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星 韩晶
摘要:“趣城”是由张宇星博士和韩晶博士共同提出的城市设计新理念和新方法。“趣城”的核心思想是期望从微小而有趣的地点塑造开始,通过策略性、系列化的“城市针灸”行动,来激发整个城市的活力。趣城工作室是一个以“趣城”理念为核心的研究、实践机构,专注于城市微更新和城市策展,近年来创作了一系列重要作品,获得了广泛认可。
关键词:城市微更新;城市策展;趣城计划;趣城地图;趣城工作室
Abstract: " Q-TOWN " is a new concept and method of urban design jointly proposed by Dr. Zhang Yuxing and Dr. Han Jing. The core idea of " Q-TOWN " is to start from the small but interesting location shaping and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the entire city through strategic and serial "urban acupuncture" actions. ARCity Office is a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stitu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 Q-TOWN " as the core, focusing on urban micro-renewal and urban curation, and has creat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works in recent years, which have been widely recognized.
Keywords: Urban Micro-Renewal; Urban Curation; Q-TOWN Project; Q-TOWN Map; ARCity Office
2009年12月,深圳市出臺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11号),标志着深圳全面进入以存量发展为核心的城市更新阶段。在深圳城市更新办法中明确提出,城市更新主要包括拆除重建、综合整治和功能改变等三种类型,其中,综合整治和功能改变类正属于城市微更新范畴。由于深圳现存有大量城中村,并有接近一半人口(约900万人)居住、生活在城中村,因此,有关城中村的城市微更新就是深圳城市更新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探索以城中村为主要对象的城市微更新理念和方法,以系统化激活城市地点的微更新系列项目——“趣城计划”应运而生。另一方面,伴随着深圳从经济特区向超级大都市转型,以“城市策展”为核心的城市空间文化孵化与培育工作,也正方兴未艾。在长期的城市更新实践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城市微更新与城市策展的融合也许是未来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新范式。这种新范式同时包含了空间创新与内容创新,能够把城中村、历史遗产地区、旧工业区和旧居住区等转化为充满活力的新场景。
1. 趣城计划
2010年,笔者张宇星时任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城市设计处处长,发起并主持实施了“趣城计划”(Q-TOWN Project)。趣城计划旨在找出一条针灸式城市设计的可实施路径,创造有活力、有趣味的深圳。趣城计划主要包含三部分:一是“趣城地图”;二是“趣城-美丽都市计划”;三是“趣城-社区微更新计划”。
1.1 趣城地图
1.1.1 《趣城-深圳城市设计地图》
如何寻找深圳有趣又具有文化内涵的地点,在繁忙的都市生活当中找到好去处?《趣城-深圳城市设计地图》(中国地图出版社,2012年出版)通过收集整理城市中能体现趣城精神的空间和场所,使更多的市民可以加入到趣城生活中来,体验城市乐趣,同时发现更多城市里不为人知的有趣地点。《趣城-深圳城市设计地图》(图1-2)是深圳乃至全国首份以广义城市设计为主题的“城市行走”(city walk)地图,它从城市设计角度对深圳开展了全面的调研、梳理,通过收集整理深圳优质自然、人文景观和标志性建筑等资料,并用手绘地图的方式,将这些元素汇集在一张图纸上,使读者更直观深入地了解城市,发现和体验身边隐藏的美。
展开手中的趣城地图,有趣的文化建筑、活力的公共空间、宜人的自然景观、前沿的创意园区、多样的休闲场所等,都一一浮现在读者眼前,让观者瞬间变成“老深圳”,轻松发现“新深圳”。地图以深圳全市为范围编制,收集整理城市各类特色地点,共分成六大类型:公共开放空间、自然开放空间、城市建筑空间、人文历史空间、城市创意空间及休闲活动空间,并细分为特色滨水空间、特色街道街区、特色纪念标志物、古村落、宗教祠堂建筑、历史建筑等26小类。
地图编制过程中,先初选了近2000个独特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地点,包括重要的城市景观点、观景点、自然景观地区(地质遗产、郊野公园、市政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滨海休闲带、绿道网等)、人文景观地区(标志性建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名人故居、考古遗迹等)、公共文化景观(科学馆、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大型画廊、剧院、画家村、艺术区、创意园、具有特色的体育场馆等)、公共娱乐休闲地点(游乐园、主题公园、独特的广场、公共空间等)、步行街区等。最终精选出461个有价值、有趣、具有代表性的空间,最终形成一个可供人直接感知这个城市的立体地图。
1.1.2 《趣城-深圳建筑地图》
《趣城-深圳建筑地图》(海天出版社,2014年出版)是一本以建筑为主题的趣城地图。在前期摸底调研、建筑分类筛选、建筑信息汇编的基础上,通过公开征集、专家研讨、公众评选形式,筛选出299 个入选建筑。其中的建筑,既有万科梅沙中心这样的大师作品,也有上海宾馆这样有深刻集体记忆的标志性建筑;既有独具特色的工业遗存,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古建。时间上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发展阶段为主(截止2013年),并部分涵盖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前的一些历史建筑。空间上跨越深圳10个行政区,西到新启用的深圳机场T3航站楼,东至大鹏地质博物馆,北到龙岗老墟镇,南到蛇口原广东浮法玻璃厂。《趣城-深圳建筑地图》(图3)首次尝试以专业化的视角遴选建筑,并以公众化的语境介绍建筑,为人们提供了一本具有深圳本地特色的建筑档案和建筑导览地图。
1.2 趣城-美丽都市计划
“趣城-美丽都市计划”首次提出了“趣城”的概念,并提出了与趣城概念相关的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城市设计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2.1.1 《趣城:深圳美丽都市计划》
《趣城:深圳美丽都市计划》是“趣城计划”的关键内容,核心思想是通过“针灸式城市设计”的地点活化,来带动整个城市的整体活力。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1)趣城价值目标;(2)趣城案例库;(3)趣城创意地点策划提案;(4)趣城项目实施策略。地点活化的类型包括六大类:特色滨水空间、特色公园广场、街道慢行生活、创意空间、特色建筑、城市事件。经过现场调研和反复梳理,最终形成约100 个创意地点策划提案(图3)。
《趣城:深圳美丽都市计划》的价值目标,旨在通过针灸式城市设计实现公共空间的四种属性,即:功能性、可达性、舒适性和社会性。比如,针对舒适性的问题,根据深圳多雨炎热的气候特点,提出了全天候风雨长廊计划,连接公交场站、地铁站以及大型公共设施,为市民遮阳挡雨;在某些提案中,针对功能性问题,提出城中村的微改造方式,并通过拆除一些建筑物来打造开放的社区公园;针对社会性问题,提出城市空间变奏的设想,将某一种功能空间在特定时间转变为另一种活动功能,实现城市功能的活化;针对步行可达性的问题,提出了公园边缘柔化计划,去除围墙和篱笆,增加多个出入口,让公园真正融入城市等。
《趣城:深圳美丽都市计划》的实施策略包括:结合法定图则、城市更新或土地整备规划,对计划中的有价值空间进行预留和预控;结合年度计划对项目进行直接落地实施策划;通过容积率奖励、利益平衡等方式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加入计划实施;将风雨长廊、连廊建设等公共空间直接纳入土地合同、规划许可等内容,要求开发主体主动予以实施等。
因其创新性的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体系,《趣城:深圳美丽都市计划》荣获了“2013年度全国優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城乡规划类)”。
2.1.2 《趣城盐田》
自2014年7月开始启动的《趣城盐田》,是《趣城:深圳美丽都市计划》在城市地区层级的实践示范项目。《趣城盐田》主要包括艺术装置、小品构筑、景观场所三大类计划,共50个项目,其中,艺术装置类包括“动画嵌板”等11个创意地点策划提案,小品构筑类包括“风生水起”等21个创意地点策划提案,景观场所类包括“海景路集装箱创意街”等18个创意地点策划提案(图5-6)。
《趣城盐田》具有三个特点:(1)通过“场所”激发“活动”。针对盐田的特征,提出了系列针灸式城市设计的具体地点及创意设想。以公共空间为突破口,通过“点”的力量,借助小地点和场所的营造,吸引人们的参与,增加城市活动,激发整个区域的活力;(2)动员了建筑师、艺术家们参与其中,特别是深圳六位年轻建筑师——张之杨、张健蘅、冯果川、杨小荻、陈泽涛、陈寿恒的加入和支持,使得《趣城盐田》一期项目得以圆满实施;(3)与区政府投资计划进行了结合。《趣城盐田》从开始就定位为与区政府的投资计划相结合,同时也获得了盐田区政府的高度认可,保证了项目较强的可实施性。《趣城盐田》的实施是一次创新,意义不在于简单地城市设计,而是一种实施路径的探索。为加强项目编制统筹协调,顺利推进相关工作,由区前期办作为项目牵头单位,负责做好与区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区发改局负责该项目立项等工作,区财政局负责做好资金保障。盐田区前期办的核心工作在于确保项目的落地,把方案变成实际项目。
1.3 趣城-社区微更新计划
“趣城-社区微更新计划”是“趣城-美丽都市计划”在社区层面的实践探索,是一种贴近生活末梢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微小介入,通过对社区里的小广场、小公园、指示牌、垃圾桶等的微改造,将消极地点变有活力的场所,慢慢积少成多,就可以让整个社区变得更有魅力、更有趣。
2.2.1 《趣城(蛇口)社区微更新设计》
“趣城-社区微更新计划”自2017年7月开始启动,其主要实施策略是借助于“街道办”这一基层政府主体来实施社区微更新。首先,在全市范围内对各街道进行多轮甄选,并有针对性地向一些街道办发出邀请,对于改造意愿强烈、有充足经费的街道优先考虑。经过反复必选,选择了深圳蛇口街道作为社区微更新首期试点。于是,由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办事处合作,正式开始《趣城(蛇口)社区微更新设计》项目,共同推动了一场以寻重塑蛇口印记为目的的趣城行动。
《趣城(蛇口)社区微更新设计》首先制订了四个原则:(1)空间需要“趣”。要满足人性化、精致化的空间品质要求,注重对城市活力、趣味地点的塑造,吸引人们积极参与和享受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2)社区需要“活”。针对社区存在千篇一律、千村一面的现象,需要规划师贴近市民,激发社区活力,微市民再造公共空间;(3)更新需要“微”。要通过社区这个层次的小微细胞单元的更新实践,再造公共空间,弥补大拆大建更新模式的缺陷;(4)设计需要“实”。传统城市设计大多数只能通过法定规划实施,成效并不理想,需要寻找一条更高效、更接地气的事实路径。
通过蛇口街道办、社区、居民的多方沟通,综合规划分析、现状条件和居民意愿广泛征集试点,结合空间句法、形态学分析、行为活动研究、SEVS指标体系空间赋值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评估筛选,最终在蛇口街道办辖区范围内选取了四个社区微更新地点:蛇口学校墙体、蛇口学校南门广场、石化大院入口、环网柜。其后,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海报等多种宣传渠道(图7),面向全市征集方案,方案设计无资质要求,设计团队、艺术家、市民等均可参加,每个项目(含施工)费用预算不超过50万元。方案评审由专家评审为主,结合居民投票意见,按照安全性、经济性、有特色、有趣味、接地气的原则评选出优胜奖,并由设计师负责实施,减少方案转译的过程,确保设计理念落地。最终实施完成的四个微更新项目效果非常理想,受到了当地居民的一致认同。
因其创新性的实践策略和实施效果,《趣城(蛇口)社区微更新设计》项目荣获了“2021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城乡规划类)”。
2.2.2 《趣城:迳口复兴》
《趣城:迳口复兴》是“趣城计划”在乡村聚落层面的示范项目,选择位于深圳生态控制线内的一个古老村落——光明区迳口村,对其实施系统化的社区微更新。2016年12月,笔者张宇星作为迳口村的社区规划师,联合了著名建筑师刘珩和规划师朱震龙,共同启动了《趣城:迳口复兴》计划。该计划包含了一系列地点活化项目,如:祠堂戏台、乡村书院、榕树广场等,通过具有传统村落特色的空间重塑,将古村落的文化魅力重新焕发出来。同时,还策划了趣城采摘、趣城骑行、趣城马拉松等系列化的事件与活动,巧妙连接了城市和田园,实现了乡村文化的整体复苏。
2017年12月,作为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光明迳口分展场,迳口村得以再次被激活。延续趣城迳口的工作思路,策展人尹毓俊组织策划了一系列艺术介入活动,将双年展作为激发乡村活化的重要因子,利用UABB的强大影响力来激活社区,使之焕发出崭新活力(图8)。
《趣城:迳口复兴》尝试用设计点亮空间、用文化凝聚社区、用绿色重塑生产、用展览激活场域,最终实现了“迳口复兴”。因其巧妙的艺术介入方式以及可持续的乡村活化策略,《趣城:迳口复兴》项目荣获了“2020年大湾区城市设计大奖(城市介入项目)大奖”。
2. 趣城工作室
2018年10月,笔者张宇星和韩晶共同创立了趣城工作室(ARCity Office),专注于城市微更新和城市策展等工作。某种意义上,趣城工作室是趣城计划的延伸,力图通过更加具体的实践行动,贯穿“趣城”的理念和方法。
2.1 城市微更新
作为中国城市微更新领域的先锋机构,近年来,趣城工作室设计创作了诸多重要作品,包括:坪山亦山品物、沙井古墟新生、沙井村民大厅、桥头废墟花园、南头古城新生等,并相继荣获了一系列重要国际奖项。
2.1.1 坪山亦山品物
坪山亦山品物是深圳市坪山区的一个文化创意空间旗舰店,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坪山文化聚落,毗邻坪山美术馆。室内总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层高为5米。旗舰店集中展示销售坪山本土文创品牌“亦山品物”全线产品,并兼具图书销售、咖啡茶饮、文化休闲和文化沙龙活动等功能。亦山品物旗舰店的室内设计由趣城工作室主持完成,2019年4月开始施工,2019年11月完成并开业。
坪山亦山品物的原室内空间,是一个标准化的混凝土结构网格空间,这个标准化的混凝土网格空间是极其平庸和单调的,需要通过室内空间设计,创造出空间的独特性,以符合亦山品物文化品牌的内在文化特质。设计师尝试在这个标准化的单调空间中,加入一个完整的“空间插件系统”,来增加室内空间的丰富性和异质性。所谓空间插件系统,是指运用某种特定的空间逻辑所建构形成的特定空间构型。这个空间构型是高度邏辑自洽的,能够自成体系和自我生长。同时,也具有高度的空间适应性,可以通过适当的结构与形态变化,来适应各种各样的空间边界条件和功能需要。
具体而言,项目设计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的深度研究,以及对坪山本土建构文化的考察,将木构体系中的一些典型要素予以抽象化,形成既来源于传统又异于传统的全新空间构型。设计采用了一种可称为“构型抽象+构型融合”的理念和方法,希望通过对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的构型抽象化,以及将这种抽象化构型融合到标准化、工业化的现代建筑构型之中,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双重美学系统(图9-12)。
2.1.2 桥头废墟花园
桥头废墟花园是深圳市宝安区桥头村的一栋两层高工业厂房,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曾经作为村办包装厂。大约在五年前被废弃,作为废墟一直空置着。该项目位于地铁11号线站点,由于城市更新的需要,有可能被拆除改造成为一个商业办公综合体。建筑师提出了“减量建造”构想,希望探索一种城市更新的新方法,不再是简单的拆除更新。
作为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宝安桥头分展场的展场空间一部分,同时也作为参展作品。在双年展期间,桥头废墟花园是展览开幕式以及大量公共活动的举行地点,展览之后也成为当地居民休憩、游览的场所。桥头废墟花园由趣城工作室主持创作和设计,2019年9月开始施工,2019年10月完成。施工的主要工艺是用切割机对混凝土楼板、墙面、地面等进行切割。切割剩余的结构框架体成为废墟花园的主体,切割剩余的楼板残片被部分利用作为休息坐凳装置(图13-18)。
该项目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5R设计原则(Revalue、Re-new、Reduce、Reuse、Recycle),通过减量建造形成新的空间状态。以减量建造为导向的设计,是从已有的建筑体量和空间中去掉多余。这种逆向设计如同做减法,就像是石头雕刻法一样。逆向设计的设计目标,是从已有的建构实体中发现有价值的“隐形建构实体”,这个隐形建构实体是看不见的,需要通过设计塑造成型,然后再呈现出来,成为被观赏和使用的新建筑和新空间。也就是说,通过逆向设计所被创造的剩余物其实创造和增加了新价值。
桥头废墟花园的前身是一个被废弃空置的工厂建筑,建筑师将这个不完全废墟空间进一步增强,使之变成真正的废墟,上述过程可以称之为“增强废墟”。为了让这个废墟框架体具有一种生命重生的感觉,建筑师决定在框架中增加一些植物。于是废墟就变成了空中花园。竹子和草坪被种植在切割剩余的楼板、屋顶和地面上。当然,不仅仅是这些刻意设计的自然之物在废墟花园中安家落户,风吹来的蒲公英,以及鸟儿带来的野生草籽,都伴随着时间年轮的循环慢慢进入到花园之中。
桥头废墟花园以极低成本(总造价仅约70万元人民币),创造了独特的公共空间。某种意义上,桥头废墟花园已经成为一个有趣的社区活力中心,附近桥头村的居民也经常在此聚会、休憩。桥头废墟花园提供了一种存量空间改造的可能性,同时也探索了减量建造与逆向设计方法。未来,也许桥头废墟花园会被拆除,代之以标准化的摩天楼场景。但是我们希望,这粒生长于废墟的顽强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和发芽。
2.1.3 沙井古墟新生
沙井古墟地处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是深圳现存最大的混合型历史街区,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包括一条古老的河流——龙津河,一幢上千年历史的南宋建筑遗址——龙津石塔,以及几百栋老屋、十几处祠堂,若干古井、牌坊、废墟和遗迹等。今天,它又混杂了城中村、临时建筑与非正规移民社区,整体风貌呈现出极具特色的新旧杂陈和多元共生状态。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沙井古墟的历史文化价值,探索一种基于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之上的城市更新与城市价值再生模型,趣城工作室(ARCity Office)受沙井街道办和华润置地集团委托,策划、设计了一组景观/建筑/室内设计微改造(含新建)项目,从2019年9月初开始,到2019年12月底全部完成,整個设计、施工过程历时四个月(图19-24)。
沙井古墟新生是一个包含了河流整治、景观设计、建筑和室内设计等项目在内的历史空间保护、激活、再生系列计划,其主体项目是对龙津河的一段(约70米)进行示范性的水体整治和景观改造。同时,在龙津河沿岸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场域地点(如废墟、老屋、戏台等),采用“融合设计”方法,在保持场所特质的基础上,删繁就简、顺势营造,增加整个地区的在地空间吸引力。沙井古墟新生,类似于一种“针灸疗法”,选择最关键的经脉、穴位,对其进行轻微干预,避免因为突兀的设计介入而造成地区社会结构和空间纹理的断裂。
沙井古墟新生包含六个(组)改造和新建设计项目,分布于龙津河两侧:A、龙津河河岸景观;B、龙津水榭;C、戏台;D、废墟花园;E、山墙之家;F、老屋影像馆。
沙井古墟新生荣获了一系列国际奖项,包括: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同时获得其中的两项大奖:遗产文脉中的新设计奖和可持续发展特别奖)、第6届霍尔希姆奖(Holcim Awards)亚太区银奖、2020年WA中国建筑奖社会公平奖、2022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际设计奖等。
2023年6月19日下午,在沙井古墟戏台举行了“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深圳沙井古墟颁奖仪式活动”(图25-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文化部主任景峰,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亚太遗产奖评委会给张宇星博士和韩晶博士颁发了获奖证书与奖牌。颁奖会上,景峰主任高度评价了沙井古墟新生项目对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微更新的示范作用,他指出,沙井古墟是一片完整、宏大且有原真性状态的历史街区,较完好保存了传统文化肌理。项目团队遵循着“轻介入”“微改造”“可还原”的原则,采用“城市针灸”的方法,在保持场所特质的基础上,删繁就简、顺势营造,以“低成本”的方式,充分利用现存建筑结构和公共空间,在尊重古老城市形态的同时强化社区互动,增加整个地区的空间吸引力,更是用设计实践,建立公众对历史文物保护共识。这个融合了建筑和艺术,立足于历史遗产保护同时又面向日常生活的设计作品,让大众看到了建筑的顽强生命力和无限可能,而这种采用轻微介入的方式所进行的老城区环境改造和治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示范作用。
正如亚太遗产奖评委会对沙井古墟项目的评语:“沙井古墟项目巧妙地采用了‘城市针灸'的方法,在关键地点置入最少量的设计介入和行动干预,使这个可追溯到清代中期的传统商业聚落重获新生。基于对当地遗产和社会、经济状况的缜密研究,以此为指导,该参与性项目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可持续性维度,对改善居民福祉产生了有益影响。以低成本、低技术的方式修复河岸,并重新利用现存建筑结构和公共空间创造出新的设施,在尊重古老城市形态的同时增强了社区互动。在复兴本地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该项目证明了城市创新在以一种整体的方式维护历史景观方面的重要性。”
2.1.4 沙井村民大厅
沙井村民大厅原为深圳市宝安区沙井村岗头柴油发电厂,该电厂建成于1980年代,它紧邻深圳沙井古墟,作为沙井岗头村办工业区的一部分,改革开发初期为沙井村和相邻城中村供应电力。随着深圳电力供应被国家电网完全覆盖,该电厂于十几年前被废弃。由于年久失修,电厂废墟已经成为危房。为了建设宝安蚝乡湖公园,电厂废墟以及周边建筑物按计划将被完全拆除,并于2019年10月开始启动拆除工作。
趣城工作室发现了这个电厂废墟,被其独特的时间印迹之美所打动,希望通过设计实现电厂废墟新生,随后,在设计方案中提出把电厂废墟改造成“沙井村民大厅”,将废墟作为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活化,使其获得新的价值。
主要从物质性和精神性两方面让废墟再生:一是废墟的物质性再生,旧的废墟实体、结构和细微痕迹得到最大程度保留,废墟的混凝土结构经过加固后全部被循环利用;另一方面,新的钢结构和玻璃等材料和体块,或插入、或包裹着旧废墟,它们相互编织、交融在一起,含混了新与旧的绝对界限,使得整个建筑成为连续生长的有机体,犹如老树发新芽,“新”从“旧”中自然萌发、自然生长出来;二是废墟的精神性再生,从废墟上重生的沙井村民大厅,作为向沙井村民和深圳市民开放的公共空间,提供创意、休闲、服务等功能;另一方面,沙井村的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可以在此汇聚,包括:村史展览、民俗仪式、祖先追忆、家族议事、文化交流等。某种意义上,被茅洲河紧紧环绕的沙井村民大厅,犹如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精神性空间(图27-32)。
沙井村急需能够适应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新祠堂”,因为村中的古老祠堂大多数处于闲置、毁损、待维修状态,仅留下老人们在看守。沙井村民大厅改变了人们对祠堂的固化认知,从一个电厂废墟转变为公共空间,改造后的建筑如同一个空间媒介,吸引年轻人来此汇聚,并进而关注已经衰弱的古老村落,诸如舞狮子、螳螂拳、粤剧等传统在地文化,也可以籍此机缘逐渐恢复。该项目是一个小的实验和探索,希望对中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城市更新运动具有启发性。它旨在以与工业场所兼容的方式诠释和振兴传统空间文化,通过“村民大厅”这种新型公共空间的建造,使当地社区产生丧失已久的文化凝聚力。某种意义上,我们不仅仅需要改造一个旧工厂使之变得重新有用,更需要在现代城市的一切废墟之上重建个人和社区的精神世界,从而将“物质工厂”转化为“精神工厂”。
沙井村民大厅荣获了一系列国际奖项,包括:2022年美国Architizer A+Awards评委会大奖、2022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际设计奖、2023年亚洲建筑师协会AAA荣誉提名奖等。
2.1.5 南头古城新生
春景街、梧桐街和中山南街一坊,是位于深圳市南头古城中的三条城中村内街里巷。趣城工作室选取了其中的六栋村民握手楼进行微更新实验,尝试采用轻微、巧妙的改造,激发出城中村空间的内在魅力(图33-36)。
U1-平台市集——是春景街上一栋巨构握手楼的一层。这栋握手楼沿春景街的底层还设有六间商铺。主要对其中的四间店铺进行微改造,沿着春景街,建筑师在店铺入口的台阶上设置了三组悬挑平台,它們高低错落,提供了观赏街景和建筑的多重视角。这些平台既是展台,也是公共开放空间。
U2-我的宿舍——在沿春景街的两层小屋,保留了一层的斑驳墙面,并用六根钢柱将一个新建的钢盒子托举到二层,钢楼梯穿过切割的楼板将新的钢盒子与旧的底层空间联系起来。砖混结构的主楼在改造完成后,将作为快递员的宿舍。每当夜幕降临,灯光亮起,春景街上的钢盒子就如同内巷中的灯塔,指引着人们回家的路。
U3-改装之家——延续了这栋楼的野生建造智慧,精心保留防盗网、苔痕等日常生活印迹,并对建筑局部进行“空间改装”,打开院落围墙,创造出两个立体交叉的楼梯,强化了空间体验,也大大增加了公共性。此外,还借用钢结构塑造出两组广府民居的典型坡屋面,并在立面上局部插入红砖墙,用古老、人性化的材料对南头古城民居的生长过程加以还原。
U4-街市美术馆——保留了它的水刷石外观,从一个楼梯入手对它进行微改造,通过置入一个新的三跑楼梯间,使楼梯周围的空间出现丰富、有趣的错置关系,同时,在面向中山南街一坊的二层转角房间外,设置了两片巨大的花纹钢板,以及一段曲折的小外廊。人们可以在这里走出建筑,来到街道的上方,身临其境地感受城中村的烟火气。
U5-城墙遗产工坊——是建造在南头古城明代城墙基址上的两栋民居,一棵巨大的龙眼树从其中一栋建筑中生长出来,它见证了南头从古城到城中村的历史。面对消失的城墙和城外的考古遗址现场,采用了遗产保护的策略,用一组悬挂在建筑之外的楼梯和连廊重塑了人们对城墙的身体体验。
U6-梧桐村友会——是梧桐街上一栋瘦高的握手楼,它的面前有一片三角形的狭长广场。结合广场,强化了这栋建筑的公共属性,对它的一、二层和屋顶进行微改造。一层空间在改造后直接对广场开敞,成为城中村居民的客厅,楼梯间的入口也因此被释放出来,变成一平方米的小画廊。五个彩色钢盒子被放置到屋顶,这里成为一个“天台美术馆”。
2.2 城市策展
近年来,趣城工作室的两位创始人张宇星博士和韩晶博士作为策展人,共同及分别主持策展了一系列重要展览,包括:“未知城市:中国当代建筑装置影像展”、“时光漂流:沙井古墟新生”、“自在溪涌: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大鹏溪涌分展场”、“重新发电:沙井蚝乡新生”、“坪山造物:艺术新能源”、“时间剖面-深圳建筑的可能性:深圳建筑师集群展”、“春景梧桐-城村拼图:2022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南山区南头古城分展场”。
2.2.1 未知城市
“未知城市:中国当代建筑装置影像展”是深圳坪山美术馆的开馆展,同时也是2019年中国最重要的一次建筑师集群展。展览邀请了包括王澍、张永和、刘家琨、隋建国等在内的超过70位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和艺术家参展,他们都围绕这次展览的主题“未知城市”进行了专门创作。作品的形式包括临时建筑、建筑和艺术装置、建筑模型、建筑图纸、绘画和多媒体影像等(图37-39)。
“未知城市”展览是中国当代建筑师们对中国过去几十年高速城市增长和城市化过程的一次集体反思和批判,同时也是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城市新模型的集体研究与探索。为期六个月的展览,吸引了数万人前来坪山美术馆观看展览。展览成为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城市公共事件,极大地激发出美术馆的活力,使地处城市边缘的坪山美术馆逐渐成为深圳的文化创新中心。
2.2.2 时光漂流
“时光漂流:沙井古墟新生”城市现场展是沙井古墟新生计划的一部分。展览邀请了包括冰逸、沈少民、刘庆元等在内的20多位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参展,艺术家们同时也邀请了一些当地村民参与现场创作。作品的形式包括大型墙面壁画、建筑和艺术装置、绘画、多媒体影像等。
“时光漂流”是一次发生在城市日常生活现场的展览,艺术家的作品都直接放置于河流、古树、老屋、人行道、建筑屋顶和墙面之上,人们在行走和游憩的过程中,就可以很方便地观看甚至触碰艺术品。为期两个月的展览,让沙井古墟的城中村村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艺术展览,许多村民,包括儿童和老人都乐此不彼地参与其中。展览为城中村创造了独特的节庆氛围,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换一种眼观来观看自己的生存环境(图40-42)。
2.2.3 自在溪涌
“自在溪涌: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大鹏溪涌分展场”位于深圳溪涌工人度假村内,是一场以“自然”为主题的城市现场展。展览邀请了30多位青年建筑师和艺术家参展,展览现场是一处深圳东部海滨的工人度假村,有着非常美丽的沙滩和自然植被。作品的形式包括临时建筑、建筑和艺术装置、墙面涂鸦、多媒体影像等(图43-45)。
“自在溪涌”展览探讨了自然与人类共存的新的可能性。人类如何才能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和掠夺,学会用最少的资源占用去获得最大的心灵自由?这也许需要一种人类共同智慧。为期三个月的展览恰逢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虽然很多人不能到展览现场参观,但是通过互联网仍然在线体验了展览的感人魅力。
2.2.4 重新发电
“重新发电:沙井蚝乡新生”是在沙井村民大厅中举办的第一个展览,该展览是2020年沙井金蚝节的一部分。策展人邀请20多位深圳本地艺术家来到沙井蚝乡湖公园,进行在地创作,作品的类型包括装置、影像、文献等,希望通过对沙井千年蚝乡的重新阅读,建构起适合于当代年轻人审美习惯的新叙事结构。重新发电,寓意了曾经的旧电厂废墟被注入新能量,一个面向未来的公共空间将从这片古老土地里重新生长出来(图46)。
2.2.5 坪山造物
“坪山造物:艺术新能源”展览是2021深圳文博会的分会场之一。展览邀请了30多位深圳本地艺术家参展,作品的形式包括艺术装置、多媒体影像、艺术市集等。展览现场是一处旧的工业园,区政府希望将之转变为一个有活力的LOFT艺术区。
坪山区是深圳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策展人从包括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诸多本地工厂中,收集了一些废弃工业品(比如汽车生产流水线、塑料生产机器等),将这些报废设备和机器交由艺术家进行现场创作,变成独特的艺术品。坪山造物,象征着工业生产与艺术创造的相互嫁接,也象征了物质和精神的相互融合(图47-48)。
2.2.6 时间剖面
2020年12月2日,首届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三师”称号授予仪式暨“时间剖面:深圳建筑的可能性”展览在深圳华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孟建民院士发起,笔者张宇星博士为策展人,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万科集团和华侨城创新研究院4家机构联合主办,华阳国际设计集团等12家深圳本地知名企业和机构联合承办。展览邀请了来自深圳的近百位不同设计背景,不同年龄阶段的建筑师(团队)参展,共86个参展建筑项目。这是第一次以集群展的方式,全面展示深圳建筑师的代表作品和整体风貌,对40年建筑设计成果的总结、回顾反思与展望,同时也深度呈现出改革开放40年以来深圳建筑的多种可能性(图49)
2.2.7 春景梧桐
“春景梧桐-城村拼图”是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南山区南头古城分展场的展览主题。本次展览分为“72家房客”“二手城市”“改装建筑”“艺术日常”四大展览板块,汇集了47组艺术家共97件作品,以及9个快闪空间(图50-52)。
春景街、梧桐街和中山南街一坊贯穿南头古城,是南头古城最具城中村生活气息的内街里巷,UABB南头古城分展将春景街、梧桐街作为展区,更加直观展现城市和城中村的冲突和矛盾。艺术家们尝试保持南头古城自身原有的状态,在微改造后的村民握手楼、小绿洲、街道拐角处、城中村围墙等多个街巷细节处进行创作与展示,重新建构城中村的表现力,让街区中的每一处建筑和生活在其中的村民,都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人们从主街深入内街里巷,与城中村的建筑、人群、文化产生碰撞交流,让那些被忽视的生活瞬间通过艺术再次上演,以此改变和延续城中村的生长空间。
3.结语
趣城的深圳实践已经持续了十几年时间,并且还将持续下去。趣城,也许体现了我们对城市的某种理想:有趣的就是好的,有趣的城市才是好城市。特别在经过40年快速增长的今天,充满了“速生性”的中国城市也许更加需要变得有温度、有質感、有细节,因为人毕竟不是冷冰冰的物品,城市也终非机器!虽然,勒.柯布西耶在100年前发出的“住宅就是居住的机器”的震耳发聩声音仍然响彻于当代大都市的上空,但是一些微小变化和转折正在发生。
城市微更新+城市策展,本质上是恢复现代主义城市中被各种僵化体系割裂已久的日常生活,因为日常生活是最美的,日常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个家园,但是日常生活如果我们没有通过一些巧妙的方式把它转化为一种新的场景,它也可以说是无价值的,因为每个人司空见惯,觉得毫无意义。所以需要通过城市微更新和城市策展,把一个地方的内在价值要挖掘出来,但是挖掘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它,所有这些日常生活中固有的这些东西,也是最宝贵的。趣城,作为中国城市微更新运动的发端之一,已经以其超前视野和接地气的实践影响了诸多中国城市。我们希望在进入存量时代的当下,趣城,有可能为中国下一代城市发展的模型提供另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