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音 穆广琴 杨涛
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能够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废物以及毒物,同时重吸收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对于维持身体正常状态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已逐渐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然而当前人们对于肾的认识远远不够,对于肾脏疾病的认识也比较缺乏,为了保证身体健康,认识肾脏、保护肾脏健康已经刻不容缓!
肾脏是位于人体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的器官,为成对扁豆状,红褐色。正常人体中,肾脏长度约为10~12cm,宽为5~6cm,厚为3~4cm,重量大约为120~150g。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肾小球与肾小囊共同组成了肾小体。
(1)排泄体内代谢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人体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人体不需要的甚至有害的物质,一小部分可通过胃肠道排泄,其余绝大多数都需要依靠肾脏代谢后排出体外,以此来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正因为如此,人们在使用一些化学药品导致中毒时,就会损害肾脏。当肾脏发生病变时,人体内有害物质及代谢物质的排泄也会受到影响,各种废物在体内聚积,长此以往会引起各种病症。
(2)生成尿液,维持人体水的平衡。肾脏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生成尿液,在人体正常运行过程中,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因压力的关系会滤出一种和血浆一样,但不含蛋白质的液体,即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可将其中绝大部分水、部分盐和全部的糖重新吸收,送回血液中。剩下的含有残余物质的浓缩液体,也就是尿,尿液约占原尿的1%。肾脏能够生成尿液,而通过尿量比重也可判断肾脏功能状态,一般来说,尿液比重过低、过高或尿量过多、过少都可能出现肾功能问题。
(3)维持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肾脏对体内的各种离子(电解质)具有调节作用,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等,可通过调节作用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而这些电解质平衡对于体液渗透压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肾脏还能够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肾脏能把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同时也可以控制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的比例。当体内任何一种物质在血液中增多时,肾脏就会将增多的部分排出,同时还能够制造氨和马尿酸,更好的维持和调节酸碱平衡。
(4)调节血压。肾脏分泌的肾素会使人的血压升高,同时,肾脏分泌的前列腺素又能够使血压下降。前列腺素主要通过增加肾皮质血流量,促进利尿排钠,减少外周血管的阻力,扩张血管,以发挥降压的作用。
(5)促进红细胞生成。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中,能够促进原始红细胞分化和成熟,加速血红蛋白、红细胞生成,还可促进骨髓网织红细胞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当肾脏出现问题后,就容易诱发贫血。
(1)肾结石,是指发生于肾盏、肾盂及肾盂与输尿管连接部位的结石。
(2)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以及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可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
(3)慢性肾小球肾炎,常被称为慢性肾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不同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4)肾病综合征,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综合征。
(5)肾囊肿,是肾脏内出现大小不等的与外界不相通的囊性肿块的总称。常见的肾囊肿有单纯性肾囊肿、获得性肾囊肿等。
(6)高血压肾病,系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同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
(7)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属于临床常见和多发的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几种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1)水肿。水肿是肾脏疾病最明显的特征。肾脏是人体代谢水的重要器官,当肾脏出现病变时,水就会蓄积。如果发现眼皮浮肿、双脚双腿浮肿等,应警惕肾脏疾病。
(2)尿量发生变化。正常健康人的每天排尿量为1000~2000ml,尿量变多或者变少都有可能是肾脏疾病的表现。
(3)尿液性状改变。正常人的尿液颜色是透明的浅黄色,饮水较少或者晨起第一次排尿颜色会稍深。如果发现尿液颜色发红,或者泡沫较多,应及时进行肾脏检查,排除相关疾病。
(4)腰痛或乏力。肾区酸痛不适,隐隐作痛或持续性钝痛,应提高警惕。肾功能减退会导致一些有害物质蓄积,酸碱代谢失衡,进而引起乏力症状,而且这种乏力感无法通过休息得到缓解。
(5)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甚至厌食等,除了要看消化科,还应排除肾脏疾病。
(6)贫血。肾脏除了排泄废物的功能,还具有内分泌功能,能够分泌造血激素,因此当肾功能发生损害时,也容易造成贫血。
(1)有明显肾病家族史的人群。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肾脏疾病,那么,该类人群的肾脏疾病患病率会明显高于正常人。
(2)代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均可能导致肾功能发生病变,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引发肾脏疾病的风险较大。
(3)患传染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人群。如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肝病等,其患肾脏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4)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长期抽烟、酗酒、熬夜,会对肾脏功能产生损伤,可进一步发展进而引发肾臟疾病。
(1)健康饮食。钠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同时饮食中的盐分95%都需要依靠肾脏代谢,摄入盐过多也会增加肾脏负担。因此,日常饮食中,应坚持清淡饮食,减少钠盐及鸡精、味精、酱油等含钠量较高的调味品的摄入量,合理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2)合理用药。很多感冒药、镇痛药、抗生素、中药等都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应避免滥用这类药物。
(3)戒烟戒酒。吸烟会影响肾脏供血,当流入肾脏的血液减少时,就会对肾功能造成损害。饮酒对于肾脏也具有较大伤害,尤其是高蛋白饮食的同时喝啤酒,容易增高嘌呤,产生高尿酸血症,进而诱发痛风,增加肾脏疾病的患病风险。
(4)多饮水。多喝水而不是饮料,饮料中含有的果糖在体内分解过程中会直接产生尿酸,增加了内源性尿酸的来源。同时,果糖还会减少肾尿酸的排泄,造成体内尿酸进一步升高,对肾脏产生较大负担,造成肾脏损害。
(5)积极控制体重。一般,肥胖人群患肾脏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4倍,因此,我们在生活中需要控制体重。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控制饮食等方式来将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避免盲目节食或滥用减肥药。
(6)控制血压、血糖。糖尿病、高血压是引起肾脏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疾病,将血糖和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其对肾脏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