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硬件的麻醉科麻精药品二级库管理模式研究

2023-12-18 06:46:12孙碧海尹常宝张芳赵晶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12期
关键词:核销药箱处方

孙碧海,尹常宝,张芳,赵晶

中日友好医院 a.信息部;b.手术麻醉科,北京 100029

引言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简称麻精药品),在我国属于“五专”管理类,一旦管理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滥用、流入非法渠道等复杂问题[1]。麻醉科是医院使用麻精药品最为频繁、数量最为巨大的部门,对麻精药品的管理,一直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2-3]。作为二级部门,麻醉科的管理主要集中在药品到货验收、入库、出库、发放、使用、归还及库存盘点等具体工作[4]。以上工作,单凭手工操作方式进行,不仅记录过程繁杂,而且存在复核清点效率低、监管不规范等问题,甚至可能出现冒领、调换、非法开药及残液管理不当等严重的管理漏洞[5-6]。如何提高麻精药品管理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人力成本,保障临床安全[7-8],一直是麻醉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过去的20 年里,Excel、带用户界面和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均被用于麻精药品的统计分析中,且在不断地尝试改变和创新;由于只停留在记录电子化,未使用智能硬件设备,无法进行药品存放、领取等过程的管理,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药品管理问题[9]。

药柜系统的出现,为麻精药品的规范和精准管理提供了方向[10]。早期,由于组件设计缺陷,信息对接本地化困难,再加上高昂的单价,最终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11]。随着成本的降低,新一代药柜系统开始应用于医院层面的药物配储[12-14]。相关研究[15-16]表明,基于新一代药柜系统的麻精药品管理模式在精准管理和节省人力、时间成本方面,较传统管理模式优势明显。虽然优势明显,但对于国内具有相当术间规模的三甲医院来说,预算投入高仍是项目能否顺利上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同时,智能药柜[17]存在操作繁琐、取药回收空瓶效率低、清点复核负荷大等问题,大规模应用时,不可避免的单点故障甚至会影响到临床使用的安全。如何经济、高效地运用好智能药柜模式为临床服务,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问题。

本研究将从我院手麻科麻精药品管理现状入手,借鉴以往案例经验,并加以改进,提出智能硬件联合全闭环信息化管理新模式,探索建立经济、实用、可执行的麻醉科麻精药品管理新模式,并将成果予以推广。

1 原有管理模式

我院本部手术室现有35 个手术间,日均超200 台手术,科室设专职麻醉护士两人,负责麻精药品日常管理。我院麻醉科麻精药品人工管理模式为:麻醉医生每日一早依据当日术间麻醉量,在麻醉护士处领取足量药品,并手工登记于领药本上,医护双方签字确认;如临时(补)用药,需再次前往护士处,重复领药、签字环节;每完成1 台手术,麻醉医生需手写1 份麻精处方并在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完成药品收费;当日工作结束,麻醉医生清点安瓿和处方单,连同剩余药品交还给护士处,双方核对无误后,完成药品核销工作。以上模式存在诸多管理问题:① 面对面交接过程耗时;② 过程追溯(领取、使用、记费、核销等)信息不完整,存在风险;③ 手写处方字迹潦草,内容不全等。因此,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麻精药品管理新模式,迫在眉睫。

2 管理模式创新

2.1 方案设计思路

梳理我院手麻科麻精药品日常管理工作,可以简化为备药、领/还药、使用、核销4 个环节。因此,本研究拟围绕以上4 个方面进行优化,最终实现管理闭环:① 统一用药差异,采用套餐量备药,借助合适的载体转运,有效提高护士备药效率,减少差错;② 选用操作简便且安全可靠的智能硬件设施,实现医护错时操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③ 实现用药明细和精麻处方自动生成,完成术中收费,实现“三单”(麻醉记录单、药品收费单、麻精处方)一致;④ 依托上述环节的过程信息和智能硬件辅助,实现药品的快速核销,减轻麻醉护士核销以及后期盘点等工作的压力。以上改进思路,可作为具体方案改进与实施的依据,见图1。

图1 麻精药品闭环管理示意图

2.2 设备选择

为了实现以上管理模式,本研究通过筛选,最终选择了包括智能存储柜、智能药车、智能核销台在内的3 类智能硬件设备。

(1)智能存储柜由3 部分构成。① 存储柜柜体,由14~16 个小柜组成,小柜的开闭受控于中控主机。② 中控主机,实现对柜体门锁的开关检测及控制,配备1 块15 寸的触摸屏,用于人机交互操作和柜体状态显示;通过网络,中控主机可以实现与后台服务器的通讯;通过级联,中控主机可以实现对数个柜体的统一管理。③ 后台服务器系统,可以实现复杂的管理逻辑控制和操作记录,特别是与手术排班系统对接后,可实现药箱(提前)存入、取用、归还等过程(记录)管理。

(2)智能药车结构比较复杂,包含许多智能模块,如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人机交互(触摸屏、指纹录入、无线射频识别等)、电子称重、门锁控制、温湿度控制及对外信息接口等。以上模块在MCU 的协管下,可以轻松地实现基于用户访问控制的麻精药品入库、领取、退还及盘库等功能的交互式自助管理,其管理精度和安全性满足麻精药品相关管理要求。

(3)智能核销台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载物台和电脑一体机。载物台顶端配有放大镜,用于放大瓶体上的药品信息,方便药品核对;底部配有芯片读取器,用于读取药箱底部芯片,获取药箱唯一标识信息,继而传递给电脑一体机。电脑一体机用于呈现药箱关联药品的详细追溯信息,包括领用人、发药信息、关联手术信息、收费信息等,从而自动计算生成应核销信息。

以上3 类设备在麻精药品闭环管理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智能存储柜可以实现药品的错时交接,并自动在后台生成交接记录;智能核销台提高了药品核销效率;智能药车可实现麻精药品“无人值守”下的全功能闭环自助管理,管理严谨且操作便捷,是日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后备保障设备。

2.3 方案工作流程

本研究兼顾经济、实用和可执行的设计原则,通过合理的流程设计和智能硬件设备选择应用,实现手术麻醉科麻精药品的信息闭环管理,操作简便,且业务适应性好,见图2。

图2 麻精药品闭环管理流程架构图

2.3.1 套餐备药

科室整理出统一的麻精药品套餐模板,用于护士日常备药;准备足够数量的便携药箱,按1 个术间备2 个配置,箱底贴上ID 芯片,与存储柜箱格一一对应;麻醉护士从二级库系统中出库药品,并打印药品发放清单,双人核对无误后签名确认,清单留存于药箱内,锁闭备用;麻醉护士操作智能存储柜,完成药箱逐一存入,备药工作结束[18]。由于1 个术间配备了2 个药箱,即使1 个药箱未正常回收,也不会影响次日手术。

2.3.2 药箱自助领用与归还

将箱格开启管理与当日手术排班信息对接,精准自动授权到对应术间的一、二线麻醉医生。通过刷脸、读卡、指纹或密码等身份验证方式,麻醉医生可开启对应术间的箱格,完成药箱领取[19]。关闭箱格门后,系统会自动检测箱格,并修改“取/还”状态。在未进行确认“归还”操作前,麻醉医生可多次暂存药箱回箱格,避免药箱乱放引发的系列管理问题。

当日工作结束后,麻醉医生核对药品收费与剩余数量,在药品发放清单上签字后,即可将药箱自助归还入存储柜;箱格状态被修改为“已归还”后,除麻醉护士以外,麻醉医生及其他人员无权再次打开该箱格。

以上操作,如领用、暂存、归还,均通过智能存储柜主机系统网络传输至后台服务管理系统,详细记录的同时,留存过程监控影像资料。

2.3.3 术中计费与处方打印

麻醉医生取完药箱后,参照箱内发放单进行内容核对,如有异议,需及时与麻醉护士联系解决;麻醉医生如实完成围术期过程记录,特别是药品使用记录。患者离室前,麻醉医生跨系统触发提取麻醉用药记录,并逐药核算对应收费数量;麻醉医生可依据实际情况核对并适当调整数量,通过接口(WebService 或Restful 接口)提交给HIS,最终完成药品收费,同时完成精麻处方的自动生成与打印,从而保证用药、收费、处方信息的“三单”一致。

2.3.4 临时用药的自助管理

为了应对急诊等突发用药情况,麻醉医生可前往智能药车处自助完成药品领取。精麻药经双人核对后,指定药格盖方可弹开;取药后,通过系统精准衡量称重变化,自动生成取药记录;待用户系统确认后,取药过程结束。取药记录和过程监控均通过后台管理系统,自动汇总保存。

2.3.5 药箱快速核销

麻醉护士回收完药箱后,将其逐一放置于智能核对台上。通过芯片读取,自动汇总计算并呈现该药箱核销信息;麻醉护士参照核销信息,清点药箱内剩余药品种类与数量、空安瓿数量、精麻处方,即可快速完成核销工作。如发现疑问之处,可快速启动追溯流程。

2.3.6 特殊情况处理

通过患者-术间-药箱-操作人等信息关联,1 个药箱内药品可用于多个术间的手术,最终统一完成药品核销,从而有效解决了换术间和接换班等特例的管理难题。

通过建立虚拟手术间,并提前完成排班,使临时外出麻醉任务也能纳入上述统一流程管理。

3 方案实施及应用效果

此管理方案在我院本部中心手术室推行,共配置了5 组智能存储柜(1 组14 格)、3 台智能药车、1 台智能核销台;智能存储柜和智能核销台放于麻醉护士工作间,3 台智能药车分别放于3、4、5 层药品间。麻醉医生每日一早交班后,前往智能存储柜处自助取走药箱;工作结束后,自助归还药箱;如果有临时用药需求,自行前往智能药车处自助取药。麻醉护士前一天下午按套餐量逐一准备药箱并存入智能存储柜中备用;次日麻醉医生领取结束后,开始从智能存储柜中回收前一日的药箱,逐一放回智能核销台进行药品核销。

3.1 基本研究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2 年9 月期间我院麻醉医生40 例作为研究参与人员,其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28~40 岁,按信封法分为传统组和智能组,每组各20 例;传统组采用传统人工模式领还药,而智能组采用新流程领还药。

3.2 评价指标

(1)领药时间:指每位麻醉医生在麻醉护士处排队到取得各自的麻精药品的时间。

(2)还药时间:指同一麻醉医生回麻醉护士处办理完用毕麻精药品手续的时间。

(3)药品收费时间:指麻醉医生完成1 台手术后用于麻精药品HIS 中收费所耗费的时间。

(4)护士管理药品时间:指麻醉护士每日用于发药、回收、清点核销及准备次日麻精药品所需的时间。

(5)其他:完成处方数、合格处方数、问题处方数、完成处方例数、正确记账例数、问题记账例数等。

3.3 统计学分析

采用R(V4.2.1)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描述,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本研究方案涵盖药品管理从出库、领取、使用、记账、归还及核销等各个环节,实施后,通过信息记录,取代了药品管理手工录入、核对、统计和计费环节,信息闭环的同时,管理效率得以提升。麻醉医生术前领取、术中记录及术后归还药品,均由手工模式转变为便捷的信息交互与记录方式,减少了对接环节,避免人为差错,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表1 所示,智能组的领药时间、还药时间、药品收费时间、护士管理药品时间均明显小于传统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方案实施前后相关时间指标比较(n=40,±s)

表1 方案实施前后相关时间指标比较(n=40,±s)

护士管理药品时间/h传统组 1.66±0.50 4.66±1.22 8.74±3.24 6.24±1.21智能组 0.40±0.13 0.36±0.14 2.75±1.31 1.08±0.26 t值11.79817.0438.33621.046 P值<0.001<0.001<0.001<0.001组别领药时间/min还药时间/min药品收费时间/min

智能组直接调用麻醉记录单的用药记录,通过计算与换算,可一次性生成所用药品应收费数量,通过人为简单核对,即可生成条目清晰且项目完整的处方,并直接完成后台记账操作;而传统组普遍存在处方书写不规范、书写错漏或处方记录数目与安瓿数目不相符等情况,漏记账和多记账也较为常见,问题处方率达5.12%,问题记账率达13.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方案实施后可有效减少各类差错发生,见表2。

表2 方案实施前后处方完成与记账情况比较

经过测算,智能药车(单台)造价大约是智能存储柜(1 组)的1.2 倍,采用现有方案配置所需硬件成本约为智能药车术间满配(24 台)方案的1/3,可一次性节省超200 万预算。综上所述,现有方案操作简便,执行效率高,管理完整闭环,凸显实用、经济、可执行的优点。

4 讨论与总结

近年来,麻精药品智能闭环管理[20-21]被广泛讨论,特别是智能药车的应用,省去了药箱发放和归还环节,仅需完成医嘱开立,即可实现精准取药和自动记账工作,对于麻精类药品,有严格的授权功能,在存储、取用、归还和补充环节管理更安全。与HIS 对接后,可以通过库存量、记账记录、领药记录等自动生成对应报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盘点工作,管理效率高。因此,智能药车在麻醉科的使用是高效率、低风险、精细化管理的完美结合。当然,智能药车方案也存在某些不足不容忽视:购置和维修成本偏高;一旦故障,正常医疗活动受影响大;开立医嘱方可取药的模式,不适用于紧急用药场景等。本研究在综合了智能药车方案的优缺点后,提出了更加适应我院麻醉科工作节奏和精细化管理的方案。首先,工作流程未做颠覆性的改变,仅优化最可能影响效率的部分环节,如保留药箱,但将配药改为统一套餐(固定种类和数量)模式;取消面对面交接,通过智能存储柜实现自主领/还药箱。以上优化方案,在保证方案顺利推进的同时,明显提升了工作效率。其次,通过信息集成与交互,完整实现麻醉科备药、发药、领药、使用与记账、还药、核销盘点等管理,实际管理效果不逊于智能药车模式。最后,选购结构简单且功能单一的智能存储柜,减少了智能药车购置数量,在实现预期目标前提下,大幅降低前/后期购置成本,使项目顺利获批。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的方案,虽然保留了传统管理的思路,但改进后的实施效果却符合高效、高水平、高质量管理发展方向。

本研究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 由于缺乏与上游药事系统的对接,药房单方面药品停用操作,即可导致术中药品收费的失败,进而影响药品核销环节的顺利进行;② 未按规定时限归还药箱,导致后续药箱分配失败,进而影响正常工作;③ 由于网络或设备故障,导致智能药车无法正常工作或记录数据错误,影响正常取药及盘点等。汇总分析以上问题,跨科室业务信息整合与共享、加强操作培训与使用推广、智能设备功能技术完善等,将成为方案持续改进的方向。

麻精药品管理应从医院层面[22]统一标准、统筹规划,用好信息化技术与工具,本文仅从科室层面探讨了麻精药品管理优化,对医院药房与麻醉科(二级科室)之间如何形成上下游闭环管理,以及围术期麻精药品合理用药监管等问题,并未谈及,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将作为本研究下一阶段工作内容。

综上,本研究通过合理设计,搭配不同智能终端,做到物尽其用,最终实现管理信息闭环,在基本未改变医护人员工作习惯的前提下,极大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麻精药品管理精细度,巧妙解决了过往人工管理的不足和难题。方案具备经济、实用和可执行的特性,适合同级别医院管理借鉴参考,也符合当前医院智慧管理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核销药箱处方
人间处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34
牛奶盒小药箱
来来来,看看古时药箱里装了什么
用友U8V 10.1应收款管理模块中“核销”操作的探讨
商业会计(2017年21期)2017-11-25 07:03:09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用友ERP-U8单据核销处理分析
财会学习(2015年16期)2015-12-09 08:18:28
处方
小说月刊(2015年1期)2015-04-19 02:04:16
神奇的药箱
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改革与开放(2013年5期)2013-04-11 01:32:16
呆帐核销管理五大认识误区
金融经济(2012年5期)2012-04-29 22: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