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高年级民族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2023-12-18 22:09赵欣
教育界·A 2023年33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小学有效性

【摘要】民族音乐是各族人民在劳动与生活中自发创作与积累的、具有感染力的地域性民族文化形式。当前,我国十分重视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强化学生的审美思维。对此,文章从多方面分析提升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赵欣(1990—),女,江苏省南京市南湾营小学。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风格的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培养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怀与音乐审美能力[1]。笔者以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情系江淮”的教学为例,分析提升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做好课堂导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师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系江淮”这一单元重点学习的是“花鼓”,首先笔者在授课之前为学生展示花鼓表演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笔者为学生介绍:“凤阳花鼓,也称为‘双条鼓’,最初由一人击鼓,另一人口唱小调进行表演。历史上,凤阳受旱涝灾荒影响,很多人通过唱花鼓乞讨求生,使得凤阳花鼓与乞讨挂钩。随着历史的发展,凤阳花鼓的鼓条、表现手法发生新变化。凤阳花鼓蕴含的艺术文化资源丰富,这份珍贵的民间艺术遗产,需要我们保护和传承。”再次,在笔者的介绍下,学生对“花鼓”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都急于欣赏“花鼓”这一民间歌舞。最后,在此基础上,笔者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指导学生初步感知这一民歌的风格和情绪。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在笔者的解说及多媒体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表现中,学生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感知“花鼓”这一民间歌舞的特点。

二、实施目标管理,指导学生高效学习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向,是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入手点及落脚点。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都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的。因此,教师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解读教材的内容,依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及学生的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以最大化发挥教学目标的引领价值,助推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具体来讲,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透彻解读教材,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综合分析教材内容、学生特点以及新课改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科学、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以高效地指引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明确教学重难点内容,明确学生通过学习需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从而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总目标。

第二,依据学生的特点,恰当设计小目标。教学总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总要求,而各个小目标是逐步实现总目标的分阶段教学要求,也是确保总目标顺利实现的分步动作。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总目标的统领作用,将总目标科学分解成多个小目标,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结合目标达成的条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总目标前进,最终高质量实现总目标。

第三,灵活选用教学方法,逐个落实小目标。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特点,立足学情和教材,力争设计符合学生兴趣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实际的目标管理教学活动中,应始终坚持“低耗高效”的教学原则,避免选择一些徒有形式而无实际意义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些教学方法不仅浪费时间成本,而且还极易误导学生。教师应该始终坚持“音乐优先”的基本原则,借助音乐的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教具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既做到眼中有生、心中有爱,又做到知识浸润、技能传授。

笔者依据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细化教学目标。具体为:第一,引导学生学唱《凤阳花鼓》这一经典安徽民歌,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花鼓,并初步掌握敲击方法;第二,引导学生对比花鼓版与钢琴版《鳳阳花鼓》,让学生体会二者风格与情绪的差异;第三,鼓励学生用敲击花鼓的方式为《凤阳花鼓》伴奏;第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江淮民族音乐的特色,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基于此,笔者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选用多媒体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笔者的教学实践表明,依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分解多个教学小目标并逐一落实,可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充分了解教学内容,掌握花鼓的演奏技巧,认识花鼓的文化价值,主动参与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

三、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音乐内涵

聆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学会聆听,才能让学生高效地学习音乐。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的特点为其营造温馨、安静的聆听氛围,让学生在聆听中感悟音乐的内涵,激发深层次探究音乐知识的欲望。

笔者为学生营造温馨、安静的聆听氛围,引导学生聆听《凤阳花鼓》。待学生聆听音乐后,笔者提问学生:“大家认真思考,这段音乐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待学生思考后,笔者继续讲解:“锣鼓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乐器,在渲染歌曲气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随即,笔者指导学生通过聆听不同的音区,辨别锣鼓节奏的强弱。

教学实践表明,笔者为学生营造聆听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感知民族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结合学生学情,深层探究凤阳花鼓

受时间、地区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时难免会对其产生距离感。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学情,通过卡通形象带领学生探究音乐知识,拉近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根据《凤阳花鼓》设计“凤凤”与“阳阳”两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卡通人物。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歌曲中“得儿”等难点唱词的演唱技巧。首先,笔者引导学生道:“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卡通人物‘凤凤’与‘阳阳’,他们手中拿的就是凤阳花鼓。请同学们观察凤阳花鼓有何特征。”学生回答:“鼓小,但鼓棒十分长。”其次,笔者为学生表演一段花鼓,要求学生留意花鼓发出的声音。再次,笔者为学生讲解道:“凤阳人通常通过演奏花鼓喜迎丰收、欢度佳节。”最后,笔者让学生拿着课前制作的花鼓在课堂上跟随音乐边奏边唱,突破演唱“得儿”等难点知识,体验凤阳人用花鼓庆祝的情景,这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凤阳花鼓》。

五、巧用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纵观小学音乐课程,歌唱教学占据课程较大的篇幅。苏教版音乐教材收录的歌曲类型比较丰富,如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国内外经典的儿歌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从多方面给学生展示民族音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为提升民族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此外,教师应该依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图形谱教学是重要的音乐教学方法。教师运用颜色、符号、线条等直观形象的元素展示相关的音乐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部分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教师可以在已有图谱的基础上添加展现地方特色的符号,从而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笔者融合凤阳凤画开展音乐教学。凤阳凤画是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以凤凰为主题,综合民俗、生活等元素进行创作,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2]。凤阳凤画和凤阳花鼓一样,都是凤阳民间艺术的代表。首先,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凤阳花鼓》欢快的旋律,欣赏凤阳凤画优美流畅的线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其次,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凤阳凤画的元素,设计符合《凤阳花鼓》旋律特点的图形谱,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内涵和情绪。最后,笔者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凤阳花鼓》的旋律特点。学生在具有地方特色的图形谱中,掌握《凤阳花鼓》的旋律特点,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学习的效率。

六、优化教学评价,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及关键环节。恰当的激励性评价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有助于音乐教学活动顺利、高质量地开展。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音乐水平以及学习状态,适时对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同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评价学生,从而有效消除学生学习音乐的焦虑感,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及音乐技能的信心。具体而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丰富教学评价的形式,可以运用口头语言进行评价,可以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评价,还可以用适合的物质奖励以示鼓励。总之,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情况,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运用委婉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醒和启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入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设计《凤阳花鼓》相关的教学内容时,笔者设计邀请一名学生上台配合笔者开展范唱的教学环节。笔者预设,如果学生能够把握鼓点节奏与笔者进行较好的配合,笔者就应感谢学生的积极配合,同时充分肯定学生的节奏感。在课堂上,笔者邀请小A配合笔者的范唱。范唱完毕后,笔者面带微笑地提问班级的其他学生:“同学们,刚才小A和老师的表现怎么样?”学生纷纷表示认可。得到学生的认可后,笔者接着说:“完美地呈现一首音乐作品,需要多方的通力协作。刚才,老师就得益于小A的积极配合,才将音乐作品的韵律美、意境美更好地唱出来。让我们一起鼓掌感谢小A刚才的精彩表现吧!”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指导学生学唱《凤阳花鼓》,并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给大家表演自己的学习成果。当有学生主动到讲台上演唱时,笔者用肯定的眼神与学生对视,并随着学生的演唱节奏给学生打拍子。在学生演唱结束后,笔者走上前去,竖起大拇指说:“能走上台来,你已经成功了,真没想到你还能唱得这么投入,节奏感这么强,完全超出了老师的预料,真是好样的。”

笔者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适时的鼓励性评价,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并且能信心倍增地投入到后期的音乐学习中。这不仅可以构建更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还可以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音乐学习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提升音樂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承担着传承与发扬民族音乐的重任。教师重点关注民族音乐的教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民族音乐的熏陶中增强文化自信,还有利于切实提升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彭真.小学高年级民族音乐教学实效性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14):199,202.

[2]汪文嘉.小学音乐教学渗透与传承民间音乐文化的案例研究: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0(27):88-91.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小学有效性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