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宋伟锋
近年来,海宁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统筹推进国土空间优化、耕地保护提升、生态环境修复和农业产业发展等工作,构建“农田集中连片、农业规模经营、村庄集聚美丽、环境宜居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高水平保护,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今年以来,完成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15544亩,垦造耕地664亩,建设用地复垦1171亩,居嘉兴前列。
▲海宁市马桥街道民胜村等3村“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项目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结合自身区域特色及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科学指引规划功能分区,探索打造适应农业经济开发区、国际花卉产业园、特色农业乡镇三大优质高效发展平台的耕地保护分区,推动优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多田合一”,构建层层套合的“金字塔型”耕地保护分类体系,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0.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25.53万亩。截至目前,海宁市42个行政村已完成村土地利用规划或“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通过项目实施预计新增耕地指标13770亩。
聚焦“耕地利用破碎化、村庄用地无序化、生态质量退化”治理,通过耕地功能恢复、耕地质量提升、建设用地复垦、农田设施配套等土地综合整治,改变以往点状插花式治理模式,以百亩田、千亩田、万亩田为单位划定区域,将原本碎片化的零星地块整合成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归并提质。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千亩方5个,万亩方1个,形成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1.91万亩,项目区内耕地块数由443块减至312块,同比下降41.98%;平均单个片块面积由29.78亩升至61.22亩,同比增长105.58%。
结合绿色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和农田退水“零直排”等项目,探索应用环境友好型设计、绿色施工和低碳材料利用技术,推广节水型灌溉系统、生态沟渠、透水道路等生态型施工工艺,大力推进农田水利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田间道、生产路布局,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实现田、水、路、渠、林等要素的系统重构与提升,改善农田生产环境。如周王庙镇通过采用“稻田+生态沟渠+生态调蓄塘+三池两坝+受纳水体”的全封闭模式工程,构建生态岸坡缓冲带,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
成立粮油专业联合社,发动、引导农户将土地综合整治打造的集中连片耕地进行统一流转,统一管理。通过农村集体投资、引入社会资本,集成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形成“联合社+耕地”模式,将原来低效的种植大户变为联合社的“车间主任”,实现化零为整,全面激活土地要素资源。如盐官镇钱江潮稻米全产业链项目,通过与盐官镇15个行政村签订合作协议,集中流转耕地1.37万亩,预计每1000亩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个,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加6万元以上,带动相关种植及社会化服务工作人员就业约200人。
依托数字化改革,重点打造“农事管理服务中心”与“未来农场”,改变了传统农业经验模式,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耕地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病虫害等重要参数“一屏掌握”,为统防统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招引高效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式农业,实现生态资源的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2022年,海宁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2.89亿元,同比增长7.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777元,同比增长5.2%,总量列嘉兴第一。
鼓励村级集体围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参与“村村抱团”项目,把指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该市首个市级“飞地”抱团项目建设175亩共富科创园区,由59个年收入低于120万元的村复垦盘活各自存量建设用地,异地置换以“飞地”抱团形式统一建造标准厂房及配套公寓,通过“固定回报+浮动”方式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抱团之一的双喜村当年就收到了投资额10%(约70万元)的固定收益。
全面推行“耕地智保”应用场景,根据耕地资源一本账、高清影像数据和铁塔站点分布制作一张底图,通过铁塔高位视频闭环管理耕地,布设高空高清摄像头,覆盖全市重点耕地集中区域26.36万亩,实时监管覆盖率达到95%。同时全面推行“田长制”,建立由211位市、镇、村三级田长和557位村级巡查员的田长制队伍,明确各级田长职责,按照“人田对应”将监管录入“耕地智保”场景,推动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攻坚常态化。截至目前,已累计巡查38776次,其中村级田长2618次,村级巡查员36158次。
通过持续开展土地整治,积极拓展补充耕地来源,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将挖掘出的空间与指标按照“精准配置、突出重点、节约集约”的原则,聚焦光伏能源、智慧医疗、新能源储能产业等主导产业,对照重大项目用地要素保障作战图和重点招商项目清单,通过靠前指导服务、容缺审查受理等方式确保重大项目应供尽供、应供快供。截至目前,完成新出让工业项目供地37宗2170亩,批准地下空间开发143.32万平方米,其中50亩以上大项目14宗1515亩,实现100%标准地出让。海宁正泰太阳能、浙江晶科能源、海宁立昂东芯微电子等17个项目入选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其中德业新能源入选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预计可获得用地指标奖励68亩。
依托“耕地智保”应用场景,构建耕地保护全生命周期、全流程覆盖的耕地监管体系,充分发挥“人防+技防”最佳效能,强力推进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攻坚行动,实现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明确耕地后期管护要求,经验收合格的项目,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应根据签订的后期管护三方协议,及时发包,并持续保持种粮属性和耕种状态,严禁弃耕、抛荒等行为。同时,严格落实“三倒查”机制,坚持以问题“月清”为底线,从严打击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稳妥处置历史违法用地,定期通报整改查处工作进展情况,对问题重点镇(街道)开展“警示提醒”,切实抓好整改查处工作落实,及时消除违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