒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或者说是有一定的弊端和不足的。她们的进步与传统的旧思想之间还有着一定的中间地带,她们困于人,也困人,她们在婚姻中控制别人也被别人控制。在所谓的围城中不断突围,又重新陷入了新的围城。这就是那个时期女性的悲哀。因此,对于新时期女性来说,思想独立、人格独立仅仅是表现,在很大层面上,还需要不断地从自我的追求出发,敢于突破,特别是性格方面的短板和弱点。如何使女性真正实现经济独立、思想自由、灵魂充沛,是时代的话题,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去思考、去努力做的事情。女性的发展之路艰辛漫长,需要群体的共同努力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韩丽.《围城》知识女性形象的启示[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5):192-193.
[2]钱锺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3]杨新生.《围城》中知识女性的现代思想意识及其悲剧根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05):166-168.
[4]任晓娟.《围城》的女性叙述话语浅析[J].陇东学院学报,2021,32(04):29-32.
[5]张彦芸.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J].青年文学家,2021(18):
120-121.
作者简介:
孟轲轲(1998-),汉族,女,陕西商洛人,兰州交通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