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长式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2023-12-18 02:19:18张慧炜
教育界·A 2023年32期
关键词:课程实践

【摘要】文章探讨以课程团队为依托,以弹性流程为助力,以循环审议为方向的幼儿园生长式课程发展路径,其以“捕捉幼儿兴趣—提炼支持策略—形成课程内容”为主要范式,以科学调整室内外场地布置为主要手段,重构了课程样态。生长式课程实现了课程主体的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能够推动课程纵深发展,因此具有延续性、衔接性,是可持续的、充满生命力的。

【关键词】生长式课程;课程范式;课程团队;课程实践;课程样态

作者简介:张慧炜(1977—),女,江苏省南通市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

自2014年江苏省启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以来,江苏省南通市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便积极推进课程改革。随着对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安吉游戏、瑞吉欧项目课程的深度解读,我园教师从理念和行为上重塑了幼儿观,建构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幼儿园生长式课程体系。生长式课程的核心理念来自“基于游戏的学习”(Play-Based Learning)。基于此,我园构建了以“捕捉幼儿兴趣—找寻生发点”“提炼支持策略—助推生长点”“形成课程内容—价值生成点”为核心的课程范式。在两年的实践与探索中,我园教师从幼儿的游戏活动出发,在游戏中寻找和生成幼儿学习的生长点,支持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1]。

一、课程改革的契机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和安吉游戏的开展,园长和部分教师逐渐发现原有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程变得无聊”“幼儿的积极性有所下降”“现有游戏无法支持幼儿开展深度学习”等。在此情况下,幼儿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以合作互助为依托,建立课程团队

课程改革是一个由课程管理向课程领导转变的动态过程,它鼓励权力同享,强调专家、园长、教师的多方合作。因此,建立一个合作性的课程改革团队,开展专家、园长室、年级组、班级组等多主体之间的对话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多渠道、多主体的交流和合作,确保各方在课程建设中的决策权,使其形成既合作又分工的关系,才能让课程改革决策既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从而避免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无序、盲目的状态。

三、以科学理念为基础,合理规划游戏场地

自《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以来,幼儿园对环境创设越来越重视,幼儿园环境的适宜性、多样性在不断提高。虞永平教授指出,很多由幼儿自发开展的游戏和学习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来源[2]。因此,幼儿园要优化和打造生长性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主动自发地在环境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以获得丰富的经验。基于此,两年来,我园加大对游戏及游戏环境的探索和优化,对室内外环境做了较大的调整。

(一)户外场地

1.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沙、水、泥、石、花、草都是大自然最基本的元素,同时也十分受到幼儿的关注和喜爱。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大自然元素打造自然游戏场。比如,利用沙与水的融合、泥和水的组合,打造沙池、水池、泥地,让幼儿在操作中直接感知沙与泥触感的不同;花草可以作为游戏的辅助材料,也可以作为游戏的主体或者参照物,助力角色游戏与探索游戏的开发。大自然对以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幼儿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幼儿自然而丰富的学习场。

2.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地形

为了支持幼儿的游戏,我园在户外区域设置了坡道、草地、隧道、书树屋等,打造从空中到地下的具有挑战性的多样化游戏空间,周围收纳了多样化、可移动、可组合的游戏材料。容纳了多种地形的游戏空间加上配套多样的设施,打造了支持幼兒发展自己的视觉、知觉、运动能力以及拓展游戏组织方式的适宜条件。幼儿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游戏,不断地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运用已有经验和不断打破认知的平衡中获得发展。

3.随处可见的收纳空间

室外游戏场中的每个区域都必须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因此,配套的收纳空间就非常重要。材料收纳需要遵循方便幼儿取放、使用的原则。幼儿要根据材料的不同特点做好材料收纳,如有的放在收纳架上,有的放进收纳筐,有的则直接放置在收纳房。我园将不能对幼儿的游戏和学习产生支持的灌木丛清理掉,重新规划空间,在园内建立了三个比较大型的收纳空间,确保游戏的有序开展。

4.社区支持下的种植园

我园的大门外有一片荒地,由于常年缺乏管理而杂草丛生。经过多次沟通,我园得到了社区的支持,并在社区的帮助下清除了杂草,整平了土地。随后,教师们通过规划和安排,决定将中、大班的种植角搬到这里。于是,这块杂草丛生的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小片农田。早中晚,都有幼儿的身影在这片农田里忙碌。渐渐地,小区居民们主动到菜园清理垃圾,双休日时还带着孩子来到农田里,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瑞吉欧社区式管理模式强调家长、教师、政府、社区等协同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幼儿园与社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发挥社区资源的作用,助力幼儿教育的开展。而园所工作得到社区的支持,有助于促进园所文化的建设。双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能够使幼儿的身心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室内环境

为了创设更为贴近幼儿的环境,我园围绕“降低”“调整”“展示”三大关键词对园所的室内环境做出了以下改变,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幼儿园生长式课程理念。

1.降低—实现互动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首先,我园在环境创设上突出“降低高度”的理念。比如:将高于幼儿视线的主题墙改变为幼儿能触摸、能交流的课程墙;降低一体机和投影仪的高度等。这是为了增强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性,使幼儿拥有更好的体验感。

2.调整—体现自主

其次,我园针对园所环境的布置细节进行优化和调整。比如,确保活动区域墙面没有被遮挡;收纳架实现两面都可取放游戏材料;桌椅的摆放没有侵占过多的游戏空间;所有材料均处于看得见、拿得到、放得回的自主状态。各班教师和幼儿在探究实践和相互借鉴中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教师要重视和倾听幼儿的意见,根据幼儿的需求和想法进行合理的调整。合理的环境布局源于不断地调整,不断调整的背后,是教师通过对幼儿持续不断的观察所给出的需求支架[3]。

3.展示—凸显地位

为了凸显“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我园对园所墙面进行了调整,充分发挥墙面的作用。原来走廊的墙面是粉刷墙,不方便张贴和展示幼儿的作品,所以今年暑假,我园将所有走廊的粉刷墙调整为软木墙和洞洞板,方便各班师生各显神通,用夹子、钩子等展示幼儿的绘画、书法作品等,充分凸显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四、以弹性流程为助力,重构课程样态

我园经过讨论、实践、再讨论、再实践……形成了既有规律又有弹性的一日活动作息,重构了课程样态。

(一)从“板块割裂”到“板块融合”

我园以“降低一日流程的结构化程度,让幼儿获得完整的经验”为原则,将一日流程的时间安排从时间点变为时间段,模糊了各项活动的边界,使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自然而然地过渡,照顾每个幼儿的需求和节奏。作息时间的大板块设计不仅更方便室内外游戏活动的开展,还方便幼儿回溯游戏或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教师与幼儿同频共振、共同发展。

(二)从“规则划一”到“分层研制”

我园实行课程共建机制,大、中、小班教师分别结合各班的特点,从一日生活安排入手,全面开展课程探索,对一日活动作息安排进行分园区、分年级组的调整和优化,以便提高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经过无数次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研讨,我园最后形成了多套适合不同园区、不同季节、不同年级的一日活动作息表。

(三)从“成人视角”到“幼儿主张”

我园课程逐步实现了从“为了幼儿”向“基于幼儿”的转变。教师鼓励幼儿通过手工、语言、绘画等表达自己对一日活动流程的想法和期待;创设班级与幼儿园层面的“一日活动图示”,让幼儿清楚了解一日活动安排规律。在良好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帮助幼儿逐步积累自我管理的经验,养成遵守集体生活规则的意识。

五、以循环审议为方向,保证课程行进有深度

(一)建立“班级—年级组—园级”的三级课程审议机制

我园建立了“班级—年级组—园级”的三级课程审议机制,三级审议之间灵活过渡、循环上升。每周四、每周五,每个园区的园长和教师们聚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教师相互间的对话、反思和交流构建出互融共生、互融共触的良好课程生态,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在生长式课程中的主动性。

(二)创设以幼儿经验为起点的主题课程

生长式课程以幼儿的游戏经验和兴趣点为课程生长点,鼓励幼儿参与到课程的建设中。比如,由幼儿园里的枇杷树生成的课程“你好,枇杷树”“蚜虫来了”,由晨间运动生成的课程“一起來玩滚筒啊”“趣探平衡木”,由种植区生成的课程“小花圃改造记”等一大批优秀的课程案例都是从幼儿的活动、言行中衍生出来的,建立在幼儿身边常见的游戏材料与场景之上,凸显了“生长性”特点。

(三)以课程故事为载体促进幼儿的发展

我园改变传统的“抄教案式”的备课,结合反思性与回溯性课程记录撰写课程故事。教师通过观察、倾听和记录及时抓住游戏或课程的生长点,给予支持和反馈,帮助幼儿展开深入探索。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活动的进展,结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不断地把生成的新活动及时补充进课程故事里。基于此,我园教师撰写了《“果”然有趣》《“鞋”手同行》《相“衣”相伴》等众多优秀的课程故事,助力生长式课程的构建,为解读与分析幼儿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在“五育并举”理念的引领下,生成了课程审议表格,审核学期中期班级幼儿在课程中获得的关键性经验,针对幼儿缺乏的经验,在后期的课程中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幼儿全面发展。

结语

生长式课程实现了课程主体的回归,有助于增强课程的动态性、开放性和完整性。生长式课程旨在将幼儿培养成终身学习者、终身发现者和终身探究者,追求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因此其具有延续性、衔接性,是可持续的、充满生命力的。幼儿教师应不断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全面提升课程质量,让孩子们享受快乐童年。

【参考文献】

[1]王满霞,丁海东.安吉“游戏故事”课程实践及其课程价值[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版),2018(4):15-17.

[2]虞永平.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课程、学习与教师发展[J].幼儿教育,2021(7):4-8.

[3]蒋东格.畅想瑞吉欧社区式管理模式在中国幼儿园的推行[J].亚太教育,2015(26):211.

猜你喜欢
课程实践
“研讨式”教学法在《景观设计原理》课程中的实践
基于就业导向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价值工程(2016年36期)2017-01-11 09:35:15
基于就业导向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价值工程(2016年36期)2017-01-11 09:34:40
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11期)2017-01-06 11:44:10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探析
软件学院编译原理实践课程的教学探索
计算机教育(2016年8期)2016-12-24 10:24:00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Cultivation Based on a Ladder Type System
计算机教育(2016年8期)2016-12-24 10:07:55
项目进阶驱动的JaVaEE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计算机教育(2016年9期)2016-12-21 00:43:49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
文理导航(2016年32期)2016-12-19 21:58:13
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1: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