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鱼养殖中的应用要素

2023-12-18 12:15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4期
关键词:淡水鱼水产水质

李 刚

传统高密度池塘养殖技术的弊端已经成为制约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瓶颈。传统养殖技术存在污染环境、成本高、容易发生病害等问题,对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尝试新的淡水鱼养殖技术,其中生态养殖技术备受关注。生态养殖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建立了物质循环系统,改善了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了水产的健康生长。同时,生态养殖技术还能提高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与传统高密度池塘养殖技术相比,生态养殖技术更加环保、节能、可持续化,成为未来淡水鱼养殖的重要方向。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鱼养殖已成为很多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但是,传统的养殖技术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化的全面管理和环境保护要求。面对这种情况,生态养殖技术应运而生。生态养殖是一种全新的养殖技术,利用自然循环体系与生物共生互补关系,实现养殖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平衡。相比传统养殖技术,生态养殖技术可以合理改造自然环境,解决养殖问题,提高水产品质量和产量。传统养殖技术的问题主要在于无法达到全面管理要求,易导致病害和污染。而生态养殖技术更注重整体养殖环境的创设、绿色养殖原则的落实和养殖产品的优化选择。生态养殖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和自然共生、和谐发展”,通过构建一个生态循环体系,实现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养殖技术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渔业方面,生态养殖技术可以实现对水质、氧气、温度等因素的全面监测,减少水质污染,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在养殖业方面,生态养殖技术可以通过调节饲料、环境和水质等因素,使淡水鱼在养殖过程中更加健康,减少疾病和死亡率,同时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一、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鱼养殖中的应用特点

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对水产养殖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养殖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举措,从而实现科学地选择优良品种,提高品种质量。首先,科学地选择优良品种是水产养殖的基础。养殖人员需要关注养殖环境、饲料、药物使用是否合理,防止人为因素影响水产品质量。比如,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这样才能保证淡水鱼的品质和产量。同时,还需要注意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定期清理池塘和水管,避免水质受到污染。其次,调控水质环境也是提高淡水鱼养殖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需要保证水质处于最佳状态,为水产品提供健康优良的生存环境,提高淡水鱼养殖的质量,提升经济效益。比如,我们需要控制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避免水体缺氧或过度富氧。同时,还需要掌握适宜的水温、pH 值、盐度等因素,从而保证水稳定性和适宜性。最后,合理投喂优质饲料和科学合理地运用药物进行病害的防控,也是提高淡水鱼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二、常见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类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水产养殖业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其中,生态技术在淡水鱼养殖中的应用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生态技术是一种基于生态学和工程学的综合技术,它将生态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流程相结合,通过调节和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在淡水鱼养殖中,生态技术的应用是以生态食物链为基础的生态养殖。整个水产养殖系统以生态食物链为基础,通过合理搭配各种生物,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使水产养殖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为了实现生态养殖,生态技术将水体中的生物分为水生生物、绿色生物和白色生物。其中,白色和绿色植物可以为鱼类的生长提供食物,从而减少人工饲料的使用。同时,种植本地的植物,如三叶草和芦苇等,可以降低育种成本。生态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创造良好的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生态稳定性,还能够降低水产养殖成本。通过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技术能够减少人工饲料的使用,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1、水式生产生态养殖技术

水式生产生态养殖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水产养殖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这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质净化方法,可用于三级清洁,可以净化天然池塘、大型池塘、河流和其他水体中的水,以解决水质问题。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已成为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因此,淡水鱼养殖应净化水环境,改善水质,以应对许多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的问题。在使用水式生产生态养殖技术中,通过添加特殊微生物,可以改善养殖场的水质,有效加快水产品的生产速度,提高淡水鱼养殖经济效益。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消耗有害物质、分解有机物和提高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来净化水质。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水体中的温度、光照和营养物质的浓度来控制水质,以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品质。水式生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通过净化水质、提高产量和品质,这项技术可以帮助水产养殖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2、稻田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

稻田养殖技术是一种将淡水鱼养殖和水稻种植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在水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淡水鱼,可以增加水产品数量和农民收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在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中,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了,而淡水鱼养殖也得到了发展。水稻的生长能改善水质,鱼类则可以帮助清除害虫,鱼类粪便成为水稻的营养物质。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互利共存、节约成本、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然而,我国的生态系统相对简单,对病毒和自然生态不利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因此,农民和有关部门应更加重视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这也是农业生产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三、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1、科学选择品种

随着人类对水产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淡水鱼养殖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一些不良的养殖方式和管理方法,水产养殖也引起了一些环境和健康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淡水鱼生态养殖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淡水鱼生态养殖中,品种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水生动物的生态环境和天然生长习性差异较大,养殖户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品种。同时,为了避免多种类高密度养殖所带来的水质污染和疾病传播,养殖户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方式。在选择种苗时,养殖户应该综合考虑生产企业的资质和口碑。劣质的种苗容易受到疾病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从而导致养殖效果不佳。因此,养殖户应该选择那些有质量保证的种苗。除了种苗的选择,水质和水域环境的改善也是水产生态养殖的重要方面。资金雄厚的养殖户应该注重改善水质和水域环境,以满足淡水鱼的生长发育需求。水质的改善可以通过增加水中氧气含量、控制有害微生物和化学物质的含量等方式实现。水域环境的改善则可以通过增加水中植物和藻类的数量、控制底泥的厚度等方式实现。

2、科学选用投喂饲料

在现代淡水鱼养殖中,饲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让鱼类生长更加健康、有营养、快速,我们需要选择不含有激素及抗生素的饲料产品。同时,优先选择人工配合饲料。因为,这种饲料可以根据不同种类动物的生长要求来进行配比,更加适合淡水鱼的生长。在选择饲料时,需要根据水产养殖的种类来选用满足其生长要求的饲料,并合理投喂。比如,对于草食性鱼类需要提供足够的纤维素和粗纤维,以及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饲料。而对于肉食性的鱼类,则需要提供含有高蛋白、高脂肪的饲料。此外,苗种生长具有动态化特点,投喂时间与频次、投喂量和饲料的类型也不能一成不变。因此,需要依据养殖实际进行及时调整。如果发现苗种生长速度过快,需要减少饲料的投喂量,以免出现过度生长的情况;如果发现苗种生长速度过慢,则需要增加饲料的投喂量,以加快生长速度。

3、加强淡水鱼疾病的生态防治

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在养殖过程中,病虫害的流行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为了提高水产产品的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来防止病虫害的流行和传播。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下降,淡水鱼养殖进入了越冬期。水生动物体质较弱,应注意养殖品种对水体环境变化的应激,同时做好水质调控工作。这期间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鱼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要。现将草鱼、鲤鱼、鲫鱼、鲢鳙鱼等淡水鱼类易发生的疾病及有效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①竖鳞病。越冬时易发生此病,症状为体表粗糙,鳞片竖起似松球状,鳞的基部水肿,稍压有液体流出。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给池塘冲注新水;另外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15 分钟。

②口丝虫病。此病主要危害鱼种,是由漂浮的口丝虫侵入鱼的鳃部及皮肤引起,当大量口丝虫寄生于鱼的皮肤时,就会形成一层蓝灰色的黏液。防治方法:全池泼洒按5∶2 配比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每立方米水体用0.7g;另外用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30 分钟。

③冻伤。当池塘水温很低时,鱼类就会进入麻痹状态,甚至会冻死。防治方法:做好防寒保温,如搭建越冬大棚、加深池水等;另外在气温高时,适当投喂豆饼,菜籽饼等,增强鱼的抗寒能力。

④水霉病。常因鳞片脱落、皮肤损伤感染水霉菌引起。当菌丝大量繁殖生长,呈现棉絮状,灰白色,肉眼可见。防治方法:用3%食盐溶液浸洗鱼体15—20 分钟,可起到预防作用;发病后全池泼洒食盐及小苏打合剂(1∶1 的比例),每立方水体用量为2g,连续泼洒2—3 天即可。

⑤小瓜虫病。由小瓜虫寄生在鱼的皮肤、鳃、鳍等处引起,肉眼可见病灶处有许多小白点,严重时皮肤上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病鱼游动迟缓,漂浮水面;有时集群游动,鱼身不断与其他物体摩擦,造成死亡。防治方法:每亩水面用鲜辣椒250g、生姜100克煎水全池泼洒。

⑥赤皮病。可用生石灰或国标渔用含氯、含碘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治疗赤皮病可结合药敏试验,采用抑菌效果好的抗菌药物进行拌饲内服,配合使用大蒜素、中草药和维生素。

⑦白云病。此病多发生在水温15℃以下,病鱼体表黏液分泌较多,头部、鳍及体表形成一层白色浆膜,尾部鳍部较明显。发病严重时可并发竖鳞病。病鱼体质消瘦,食欲不振,头常伸出水面,见人反应迟钝。防治方法:每月可投喂抗生素药饵2—3 次;发病后,鱼体用3%—5%的食盐浸洗10—15 分钟有很好的效果。

四、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鱼养殖中的应用策略

1、注重养殖环境的科学选择

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可以提升养殖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其中,注重养殖环境的科学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科学选择水质干净、污染少的池塘作为淡水养殖的主要环境,不仅可以保证水产养殖的质量,也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除此之外,在生态养殖中,模拟自然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种植相应的水草,可以提供鱼类栖息、觅食的环境,有助于鱼类的生长和发育。但是,要坚持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进行种植,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生态养殖中,控制益生菌数量和类型也是重要的一环。益生菌可以促进鱼类消化吸收,提高养殖效率,但是过多的益生菌也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因此,要根据养殖环境的具体情况,合理控制益生菌数量和类型,保证淡水鱼养殖环境符合要求。最后,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也是生态养殖的一大特点。现代生物技术可以为水生浮游物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从而提高鱼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合适的生物技术,避免对养殖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正确选择淡水鱼养殖种类

水产养殖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但是选择淡水鱼养殖种类却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在进行水产养殖前,必须全方位比较和分析原生环境和模拟生态环境,以促进绿色生态养殖工作的展开。在选择养殖种类时,应选择抗病能力强、容易存活的品种类型,这样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风险。此外,应该正确控制菌种数量,避免副作用,这是养殖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为了更好地体现菌类的作用,也应该结合养殖淡水鱼的特点适当投放有关种菌。但是,在投放种菌时也要注意,要从正规渠道采购种菌,加强对种菌的试验,以确保种菌的质量和安全性。

3、有效调节水质与应用饲料

生态养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他可以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其中,水质的控制是生态养殖技术的关键之一。为了合理调节水质,控制淡水鱼养殖数量和质量,可以使用生物工程技术。例如,投放活性酵母、沸石粉等生物制剂,可以提升水质净化效果。这些生物制剂可以分解有机物,吸附废物,减少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保持水质清洁。同时,培植相关有机物,如藻类、水草等,可以增强水质综合治理效果。这些有机物可以吸收有害物质,控制水体内细菌规模,营造良好的水产品生长环境,有助于鱼类健康成长。在饲养方面,合理选择饲料也是关键之一。应该选用不含激素或抗生素的治疗方案,以保证鱼类的健康和安全。此外,可以在池塘中投放适当的甜菜碱、腐植酸等物质,提升鱼类的肉质。总之,生态养殖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注重调节水质、选择合适的饲料和投放适当的物质等方面,以提高生态养殖的效益,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生态养殖技术的优势在于其环保、节能、可持续化,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利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精准化控制,可以更好地实现生态养殖技术的优势。

猜你喜欢
淡水鱼水产水质
水质抽检岂容造假
淡水鱼类育种和人工繁殖技术关键点分析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淡水鱼健康养殖及病害的防治技术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九大巨无霸淡水鱼
水质总磷测定存在的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