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瑞英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在诸多方面起到推动作用,比如为发展提供指引、创造稳定环境、推动农业经济长远发展等。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开始出现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等方面。基于此,本文从健全农业经济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化技术运用、提高管理团队等方面,提出有关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的建议。结合研究表明,加强对农业经济的全面管理,能够在根本上降低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不良因素影响,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健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是结合农业及乡村经济发展情况开展管理,对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环节有着较大影响。在农业发展中,农业经济管理属于关键重点内容,对农业经济效益增长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在信息技术及机械化程度持续提升的环境下,农业生产不断健全以前的经济管理模式,并结合托管生产、合作社经营等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全新管理模式,促进了生产技术、管理方式观念的更新升级。为了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及农业农村管理部门要结合农业具体发展状况,编制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目标,制定优良发展政策,把现代化管理技术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中,促进农业经济稳健发展,通过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来调动群众参与农业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激励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为农业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指引。农业经济管理旨在保证农村经济高质量建设,这就要求编制科学健全的发展目标,引导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建设。基于加强对农业经济工作关键性的认知,要
持续强化群众对农村经济数据的了解,保证具备明确的工作目
标,同时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发展,朝着
乡村经济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前进。
2、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对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建设越来越重视,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农业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但在实际发展中却产生了很多问题,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建设。比如,采用的粗放发展模式,过于强调经济总量发展而导致建设质量不佳;为了眼前一时的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没有结合经济发展规律开展合作经营建设等等。推行农业经济管理,应进一步针对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来分析问题,制定科学的处理对策,增强群众的经济发展意识,进一步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在保护农村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农村经济制度化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人才及资金支持,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对农业经济建设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措施不到位落实有关。因此,在对农业经济开展管理时,要从源头上减少发展阻碍因素,从而推动乡村经济稳健发展。
3、为农村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农业经济管理与发展环境息息相关,经济的高质量可以显著优化农业经济发展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为乡村经济建设提供支持。实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促进了发展模式的优化,尤其是推行土地托管经营、集约化机械生产等各项措施,为乡村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了稳定发展的环境,有助于激发经营主体的激情,吸引人才积极主动参与乡村经济建设,为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其二,切实化解农业纠纷。随着农业经济的深入发展,产生了诸多问题,尤其是经济主体的矛盾,在发生纠纷的情况下,会对乡村经济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基于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举措的运用,可以有效化解纠纷,第一时间将其化解于萌芽状态,为乡村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其三,改进资源配置。通过管理能够规划生产资源,改进资源分配,根据地方环境以及天气编制有效的方案,发展特色农业生产,让群众结合市场需要开展调整,防止不科学种植以及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进而达到农业资源充分使用,进一步增加产量以及群众的经济收入,全面调动群众参与乡村经济建设的热情,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1、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大幅度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现阶段,虽然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却有着新的问题及矛盾,处理难度非常大,这之中就包括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若是制度建设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将造成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这是由于制度建设与农业经济管理执行效果息息相关。根据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实际状况,制度建设上还有着一定不足,尤其是偏远落后农村,没有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理念,传统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实际管理过程中极易产生不易调和的矛盾,在各个涉农职能部门之间还存在推诿扯皮的问题,无法第一时间解决矛盾问题。由此可见,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不完善,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2、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先进。随近些年的发展,社会信息化水平逐渐加强,各个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在持续提升,获得了显著成效。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农业经济建设,可以推动农业经济管理有效开展,这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地区信息化技术还是比较落后,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而且地域之间发展不够均衡,对农产品流通产生了影响,不利于农业经济管理有效推进。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不是很快,这是由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具体体现在下述方面:第一,受传统因素所影响,农民缺乏对互联网知识的认知,资金投入比较少,后续经营及维护不完善,使得农民参与度不高。第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物流运转不够顺畅,信息化时代应具备畅通的道路及物流,虽然农村道路基本建设完成,群众的出行相对便利,但是一些偏远的农村道路质量不达标、布局不够科学,部分道路存在损坏问题,没有第一时间开展维修,缺少相关的维修养护资金的投入,导致农产品无法第一时间运输出去,增加了运输成本,农村物流效率不高,这是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问题。第三,没有建立农产品销售和互联网相结合的信息平台,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有些偏远地区宽带尚未普及,不具备建设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的硬件条件。
3、管理团队素质需要加强。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来看,它是直接面向群众的,大部分工作都要通过管理者与农民之间的沟通完成,需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获得第一手资料。然而,因为基层管理环境相对复杂,农民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处理难度非常大,还有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需要管理者借助科学的方法及手段进行化解,但是一些农业经济管理者却并未意识到该问题,导致工作效率较低。由此,要有效实施农业经济管理,必须加强对农村农业经营管理团队建设的重视。根据现阶段的管理团队来看,其素质还需要加强,由于农村地区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工资待遇不是很好,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再加上人才的缺失,将不利于对农业经济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难以实现经济管理效能的提升。一些农业农村经营管理者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认真工作的态度,使得支农惠农政策难以有效落实,不利于农业经济管理成效。由此,构建高素质农业经济管理团队,有助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施,应对此加以重视。
4、资金保障不足。农业经济管理离不开有力的政策支持,尤其是资金支持,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农业经济建设的保障,是经济迅速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些年,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投入持续提高,成效较为明显,但随着农业乡村的深入发展,资金投入还无法达到管理的实际需求,并且资金保障方式不够多元化,多数资金均由政府投入,尚未充分发挥多元投资主体作用。若缺少群众和合作社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投入的局限性,难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经营成效。
5、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是环保问题,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些行为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产生不良影响,使得空气质量下降,对农村经济管理及发展是极其不利的。目前一些工业企业开始往农村发展,产生的废气及污水会对农业环境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还会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难度。实际管理工作中,乡村管理者及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在运用先进生产设备时产生的污染物,没有及时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对农村环境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除此之外,不良的环保行为也会导致生态环境失衡,一些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随手丢弃药瓶、过量施用化肥等,导致土壤及种植条件下降,影响农产品质量,进而影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健全经济管理机制。完善的管理机制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息息相关,为了加强农业经济管理质量,应构建健全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现阶段,应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尤其是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下,应贯彻党中央及国务院的工作要求,构建有效、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应深入基层,强化对农业经济的调研,以便找出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强化相关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2、加强信息化技术水平。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推动了信息化水平的持续加强,实现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针对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来看,应满足时代发展需要,促进信息技术和农业经济管理全面融合,推动农业结构持续优化及升级,推动现代化及信息化发展,利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取替原有的落后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利用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方式,持续增加农业技术的使用范围,推动经济技术管理不断传播。对于农民来看,他们是生产人员,科学利用信息化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加强农业技术能力,实现信息技术和农村经济全面融合,还可以极大降低财力及人力等的运用,减少生产成本,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比如,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借助数字技术开展动态监控,强化对病虫害有关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施药,加强防治效果,降低农民的投入成本,进而加强农业经济效能。有关职能部门除了要开展农业结构创新升级外,还应加强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的普及运用,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实现农业经济、农业模式转型发展。
3、加强管理团队质量。农业经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现阶段我国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可借助农业专业人才的支持,健全农业生产模式,明确经济发展方向。借助现代化生产技术,降低生产要素投入,通过最低投入获得最高收益,对此应落实好以下工作。第一,在对农业经济管理者开展筛选过程中,应做好政治素质和技术把关工作,保证挑选的工作者不但要满足国家政策规定要求,还要与农村经济实际情况相适应。相关部门尤其是人保、财政部门,应提高资金支持力度,吸引优秀人才,持续加强人才保障水平,在医疗及住房等方面,给予专业性人才良好的保障,帮助其消除后顾之忧,以便全身心地投入农业农村工作。第二,在全社会建立尊重人才的优良社会氛围,调动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农业经济建设,发挥人才的技术优势,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第三,要强化和高校的合作,加强农业人才培育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人才培育质量,在源头上解决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另外,还应完善村组织、合作社等管理团队的培训,促使农业经济管理者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国家政策及科学技术,持续提升管理者素质及能力,加强人才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引导高校学生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开展村官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利用薪资及晋升的激励手段,调动大学生工作热情,参与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中,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4、拓展融资渠道。农业经济建设需要资金支持和保障,在延伸融资渠道的基础上,提高农业资金投入,能够利用集中资金优势处理问题,推动乡村经济进一步发展。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每年都应开展专项财政预算,确保支援农村资金规模,出台扶持政策,结合乡村经济具体发展需求,加强财力以及人力等投入保障。同时,要健全投资举措,借助社会力量增加资金渠道,吸引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以及保险等领域资金投资农业经济发展,为农业经济建设提供资金动力。
5、强化农村生态环保。为了达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强化农业生态环保,降低生产中的污染问题,为农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工业发展给农业经济建设造成的影响,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划分用地,防止污染环境,科学处置农村周边的工业垃圾,降低对土壤的破坏,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生产条件。另外,环保、农业等有关部门还应提高对乡村生态环保的重视,制止污染企业进入乡村,对企业产生的污染问题加大处罚力度,维护农村良好的生产环境。
总而言之,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是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有力保障。为实现乡村振兴,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就要有效发挥农业经济管理的推动作用,进而切实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进一步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引入专业人才,优化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农村生态环保,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管理方式,进而提升农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