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鹏
一届一届的亚运会,已经成为过往,留在我们心里的,有太多的精彩瞬间,有太多的情感交集。一届一届的亚运会,不单是一场赛事,一种较量,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
在杭州亞运会的赛场上,每天都演绎着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成功者到底是依靠什么而成功的,失败者又是因为什么而失败呢?成败的背后都有因果。学习的过程和备战亚运的过程是相似的。亚运赛场的比拼与中考也有相当多的共性。世界上知识各不相同,但智慧却是相通的。在亚运赛场上,为了争夺最高荣誉而上演的一幕幕精彩对决中,有很多值得感悟的关于学习和人生的智慧。
对中学生来说,亚运会的每一场比赛都会带来无限的感触和感悟,要将这些感受变成学习的动力,还是要像亚运健儿那样,从行动开始。我们不仅要品味亚运,更要在激情的享受中,完成对作文素材的积累与提升。
一、点火,每一个梦想“永存”
由上亿网民进行线上“数字火炬”接力形成的“数字人”,和场内的火炬手一起“数实融合”,共同点燃了杭州亚运会主火炬。通过区块链技术,来自五湖四海的“数字火炬手”点火的瞬间被永久保留。这一刻,亚洲人民心手相连,穿越网络虚拟空间,跨过地理限制,将共同的心愿聚焦在亚运圣火之上。“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古代诗人的梦想,在点燃亚运火炬时有了独特的呈现。
【多维解读】数字火炬手点燃主火炬更是“心心相融,爱达未来”的生动体现。线上火炬传递启动,整个活动参与总人数突破1亿,意味着超过1亿人共同点燃了亚运会主火炬。这些“小人物”,就是数字火炬接力中那一个个光点,就是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上持炬前行的勇士。他们是体育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最好的诠释者。他们代表着全亚洲每一个为了美好生活而默默努力的你、我、他。
【适用话题】默默奉献 科技强国 开放与梦想 数字赋能
二、亚运赛场上,观众的掌声配得上一块“金牌”
9月24日晚,杭州亚运会女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现场,当中国选手李冰洁率先触壁时,位于1道的越南选手距离游完全程还差100多米。虽然落后很多,但是现场观众并未催促,而是齐声为她加油。当她即将触壁时,现场更是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作为“观众”的冠军李冰洁,也与现场观众一起为她鼓掌。随后,这位越南运动员的坚持和观众对她的鼓励在网上引起热议。有网友认为,虽然她是倒数第一,但她更是亚洲第八。和这位网友一样,昨晚的杭州观众也是有格局的。他们除了为中国运动员欢呼呐喊,也为最后一名运动员鼓劲加油,杭州观众的表现充分体现了体育的开放与包容精神。
其实,这并不是亚运会开幕以来,杭州观众第一次被点赞。开幕式上,当只有寥寥数人的叙利亚代表团出场时,现场观众为这个还处在战乱中的国家的运动员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呐喊声。同样,观众们也把一样的待遇给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代表团,这是他们对这些勇敢而顽强的国家的尊重,也是对这些国家参赛运动员体育精神与奋斗不息态度的赞美。
【多维解读】杭州亚运会的宗旨是“和平、友谊、进步、发展”,旨在通过体育活动,促进亚洲各国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这些运动员为了同一个梦想而来。他们积极参与,认真备战,付出了无数汗水,值得我们为之赞叹。不论胜败,都尽力而为。这些运动员在杭州的经历一定会成为他们美好的回忆,而这届亚运会现场观众的表现也一定会被铭记。观众们在亚运会上表现出的热情好客和体贴包容,也配得上一块“金牌”。
【适用话题】包容心态 鼓励赞许 亚运精神
三、“厚厚的老茧”闪耀青春奋斗光芒
9月24日上午,在杭州富阳水上运动中心举行的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比赛,产生了杭州亚运会的首枚金牌。中国选手邹佳琪、邱秀萍获得冠军。
邹佳琪是一名“00后”,在获得杭州亚运会金牌后,她和队友邱秀萍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展示了手上厚厚的老茧。邹佳琪的父亲说:“(孩子的)一双手比我们的都苍老,怎么会不心疼。”赛艇是主打体能的项目,日复一日的训练,让邹佳琪的双手遍布各种伤疤,老茧长了一层又一层,血泡破了又磨出新的……可想而知,她平日训练时有多么艰苦,又是多么努力——这正是她走向冠军之路的通行证。
【多维解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伤疤、老茧是运动员们“最美的勋章”,记录着运动员超过常人的付出和他们坚韧不拔的奋斗足迹,见证了他们的成长。邹佳琪的“苍老的手”,闪耀着青春奋斗的光芒,说明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打动人心不止于这些优秀运动员手上、脚上的伤疤、老茧,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的只争朝夕、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精神。
【适用话题】自强不息 超越自我 人生价值 青春光芒
四、汪顺:梦想就是水中引擎
在东京奥运会的“蓝色赛场”上,中国选手汪顺在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以1分55秒打破亚洲纪录,夺得金牌,成为首位获得该项奥运冠军的中国选手,让世界都记住了他的名字。然而,冠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往往伴随着艰辛坎坷,汪顺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竞技体育的残酷与魅力所在。
《杭州亚运》专访中国游泳运动员、奥运冠军汪顺,一同走进荣耀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见证为了实现梦想而爆发的勇气与能量。汪顺从6岁开始学游泳,到27岁登上东京奥运会最高领奖台。20多年时间里,这个与水结缘的游泳老将,始终把最多的时间都花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在游泳池里,基本上每天泡6个小时。”汪顺曾粗略算过,他的日常训练量达到上万米。泳池之外,等待他的还有更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手上还留有最新训练磨出的水泡。荣耀背后,是汗水与艰辛的堆砌,而伤痛终究会成为勋章,鞭策勇者前行。杭州亚运会也给了汪顺更清晰的备战目标。
【多维解读】冠军之路对于汪顺来说,充满坎坷。这些年经历的种种低谷,仍历历在目。然而,成为冠军的梦想就像引擎,为他提供了澎湃动力。不管状态是好是坏, 汪顺的目标永远就是站上最高领奖台。所以在过去这些年,所遇到的低谷和坎坷,都成为帮助他成长的垫脚石。
【适用话题】永不言败 追求卓越 目标不变,步履不停
五、致敬!每一位亚运志愿者
金秋时节,秋风送爽,瓜果飘香。9月23日,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杭州体育场拉开帷幕。15个比赛日里,杭州亚运会将产生多达481枚金牌,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一万多名运动员蓄势待发。为了成功地举办这届亚运会,组委会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招募志愿者,经过层层筛选,全国共有3.76万名志愿者参与杭州亚运会志愿服务。颁奖引导、卫生清扫、现场救护、现场翻译等都离不开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没有工资报酬,只有少量的生活补助,可他们依旧无怨无悔地参与整个志愿活动,他们“顾大家舍小家”的志愿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多维解读】亚运会志愿者是流动的“中国风景”。亚运会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志愿者的辛勤与汗水,是他们无私奉献,把中国人民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世界。亚运会是中国的对外窗口。志愿者们明白,他们代表着祖国,他们用文明丈量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完善自己,成全亚运,成为“中国风景”,值得人们尊敬。我们要心怀感激之情,感谢这些志愿者的辛苦付出。
【适用话题】中国精神 无私奉献
六、杭州亚运:高科技的巅峰盛宴
智能,是杭州亚运会的鲜明标志之一。
办赛端,数字办赛平台“亚运钉”大显身手——赛时将实现数十万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织在线、沟通在线、业务在线”大协同。“一部手机掌上办赛”,为未来筹办大型赛事树立智能化协同样本。
参赛端,数字参赛服务平台“杭州亚运行”如影随形——手机一键查询成绩,选手们可随时随地获得新闻资讯、翻译热线等便捷贴心的“指尖服务”。
观赛端,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方便快捷——打通各类亚运场景,集成各类城市服务,为观众提供购票、出行、观赛、住宿、用餐和旅游等多项服务。
一项项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技术应用,为杭州亚运会装上科技之眼、创新之翼,绘就体育与科技交汇的智能圖景,呈现别具一格的亚运风采。
为更好地保护运动员安全,浙江工商大学文体中心体育馆铺设具有减震效果的悬浮式专业运动地板,在身体碰撞激烈的手球比赛中减少对运动员的伤害;塘栖盲人门球基地在门上安装自动感应的语音播报器,帮助视障运动员判定方位……
为更好地帮助裁判公正判罚,羽毛球馆配备20台4K高清摄像机和1台VR相机,定格运动员不同角度的动作、生成360度回放特效;运用AI裁判评分,通过AI红外追踪技术,将选手的每个动作实时转换成三维图像,对选手的各项身体参数和动作角度进行分析、打分……
【多维解读】这些科技不仅提高了比赛的公正性和安全性,也让观赛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随着科技应用的深入,我们也需要对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关注和监管,以确保科技的合理应用,让科技真正成为推动体育赛事发展的力量。
【适用话题】科技赋能 活力无限 创新不止 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