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小学毕业,我如愿地成为二中的学生,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可是开学初,快节奏的初中生活、陌生的同学、增多的课程,都让我觉得难以适应。尤其是我因小事还和同学发生过矛盾,更让我的苦恼增加了几分。(运用对比手法,“梦寐以求”后的“苦恼”自然让人更加失望。文章首段欲扬先抑,种种不愉快让自己苦恼的心绪陡增。)
而不久后的军训,让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炽热的太阳,还是艰苦的训练,都没能让我屈服。这要感谢班主任老师,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你可能不那么优秀,但一定不要放弃努力。每个人只要努力,都能做最好的自己,不求完美,只要尽力。”军训的时候,同学们人人尽力,老师日日鼓励、时时鞭策。我的心情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忘却了烦恼,取而代之的是不服输的心态。(一个“悄然”看似不经意,而小作者的独具匠心恰在于此。心绪的变化总是不知不觉的,内心的改变就是老师潜移默化的结果。)
早自习时,我重点背诵老师多次强调的知识点。晚自习时,我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回到宿舍,再把课堂笔记重新整理一遍,认真复习。剩下的时间就要预习第二天所学的内容。(每天晚上的“计划”正是“我”变化的具体表现,上文有结果,下文是具体表现,文章,结构紧凑。)
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學习任务重,难度增加,问题也就出现了——晚自习做不完作业,回宿舍趴在床上做,再想复习就没时间了;如果坚持复习完,就得熬到深夜,第二天上课会头晕无力。这样一来,我的计划全乱了,心里也有几分焦躁。我努力地调整,尝试着把作业时间分散到课间。(文章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出现了新的插曲——计划乱了。内心虽有几分焦躁,但是“我”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进行了新的尝试。行文有波澜,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慢慢地,我找到了节奏。上课时,我紧紧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生怕错过每个细节。课下,我很少跑出教室,或背上几个知识点,或做完每日一题。我在背诵知识点的时候,习惯性地整理在一张纸上,晚自习下课排队回宿舍的路上或者在食堂开饭前拿出来背,午休的时候我也会学上半个小时。(这段文字读来令人感动,如此有计划,如此自律,碎片时间的利用让忙乱的学习变得有序了,而这一切都源于“我”的不服输。)
毫不夸张地说,除了吃饭、睡觉、跑操,我几乎都在学习。这样的生活很累,有人觉得青春就是用来享受的,我却觉得青春是用来拼搏的。(议论水到渠成,以对比手法揭示了“我”对青春的理解。)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付出的辛劳,我能做的就是回报他们一个好成绩。天道酬勤,期中考试我的成绩名列前茅。(运用心理描写,写自己努力的原因。)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中有一句话我很欣赏,他说:“一片用努力换来的面包皮比一桌继承来的酒席好吃得多。”我的努力,让我看清了远处的灯塔。奔走在漫漫时光中的我渐渐褪去了青涩,我相信自己终究会成为故事里的主角。(引用《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名言抒发情感,写自己努力后的蜕变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充满了无限的力量。)
让寒冷的冬天为我做证,让奔跑的脚步为我做证,让付出的汗水为我做证,自强不息,彼岸花会开!(长短句组合,富有节奏感。)山河为证,从此山高不阻吾志,涧深不断吾行,流年不毁吾意,风霜不掩吾情,纵然前路荆棘遍野,亦将坦然无惧,仗剑前行。(结尾金句频出,抒情议论,卒章显志。)
点评
总评 小作者叙述自己初中生活的难忘经历,语言朴实自然。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片段,恰是“我”蜕变的原动力。文章行文有波澜,语言富于变化。引用《大卫·科波菲尔》中的话,含蓄地表达“我”拼搏后的喜悦之情。结尾堪称点睛之笔,仿佛大餐的最后一道菜,议论抒情颇具味道,笔法凝练富有哲思,调节了前文舒缓的节奏。热情的语言、蓬勃的力量,让读者沉浸其中,产生极强的共鸣。
(讲评教师 李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