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畜禽疾病常见的致病因素及防治中的优化举措

2023-12-18 12:15徐龙飞袁华平赵玲玉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4期
关键词:疾病防治兽医畜禽

张 军 徐龙飞 袁华平 赵玲玉 肖 琨

基层畜禽疾病防治具有必要性,应采用合理化的防治方法,发挥疾病防控的作用,帮助畜牧养殖业能够更好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从兽医规模、用药方式等方面分别对基层畜禽常见疾病的防治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以提高畜禽疾病防治方法的有效性,以期帮助解决畜禽疾病防治过程中的不利现状,确保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执行,保障畜牧养殖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贵州省六盘水市始终秉持着“稳生猪、增牛羊、扩家禽、养特色”的思路,力图谋求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现代养殖模式,并通过加大资金、人才、技术投资等形式,稳步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以此促进生态畜牧业健康、持续、长期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对畜禽疾病的防控力度,六盘水市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重点对疾病防治及疫病防控进行帮扶和支持,并选派专家学者深入基层进行一对一专项指导,并对原有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巩固和优化。

一、畜禽显性、隐性感染症状分析

当各类病原微生物入侵畜禽机体内部,并在畜禽体内生长、繁育,机体就会出现应急及应激反应,通过免疫系统,与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抗争,而机体的这一改变,就会导致畜禽出现各类病理反应,对于具有传染能力的疾病,人们将其称之为传染病。一旦畜禽受到较多或者毒性较强的病源微生物感染,而畜禽自身机体免疫力较差时,就难以正常进行病原体对抗,导致畜禽出现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这一过程叫做显性感染。一旦病原微生物入侵畜禽机体,就可以在机体某一处或者多处部位大量生长繁殖,如果此时畜禽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能力较强,则有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导致病原体无法充分发挥毒害作用,针对这一种情况,专家将其称之为无症状感染,或者隐性感染,并向这一种类的畜禽群体成为带菌者、带毒者。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上述提及的疾病种类、显性感染、隐性感染具有明显的划分边界,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也有一定的可能性出现多种疾病病情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等,具体判断结论还需要依据病毒潜伏期、畜禽临床表现以及检验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

二、畜禽常见传染性疾病特点与防治

这类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不加以管理和控制,则容易诱发大规模的畜禽传染病风险,无论对于养殖户个人还是公共环境,都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一般情况下,传染性畜禽疾病又可以划分成病毒病、细菌病、支原体病、衣原体病、真菌感染、螺旋体病等若干种,本文先对各类疾病中的常见病情进行讨论和分析。

1、病毒病。禽流感(AI)属于传染性病毒病的一种,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在畜内大规模流行或暴发的感染性疾病,根据禽流感病毒自身特定,可以将禽流感病毒划分成高致病性、低致病性、无致病性三种类别,不同种的禽流感特征和临床表现、防治手段也会有所不同。目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危害性和传染性最高的病种,也是行业专家学者重点研究、讨论的工作方向之一,而根据现有的畜禽暴发案例来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有H5、H7 两种,在偶然情况或条件下,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一旦接触到感染病毒的畜禽的口水、排泄物或者水源,有可能导致人畜共患病。

防治方法:可采用抗病毒治疗方法,每100kg 饲料中加入200g 疫毒康泰、200g 流感美沙星和20g 病毒唑混合均匀后,让家禽自由采食,连续用药4—5 天即可。

2、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发的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可以感染四肢双数着地蹄的偶蹄畜禽,具有急性、热性的特点,常见于猪、羊等畜禽中。猪群感染到口蹄疫病毒后,一般会在1—2 天左右发病,发病时以蹄部疱疹最为明显,养殖户观察到猪群跛行时,需要注意是否感染上口蹄疫病毒。起病之初,猪群体温会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最高可以上升至41℃左右,并呈现于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甚至拒绝进食等表现。经检查,猪群口黏膜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水疤,严重时可以观察到较为明显的黏膜糜烂,在猪舌部、唇部、齿龈处表现最为明显。猪群蹄部也会出现发热发红的情况,以蹄冠、蹄叉最为明显,伴随着病情发展,蹄部表面会出现米粒或者蚕豆大小的水疱,经过地面摩擦后,水疱会破裂、出血,最终形成局部糜烂。

防治方法:免疫接种可有效提高易感动物的免疫水平,降低口蹄疫流行的严重程度和流行范围。现行油佐剂灭活疫苗的注射密度达80%以上时,能有效遏制口蹄疫流行。疫苗接种可分为常年计划免疫、疫区周围环状免疫和疫区单边带状免疫。实施免疫接种应根据疫病选择疫苗种类、剂量和次数。常规免疫应保证每年2—3 次,每头份疫苗含3PD50 以上。紧急预防应将每头份疫苗提高到6PD50,并增加免疫次数。

3、细菌性疾病。畜禽细菌性疾病种类较多,其中,以霍乱、链球菌、沙门氏菌病为典型代表。沙门氏菌属隶属于大肠杆菌科,涵括多个血清型,而畜禽沙门氏菌病主要是指由一种或多种沙门氏菌属引起的畜禽传染性疾病,根据发病情况的不同,可以表现出典型或者非典型的急性、慢性疾病。通常情况下,家禽感染沙门氏菌属的可能性最高,以鸡白痢沙门氏菌为典型菌属代表。当雏鸡感染病毒后,通常会呈现急性败血症的发病特点,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要明显高于其他畜禽疾病。如果成年鸡群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大多会出现慢性带病,或者隐性带菌,病毒可以伴随机体分泌物或者粪便等排出体外。如果成年母鸡感染此类病原体,则卵巢部也会携带病菌,导致孵化率低下、雏鸡成活率降低等问题。

防治方法:对种鸡的鸡白痢净化是控制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具体方法,开产前一次,产蛋高峰一次,在300 多日龄时再检疫一次。可采用快速平板凝集法全群检疫,淘汰阳性鸡,可疑鸡经处理后复检,阳性淘汰,阴性可作种用。在每次检疫时先预检,若全群阳性率在1%以上时要全部检疫。

三、畜禽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及解决措施

除了常见的传染性畜禽疾病之外,一些不具备传染性的疾病也需要引起有关部门和养殖人员的高度注意。

1、营养性疾病。此类畜禽疾病发病原因主要由养殖条件不足等情况引起,常表现为畜禽机体饥饿、缺水、蛋白质缺乏,或者因为饲养条件不佳,导致出现畜禽维生素、矿物质或者微量元素缺乏等情况。有时也会爆发一些畜禽代谢性疾病,比如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等问题。

应该严格控制产蛋鸡的营养水平,处于生产期的蛋鸡,代谢活动非常旺盛。在饲养过程中,既要保证充分的营养,满足蛋鸡生产各方面的需要,同时又要避免营养的不平衡(如高能低蛋白)和缺乏(如饲料中蛋氨酸、胆碱、维生素E 等的不足),一定要做到营养合理、全面。同时,饲粮中添加胆汁酸200—300g/t,可有效避免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2、中毒性疾病。此类疾病也与养殖环境有关,如果因为客观原因导致养殖环境出现大量农药残留,比如有机磷、砷、汞等,也会导致畜禽发病。药物也是畜禽中毒性疾病的常见诱因,磺胺、速丹、痢菌净等药品会导致畜禽发病。

四、基层兽医防治畜禽疾病应对措施

1、提高疾病免疫技术

免疫技术是降低基层畜禽疾病风险的重要手段途径,兽医工作开展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技术应用细节。其中疫苗的保管和储藏应当遵循标准化要求,冷冻室、冷藏室制冷档位要符合标准,同一种类、同一批次疫苗放置在一起,活疫苗保存环境应在-20℃以下,灭活疫苗保存温度应为2℃—8℃。注射之前要认真检查疫苗包装,确认不存在瓶盖松动、失真空,或者沉淀、破乳等现象后方可抽取,使用酒精棉球仔细消毒,按说明书所述稀释疫苗。使用的稀释液应为疫苗自带,若无自带材料,则要按照说明书选择生理盐水、无离子水等,现用现配确保有效性。免疫之前要检查畜禽状态,确认其健康且精神状态良好后方可注射。

禽类皮下注射时,通常在颈部1/3 处或者翼下处取点,用食指和拇指提起禽类背侧皮肤,并由前向后刺入皮下完成注射,肌肉注射时一般选在胸部、腿部,或是翅根部,进针方向应当与禽保持45°斜角。家畜皮下注射时,要结合畜种类确定下针点,牛羊通常在颈侧1/3 处,猪通常在耳根后2—4 指,同样要捏取一侧皮肤并快速刺入完成注射。肌肉注射时,可选颈部、臀部等区域,针头垂直刺入确认无回血后缓慢注射。要特别关注畜禽免疫过程中和免疫后的精神、生理状态,若出现呕吐、全身发抖等严重症状时,要及时进行补救救治,选用0.1%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磷酸钠等缓解症状,适当补充葡萄糖、维生素B 等辅助治疗。

2、科学选择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对畜禽疾病疗效的影响较大,基层兽医工作开展环节务必要给予充分重视。现阶段常用的给药途径包含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要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和病症具体情况选择适宜途径,比如动物消化道疾病用药时,一般采用口服方式,肌体炎症时一般采用肌肉注射方式。家禽类用药可以考虑饮水、拌料方式,但猪的嗅觉、味觉较为发达,若药物本身苦味较为明显、刺激性气味较大,则更推荐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实际给药时还要把握好给药时间,用药因素等,比如阿莫西林、头孢类、林可霉素等更提倡空腹给药,罗红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等更推荐料后2 小时给药,脂溶性维生素D、A、E 等更推荐拌料使用。除注射和口服方式外,喷雾也是可选的给药方案之一,对于重症畜禽可以兼用喷雾、注射给药。

3、健全疾病防治思路

畜禽疾病防治需要具有明确的思路,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使用,提高畜禽疾病的临床诊治能力,便于制定有效的疾病防治方案。在疾病防治思路方面,一是需要考虑到防治的科学性,对疾病防治常识进行合理运用,消除疾病防控中的不利因素,保障畜禽得到有效的治疗。二是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疾病,为防治过程提供充分依据,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有效结合。三是由基层兽医对防疫养殖过程提供技术指导,逐步推进规范化的畜禽养殖模式,提高畜禽疾病防控的标准化程度,保障畜禽养殖具有良好的基础环境。

4、合理开具药物处方

用药的合理性决定着畜禽疾病的防治效果,针对不同家畜家禽种类,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结合本地区近几年有哪些常见多发病等特点,及早发现,抓住最佳治疗时机,根据药物特性,合理使用药物,树立良好的用药意识,实现最佳疗效。尤其是在药物剂量方面,需要严格按照用药说明进行使用,用药剂量过小,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用药剂量过大,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还可能产生耐药性。基于用药实践分析,畜禽用药过程中,基层兽医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在清除病症的情况下进行用药,避免胡乱使用抗生素一类的药物,要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否则不仅会造成抗药性,还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病症。第二,用药过程应具有科学依据,切勿采用见病就医、见热就退、见效停药的防治方法,需要考虑到用药的后续影响,确保合理用药。第三,重视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比如:用于治疗胃肠疾患,口服给药效果是否优于静脉或肌肉注射效果。第四,注意药物有效浓度,不同药物有效浓度维持时间不同,在用药过程中,注重应间隔多少时间进行再次给药,维持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有效浓度。第五,注意配伍禁忌,用药安全。如磺胺类药物与维C配合作用会产生沉淀,酸性药物与碱性药物不能混合使用等等。第六,防止药物残留,杜绝兽药等投入品不合理使用造成畜产品药物残留及有害物质超标,从源头上杜绝兽药残留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5、增加基础设施建设

兽医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具有基础设施的支持,基础设施根据工作需求,需要逐步进行补充,合理对基础设施加以应用,构建合理完善的兽医工作环境体系。一是,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村兽医实验室的建设,逐步形成县、乡、村规范有序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网络,推进畜禽疾病防治工作网络化,完善防治设施条件。二是,提供必要的交通设施,提高基层兽医工作的办事效率。六盘水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养殖场(户)又比较分散不集中,基层兽医工作途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将会降低畜禽疾病防治的效率,一定程度上影响兽医工作的开展。

6、合理把控用药剂量和疗程

除适应症问题、给药途径问题外,基层畜禽疾病防治工作中还需要合理把控用药剂量和流程,要按照说明书所述严格推算药物适宜用量,严禁随意增大或减小药量。其中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比如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可以采用每日1 次的用药方式,浓度依赖型杀菌药则可以适当提高倍量。对于集中一次用药的药品,可以按照日饮水量的30%兑入,分两次用药的,可以按照饮水量的25%分次兑入。要结合畜禽的实际病情确定疗程,待到疾病表症比如腹泻、发热、咳喘等去除之后,精神状态恢复正常之后,可以继续巩固硬要2—3d,若出现重症情况,或者不明原因的混合感染情况,则要适当延长巩固期时长,一般控制在3—5 天即可。

综上所述,畜禽疾病防治关系到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在畜禽疾病防治过程中基层兽医非常重要。扩大兽医人员规模,提高基层兽医的服务指导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综合素养,健全畜禽疾病防治思路,合理采取用药方式,为基层兽医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兽医畜禽疾病防治宣传力度,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针,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畜禽疾病防治工作,为畜牧养殖业稳步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基层兽医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疾病防治兽医畜禽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我是兽医志愿者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关于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治的几点建议
动物园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