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赋予:素养导向的学习任务设计策略

2023-12-18 09:14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31期
关键词:神器金字塔母鸡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杨 卉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语文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而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学习伙伴。素养导向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学习任务设计,要观照并遵循统编版教材的编排逻辑,以语文学科知识为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学习任务设计要以问题为学习起点,设计有助于目标达成的学习活动,并实施合理的评价,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由此可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取决于高水平的学习任务设计。

崔允漷教授说过,语文学习任务就是素养导向的语文实践活动,强调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自觉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因此,语文学习任务的提出,是语文学习从认识活动走向实践活动的重大转变,是从设计“教”走向设计“学”的华丽变身,以学习任务驱动学生真实学习,在各类学习任务中,把学习实践和体验机会还给每个学生,从而达成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学习任务设计的逻辑起点

为学生的“学”所开展的学习任务设计应该具备以下三个逻辑起点:

一是立足要素,锚定方向。语文学习任务设计应以落实语文要素为设计目标,锚定教与学的方向,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统编版语文要素呈螺旋上升式。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教师应当立足单篇语文要素、横向勾连单元要素、纵向贯通各学段要素,心中有要素,才能聚焦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是观照需要,驱动学力。学习任务设计的初衷便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任务设计应当关联学生的实际生活,真正解决生活化的问题,联通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课堂中的所学在实际生活中是有实用价值的。

三是任务分解,层级进阶。学习任务设计应当对学习任务进行巧妙分解,整体把握学习进程,促使学生在亲历学习过程中进行层级性的进阶,从而使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保障。

二、有效学习任务的实施策略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任务设计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角色赋予是其中一条有效的实施策略。这里的“角色赋予”,指的是在学习情境中赋予学生社会角色身份,并安排真实的任务让学生以此角色身份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自发产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自觉承担角色赋予的学习任务。

(一)“翻译员”,赋予真实体验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笔者在执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母鸡》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体验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让学生当一回“叫声翻译员”。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翻译母鸡的叫声,体验母鸡叫声背后蕴藏的情感。

教学片段一:

师:其实,画面中不只有场景,还有声音。在第5~8自然段中,有一些描写母鸡叫声的短语,请圈画出来。(见图1)

生:(交流)聚焦“咕咕地警告”“咕咕地紧叫”“一声也不哼”“放声啼叫”等短语。

师:老师想邀请同学们当一回“叫声翻译员”。请你选择一种叫声,说出母鸡当时的心声。

生1:看看前,看看后,它咕咕地警告鸡雏:“孩子们,不要被别的大鸡伤到,赶快躲到我的肚子下来。”

生2: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宝贝们,快过来吃饭了,你们闻,这食物多香呀!”

生3: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心里在说:“调皮的小家伙们,虽然妈妈有点儿受不了,但是只要你们高兴,一切都是值得的。”

生4: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孩子们,快到妈妈身边来啊,这里有危险!快来人呀,和我一起来保护我的孩子们呀!”

师:“叫声翻译员”们,真了不起。翻译母鸡的叫声,其实就是听懂了母鸡妈妈的心声。

“叫声翻译员”的角色代入,为学生创设了替母鸡妈妈发声的交流情境。从学生丰富的言语表达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将日常生活中与母亲交流的细节融入了角色表达中。这样的学习任务设计让学生自然投入“叫声翻译员”角色任务中,自觉担负起母鸡妈妈的身份与职责。

(二)“教材编辑”,赋予专家思维

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注重学会如何学习,而不是学会什么,其主要思想就是主张学生像专家一样去探究和实践,像专家一样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获得专家思维。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金字塔》——《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文,由两篇阅读材料组成,分别是《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和《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当一回“教材编辑”,紧扣“两份阅读材料之间是否有关联?”这个关键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提炼、判断推理等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破解编辑选编阅读材料的秘密。

教学片段二:

师:想要了解金字塔,可选择的阅读材料有很多,为什么编辑要选编这两份阅读材料?请你来当“教材编辑”,想一想,两份阅读材料之间有没有关联?

生1:我们认为,两份材料是彼此印证的关系。第一份材料说“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而第二份材料提示我们“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说明,古埃及人早已具备了数字计算能力,并且成就极高。

生2:我们发现,两份材料之间是彼此解答的关系。第一份材料讲到胡夫金字塔的建成工程浩大,给人雄伟高大之感,旁边的批注是“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这个问题其实在第二份材料中已经得到了验证“古埃及人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第一份材料旁的批注在第二份材料中得到了验证,说明两份材料之间是有联系的。

师:我们借用编辑的思维方式,明白了如何精选阅读材料来介绍一个地方,更破解了编辑选编阅读材料的秘密。

“教材编辑”的角色挑战,让学生在经历任务学习的过程中,历练了编辑的专业思维,破解了编辑选编阅读材料的秘密。

(三)“设计师”,赋予实践自觉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老师指定学”到“我想尝试做”,这说明了学生学习意识的觉醒。角色赋予了学生进行学习任务的自觉行动和主动探究的愿望,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创,在完整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形成并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笔者在执教整本书阅读《中国古代神话(选编)》时,聚焦神话人物的“神器”展开讨论,赋予学生三个角色,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任务一:小侦探。关注神话人物所持的“神器”,捕捉画面细节,讨论神器对神话故事的作用。任务二:设计师。自读相关神话故事,为没有“神器”的神话任务配置“神器”,并简单说明设计理由。任务三:评论员。围绕“先民在创作之初为什么没有给神话人物添置‘神器’?”引发话题式讨论,思考神话故事口耳相传的秘密。

从研究“神器”、设计“神器”,到讨论“神器”,学生对于神话人物的“神器”研究形成了层级式的问题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发融入了美术学科的元素,从画面色彩、线条变化、明亮对比等角度,展开探究和创作。高度开放的学习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创造性,增强了学生与更多学习伙伴的互动合作,也激发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比如,学习《竹节人》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民间手艺人”,让学生主动阅读课文中的相关制作信息,自发讨论一系列问题:制作材料的获取途径、制作工具的选用类型、原基础上的改良与创新等。学生在经历竹节人制作、制作过程分析、展示评比、作品推介后,对传统游戏有了更深的体会,从而对文章描述的“有趣”的竹节人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四)“十二种身份”,赋予学习能量

语文学习任务,必须坚持语文味。学习任务设计中的角色赋予不是凭空的,更不是随机产生的。首先,它源于语文学科本质的教学目标,联结单元语文要素,围绕语文核心知识与技能,既指向成果显现,又关注成果形成的过程。其次,它涵盖语文学科核心知识,在任务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强烈的内驱力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角色选择,运用核心知识和学习方法,真实经历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学习任务设计把学生带到了更加广阔的时空中,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化身为各种角色后,便自然而然地投身到角色中去,积极担负起该角色的使命与职责。学习任务设计不是为设计而设计的,它见证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任务设计中角色的创生更彰显着教师设计理念的变革。

笔者所在学校语文核心教研组从统编版教材出发,立足语文要素,合作开发了十二种语文生活,倡导学生在六年的语文生活中,体验十二种角色。(见表1)

表1 学校开发的十二种语文生活创生出的十二种角色

十二种语文生活创生了十二种角色,学生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完成学习任务,获得了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发现了自己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的学习潜能,更对未来的学习世界和认知世界充满了信心。角色创生,更多的是通过学习任务设计,让学生在角色身份中创造、体验,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面向未来的教育,真正帮助学生获得更好成长的教育。

猜你喜欢
神器金字塔母鸡
“金字塔”
古代降暑“神器”
母鸡
A Study of the Pit-Aided Construction of Egyptian Pyramids
母鸡下蛋
母鸡
海上有座“金字塔”
美肌自拍神器 一拍就有大长腿
神秘金字塔
自拍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