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技术措施分析

2023-12-18 12:15蔡云辉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4期
关键词:检疫畜牧养殖场

蔡云辉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迅速,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畜牧养殖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损失。为解决畜牧养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针对畜牧养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促进畜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畜牧养殖业也取得很大的进步。畜牧业已经成为农业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是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途径。畜牧业具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投资少、风险小等特点,对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起到很大的作用。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也给畜牧养殖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对畜牧养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畜牧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缺位

畜牧养殖管理制度缺位主要表现在畜牧养殖管理的规划、制度、标准等方面。当前,我国畜牧业虽然已有一定的规模,但其规模仍较小,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因此,在管理方面缺乏明确的制度。同时,当前我国畜牧业还没有完全形成标准和规范,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乱现象,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此外,畜牧养殖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养殖户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严重影响畜牧养殖的发展。

2、引种质量控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畜牧养殖发展较晚,很多地区对引进种源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导致引进的种源质量不高。例如,有些地区引进种猪的方式存在问题,可能会导致新引入的种猪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情况,如个体过大、不健康、抵抗力差等,不仅会影响生猪的健康生长,还会增加生猪养殖成本。此外,很多养殖场在引进种猪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挑选和隔离。比如有的养殖场在引种时将种猪和其他畜禽混住在一起,导致新引进的种猪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养殖场没有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种猪。

3、防疫工作不到位

养殖户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对防疫工作不重视,缺乏足够的防疫意识。有些养殖户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动物得病后都能治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在动物疾病暴发时,这些养殖户很难进行有效的治疗。

4、缺乏科学养殖环境

很多养殖户的养殖环境比较恶劣,甚至在没有任何消毒措施的情况下就开始养殖,对动物的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多养殖户没有掌握畜牧养殖技术,养殖设备落后,靠经验来养殖,而不是依靠科学养殖方式,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5、饲料管理不科学

饲料管理是畜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饲料质量不过关,不仅会影响畜禽的生长速度,还会对畜禽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养殖户在饲料管理方面没有科学管理,而是随意地购买没有保障的饲料,不仅会给畜禽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会使畜禽产生疾病。

二、畜牧养殖问题的应对技术措施

1、控制好引种质量

①引种单位应向县级相关部门提出引种申请,填写引进种畜禽备案相关资料,报县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审核。引种单位在指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地点购买种畜禽。

②引种单位应建立种畜禽引进登记制度,并保存相关记录。引进种畜禽必须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备案登记,并与引进单位签订引种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及违约处罚。

③严禁从疫区购买种畜禽,严禁从未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相关许可证明的单位和个人处购买种畜禽,严禁从境外引进种畜禽,严禁从未经国家批准的种畜禽场购买种畜禽。

④引进种畜禽必须进行检疫。凡从省外引进种畜禽,必须经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隔离观察。隔离观察期间,饲养者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该品种的病原体向其他种群传播。隔离观察期结束后,经检疫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引种后发生疫病的,按有关规定处理。凡经检疫不合格或发现染疫的,应立即隔离、封锁,防止蔓延。

2、加强检疫

①严格检疫申报。养殖场要严格按照动物检疫管理的相关规定,主动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取得动物检疫合格相关证明。严格按照相关部门规定的产地检疫规程和屠宰检疫规程进行检疫,经产地检疫合格的,出具动物产地检疫的相关证明,并加施产地检疫标志。

②建立养殖档案。养殖场要建立养殖档案,如实记录畜禽品种、数量、饲养方式、饲料种类、免疫接种、死亡情况等内容,做到养殖档案“五有”:有畜禽标识卡、有畜禽品种来源出栏时间和地点、有畜禽基本情况表、有无害化处理记录、有免疫记录。养殖场要按规定及时做好免疫接种和疫病检测等相关记录。

③加强动物标识管理。养殖场要在其场所醒目位置悬挂动物标识牌,标明动物名称、产地、饲养场名称和编号、免疫日期以及免疫人员等信息。养殖档案中要完整记录畜禽标识卡信息,确保养殖档案和动物标识牌信息一致。

3、改善养殖环境

①实行封闭管理。畜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要严格落实封闭管理制度,严禁随意出入、串户饲养,严禁任何没有资质的单位和个人向畜禽提供饲料或饲料添加剂。

②加强环境卫生整治。畜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要主动承担环境卫生责任,自觉做好畜禽养殖场所生活区与养殖区的隔离工作,加强养殖场周边环境整治,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定期清扫畜禽圈舍、清理粪污、清除蚊蝇滋生地,定期对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禁止在养殖场周边搭建临时建筑,不得随意倾倒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污物及其他废弃物。

③建立无害化处理体系。畜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要主动与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联系,将畜禽医疗废弃物送至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未与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联系的,可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送至指定的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已建成的养殖场,要按照规定建设完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做到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在规模养殖场周边配套建设有机肥加工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处理厂等设施或委托第三方进行资源化利用。

④严格落实“两区”划定。可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统筹考虑环境容量和养殖布局、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情况、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合理划定畜禽养殖区。严禁在禁养区内建设畜禽养殖场。禁养区内原则上不新(扩)建畜禽养殖场,确需新建、扩建、改建的,必须符合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并按有关规定报相关部门审批。

⑤饲喂罐和青贮饲料的四角应呈U 形,无死角,有利于饲喂后清理残渣,防止死角发霉变质。青贮时,有利于充分踩踏,减少好氧发酵,提高青贮品质。如果没有自动清粪设施,地面应设置3~5 个斜坡,并设置尿沟,方便畜禽尿液流走,改善圈舍空气质量。围栏入口应具有适当的尺寸和高度,以确保畜禽和人员容易进入,在冬季要注意圈舍保温。

4、合理畜禽饲养密度强化饲料管理

①依法管理饲料及添加剂。饲料管理是指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采取科学的饲养方式和饲养方法,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饲料生产企业应当按照饲料、饲料添加剂相关管理条例和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相关管理办法的要求,取得饲料生产许可证,并按照有关规定生产饲料,保证原料、产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禁止在生产的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激素、抗寄生虫药物及其代替产物。禁止在生产的饲料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禁止使用无产品质量标准或者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禁止使用未经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兽药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作为添加剂。禁止将动物源性原料与其他原料混合添加或者将动物源性原料单独使用或者在饲料中添加水解蛋白等其他原料。禁止利用废弃或者有毒有害物质生产饲料。

②合理畜禽饲养密度。饲养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畜禽的数量,通常采用每头畜禽饲养占地面积(或每平方米所养畜禽头数)来表示。不同畜禽、不同生长阶段饲养密度各不相同,比如羊的饲养密度:山羊每只1~1.5 平方米,绵羊每只1.5~2.5 平方米。在同一条件下,一群羊的饲养密度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羊只之间相互拥挤、活动空间狭小、互相撕咬、采食不均,易造成个体间的生长发育不平衡,从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养羊密度过小,会使羊群空间过大,造成饲料浪费。饲养密度过大,会使羊只活动空间缩小,活动不方便,同时也不利于疾病的预防,所以,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生产。

③饲料科学搭配。饲料搭配应遵循以粗为主,粗精结合,多层次,多品种的原则,合理搭配。饲料搭配应符合畜禽的营养需要和生长特性,合理搭配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品种和能量含量高的饲料品种。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畜禽品种、性别、年龄、生产阶段、不同生理阶段和不同营养需要进行合理搭配。根据畜禽营养需要、饲料原料价格及加工工艺等因素确定各类饲料之间的最佳配比。饲料配比要注意各种营养物质间的比例关系,要保持原料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的含量稳定。配合饲料的制作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要保证配合饲料的质量,要注意配合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之间的合理比例,要注意配制好饲料的保质期。在配制畜禽饲料时,应根据不同畜禽品种、性别、生理阶段和生产季节,按照不同配方所含营养物质、能量比例进行配比,以确保各阶段畜禽生长所需。

④合理的饲喂次数。此处仅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畜禽进行介绍:母猪妊娠50 天以前,实行少食多餐,每天饲喂3~5 次,每次饲喂量应在正常饲喂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仔猪断奶前3 天应进行补饲,仔猪断奶时采用少喂多餐,每天饲喂5~7 次。断奶仔猪体重达30 公斤以前,实行自由采食,每日饲喂3~5 次。育成猪体重达50 公斤以前,实行自由采食和定量饲喂相结合的饲养方法,每日饲喂4~5 次。育成猪体重达70 公斤以上时,每天饲喂3~4 次。育肥猪每头每天饲喂2~3 次。成年猪每头每天饲喂5~6 次。奶山羊日喂3 次,奶牛每天喂2 次。

5、建立健全智慧畜牧养殖技术应用系统

智慧畜牧养殖技术是运用信息技术对畜禽养殖实施全面感知、实时监测、精准控制、科学决策、智能预警、风险防范的一种新型畜牧养殖管理模式。智慧畜牧养殖管理建设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产业,通过信息技术与现代畜牧业生产深度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进而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在建设目标上,按照“集中建设、分级管理、逐级应用”原则,依托现有基础条件和技术体系,建设覆盖全国范围的智慧畜牧养殖管理服务平台和信息数据库,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将养殖场户连接到平台上,实现对畜禽饲养过程中的环境信息、生产数据、健康数据等实时采集。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实现对养殖场(户)养殖过程的精准监测和预警分析。建立完善智慧畜牧养殖管理服务平台,通过技术融合实现对养殖场(户)的精准定位和风险识别。

智慧畜牧养殖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畜禽养殖环境监测系统、动物防疫监测系统、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粪污资源化利用系统。其中,环境监测包括畜禽舍内空气质量监测和粪污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监测。动物防疫监测包括畜禽健康监测和疫情监测。生产经营管理包括生产经营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粪污资源化利用包括粪污消纳情况分析和资源化利用效果评价。

智慧畜牧养殖管理系统主要由前端感知系统、传输网络系统、管理服务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①前端感知系统。包括畜禽养殖环境监测设备、畜禽基本信息采集设备等。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畜禽养殖环境参数(如温湿度、空气质量、噪声、光照强度等),对畜禽养殖环境进行监控和管理。通过视频监控技术,实现养殖场内生产现场的实时视频监控。

②传输网络系统。包括通信网络、光纤网络以及卫星通信网络等,实现传感器数据和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数据存储和管理等功能。

③管理服务系统。包括设备管理平台、业务应用平台以及移动应用客户端等,实现设备的维护维修、参数配置与设置等功能,为用户提供远程监测和管理服务。

通过智慧畜牧养殖技术应用系统的建设,实现养殖场内环境参数监测和生产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减少因环境因素造成的损失,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通过对畜禽养殖信息的全面采集和分析,实现养殖场内生产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为养殖主体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经济价值,推动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综上所述,近些年,我国畜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畜牧养殖的发展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导致养殖户利益受到严重损失,不利于我国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所以必须加强畜牧养殖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养殖效益。本文针对我国畜牧养殖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畜牧养殖管理的策略,希望能为畜牧养殖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

猜你喜欢
检疫畜牧养殖场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